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玉華
(湖南科技學(xué)院 中國語言文學(xué)系,湖南 永州 425199)
柳宗元(公元773—819),字子厚,唐代著名的文學(xué)家、哲學(xué)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xùn)|”和“河?xùn)|先生”。其文學(xué)成就之高,頗受后人的敬仰,他們將柳宗元與韓愈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為“劉柳”,又與王維、孟浩然、韋應(yīng)物并稱為“王孟韋柳”。由于其豐碩的文學(xué)成就,豐富的哲學(xué)思想,柳宗元研究已經(jīng)成為當(dāng)世的研究熱點。其家世淵源、生平事跡、交友生活都已經(jīng)為學(xué)人耳熟能詳,尤其是山西永濟、湖南永州以及廣西柳州的學(xué)人更是在柳宗元的研究上用力更專、用功更多、成果更豐,對柳宗元也更具感情。
柳宗元因參與王叔文集團“永貞革新”,貶謫至當(dāng)時偏遠的永州為司馬長達十年時間。這十年既是柳宗元的文學(xué)豐產(chǎn)期,也是其思想的豐碩期,更是其人生閱歷的成熟期。永州可謂柳宗元的第二故鄉(xiāng),永州人民也非常愛戴這位偉大的歷史人物。不僅為其建立了柳子廟,讓后人能實地了解、拜祭柳宗元,還成立了永州市柳宗元研究會,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柳宗元文學(xué)、思想研究,永州因此成為了柳宗元研究的重要基地。
然而,要將柳宗元創(chuàng)作成歷史小說人物,這不僅要對柳宗元的生平事跡、哲學(xué)思想、政治理念以及文學(xué)創(chuàng)作有廣泛而深入的理解,而且也需要走訪、調(diào)研其家鄉(xiāng)、后人,挖掘掌握大量第一手的資料,更重要是如何找到獨特視角,選取歷史人物哪些事件,融入怎樣的情感,來合理架構(gòu)小說,才能贏得后人的心理認同。
駱正軍教授的歷史小說《灞亭柳》正是綜合考慮了上述因素,他在長期精熟研讀柳宗元文學(xué)作品、哲學(xué)思想和歷史傳記的基礎(chǔ)上,對柳宗元的經(jīng)歷和生活有了獨特的理解,尤其是結(jié)合自身的生活情感經(jīng)歷,對柳宗元的悲情情感生活產(chǎn)生了心靈共鳴。[1]P256-258也正是在這種情感共鳴的指引下,作者有了巨大的創(chuàng)作動力,完成了這部四十四章,長達30萬字的長篇歷史小說《灞亭柳》。作者描寫柳宗元形象時,主要展示的是他的心路歷程與政治命運,其中更多的交叉了柳宗元的情感生活,這實際上也是作者自我心路歷程的隱晦寄托與自我情感的曲折表達?!白髡邔⑺P下的主要人物,置于士大夫政治衍生文學(xué)衍生的文化生態(tài)環(huán)境之中。要做到這一點并非易事,能否深入理解歷史并把握人物是關(guān)鍵。作者認真閱讀了《資治通鑒》、《通典》以及大量的柳宗元、劉禹錫的研究成果,主要人物的話題甚至跟陳寅恪先生的唐史三書《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和《元白詩箋證稿》的觀點相契和?!盵2]P2由于作者的悲情詩意闡釋,從而使得全書彌散著一股淡淡的憂傷,引發(fā)讀者淺淺低低的憂思。
第一,作者融入自身感受,全書滲透著一股淡淡的憂傷氣氛,書中營造和選擇的環(huán)境,大都帶著濃淡不一的悲情。由于作者自身有較長時間的離鄉(xiāng)援藏經(jīng)歷,簡介中說他自己1980 年大學(xué)畢業(yè)之后,在海拔4500 公尺的藏北高原工作生活了17 年。他對故鄉(xiāng)有很深的懷念之情,因為這里有其親人朋友,尤其是深愛的賢惠妻子,我們無法想象他與愛妻西藏與湖南兩地分居十幾年的相思之情。只能借用作者在后記中的敘述來感受這份淡淡憂傷的緣起。“我曾經(jīng)年輕時的沖動與滿腔熱情,自豪不已,覺得自己雖然把一生當(dāng)中最寶貴的黃金年華,毫無保留地奉獻給了風(fēng)雪彌漫的藏北高原,把自己的一腔青春熱血,全部傾注在尚不夠肥沃的藏北苗圃中,絲毫都不感到沉痛與懊悔。但時至今日,想來卻倍加羞愧、倍覺痛悔。因為自己的每一步,都有愛妻在背后悄悄地鋪墊、默默地支撐。等到自己夢醒之時,想要回報之日,卻一切都太遲、太迂、太笨……留下彌補自己內(nèi)疚的更多時間和機會,剩下來的,唯有無窮無盡的離愁、無休無止的心痛,我的精神也幾乎到了崩潰的邊緣?!盵1]P258
如文章序曲歌詞一開場就營造了一種憂傷之氣,“人世間有幾多風(fēng)霜雨雪,記憶中有幾回陰晴圓缺?!潞V杏袔追ㄓ坷说?,情緣中有幾許紅花綠葉。抹不去恩恩怨怨,道不盡皇家宮闕。啊,筆槍舌劍,啊,星亮燭滅。唱一曲大唐悲歌,看一縷忠魂,滿腔熱血!”
