周曉美 劉曉雙 寧斐 柳韋華
(1.泰山醫(yī)學院護理學院,山東 泰安 271000;2.泰山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普外科,山東 泰安 271000)
?
·綜 述·
循證護理實踐能力測評工具的研究進展
周曉美1劉曉雙1寧斐2柳韋華1
(1.泰山醫(yī)學院護理學院,山東 泰安 271000;2.泰山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普外科,山東 泰安 271000)
循證護理; 實踐能力; 測評工具
Evidence-based nursing; Practice competence; Measurement instruments
護生循證護理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和護士循證護理實踐能力的實施逐漸成為護理教育和臨床護理的重點。循證護理的發(fā)展推動了循證護理實踐能力測評工具的研究進展。近年來,國內(nèi)外學者紛紛開展循證護理實踐能力測評工具的研究,旨在測評護生和臨床護士的循證護理實踐能力。國外對該測評工具的研制與發(fā)展已相對成熟,但國內(nèi)相關報道較少。筆者就國內(nèi)外廣泛應用的循證護理實踐能力測評工具進行綜述。
1.1 相關概念界定 “能力”(Competence)一詞在字典中的解釋為完成某項活動所需的能力。循證護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是指護理人員在計劃其護理活動過程中,審慎地、明確地、明智地將科研結論與其臨床經(jīng)驗以及患者愿望相結合,獲取證據(jù),作為臨床護理決策的依據(jù)的過程。循證護理實踐(Evidence-based nursing practice,EBNP)國際護理榮譽學會2003年將其定義為綜合相關的最佳研究證據(jù),護理經(jīng)驗,個人、家庭及社會的取向與價值觀成為新的護理知識[1]??蒲谐晒麘?Research utilization,RU)定義為把以研究為基礎的知識轉化為臨床實踐的過程[2]。循證護理實踐能力(Evidence-based nursing practice competence)是指護理人員完成循證護理實踐這項活動所需要具備的能力。循證護理實踐能力包括:完成循證護理實踐所需的知識、態(tài)度、信念、自我效能、技能和行為能力,以及循證實踐實施能力和科研成果應用能力[3]。
1.2 循證護理實踐的基本步驟 澳大利亞Joanna Briggs循證衛(wèi)生保健中心主任Pearson教授等于2006年提出“JBI循證衛(wèi)生保健模式”,該模式認為循證實踐過程包括四個步驟:(1)證據(jù)生成。(2)證據(jù)綜合。(3)證據(jù)傳播。(4)證據(jù)應用。在該模式的影響下發(fā)展并形成目前國內(nèi)公認的循證護理實踐的六個基本步驟,即:(1)明確問題。(2)系統(tǒng)的文獻查詢。(3)嚴格評鑒證據(jù)。(4)傳播證據(jù)。(5)引入并應用證據(jù)。(6)評價證據(jù)應用后的效果。因此,循證護理實踐能力包括:明確問題的能力、文獻查詢的能力、評鑒證據(jù)的能力、傳播證據(jù)的能力、引入并應用證據(jù)的能力、評價證據(jù)應用后效果的能力。
循證護理實踐能力測評工具的研究對教育領域和臨床領域的循證護理均有重要意義。在護理教育方面:我國循證護理教育發(fā)展滯后。矯海蓮等[4]研究發(fā)現(xiàn)我國醫(yī)學院校在開展循證護理教育的教學評價方面缺乏相關研究。黃笑燕等[5]提出我國缺乏針對護生的循證護理實踐能力測評工具或評價方法。由此可見,缺乏科學的、合理的循證護理實踐能力測評工具是阻礙循證護理教育實踐和循證護理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在臨床護理方面:近年來,我國學者引進了一些應用于臨床護士的循證護理實踐能力測評工具,通過測評發(fā)現(xiàn)我國多個地區(qū)的臨床護士在循證護理實踐中存在能力缺陷和薄弱環(huán)節(jié),為針對性地培養(yǎng)護士循證護理實踐能力提供依據(jù),對循證護理的發(fā)展起到推動作用。
3.1 循證護理實踐障礙量表(The Barriers to Research Utilization Scale ,Barriers Scale) 1991年由Funk SG等[6]設計,用來評估臨床護士、護理管理人員、護理教師等的循證實踐障礙因素感知情況。共29個條目,4個維度:(1)循證實踐者特點(Characteristics of the adopter),8個條目。(2)循證實踐組織環(huán)境特點(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ganization ),8個條目。(3)研究成果本身特點(Qualities of the research),6個條目。(4)研究結果的呈現(xiàn)與獲取情況(Presentation and accessibility of the research),6個條目;同時包含1個開放式問題即要求受試者回答他們感知到的其他障礙因素,此條目不計分。此量表使用Likert 4級評分法,從“完全不是障礙因素”到“很大程度上是障礙因素”,依次計1~4分,受試者也可以選擇放棄對某些條目作答。量表各維度Cronbach’s α 系數(shù)分別為0.80、0.80、0.72、0.65;完成時間約為15 min。
