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艷,蘭春慧,陳東風,李 平,曾登芬
(第三軍醫(yī)大學大坪醫(yī)院消化內科內鏡中心,重慶 400042)
?
·臨床探討·
消化內鏡檢查患者焦慮狀況及生命體征變化的影響因素和相關性分析
曹 艷,蘭春慧,陳東風,李 平,曾登芬△
(第三軍醫(yī)大學大坪醫(yī)院消化內科內鏡中心,重慶 400042)
目的 分析消化內鏡檢查患者的焦慮狀況和生命體征變化,探討其可能的影響因素及相關性,為選擇性干預治療措施提供臨床依據。方法 收集1 021例行消化內鏡檢查患者的資料,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AS)對患者的焦慮狀況進行評估,并記錄其檢查前1 d檢查30 min的血壓、脈搏,分析性別、文化程度、婚姻、既往檢查史對患者檢查前焦慮狀況、生命體征變化的影響及兩者相關性。結果 SAS 總分平均(33.50±7.31)分,高于國內常模(29.78±10.07) 分,女性比男性焦慮程度高(P=0.029),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較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焦慮程度高(P=0.033),首次檢查比既往曾行消化內鏡檢查的患者焦慮程度高(P=0.004),未婚或離異比已婚焦慮程度高(P=0.012)。檢查前1 d較檢查前5 min相比,血壓、心率均明顯升高(P<0.05)。生命體征波動陽性率:女性比男性高(P<0.01);未婚或離異患者比已婚患者高(P<0.05);文化程度越低的患者陽性率越高(P<0.05);既往未行消化內鏡檢查的患者比既往曾行內鏡檢查的患者高(P<0.05)。焦慮狀況與生命體征變化情況成正相關(r=0.746,P=0.004)。結論 消化內鏡檢查中患者焦慮和生命體征變化存在性別、婚姻狀況、文化程度、既往檢查史等方面的差異。因此,在內鏡檢查過程中積極消除患者的焦慮心理,可以降低生命體征波動的風險。
消化內鏡檢查; 焦慮狀況; 生命體征變化; 影響因素; 相關性
消化內鏡檢查現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其中最常用的是胃鏡和結腸鏡。在臨床實踐中注意到,有許多患者在檢查時出現了生命體征的變化,甚至出現了嚴重的心腦血管并發(fā)癥[1-2]。本文就影響胃鏡檢查患者檢查前出現的焦慮及生命體征變化相關因素進行研究,為進一步實施護理干預積累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采用調查問卷的方式,收集大坪醫(yī)院消化內鏡中心2011年3月1日至2013年10月30日行消化內鏡檢查患者的資料。消化內鏡檢查患者1 021例,女488例(47.8%),男533例(52.2%),年齡17~76歲,平均(45.3±12.7)歲;已婚756例(74.0%),未婚或離異265例(26.0%);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659例(64.5%),大學及以上362例(35.5%);既往做過內鏡檢查302例(29.6%),既往未做過內鏡檢查719例(70.4%)。
1.2 方法 患者檢查前10 h均禁食水,并進行常規(guī)檢查前談話,行無痛檢查者簽署麻醉知情同意書。采用狀態(tài)-特質性焦慮調查表中的狀態(tài)焦慮分量表(SAS)來評估患者的焦慮狀態(tài),對患者的焦慮狀況進行分析,并記錄其檢查前的血壓、脈搏。
1.3 評估方法 應用SAS,共20 項,包含負性情緒、正性情緒正反向計分,用于評定應激情況下的狀態(tài)焦慮,每項進行1~4 級評分,1 級為幾乎沒有;2 級為有些;3 級為中等程度或是經常有;4 級為非常明顯或幾乎總是如此。然后算累加分,得分20~80分,反映焦慮狀態(tài)的程度。得分越高,焦慮越明顯,用實際測得值與常模的差值進行統(tǒng)計分析。問卷調查在檢查前30 min進行,共發(fā)放問卷1 021份,全部回收且有效。正式調查前所有參加調查者集中學習培訓,以取得對調查目的、意義、方法和量表理解的一致性和表格填寫的準確性。生命體征測量記錄在患者檢查前1 d、檢查前30 min 時進行,將檢查前1 d 血壓、心率等同于平時血壓、心率,將術前30 min血壓升高大于等于20%時血壓或心率增加大于等于20%時心率定義為生命體征波動陽性患者。
2.1 消化內鏡檢查前患者焦慮狀況分析 SAS 總分平均(33.50±7.31) 分,高于國內常模(29.78±10.07)分,女性比男性焦慮程度高(χ2=14.541,P<0.05),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較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的焦慮程度高(χ2=2.512,P<0.05),首次檢查比既往做過消化內鏡檢查的焦慮程度高(χ2=167.126,P<0.05),未婚或離異比已婚焦慮程度高(χ2=13.298,P<0.05)。
2.2 檢查前1 d、檢查前30 min患者生命體征變化的比較 檢查前30 min較檢查前1 d血壓明顯升高,心率明顯增快,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經 χ2檢驗,女性比男性生命體征波動陽性率高(χ2=4.872,P<0.01);未婚或者離異患者比已婚患者生命體征波動陽性率高(χ2=12.546,P<0.05);文化程度越低的患者生命體征波動陽性率高(χ2=7.219,P<0.05);既往未做過消化內鏡檢查的患者比做過的患者生命體征波動陽性率高(χ2=109.152,P<0.05)。
表1 消化內鏡檢查前不同時間患者生命體征變化情況