柳宗元十年之后返回長安拜祭,其環(huán)境描寫悲涼:“長安萬年少陵原,柳家墓園。古柏森森,芳草萋萋,烏鴉和斑鳩,橫飛直翔。用石墻圍砌的柳家墓園之內(nèi),散布著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墳堆。有的墳前豎著的石碑已經(jīng)字跡泯沒,無法辨認;有的還插著尚未完全殘破的花圈、白幡,泥跡還沒有完全陳舊。柳宗元在父母合葬的墓前,默默地叩拜。焚香禱告,口中在喃喃低語。”[1]P9
柳宗元卒于柳州刺史任上,百姓送別其靈柩的憂傷場景:“百姓扶老攜幼,聞訊而至,夾道相送,有的自發(fā)鳴放鞭炮,有的吹奏著嗩吶,有的敲鑼打鼓,不少人眼含熱淚;柳宗元剛到柳州之時,曾經(jīng)幫助擔(dān)過水的那位老嫗來了,區(qū)寄領(lǐng)著同伴們來了,孫兒被迫為奴得到解救的那家老人來了,被柳宗元解囊助喪的那位婦人一家也來了,個個傷悲不已……”[1]P252
除了柳宗元悲涼遭際環(huán)境的描寫之外,類似憂傷環(huán)境和情節(jié)的描寫還有很多,如描寫“永貞革新”領(lǐng)袖人物王叔文的悲慘結(jié)局,讓人頗感凄涼。“王叔文原私人府邸,已經(jīng)物非人故。四周都成了菜地,高大寬敞的客廳,已經(jīng)搖搖欲墜;屋里的家具,都被全部搬空,地面散落著許多枯草與泥塵;屋頂有一個破洞,陽光斜射進來,可見梁上的蛛網(wǎng);一對燕子在飛來飛去,銜泥壘窩。”[1]P35
第二,融入自我情感中,較多運用白描手法,著重塑造了幾類鮮明的人物形象。歷史人物由于留存事跡大多都簡略,人物性格與形象大都較為模糊。作者在閱讀大量歷史史料的基礎(chǔ)上,人物描寫較多采用白描手法,同時融注自己的情感,因而人物形象與歷史真實更接近,同時也更接近現(xiàn)實生活,這就是藝術(shù)真實的再現(xiàn)。
如作者根據(jù)歷史記載以及留存作品,將柳宗元塑造成了政治上忠君愛民、正直廉潔的官員,生活中情感細膩,富有愛心,但生活、勞作技能欠缺的讀書儒士形象。這樣處理人物,就非常合符情理,也更為真實貼切了。如文章描寫柳宗元對母親的孝順就頗為細致,第17 頁寫道:“柳宗元在床邊坐下,極度憂慮地:‘娘,您聽咱說,宗元兒不孝,連累您數(shù)千里顛簸,來此不到半年,病重若此;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叫咱怎么……’柳宗元認真傾聽,淚水漸漸地涌滿了眼眶:‘娘,兒答應(yīng)您,一定會想法送娘回去?!钡?8 頁寫道:“柳宗元扶母親躺下,接過藥碗,用勺子慢慢地舀喂,柳母亦順從地喝了起來……”
僅僅用插秧這一情節(jié),就很能表現(xiàn)柳宗元不善勞作的讀書人形象。第92 頁寫道:“鄔雪梅過來一看,忍俊不禁地笑了起來:‘哈哈哈哈,柳先生,您這插的什么秧哪!’柳宗元不明究竟地:‘怎么,我跟他們插的秧,難道不一樣嗎?’鄔雪梅忍住笑:‘先生,您這插的是‘五爪金龍’,水一漂,馬上就浮起來啦!’柳宗元面露尷尬,虛心求教地:‘那,應(yīng)該怎么插,才好呢?’”雖然鄔雪梅耐心地邊說邊示范了插秧的動作,“柳宗元還是有些弄不明白,拿秧、分秧的右手,似乎顯得格外笨拙”。