該量表被翻譯成不同版本,廣泛應用于英國、美國、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我國學者劉曉華等[7]于2008年將此量表翻譯并修訂成中文版本,中文版Barriers Scale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19,各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分別為0.825、0.794、0.815、0.729。
2008年李天民等[8]應用該量表調(diào)查3所三級甲等綜合醫(yī)院各級護理管理人員50例,發(fā)現(xiàn)護理管理人員認為在“研究報道的時效性與系統(tǒng)性、開展循證護理的資源條件、護士對循證護理主觀態(tài)度及能力”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障礙,影響循證護理的實踐。2010年章新瓊[9]應用該量表對222名護理人員進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身邊缺乏共同探討科研問題的護理專家、醫(yī)院開展循證護理實踐的硬件資源不足、護理人員自身缺乏正確判斷科研結論的能力”是循證護理實踐的三大障礙因素。
3.2 護士應用研究成果影響因素問卷(Research utilization questionnaire) 2004年澳大利亞Hutchinson AM 等[10]在Funk SG編制的Barriers Scale的基礎上增加了8個促進因素條目,與原有的Barriers Scale構成“護士應用研究成果影響因素問卷”,旨在調(diào)查臨床護士對應用研究成果阻礙因素和促進因素的感知情況。該問卷包括兩個量表:(1)阻礙因素量表,有29個條目,4個維度,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完全不是阻礙因素”到“很大程度上是阻礙因素”,依次計1~5分,分值越高表示該條目對應用研究成果的阻礙程度越大,阻礙因素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6。(2)促進因素量表,有8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完全不是促進因素”到“很大程度上是促進因素”,依次計1~5分,分值越高表示該條目對應用研究成果的促進程度越大,未提及促進因素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同時,要求受試者標出應用研究成果的三大阻礙因素和三大促進因素,并且列出他們感知到的其他的阻礙因素和促進因素。
2006年,由香港中文大學的Thompson D 等[11]翻譯成中文版本,并根據(jù)我國國情對問卷的阻礙因素部分進行修改,將其增加到31個條目。最終中文版“護士應用研究成果影響因素問卷”由31個條目的阻礙因素量表和8個條目的促進因素量表構成。阻礙因素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9,阻礙因素各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0.63~0.84;促進因素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4。
2007年王麗萍[12]使用中文版“護士應用研究成果影響因素問卷”對成都市三級甲等綜合醫(yī)院的521位護士進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他們認為“沒有足夠的權力去改變護理病人的程序”是實踐中應用研究成果的最大阻礙因素,“提高管理層對應用研究結果的支持和鼓勵”是實踐中應用研究成果的最大促進因素。
3.3 循證實踐知識、態(tài)度、行為問卷(Evidence-Based Practice Questionnaire,EBPQ) 2006年由Upton D等[13]研制,用于評價臨床護士循證實踐的知識、態(tài)度及實踐情況,共24個條目,3個維度:(1)循證實踐行為(Practive of EBP),6個條目。(2)循證實踐態(tài)度(Attitudes towards EBP),4個條目。(3)循證實踐知識(Knowledge of EBP),14個條目。該問卷采用Likert 7級評分法,各條目分數(shù)范圍1~7分,分值越高表示受試者循證護理實踐水平越高。總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7,各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分別為0.85、0.79、0.91。
2010年由楊如美[14]翻譯成中文版本,中文版問卷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40。受試者完成問卷平均用時約15 min。
2013年傅亮、胡雁等[15]在英文版和中文版EBPQ的基礎上,自行設計了“護理碩士研究生循證護理問卷”,用于測評護理學碩士研究生的循證護理實踐能力。該問卷有44個條目,包括循證護理實踐知識、態(tài)度、技能、行為4個維度,各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分別為0.728、0.858、0.897、0.895。
2014年湯磊雯等[16]在實施循證護理培訓的效果研究中使用中文版EBPQ,以測評培訓前后護士的循證實踐能力是否有差異。
