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德平
(重慶市紅十字會醫(yī)院/重慶市江北區(qū)人民醫(yī)院,重慶 400020)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狼瘡性腎炎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評價
梁德平
(重慶市紅十字會醫(yī)院/重慶市江北區(qū)人民醫(yī)院,重慶 400020)
目的 探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狼瘡性腎炎(LN)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方法 將LN患者60例隨機分為2組,2組均予激素聯(lián)合嗎替麥考酚酯治療,觀察組同時給予燈盞花素靜滴,對比2組患者的療效與不良反應。結果 觀察組治療2 a后臨床顯效率與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治療后2組各項實驗室指均明顯改善,而觀察組改善更為顯著。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結論 燈盞花素與嗎替麥考酚酯聯(lián)合西藥激素療法能夠明顯改善LN的治療效果,緩解腎臟與血液各項異常指標,同時減輕激素治療的不良反應,值得推廣應用。
中西醫(yī)結合療法;狼瘡性腎炎;安全性;燈盞花素
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SLE)是多系統(tǒng)與多器官損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而狼瘡性腎炎(LN)是SLE所引發(fā)的免疫復合物性的腎臟炎癥,是SLE的主要合并癥和致死原因[1]。在SLE患者中明顯累及腎臟的患者比例超過35%,而經腎活檢發(fā)現(xiàn)SLE均存在一定程度的腎損害。在當前臨床治療中,不論是西醫(yī)或中醫(yī)單純治療方案都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2007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采取中西醫(yī)結合方案治療LN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上述時期住院治療的LN患者60例,均符合1997年修訂的美國風濕病學會(ARA)修改的SLE臨床診斷標準[2],即符合4項以上以下標準:①面部蝶形紅斑;②盤狀紅斑;③日光過敏;④口腔或鼻咽部潰瘍;⑤非侵蝕性關節(jié)炎;⑥漿膜炎;⑦腎臟損害;⑧神經系統(tǒng)病變:癲痛或精神癥狀;⑨血液學異常:溶血性貧血、白細胞減少、淋巴細胞減少、血小板減少(排除藥物所致);⑩免疫學異常:狼瘡細胞陽性、抗ds-DNA陽性、抗Sm抗體陽性、或持續(xù)6個月的抗梅毒血清試驗假陽性;抗核抗體陽性。患者24 h尿蛋白含量在1.0 g/L以上,鏡檢存在血尿、蛋白尿、管型尿、腎功能損害,血肌酐在300 μmol/L以下,且均經腎臟活檢證實,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活動指數在8分以上[3]。男11例,女49例;年齡16~57歲,病程3個月~5年。根據入院時間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2組:對照組30例,男5例,女25例;年齡16~57(26.3±4.3)歲;病程(20.4±5.7)個月。觀察組30例,男6例,女24例;年齡17~56(26.8±5.1)歲;病程(21.0±6.1)個月。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取西醫(yī)常規(guī)治療方法,用藥前均確定無活動性感染。外周血白細胞>3.5×109L-1,治療前1個月和整個過程均不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劑。首先給予潑尼松(生產廠家為廣東華南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44020682)1.0 mg/(kg·d),持續(xù)給藥8周后,調整藥物劑量,每2周劑量減少5 mg/d,減少至20 mg/d后,每2周劑量減少2.5 mg/d,直至10 mg/d長期維持治療。同時口服嗎替麥考酚酯膠囊(生產廠家為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H20031240),首先進行誘導治療,50 kg以下的患者起始劑量為1.5 g/d,超過50 kg的患者起始劑量為2.0 g/d,均分早晚2次服用。誘導治療持續(xù)6個月,然后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逐漸減少劑量,直至停止給藥。所有患者臨床觀察24個月。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加用燈盞花素注射液(生產廠家為湖南恒生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為國藥準字Z20063405)50 mg加入10%葡萄糖溶液混合后靜脈滴注,1次/d,以4周為1個療程。觀察24個月。
