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琨 山慈明
鄭州大學護理學院 鄭州 450052
所有能造成門靜脈血流障礙和(或)門靜脈血流量增加的因素,均能引起門脈高壓癥,其中肝內因素常見于肝硬化,肝后因素常見于布-加綜合征(Bcs)。2008 -05—2013 -08,我院采用改良脾肺固定術,治療肝硬化和Bcs 引起的門脈高壓癥141例,有效防治由于胃底、食管側支循環(huán)建立引發(fā)的上消化道出血[1],達到止血和分流的目的,效果滿意,現將護理體會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組141例患者中男95例,女46例;其中肝硬化43例,均有脾大,有消化道出血史者35例。肝功能Child A 級12例,B 級31例。Bcs 9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肝大,輕、中度脾大77例,不同程度腹水67例,57例<3 000 mL,10例≥3 000 mL。46例有消化道出血史,83例有下肢腫脹和體壁靜脈曲張。肝功能檢查多正?;蜉p度損傷。所有病例經上消化道造影或胃鏡檢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手術方法:患者取右側臥位,自左側第7 肋間胸壁切口,切除直徑10 cm 左右的膈肌中心部位組織。自橫結腸游離大網膜后,將大網膜分為兩葉,在膈肌上另開2 孔,將大網膜拉入胸腔。結扎脾動脈、胃冠狀靜脈及其主要分支。有明顯脾大者,切除下半脾臟。將脾臟上極固定縫合于膈肌大裂孔處,揭除裸露于胸腔的脾臟被膜。用紗布拭去左肺膈面的漿膜,將左肺膈面與脾面縫合在一起。然后將已拉入胸腔的大網膜展開并縫合于肺臟側面。放置胸腔閉式引流管,關閉胸壁切口。
1.2 護理方法
1.2.1 術前護理 (1)心理護理:加強護患溝通,通過觀察患者病情,了解檢查結果及家庭支持情況。有針對性幫助患者解除心理負擔,樹立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以良好的心態(tài)配合治療護理。(2)一般護理:根據肝功情況選擇合適的蛋白質攝入量,少量多餐,不宜過飽,避免過熱、辛辣刺激、油炸及質硬的食物。必要時輸血及應用維生素K1,糾正貧血,改善凝血功能,白蛋白低者靜脈補充白蛋白。注意休息,避免劇烈活動及長期坐位、站位,多躺少坐適當走,抬高雙下肢以利于下肢靜脈回流。有腹水應用利尿劑者,準確記錄24 h 出入量,定期測腹圍體質量,檢查有無低鉀、低鈉血癥。肝功異常者應用保肝藥物。戒煙酒,評估并改善患者肺功能,避免感冒,減少呼吸道分泌物,訓練深呼吸及有效咳痰。保持大小便通暢,避免劇烈咳嗽、打噴嚏、便秘等增加腹壓的因素,訓練床上大小便。(3)術前準備:完善相關檢查,術前12 h 禁食,8 h 禁水。根據醫(yī)囑進行排便灌腸、清潔灌腸,留置導尿。
1.2.2 術后護理 (1)全麻術后常規(guī)護理一級護理、心電監(jiān)護,嚴密觀察記錄患者T、P、R、Bp 及意識情況。(2)觀察切口敷料情況及腹部體征,出現異常及時通知醫(yī)生處理。(3)術后去枕平臥6~8 h,避免誤吸。6~8 h 后改半臥位,利于呼吸、循環(huán)功能及腸蠕動恢復,利于引流。(4)皮膚護理,預防壓瘡形成。
1.2.3 腹腔引流管、尿管、胃管等常規(guī)管道的護理 保持腹腔引流管及尿管引流通暢,保持胃腸減壓通暢,避免管道扭曲、打折,定時擠捏,觀察記錄患者胃液、尿量及腹腔引流液的量、顏色、性狀。協(xié)助患者床上翻身及活動時避免牽拉管道,防止管道滑脫。
1.2.4 胸腔閉式引流的護理 (1)隨時檢查并保持管道密閉,引流管管周用油紗包蓋嚴密,水封瓶保持直立,長管保持沒入水中3~4 cm。(2)更換引流瓶或搬動患者時,雙重夾閉引流管,防止氣體進入。(3)患者活動或體位變化時避免牽拉管道,防止引流管脫出,一旦脫管,立即捏緊引流口皮膚,消毒處理后用凡士林紗布封閉傷口,協(xié)助醫(yī)生進一步處理。(4)引流瓶低于胸壁引流口60~100 cm,防止瓶內液體逆流。(5)保持引流裝置及引流口敷料無菌,避免逆行感染。(6)定時擠捏引流管,保持引流通暢,觀察記錄水柱波動情況,鼓勵患者半臥位休息,多做咳嗽、深呼吸動作,觀察記錄引流液的量、顏色、性狀,出現異常及時處理。