3.4 循證實踐影響因素問卷(Developing Evidence-Based Practice Questionnaire,DEBPQ) 2006年由Gerrish K等[17]編制,用于評價臨床護士或社區(qū)護士循證實踐的困難、支持情況、臨床實踐知識來源和循證技能掌握情況。問卷采用Likert5級評分法,共49個條目,5個維度:(1)實踐知識的來源(bases of practice knowledge),22個條目,從“從不”到“總是”,依次計1~5分,分值越高表示護士循證實踐越基于此方法。(2)查找和評價證據(jù)的困難(Barriers to finding and reviewing evidence),10個條目,從“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依次計1~5分,分值越高表示查找和評價證據(jù)的困難越小。(3)基于證據(jù)改變實踐的困難(Barriers to changing practice on the basis of evidence),5個條目,從“非常同意”到“非常不同意”,依次計1~5分,分值越高表示改變循證實踐的困難越小。(4)改變實踐的促進和支持因素(Facilitation and support in changing practice),4個條目,從“從不”到“總是”,依次計1~5分,分值越高表示獲得的支持越高。(5)查找和評價證據(jù)的技能(Skills in finding and reviewing evidence),8個條目,從“剛入門”到“很擅長”,依次計1~5分,分值越高表示查找和評價證據(jù)的技能越高??倖柧淼腃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74,各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分別為0.788、0.843、0.805、0.730、0.913。
2010年由中南大學楊如美[14]翻譯并修訂成中文版本,將原DEBPQ的實踐知識來源維度分為間接知識來源和直接知識來源2個維度,并刪減了其中1個條目,最終形成48個條目,6個維度的中文版DEBPQ。中文版DEBPQ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31。受試者完成問卷平均時間約20 min。
3.5 Nurses’ Readiness for EBP Survey 2008年由Thiel L 等[18]研制,在美國用于注冊護士的測評。共64個條目,4個維度:(1)信息的需求(Informational needs),36個條目。(2)循證文化(Evidence-based culture),14個條目,包括單位文化(Unit cultures)和組織文化(Organizational cultures)各7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強烈反對”到“強烈贊同”,依次計1~5分,總分值14~70分,分值越高表示所在工作環(huán)境越有利于循證實踐,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8。(3)循證實踐知識的感知情況(Perceived EBP knowledge),3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強烈反對”到“強烈贊同”,依次計1~5分,總分值3~15分,分值越高表示對循證實踐的認知水平越高,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0。(4)護士循證實踐的態(tài)度(Nurses’ attitudes toward EBP),11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強烈反對”到“強烈贊同”,依次計1~5分,總分值11~55分,分值越高表示循證實踐態(tài)度越積極,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3。目前,尚未見中文版本。
3.6 循證護理信念和實施量表 (EBP Beliefs Scale and EBP Implementation Scale) 2008年由Melynk B M等[19]編制。(1)循證護理信念量表,共16個條目,用于測評臨床護士對循證實踐的價值和實施能力的個人信念;該問卷為Likert 5級評分法,從“強烈反對”到“強烈贊同”依次計1~5分,總分值16~80分;量表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00。(2)循證護理實施量表,共18個條目,通過調(diào)查臨床護士過去8周實施各條目的頻率,旨在測評其循證實踐實際實施程度;該量表為Likert 5級評分法,從“0次”到“大于8次”,依次計0~4分,總分值0~72分;量表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60。受試者完成這兩個量表所需時間約15 min。Melynk對394名護士進行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循證實踐的信念越高越有利于循證實踐的實施。
