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市東二環(huán)一段908號(410014) 楊肯牧
山羊腸毒血癥的診療
長沙市東二環(huán)一段908號(410014) 楊肯牧
新田縣盛產紅薹子菜,每年4月,紅薹子菜斷茬,菜地上舊葉殘枝眾多,人們把山羊趕到這里一放了事,腸毒血癥發(fā)生較多,3~12月齡膘情較好的羊呈散發(fā)性流行趨勢。
本病有兩種癥狀:抽搐型的發(fā)病急,倒地后四肢前后劃動強烈,頭頸抽搐,或屈頭顧腹,磨牙,肌肉震顫,2~4小時死亡;昏迷型的步態(tài)不穩(wěn),臥地,上下頜顫抖,繼而昏迷,角膜反射消失,腹圍增大,臌氣,大多數(shù)病羊腹瀉,排深綠色稀糞,4~6小時死亡。
解剖可見腎皮質變軟如腦髓樣,放在手掌上會凹陷,不成形,用水沖洗,腎組織會流失,只殘留絨毛樣基質,俗稱軟腎病。此外,心內、外膜及小腸漿膜出血,肺充血水腫。病程稍長的病例,口鼻眼黏膜發(fā)紫,真胃、小腸潮紅腫脹。有的全腸道充滿氣體,腸淋巴結腫大,含較多液體。
在基層,對于本病可能有誤診,用簡單的動物試驗可確診:取病死羊嚴重炎癥的回腸段內容物加2倍生理鹽水稀釋,用無菌紗布多次過濾,直至濾液清澈。取上清液給家兔靜脈注射4毫升,大約40分鐘后死亡,證明腸內容物中有毒素存在。
對及時發(fā)現(xiàn)的病羊,立即灌服10%的石灰水,小羊80毫升,大羊200毫升。肌肉注射磺胺嘧啶鈉,每次每公斤體重0.1克,1日2次。對腹瀉嚴重的口服補液鹽水,強心。
本病由D型魏氏梭菌引起。每年春秋,用內蒙古生物藥廠生產的羊三聯(lián)四防(羊快疫、猝狙、羔羊痢疾、腸毒血癥)滅活干粉疫苗各免疫1次。未進行及時免疫而發(fā)本病的羊場,應在全場徹底清掃、消毒后緊急接種,暫時減少紅薹子菜地的放牧可減少病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