作者塑造的反面人物形象如俱文珍、李純等人,也在白描中走向無奈結(jié)局。俱文珍乃鎮(zhèn)壓“永貞革新”的罪惡魁首,作為宦官總管,他為了錢財和權(quán)勢,爭權(quán)奪位,可謂陰險毒辣。如34 頁-35 頁寫其與郭釗見面時“左顧右盼,警覺而又靈泛”;51 頁寫其逼迫重病皇帝同意所擬詔文,文曰“宦官俱文珍引路”;“俱文珍首先發(fā)難”;“俱文珍仗勢欺壓地:‘放肆,俱某乃陪太子,前來探望陛下!’”“俱文珍一使眼色”。這樣動作與話語較為充分地表現(xiàn)出俱文珍的陰險狡詐與老謀深算。正所謂世事難料,俱文珍沒有想到自己也會在陳弘志的逼迫下無奈交權(quán)放手。小說的描寫并沒有直接展示俱文珍內(nèi)心的無奈,而是通過其院里的榆樹主干的枯朽以及親手捏死心愛的金絲雀來寄寓其內(nèi)心的悲哀,更顯深刻。
249 頁寫到,“傍晚,俱文珍住地院內(nèi),他已經(jīng)有些老態(tài)龍鐘,獨自在園中的那顆高大的榆樹下,看著懸掛在樹上的鳥籠發(fā)呆;由于那些纏繞在榆樹上的藤蔓,過緊、過密,與其爭陽光、爭水分、爭養(yǎng)料,榆樹的主干已經(jīng)全部枯朽,枝頭光禿禿的,沒有一片殘葉;可纏繞在樹上的葛藤,照樣郁郁蔥蔥,充滿生機?;\中的金絲雀,已經(jīng)年老體衰,不吃不動,神情萎靡不振。面前桌上,放著茶壺和茶杯?!阄恼湟徽Z不發(fā),走到樹前,打開鳥籠,將手伸了進去……鳥的脖子斷了,翅膀立時耷拉下來?!边@里纏繞的“藤蔓”、“葛藤”很明顯是圍繞在皇帝身邊的宦官奸黨的喻體,而“枯朽的榆樹”和“年老體衰的金絲雀”則是皇帝李純的喻體。
李純謀害父皇,他自己也遭遇了同樣被害的結(jié)局,“夜黑如漆,李純還在摟著心愛的杜秋娘(秋妃)睡覺,陳弘志率人,搶先下手,潛入中和殿寢宮;杜秋娘驚醒,正要呼叫,陳弘志捂住其嘴,先派人將她悄悄扶走;其余的人一擁而上,以龍鳳被將李純蒙住,任其拼命掙扎,死死地扼住不放……”活活被人扼死的悲慘結(jié)局,正可謂害人終害己也。
第三,描寫柳宗元情感的深沉細膩,著重選取了塑造秦茹萍和鄔雪梅兩位女性形象來展示。柳宗元作為富有理想的政治家來說,其遭際是不幸的;然而作為富有才情的文學(xué)家,其豐富的情感生活卻是大幸的。“家國不幸詩家幸”,柳宗元在政治革新與貶謫中,對社會治安和百姓生活有了更清晰的認識,也更加豐滿了自己的民本思想;而豐富的感情既充實了柳宗元的生活,也使得其人生更加真實完整。
由于作者描寫柳宗元的情感世界時,融入了自己的感情生活經(jīng)歷,作者與愛妻長期分居兩地,妻子對家庭付出很多,自己由于時間原因?qū)ζ浠貓筇?,在感情上感覺虧欠愛妻太多太多,因而在柳宗元的情感世界里也仿佛看到了作者心靈的印跡,那就是柳宗元對于生命中最為重要的女人都有愧疚感,但又很無奈。