2013年由毛秋婷等[20]翻譯并修訂成中文版本。將16個條目的循證護理信念量表修訂為3個維度:(1)循證實踐基礎知識水平,5個條目。(2)循證實踐能力水平,7個條目。(3)循證實踐態(tài)度水平,4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從“完全不贊同”到“完全贊同”依次計1~ 5 分,其中條目11、13為反向計分。修訂后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895,各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分別為0.896、0.865、0.845。將18個條目的循證護理實施量表修訂為2個維度:(1)循證護理的基本步驟,8個條目。(2)證據(jù)的獲取、評鑒及應用分享,10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0 次計 1 分,1~3次計2分,4~5次計3分,6~7次計4分,≥8 次計 5 分。修訂后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為0.972,各維度的Cronbach’s α系數(shù)分別為0.959、0.960。
3.7 循證實踐自我效能量表和循證實踐結局期望量表(Self-Efficacy in EBP Scale and Outcome Expectancy for EBP Scale,SE-EBP Scale and OE-EBP Scale) 2011年由Chang AM等[21]研制,旨在測評臨床護士循證實踐的自我效能感和對循證實踐結果的期望。SE-EBP Scale共26個條目,OE-EBP Scale共8個條目。兩個量表均為11績點量表,從“完全沒有信心”到“非常有信心”,依次計0~10分,SE-EBP量表總分值0~260分,OE-EBP量表總分值0~80分。兩個量表的Cronbach’s α均為0.97。目前,尚未見中文版本。
3.8 循證實踐能力評估問卷(Evidence-Based Practice Competence Questionnaire ,EBP-COQ) 2013年由Ruzafa-Martinez M等[3]編制,用來評估本科護生的循證實踐能力。該問卷共25個條目,3個維度:(1)循證實踐態(tài)度(Attitude toward EBP),13個條目。(2)循證實踐知識(Knowledge in EBP),6個條目。(3)循證實踐技能(Skills in EBP),6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分數(shù)范圍1~5分,總分值25~125分,分值越高表示自我感知的循證實踐能力越強??倖柧淼腃ronbach’s α為0.888,各維度Cronbach’s α系數(shù)分別為0.940,0.800,0.756。目前,尚未見中文版本。
我國學者自主研制的循證護理實踐能力測評工具較少,大多源于對國內(nèi)研究的翻譯和修訂。對于國外研制的應用于臨床護士的測評工具,近年來我國學者已紛紛引進,并對其進行本土化修訂,最終形成符合我國國情的中文版本的護士循證護理實踐能力測評工具。但是,國內(nèi)對應用于護生的測評工具的相關研究較少,除了國內(nèi)此方面研究較少這一原因外,這可能還與我國醫(yī)學院校中《循證護理》課程開設相對缺乏,尚未真正重視護生循證護理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有關。趙夢遐等[22]認為解決臨床護士存在的循證護理實踐問題的基礎是開展循證護理教育。多項研究表明[23-24],開展循證護理應從學校教育抓起,重視護生循證護理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國外學者已研制了很多適用于醫(yī)學生的循證實踐能力測評工具,如Berlin Questionnaire[25], Fresno test[26],Knowledge, attitude and behavior questionnaire to evaluate Evidence-based Practice (KAB Questionnaire)[27],Assessing Competency in EBM (ACE tool)[28]等,這些測評工具均已經(jīng)過驗證并顯示出良好的信效度。筆者認為,發(fā)展循證護理實踐能力測評工具可以協(xié)助使用者選擇合適的工具,有針對性的對護理專業(yè)學生和臨床護士的循證護理實踐能力進行測試,從而找出他們在循證護理實踐中的能力缺陷和薄弱環(huán)節(jié),以幫助他們完善循證護理實踐,促進循證護理的發(fā)展。
[1] 蔡文智.循證護理研究與實踐[M].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09:3-18.
[2] Rodgers S.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Research Utilization by Nurses in General Medical and Surgical Wards[J].J Adv Nurs,1994,20(5):904-11.
[3] Ruzafa-Martinez M, Lopez-Iborra L, Moreno-Casbas T,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Competence in Evidence Based Practice Questionnaire Among Nursing students[J].BMC Med Educ,2013,7(13):19.
[4] 矯海蓮,胡雁,曹育玲,等.國內(nèi)外循證實踐教育培訓現(xiàn)狀分析[J].護理學雜志,2009,24(16):93-96.
[5] 黃笑燕,江東風,周香鳳.我國循證護理教育現(xiàn)狀及思考[J].全科護理,2010,8(35):3269-3270.