注:與檢查前1 d比較,#P<0.05。
2.3 檢查前焦慮狀況與生命體征波動陽性患者單因素相關分析 將患者SAS實測值與常模的差值作為評定檢查前焦慮狀況的指標,與生命體征波動陽性的患者進行單因素相關分析,發(fā)現兩者呈明顯正相關(r=0.746,P=0.004)。
本研究發(fā)現消化內鏡患者檢查前均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焦慮現象,分析患者焦慮產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患者急于明確自己是否有胃腸道疾病,同時又害怕檢查過程中的不適,因此產生了一定程度的焦慮情緒。然而,患者對消化內鏡檢查相關知識相對缺少,在這種不對等的情況下焦慮就非常容易出現。而患者不同的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既往消化內鏡檢查史均對檢查前的焦慮狀況具有重要的影響,女性患者天生思慮較多、瞻前顧后的性格特點可能更容易形成焦慮狀態(tài),與某些學者研究的結果一致[3-4]。未婚或者離異患者可能由于孤獨、寂寞感較已婚患者更為明顯和突出,以及獨自檢查者缺乏安全感則更加加重了這種焦慮狀況。文化水平較高的患者對消化內鏡的了解程度更為全面和深入也決定了文化水平高的患者較文化水平低的患者焦慮程度要低,與本研究結果一致。而既往有過消化內鏡檢查經歷的患者由于已經大概了解了內鏡檢查的基本診療程序,對就診環(huán)境也相對熟悉,因此再次檢查時較首次接受檢查的患者焦慮程度低。
患者在檢查前30 min的血壓、心率較檢查前1 d檢測的血壓、心率明顯升高、加快,而部分患者增加幅度甚至超過了20%,說明即將到來的消化內鏡檢查作為患者的一種應激源,引起患者血壓增高、心率加快[5]。由于血壓急劇增高會引起高血壓危象、腦出血等嚴重的心腦血管相關并發(fā)癥,尤其是既往已有高血壓病史的患者,這種風險程度則更高。通過與檢查前評估為焦慮的患者進行單因素相關分析后發(fā)現,生命體征波動幅度與焦慮程度呈正相關,因此推測兩者有可能存在著必然的聯系。國外有學者曾經報道,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可使自主神經系統(tǒng)的下丘腦功能失調,導致交感神經系統(tǒng)激活,兒茶酚胺分泌增加,血管緊張素增加,血壓升高[6]。
為了減輕患者在消化內鏡檢查時的惡心、嘔吐、肛門反射以及胃腸道反應,使檢查治療順利進行,、縮短檢查時間,在臨床上引入了麻醉技術,讓患者在意識喪失狀況下接受檢查,在檢查過程中患者基本感覺不到任何痛苦,有利于檢查順利完成。所以當患者被告知自己是在麻醉狀態(tài)下接受檢查時,焦慮反應也有一定程度的緩解,從而大大降低了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等生命體征不穩(wěn)定現象,使心腦血管意外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明顯減少[7]。同時,對于女性、單身、文化水平低、首次接受檢查的患者,內鏡醫(yī)務工作者更要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耐心細致地講解內鏡檢查的價值和優(yōu)勢,同時也要如實告知具體操作過程及可能出現的不適與應對策略,讓其對相關知識有充分了解。針對嚴重焦慮患者,術前應積極給予有效的心理干預和心理疏導,消除患者緊張、焦慮心理,大大降低了生命體征波動的風險[8],同時在檢查過程中,還要密切關注此類患者血壓、心率等生命體征,預防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確保消化內鏡檢查安全、高效完成。
[1]李兆申.中國消化內鏡的過去、現狀與展望[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2,28(2):81-83.
[2]焦璐,劉錦濤.無痛消化內鏡的風險評估及臨床應對策略[J].國際消化病雜志,2012,32(3):162-165.
[3]陳剛.消化道內鏡檢查患者焦慮和疼痛程度評估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12,9(17):123-124.
[4]李雪,馮藝,劉玉蘭,等.消化內鏡檢查中患者焦慮和疼痛程度評估[J].中國疼痛醫(yī)學雜志,2006,12(2):79-83.
[5]魏傳珍.心理干預在普通胃鏡檢查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3,11(23):493-494.
[6]Carroll D,Phillips AC,Gale CR,et al.Generalized anxiety and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s,their comorbidity and hypertension in middle-aged men[J].Psychosom Med,2010,72(1):16-19.
[7]賈金蘭,畢蓓,陳靜.消化內鏡檢查患者檢查前焦慮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12,20(5):669-671.
[8]李花林,舒晴.心理干預在消化內鏡檢查患者負性情緒中的應用[J].吉林醫(yī)學,2013,34(8):1530-1532.
10.3969/j.issn.1672-9455.2015.13.052
A
1672-9455(2015)13-1937-02
2015-01-20
2015-03-18)
△通訊作者,E-mail:zdf6688@1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