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艷河北省衡水市濱湖新區(qū)彭杜中心校
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用故事增色
韓 艷
河北省衡水市濱湖新區(qū)彭杜中心校
講故事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充滿故事的學校才是具有文化內涵的學校。語文的世界本身就是一個故事的殿堂,故事不但可以讓語文教學更精彩,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實現(xiàn)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
把故事有機融入到學科教學中,作為語文課程資源的有益充實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使語文真正與生活交融,讓語文課堂源源不斷地涌進生活的清泉,把多彩的生活當作語文的廣闊課堂,引領學生在與語文親近中體悟生活,在對生活的體悟中親近語文。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請學生根據(jù)故事的主題、故事的人物、故事的類型等方法搜集故事。在搜集故事的過程中,要翻閱大量的故事資料,要篩選哪些故事是符合條件的,哪些是不符合的,在篩選中提高了信息整合能力,而且進一步豐富了我們的語文課程資源。結合單元課文的特點,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閱讀書目,學生通過家庭閱讀、建立家庭小書柜、班級圖書角、學校圖書館、好書交換場等形式開展豐富多彩的讀書活動。為了突出語文教學的生活化、時代感,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的需要,適時地把報刊、雜志、電視等反映時代風貌的故事引入到教學實踐中。
語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發(fā)展、完善于生活。教師憑借語文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運用故事實施生活化教學,將教學活動置于真實的生活背景之中,激發(fā)學生聽、說、讀、寫的強烈愿望,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發(fā)展學生的多元智能,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能力,陶冶學生的生活情操。這樣的教學將學習活動介于學生的生命活動、心靈活動,是真正的內部動力驅動下的主動學習。
1.聽故事,培養(yǎng)學生聽辨能力。
聽是說的基礎,孩子聽取了豐富的信息,再經過大腦的整理、提煉、形成語言的源泉。聽的能力直接影響語言表達,傳統(tǒng)教育的最大失誤之一,就是在學生還沒有學會如何傾聽時,講課就開始了。學生首先應該學習的技巧是聽課,只有有效地聽課,學習才會進步。培養(yǎng)學生傾聽能力和品質是我們國家教育的精粹,聽、說、讀、寫,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奥牎迸c說、讀、寫同樣重要。通過聽故事,可以訓練學生對語言的聽辨能力和概括能力,促使他們養(yǎng)成邊聽邊思考的好習慣。
2.講故事,提高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口語交際是語文訓練的重要內容。口語交際的特點是“雙向互動”,在合作、交流、對話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雖然說口語交際可以表現(xiàn)在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但是,課程標準把它作為獨立的內容來闡述,教材也安排專項的訓練,可見,口語交際在語文教學中占據(jù)重要的地位??谡Z交際訓練的有效性在于提供真實的或虛擬的交際情境,而故事恰恰符合了這樣的教學要求與條件。學生可以通過聽講故事、演故事、評故事等方式,達到口語交際的訓練目的。
3.寫故事,培養(yǎng)學生書面表達能力。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進行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體現(xiàn)。隨著學生積累了一定數(shù)量的故事后,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驗,展開合理想象,大膽創(chuàng)造,編出生動有意義的屬于自己的故事。圍繞“故事”進行寫作練筆,是成功的教學經驗?;拘问接校嚎磮D寫故事、給開頭寫故事、續(xù)編故事、讀兒歌、古詩寫故事、組合詞語寫故事、模仿生活情景寫故事、觀察生活現(xiàn)象寫故事、故事新編、自由創(chuàng)作故事等。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記自己的成長故事、班級成長故事等。學生寫故事,也就是在寫自己的生活、愿望、靈感,學生建構故事必然要融入自己的情感態(tài)度,從而反映了自己的人格,完善生命意義。
語文課程的人文性包含了情感、態(tài)度、興趣、道德情操、價值觀、人生觀、世界觀、審美觀、文化品味等?!墩Z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著名特級教師于漪提出:“語文學科是一門應用學科。抽掉人文精神,只有在形式上兜圈子,語言文字就失去了靈魂和生命,步入了排列組合文字的死胡同?!?/p>
通過閱讀,讓學生感悟人生,完善人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是閱讀教學的基本任務之一。中國五千年的燦爛文化,留下了無數(shù)個具有啟迪、教育意義的經典故事,故事在講述和傾聽中強有力地塑造著一個人乃至全民族的道德觀和價值觀。
故事,塑造了兒童美好的心靈,為兒童的心靈成長注入了一泓活水,提供了必需的精神滋潤與營養(yǎng)。學生從故事中得到了判斷是非的能力,找到了行動的榜樣,心靈變得更美好。他們會因之表現(xiàn)出愛勞動、愛集體、助人為樂、團結友愛、尊敬老師、孝敬父母等健康的審美情趣和美好的人格品質。
在故事教學的實踐中,教師始終是一個引領者、組織者、研究者,通過故事的講述,不斷建構對教學的理解和經驗,實現(xiàn)教師的專業(yè)化發(fā)展。
通過和學生共同閱讀故事、講故事,教師可以豐富自己的知識,開闊視野,塑造美好的心靈,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學生中開展故事閱讀,需要教師先行閱讀。但是閱讀如果成為教師的一項新增的任務,那抵觸情緒和形式主義就不可避免;而閱讀如果成為一種內在的需要,就能達到“閱讀成為教師的一種生活方式”的理想境界。作為為學生點燈的人,教師首先必須認識到故事對于學生成長的重要意義,這樣才能真正地、自主地閱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