[6] Funk SG,Champagne MT, Wiese RA,et al.BARRIERS: the barriers to research utilization scale[J].Appl Nurs Res,1991,4(1):39-45.
[7] 劉曉華,張晉昕,張振路,等.中文版循證護理實踐障礙量表信度與效度的評價[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11):1041-1044.
[8] 李天民,楊瑞貞,索海英,等.循證護理實踐過程中存在的障礙及對策[J]. 護理研究,2010,24(8):2109-2110.
[9] 章新瓊,謝倫芳. 循證護理實踐的障礙因素分析[J]. 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0):928-930.
[10] Hutchinson AM, Johnston L. Bridging the divide: a survey of Nurses’ Opinions Regarding Barriers to, and Facilitators of,Research Utilization in the practice setting[J].J Clin Nurs,2004,13(3):304-15.
[11] Thompson D, Janita P, Lopez V. Barriers to and Facilitators of,Research Utilization: a Survey of Hong Kong Registered nurs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vidence-Based Healthcare,2006,4(2):77-82.
[12] 王麗萍.對成都市三級甲等綜合醫(yī)院護士應用研究成果影響因素的研究[D].四川大學,2007.
[13] Upton D, Upton P. Development of an Evidence-based Practice Questionnaire for Nurses[J].J Adv Nurs,2006,53:454-458.
[14] 楊如美. 英文版循證實踐知識、態(tài)度、行為問卷及循證實踐影響因素問卷的初步修訂與應用[D].中南大學,2010.
[15] 傅亮,胡雁,邢唯杰,等.護理碩士研究生循證護理行為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3,28(15):1-4.
[16] 湯磊雯,葉志弘,胡貝貝. 應用ACE Star模式實施循證護理培訓的效果研究[J]. 中華護理雜志,2014,49(8):965-968.
[17] Gerrish K, Ashworth P, Lacey A,et al.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Evidence-based Practice: a research tool[J].J Adv Nurs,2007,57(3):328-338.
[18] Thiel L, Ghosh Y. Determining Registered Nurses’ Readiness for Evidence-based practice[J].Worldviews Evid Based Nurs,2008,5(4):182-192.
[19] Melnyk BM, Fineout-Overholt E, Mays MZ. The Evidence-Based Practice Beliefs and Implementation Scales: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wo new instruments[J].Worldviews Evid Based Nurs,2008,5(4):208-216.
[20] 毛秋婷,曾鐵英.中文版循證護理信念和實施量表的信效度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12):872-874.
[21] Chang AM, Crowe L. Validation of Scales Measuring Self-efficacy and outcome expectancy in evidence-based practice[J].Worldviews Evid Based Nurs,2011,8(2):106-15.
[22] 趙夢遐,王慧連. 我國循證護理實踐的發(fā)展現(xiàn)狀及相關障礙[J]. 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12,11(1):111-115.
[23] 曾進,李曉莉,黃高秀,等. 循證護理模式應用于本科護生的護理查房[J]. 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8):1698-1700.
[24] 吳濤,劉蕾,金鑫,等.循證護理帶教對本科護生自我效能感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9):779-780.
[25] Fritsche L, Greenhalgh T, Falck-Ytter Y,et al.Do Short Courses in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Improve Knowledge and skills? Validation of Berlin questionnaire and before and after study of courses in evidence based medicine[J].BMJ,2002,325(7376):1338-41.
[26] Ramos KD, Schafer S, Tracz SM. Validation of the Fresno test of Competence in Evidence Based Medicine[J].BMJ,2003,326(7384):319-21.
[27] Johnston JM, Leung GM, Fielding R,et al.The 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Knowledge,Attitude and Behaviour Questionnaire to Assess Undergraduate Evidence-based Practice teaching and Learning[J].Med Educ,2003,37(11):992-1000.
[28] Ilic D, Nordin RB, Glasziou P,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the ACE tool:Assessing medical trainees’ competency in evidence based medicine[J].BMC Med Educ,2014,14:114.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項目(編號:12YJAZH082)
周曉美(1988-),女,山東聊城,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護理教育
柳韋華,E-mail:liuwei8092@126.com
R471
A
1002-6975(2015)17-1563-05
2015-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