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穎
摘 ? ?要: 課前學具準備對于美術教學來說尤為重要。一節(jié)美術課無論教師有多優(yōu)秀、課堂有多靈活、生動、形象,而學生沒有學具或學具準備不充分,只能是紙上談兵,最終導致一事無成。磨刀不誤砍柴工,只有做好了充分準備,才能更好地開展美術教學工作。
關鍵詞: 美術教學 ? ?課前學具 ? ?不齊全
一、現(xiàn)狀列舉
我教美術課十五年了,一直困擾我的是學生在上課時學具總是準備不齊全。據(jù)我觀察小學一、二年級是美術學具準備的最好學段,班級中80%左右的學生會帶美術學具;三、四年級有30%~50%的學生帶美術學具;五年級有20%的學生帶美術學具;而六、七、八年級的學生美術課帶學具的只占10%左右。一、二級學生帶好美術學具的原因有三點:一是學生喜歡上美術課,會要求家長去買;二是低年級的孩子特別聽老師的話,老師讓做什么就做什么;三是低年級需要的學具種類少,家長準備起來比較容易。
美術學具帶不齊阻礙了教師的教學,影響了學生對美術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例如創(chuàng)作畫課,學生不帶水彩筆帶涂色工具,我們可以用手中有的鉛筆、油筆或鋼筆進行線描畫創(chuàng)作,這樣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學生的造型能力,實現(xiàn)教學目標;但有些繪畫課,如果不涂色根本沒法完成學習內(nèi)容,如《色彩靜物畫》、《色彩風景畫》等,沒有顏色的表現(xiàn),根本無法實現(xiàn)教學目標;有些色彩知識學習的課,如《色彩的明度》、《色彩的純度》、《冷色調(diào)的畫》、《暖色調(diào)的畫》,如學生沒有學具,不自己進行調(diào)色練習,根本無法掌握調(diào)色知識,雖然在理論上了解了如何調(diào)色,但是沒有實踐的理論是容易忘記的,不能給作品賦予色彩的同時,也無法體會色彩帶來的美感;國畫課上,學生不帶中國畫用具,根本無法體會到中國畫的筆墨情趣,無法掌握筆、墨的運用,更談不到掌握繪畫的技能與技巧;手工課如果學生不帶材料,則無法進行創(chuàng)作與制作。如《紙版的創(chuàng)想》,如學生不帶紙版、剪刀等學具,學生的創(chuàng)意怎么表達呢?所以,學生帶不齊美術學具嚴重影響了美術的正常教學。
二、產(chǎn)生原因
第一,家長不重視,他們認為只有升學的科目才是主科,對于不參與中考的科目都是可以不學的,或者說根本就無需學習,再加上這些??朴镁邔W生的書包太重了。
第二,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強。小學一年級到中學二年級筆者都教過,我發(fā)現(xiàn)年級越低,學具材料帶得越好,學生的學習興趣更高。而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生年齡增大,對于繪畫已有自己的認知,對自己的要求越來越高,認為畫不好太丟人,不如不畫。同時,美術學科不是中考學科,對中考成績沒什么用。
第三,教師重視不夠。美術課一直處于小科地位,家長不重視、學校不重視、學生不重視,這些不重視最終導致部分美術教師自己不重視,美術課上敷衍了事的、讓學生上自習的屢見不鮮。教師本身就不重視,學生自然而然就不帶學具了。
三、解決策略
(一)轉變家長觀念,提高重視程度。
開家長會時,班主任給我十分鐘時間,先利用五分鐘時間對學生家長進行美術教學必要性的解讀,再利用五分鐘展示優(yōu)秀的學生作品,讓家長感同身受,從而重視美術學科,同時把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相融合。比如,我與英語老師溝通,每當學生學會單詞“房子”時,就讓學生用筆簡單地畫一個房子,這樣不但能鍛煉學生的繪畫能力,而且能增強學生對英語單詞的記憶力;八年級下冊的《色彩畫靜物》一課,學生畫后,可以用英語說出自己所畫的靜物是什么,用了什么顏色;語文課學生寫一篇作文,針對作文的內(nèi)容,可以用一幅或幾幅畫表達。如作文《我的媽媽》,學生就可以把媽媽對自己的愛,用一幅或連環(huán)畫的形式畫出來。我們在作文中常聽到的情節(jié)是孩子生病了,媽媽辛苦地照顧孩子。這樣的作文聽起來可能沒有新意,可是畫起來卻別有一番滋味;八年級的《延邊風情》一課,學生以繪畫或粘貼形式完成后,還可以用作文的形式表達一下自己對延邊風情的了解及感受或是對自己作品的介紹。這樣做不但能提高學生的美術技能而且能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豐富的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的作文新穎有個性。通過這些活動,家長看到了孩子的成長和進步,看到美術在孩子成長中的重要作用,進而轉變觀念,鼓勵和支持孩子學習美術。
(二)采用多種方式,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1.引導學生自主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