秦茹萍是柳宗元妻子楊蘭芝陪嫁的貼身丫鬟,為了楊蘭芝(23 歲)病重臨終時囑托為其代盡照顧柳宗元的責(zé)任和義務(wù),茹萍任勞任怨,溫婉賢淑,不論是孝敬柳母,還是照顧柳宗元,她都是盡心盡力,毫無怨言。雖然她心懷感恩,心甘情愿地陪伴在柳宗元的身邊,盡心地服侍他;雖然她只求陪侍,不求名分,但由于其身份不好,一再遭到柳母的嫌棄,其內(nèi)心卻總是隱藏著深深的自卑,身上始終隱忍著一股淡淡的悲哀。
第27 頁寫道:“善和里柳宅臥室,天剛蒙蒙亮,柳宗元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赤身裸體,而且旁邊躺著的茹萍,同樣也只穿著肚兜和內(nèi)褲;他內(nèi)心慌張、羞愧、氣惱、懊悔不已,五內(nèi)如焚,用雙拳不停地擊打自己的頭部……茹萍醒來,默不作聲地穿好自己的衣裙,悄悄地掩門而出,來到廚房之中,照常洗碗抹鍋,準備早餐……”可見其從貼身服侍柳宗元的第一天起,茹萍就隱忍寬容,甘心情愿。正是因為她對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也有明確的認識,所以她才會甘心情愿,默默隱忍。第29 頁說柳宗元想給她一個名分時,茹萍耐心地:“俗話說,‘好馬配好鞍。’咱的出身欠佳,又是丫鬟,妨礙您的仕途……”柳宗元非常執(zhí)著時,她卻是恬淡地:“咱不稀罕啥名分不名分,只要能一直陪在郎君的身旁,洗洗補補,就心滿意足啰……”
尤其在柳母盧氏的責(zé)罵與嫌棄中,茹萍甘心情愿、默默隱忍的中國古代婦女的傳統(tǒng)美德更加彰顯出來。當(dāng)盧氏鐵青著臉罵她:“誰是你的郎君?真不要臉!”她卻是“就算一輩子,給你們當(dāng)牛做馬,咱都沒、沒有半點怨言!”當(dāng)盧氏訓(xùn)斥她:“你這個浪蹄子,以為我們認了和娘,就會給你一根上墻的竿兒!”她卻是柔聲辯解:“咱絕對沒有另外的想法,咱知道自己,生在那樣的家庭,這一輩子,都是丫鬟的命!”
雖然盧氏一再責(zé)罵與嫌棄她,但茹萍卻沒有絲毫怨言,她始終小心隱忍地服侍著。如第16 頁茹萍給病中的盧氏喂湯藥,寫道:“她端起藥碗,用小勺子慢慢攪拌著,舀了一點先自個兒嘗嘗,然后走到里屋,湊近床邊,輕輕地喚著:‘大、大家,咱給您喂點藥,好、好嗎?’柳母掙扎著,突然一揮手,將藥碗打翻在地,藥汁濺灑在茹萍的手、衣袖和褲腿之上。”當(dāng)柳宗元來問時,她還掩飾說是自己不小心弄的,然后又再去重新倒藥。
對待夫君,她總是寬慰和痛惜,在小說中多次寫到她就著黯淡的燭光縫補舊衫;看到柳宗元勞累、困倦的神態(tài),甚感痛惜。即使夫君在外面與別的女人交往,內(nèi)心隱微有些怨意,但她依舊是隱忍著,始終愛惜著自己的夫君。
小說的第233頁:柳宗元彌留之際,以充滿內(nèi)疚的眼神,望著守在身邊的茹萍;非常吃力地:“茹萍,我、我這一輩子,最、最對不起的,就、就是你;辛辛苦苦,陪伴我二十多年,沒有享過幾天福,臨、臨了,連個名、名分,都、都沒有——”
秦茹萍含淚勸慰地:“郎君,你、你別說了!我知道,你娘臨終前,囑咐過,你、你也曾答、答應(yīng)過她,可是為了我,你沒、沒有完、完全照著做。能夠跟、跟在你的身邊,我、我已經(jīng)心滿意足了??墒?,我沒有把你照、照顧好,對、對不起你娘,也對、對不起籣芝姐!”