1.3療效評價標準[4-5]顯效:臨床癥狀明顯好轉,24 h尿蛋白含量低于0.4 g,尿液RBC低于1×105mL-1,免疫學指標均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部分緩解,24 h尿蛋白含量減少超過50%,免疫學各項指標明顯降低但仍然未恢復正常;無效:臨床癥狀無明顯改善,24 h尿蛋白與免疫學指標均無明顯改善或加重。顯效與有效之和為總有效。
1.4統(tǒng)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SPSS 15.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治療有效率與并發(fā)癥以及復發(fā)率比較采用卡方檢驗;實驗室診斷指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顯效率與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1。
表1 2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2.2實驗室診斷結果比較 2組治療前ESR,尿蛋白,血Cr、 BUN、β2-微球蛋白以及腎臟指數各項指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治療后各項指標均明顯改善(P均<0.05),且觀察組改善程度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均<0.05)。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實驗室診斷指標比較
注:①與治療前比較,P<0.05;②與對照組比較,P<0.05。
2.3不良反應 對照組呼吸道感染6例,真菌性口腔炎3例,帶狀皰疹2例,白細胞減少5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53%(16/30);觀察組呼吸道感染1例,真菌性口腔炎1例,白細胞減少1例,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3/30);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2=6.231,P<0.05)。
SLE是一種系統(tǒng)性自身免疫性疾病,LN是其主要的并發(fā)癥,腎臟受累表現(xiàn)有蛋白尿、血尿或腎功能不全。成人SLE患者有腎臟損害臨床表現(xiàn)的比例約為60%,兒童患者腎臟受累比例可高達80%[6]。LN是我國最常見的繼發(fā)性腎小球腎炎,約占腎臟疾病的13.2%[7]。LN的臨床表現(xiàn)多樣化。通常需要依靠腎活檢病理改變制訂治療方案、判斷預后。LN的病情往往較重,病情容易反復。隨著對腎臟病理改變發(fā)病機制認識的提高、新型免疫抑制藥物的臨床應用,LN的預后有了很大提高[8]。但由于LN患者需要長期接受免疫抑制藥物治療,藥物的毒副作用仍然突出,并成為LN患者死亡和影響生活質量的主要原因。正確地判斷病情,明確病變類型并采取個體化治療對改善LN患者的預后至關重要[9]。
LN傳統(tǒng)療法是激素療法,能夠控制SLE的活動性發(fā)展,有效改善腎臟功能,提高患者存活率。經大量臨床研究證明,激素治療藥物毒副作用較多,包括容易導致閉經、引發(fā)卵巢萎縮,還可能增加感染概率,或有可能導致帶狀皰疹、出血性膀胱炎,因此會對治療方案的完整進行造成影響[10]。同時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激素療法并非對所有LN均有效[11]。
傳統(tǒng)中醫(yī)治療LN也有很大的弊端。首先,傳統(tǒng)中醫(yī)治療需要口服中藥,中藥口服對于胃腸道本身就是一種刺激,對于病情較重的LN患者尤其是腎功能不全的患者而言,將會加重臨床不適癥狀,更糟糕的是在未看到療效之前,腎功能就會急劇惡化。其次,口服中藥對于LN的治療見效慢,而且在某些時候還會加重病情。由于西醫(yī)療法存在較多的毒副反應及較高的風險,而中醫(yī)治療亦存在弊端,中西醫(yī)結合的治療方式已經成為臨床研究的核心方向。當前國內的臨床研究還沒有對LN的中醫(yī)證型標準與有效治療方案有明確的結果。
在LN的臨床治療中,中醫(yī)辨證療法的優(yōu)勢在于改善患者體內的免疫功能,提高激素治療的臨床效果,緩解激素治療中的毒副作用,保持病情的穩(wěn)定恢復,降低復發(fā)率,改善患者腎功能。在我國的LN臨床研究中,大多數觀點認為中西醫(yī)結合的治療方式要優(yōu)于單純的西醫(yī)治療,通過疾病活動期免疫制劑治療的基礎上加用中藥提高療效、緩解毒副作用,而在緩解期中藥則能夠幫助穩(wěn)定病情,輔助西藥的劑量減少,避免復發(fā)[12]。在疾病發(fā)展的后期,通過中藥與西藥的聯(lián)合作用,能夠以西藥控制疾病復發(fā),緩解狼瘡的活動性,同時以中藥加強對腎臟的保護,改善腎功能,調節(jié)患者體內的氣血平衡,從而確定臨床療效。