課前準備不是學生上課的前一天,告訴學生準備什么材料,而是在學期初就讓學生對每課有深入的了解。開學的第一節(jié)上目錄課,讓學生對教節(jié)進行充分了解,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分類??纯茨男┱n是重要的,要用時多些,哪些課是次要的,可以用時少些。并讓學生思考,這些課的授課順序可以重新安排嗎?如果要重新安排,你覺得應該怎么做?另外,在上這些課時,需要帶哪些材料?用這個方法,讓學生對每節(jié)課要用的學具做到心中有數(shù)。為了學生方便帶學具,我們把同一學習領域的內(nèi)容安排在一起(即改變教材中課程的順序),讓學生回家后根據(jù)需要進行準備。
2.組建學習小組。
選派小組長,把學生分成小組,每組安排一名小組長、一名副組長。讓他安排、監(jiān)督、檢查學生帶學具情況并作出詳細統(tǒng)計,學期末對學具準備好的學生給予獎勵與表揚。
3.采用激勵手段。
如果是學生本身不愿意參與,美術課隨意忘記帶材料,這時,教師應考慮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教育家第斯多惠在教師規(guī)則中明確指出:“我以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沒有興趣的情緒怎么能激勵人?沒有主動性怎么能喚醒沉睡的人?”看來,美術手工課教學中,教師只有想方設法激發(fā)孩子學習的主動性,才是上好手工課的有力保障。
在手工課教學中,可以采用很多方法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我經(jīng)常把自己的范作送給材料準備得最充分的學生,把“☆”獎給材料準備得最積極的孩子。還設計了學生的檔案袋,每節(jié)課對學生準備材料的情況進行登記并獎勵,作為一學期美術成績評定的一項內(nèi)容。這樣一來,學生的主動性增強了,手工材料準備得更積極了。他們會在課前主動問我:“老師,明天美術課帶什么?”“老師你看我?guī)Я撕芏喾N材料!你可以幫我一起做嗎?”學生不但能積極準備手工課要用的材料,還能主動尋找不同的材料進行創(chuàng)作。
4.幫助學生制作繪本。
讓學生把自己的繪畫作品都放在繪本中。對于手工作品,老師可以選擇有特點的作品幫助學生拍攝,之后用打印機輸出放在繪本中;對于學生的手工作品,教師可以用手機拍攝下來存入學生的繪本之中;繪本中可以加入學生學習美術作品評論,也可以加入學習過程中的體會、收獲、困難、疑惑等,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促進學生帶好美術學具進課堂。
5.改變評價機制,以表揚鼓勵為主,幫助學生建立自信心。
我經(jīng)常對學生說的兩句話是:我不怕你畫不好,我只怕你不敢畫;我不怕你的創(chuàng)意有多糟,我只怕你不敢想。學生只要敢畫、敢想就要從他們的作品中找到優(yōu)點進行表揚,針對不足委婉地提出。例如:這幅畫構圖不錯,但如果賦予它色彩的話,它會更漂亮;這條線畫得很漂亮,很流暢,但構圖如果居中會更好等語言評價學生的作品。這樣既指出了不足,又讓學生感受到他的作品是很棒的,從而更熱愛美術課。
(三)提升美術教師的素養(yǎng),建立學科自信。
美術教師要重視自己,不斷提高自身的美術素養(yǎng),提高自己在學生和學校中的威望;提升對美術學科的認識,明確美術學科對學生今后發(fā)展的重要性。美術雖不是中考科目,但它卻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情趣、審美能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動手能力的最好學科,對學生將來的工作與生活大有益處。如:從美術課中欣賞到的偉大祖國的建筑、優(yōu)秀的手工作品、繪畫作品等,能增強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從而更熱愛自己的祖國;從《生態(tài)吉林》課中能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從美術技能、技巧方面說,通過美術課的學習,學生會學會調(diào)色、色彩的搭配、構圖、能畫簡單的素描靜物、色彩靜物及風景畫、寫意中國畫花鳥及山水等知識。即使將來學生不往美術方面發(fā)展,不以美術專業(yè)將來職業(yè)的選擇,但這些美術知識也必將給他們的工作添彩,豐富他們的生活。
美術課的課堂教學千變?nèi)f化,只有教師全身心投入教學,做到樂教,學生才能樂學,只有學生樂學,才會做好上課的充分準備——帶好學具。
參考文獻:
[1]余文森.有效教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10-01.
[2]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3]美術向導.中國美術出版總社.
[4]傅道春.新課程中課堂行為的變化.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