“茹萍,有、有件事,我不、不該瞞著你,”柳宗元盡管非常吃力,仍在繼續(xù)訴說,“在永州,我、我曾喜、喜歡過,鄔、鄔姑娘……”“郎君,你、你別說了!”秦茹萍也十分愧疚地,“那件事,我早就、早就知道啦。我、我有私心,不該讓她去京城,為您尋找門路;否則的話,讓她留在永州,留在您的身旁,日子或許,過得更加滋潤,更加爽氣;或許,還能生幾個胖小子,為柳家傳宗接代”。
“不不,我不怪、怪你,鄔姑娘也、也不會怪、怪你的,”柳宗元微微地動著指頭,“我們柳家的香火,有殷賢、殷芝,還有周六,不、不會斷、斷的……”“為妻這肚里,還有一個呢,肯定是個帶‘把兒’的,”秦茹萍邊抹淚邊安慰地,“郎君,您等著,千萬要等、等下去!”……
秦茹萍撫著自己高高的腹部,仍在含淚焚化著草紙:“郎君,您,您為什么不等、等下去呢?”……
臨終前的這一情景描寫,以及柳宗元離世之后,秦茹萍在其靈前的默默回憶,將他兩人之間那種真摯情意,雙方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心靈之間的感應(yīng),表達得淋漓盡致,催人淚下。柳宗元對秦茹萍,除了深深的愛憐之外,也含有淡淡的愧疚,由此分析,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隱忍賢淑的茹萍身上,亦隱含著作者愛妻依稀的影子。
如果說茹萍是柳宗元的賢淑伴侶,鄔雪梅則是柳宗元的紅顏知己。茹萍性格內(nèi)斂、溫婉含蓄,鄔雪梅則熱情開朗,活潑聰穎,永州府色藝雙絕、名盛楚南的官妓。她演唱柳宗元的詩歌,喜歡他的作品,進而在交往中由敬仰漸生愛慕之情。柳宗元也視其為知己。然而身不由己,她與柳宗元別后不久就不明而死,獨留一方綢帕和不盡的遺憾。第96 頁寫道:“雖然相隔數(shù)年,但那帕子還保存完好,其上用五彩絲線,繡著柳宗元五年前與鄔雪梅告別時,贈給她的那首《早梅》。”這首《早梅》也承載了二人的情思,“早梅發(fā)高樹,迥映楚天碧。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秦茹萍與鄔雪梅,雖然是小說中虛構(gòu)的人物,但互為映襯,寫得相當(dāng)出彩。如同陳仕龍先生文章中所評價的那樣:“這兩個關(guān)鍵人物的虛構(gòu)‘一石三鳥’,對柳宗元形象塑造有著重要意義:一是具有填補空白的意義,雖為虛構(gòu),卻是歷史的真實,正對學(xué)術(shù)界長期的困惑與爭鳴,用藝術(shù)的形式做了合乎情理的詮釋解答;二是使窘境中的柳宗元的情感與靈魂找到了歸宿與棲息;三是拓展了柳宗元的情感和私密空間,為情節(jié)和人物命運的延展鋪墊了基礎(chǔ)?!盵3]
柳宗元的情感世界是幸運的,既有如此賢惠溫柔的女人為伴,又有多藝多情的女人為知己;然而他又是不幸的,因為他既沒有讓默默陪伴,溫柔隱忍的女人獲得名分,也沒有讓相知相戀的女人獲得自由。因此,書中描寫柳宗元的感情始終帶著淡淡的憂傷,流露淡淡的遺憾。
“問天有多寒?問雪有多厚?江河上蕩著一葉舟,恨也悠悠,愛也悠悠?!碑?dāng)然,《灞亭柳》中可以商榷的地方還有很多,如畫面的不停閃過,環(huán)境創(chuàng)設(shè)過于憂傷,人物心理描寫描寫不夠細致深入等等??设Σ谎阼ぃ髡咭猿5挠職夂筒环驳闹腔?,重構(gòu)了歷史,為讀者展示了柳宗元的人生世界,可謂富有創(chuàng)造力的成功之作。
一部《灞亭柳》讓我們在重溫柳宗元的人生歷程和情感世界的同時,也不得不感嘆作者的想象力和處理史料能力。他通過典型人物的生活來折射重大的歷史事件,通過典型人物的瑣碎細節(jié)來反映人物的性格,可謂以小見大。同時他融情于景,穿越千年的時空,在柳宗元的情感世界獲得共鳴,并且重塑了柳宗元的情感世界和性格,從而讓柳宗元的形象更加真實生動,也更貼近生活。
[1]駱正軍.灞亭柳[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
[2]王田葵.想象追懷夢亦真[A].灞亭柳[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
[3]陳仕龍.《灞亭柳》:柳宗元形象的全方位履新與提升[J].湖南科技學(xué)院學(xué)報,2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