1.2.5 并發(fā)癥的觀察及護理 (1)心衰:給予鼻塞吸氧,必要時面罩吸氧及霧化吸入治療,增加氧供、減少呼吸道分泌物。控制輸液速度及輸液量,密切觀察有無心慌、氣短等癥狀。根據患者情況監(jiān)測中心靜脈壓(CVP),結合患者CVP、Bp 及尿量情況,判斷患者血容量及心功能情況。(2)肝性腦病及肝衰;術前準確評估肝功能,應用保肝藥物改善肝功能;指導患者低蛋白甚至無蛋白飲食,避免誘發(fā)肝性腦病。術后嚴密觀察神志情況,合理應用抗生素防治感染,避免大量輸液引起低鉀、稀釋性低血鈉,積極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失衡,應用精氨酸、支鏈氨基酸等藥物促進氨等有毒物質的代謝清除,糾正氨基酸代謝紊亂,避免快速利尿及大量放腹水,禁食或限食者給予葡萄糖應用,防止低血糖出現。發(fā)生肝性腦病甚至肝衰時,要積極配合醫(yī)生搶救。(3)感染:門脈高壓癥患者大多病程長,抵抗力差,加之手術創(chuàng)傷大,臥床及帶各種引流管時間長,易發(fā)生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各種感染,應定期換藥,合理應用抗生素,各種治療護理操作嚴格遵守無菌原則。(4)胸腔積液、腹水:注意觀察胸、腹水單日引流量,保持間斷引流通暢,避免單次大量放水。積極改善肝功能,糾正低蛋白血癥。
1.2.6 健康宣教 對這類患者的健康宣教應貫穿圍手術期及出院后的方方面面。包括合理飲食,保持大便通暢,避免使用損傷肝臟的藥物,注意保暖及個人衛(wèi)生,預防感染,勞逸結合,注意鍛煉,定期復查肝功,出現異常及時就醫(yī)等。
141例均順利完成手術,平均住院18 天。其中2例死于失血性休克,1例死于肝功能衰竭。46例消化道出血患者術后全部出血停止,77例脾大患者癥狀得到緩解。術后出現胸腔積液(>1 000 m1)25例,肝性腦病12例,15例患者出現腹水不減少或再發(fā),而推遲拆線時間。
改良脾肺固定術是治療門脈高壓癥的術式之一。原由日本學者Akita 于1960年設計[2],有胸、腹兩個切口,術中需變換患者體位,操作復雜。改良脾肺固定術將傳統(tǒng)手術進行了改進[3]:(1)改胸、腹雙切口為單一胸部切口。(2)增加了大網膜與肺的固定。(3)增加了裘法祖氏賁門周圍血管離斷術。(4)對巨脾者施行脾臟下部大部切除術。改良脾肺固定術,集門-奇斷流、門-肺分流于一體,既能有效控制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引起的消化道出血癥狀,緩解脾功能亢進,又為門-肺分流提供了新路徑,從而有效降低門靜脈壓力,緩解腹水生成。同時保留了具有對人體有多種重要作用的脾臟[4],具有極其重大的臨床意義。
脾肺固定術后的門-肺分流,由脾肺間呈漸進生長的新生血管建立并維持,分流量由門靜脈與肺靜脈壓力差經脾臟調節(jié)。而脾肺固定術的缺陷就在于,隨著時間推移,分流量逐漸加大,即離肝血量越來越大,向肝血量越來越少,最大時分流量可占總肝血量的1/5,遠期有可能導致患者肝功能進一步惡化。但本組病例中,生存期超過1年的患者均未出現嚴重的肝功能惡化情況。在后期的隨訪中,11例患者出現了杵狀指(趾),掌握可能是由于大量未經氧合的門靜脈血直接流人肺靜脈,參與肺循環(huán),情況類似于心瓣膜病的右向左分流[5],加上回心血量增加,心臟負荷加重,導致患者長期組織缺氧,甚至引起急性心衰,這種情況需引起重視。
因此,對行改良脾肺固定術的門脈高壓癥患者,術前應積極完善檢查,掌握適應證,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法。應認真進行全面、全程的健康宣教,完善術前準備,術后做好基礎護理和各種管道護理,高度重視可能出現的各種并發(fā)癥,做到早發(fā)現、早處理,確?;颊咦罴训闹委熜Ч?。
[1]Xu Peiqin,Zhang Shuijun,Ye xuexiang.et al. Radicall removal of membranous obstrustion of inferior vena cava[J].Chinese Med,1993,106(3):225.
[2]Akita H,Sakode K. Portopulmonary shunt by splenophneumopexy as a surgical treatment for Budd - Chiari Syndtome[J].Surgery,1980.87(1):85.
[3]許锫欽,張水軍,葉學祥,等. 改良脾肺固定術治療門靜脈高壓的遠期效果[J].普外臨床,1996,11(5):332.
[4]黃潔夫.腹部外科學[M]. 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0:1 538.
[5]許培欽,蘇壽恒,秦保明,等. 脾肺固定術附加大網膜肺固定術治療下腔靜脈膜性梗阻[J]. 中華外科雜志,1987,25(9):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