嗎替麥考酚酯是一種新型的免疫抑制劑,活性代謝產物為霉酚酸,能夠有效控制體內B淋巴細胞與T淋巴細胞的繁殖發(fā)展,還能夠抑制抗體含量與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同時,嗎替麥考酚酯還可以有效控制血管內的增生,抑制血管系膜細胞與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其聯(lián)合激素治療LN有較高的有效性與安全性。中藥燈盞花素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是黃酮類物質,這種物質能夠有效地降低血流速度及黏度,并改善患者體內脂質含量。同時,燈盞花素是一種活血化瘀中藥,具有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能與抑制雙氧化酶,抑制TXA2生成有關。燈盞花素可以擴張細小毛細血管,尤其是終末毛細血管,改善微循環(huán),從而降低血黏度。在改善腎功能的同時可以起到有效濾過作用,增加血流速度,同時防止多種血栓形成,這種效果與激素協(xié)同作用。兩種作用同時促進疾病的恢復,作用大且毒副作用小。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顯效率、總有效率均明顯高于對照組,表明中西醫(yī)聯(lián)合治療的有效性。而治療后觀察組ESR、尿蛋白、血Cr、BUN、β2以及腎臟指數改善情況均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中藥聯(lián)合西藥激素與嗎替麥考酚酯療法對改善腎功能有明顯優(yōu)勢。而單純西藥治療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高于中西醫(yī)結合治療,說明緩解西藥治療毒副作用方面中藥療法的優(yōu)勢極為明顯。綜上所述,LN臨床治療中,燈盞花素聯(lián)合西醫(yī)激素與嗎替麥考酚酯療法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還能夠有效改善腎功能,減少藥物毒副作用,適合臨床推廣應用。
[1] 孫影,劉陽,楊方,等. 益腎蠲濕合劑治療LN療效觀察[J]. 遼寧中醫(yī)雜志,2008,35(9):1368-1369
[2] 鄭為超,胡順金,方琦,等. 六味地黃丸對激素及環(huán)磷酰胺治療LN的干預作用[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5,25(11):983-985
[3] 劉書珍,孫晉營,邢孟涵,等.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狼瘡性腎炎58例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藥科技,2009,16(4):312-313
[4] 許晨,吳兆龍. 雷公藤紅素防治狼瘡性腎炎腎小球硬化的研究[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2002,3(3):132-135
[5] 李政,趙勇智. 雙沖擊療法聯(lián)合DNA免疫吸附柱治療LN的研究[J].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09,18(34):4192-4194
[6] Wakasugi D,Gono T,Kawaguchi Y,et al. Frequency of class Ⅲ and Ⅳ nephriti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without clinical renal involvement: An analysis of predictive measures[J]. J Rheumatology,2012,39(1):79-85
[7] 李琦,王志祥. 益氣滋陰、清熱活血法治療LN臨床研究[J]. 中國中醫(yī)藥信息雜志,2011,18(8):16-19
[8] 范偉,胡路,吳國慶,等. 葉老狼瘡驗方聯(lián)合環(huán)磷酰胺沖擊治療活動期LN22例[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腎病雜志,2012,13(1):69-70
[9] 劉宇寧. 益腎清熱解毒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LN62例臨床觀察[J]. 北京中醫(yī)藥,2011,30(7):519-520
[10] Gao J,Chevalier J,Auh YH,et al. Correlation between doppler parameters and renal cortical fibrosis in lupus nephritis: A preliminary observation[J]. Ultr Med Biol,2013,39(2):275-282
[11] Triantafyllopoulou A,Franzke CW,Seshan SV,et al. Proliferative lesions and metalloproteinase activity in murine lupus nephritis mediated by type I interferons and macrophages[J]. Proc Nati Acade Sci USA,2010,107(7):3012-3017
[12] 蘇曉,夏嘉,楊旭鳴,等. 中藥組方部分替代免疫抑制劑治療LN的研究[J]. 風濕病與關節(jié)炎,2012,3(3):37-42
10.3969/j.issn.1008-8849.2015.03.018
R593.242
B
1008-8849(2015)03-0276-03
2014-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