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惠東
“大嘎好,我是香港額查理林……”電臺節(jié)目《懷舊金曲》總以這句話作為開場,現(xiàn)在少有人知道這聲音的來源,但在上世紀90年代的上海,這個聲音魔力般地,將城市中的老克勒們(上海俗語,是英文class的音譯,一般指精通上層生活的人,他們最先受到西方文化沖擊,也最先結合西方文化,形成了一定時期的海派文化)凝聚在一起,他們共同沉醉在電臺老派上海話和30年代的爵士流行老歌中,更像一種精神上的聚會和心靈上的撫慰,音樂釀造美酒,將其灌醉。
3月8日,查理林,這個主持了1140多集的《懷舊金曲》的老上海在香港的家中仙去了。有人說,他的離開,代表著以老派紳士,老克勒聞名的上海老文化的淡去。
“中國廣告之父”的兒子
提到查理林,繞不開他的父親林振彬。林振彬的名字對于廣告界的人來說可謂是如雷貫耳。他不僅是上海灘有名的商人,也是中國現(xiàn)代廣告業(yè)的開拓者和代表人物,終身從事廣告業(yè),享有“中國廣告之父”的崇高榮譽?,F(xiàn)在各地很多藝術院校凡是涉及廣告學的教材,只要談起中國現(xiàn)代廣告業(yè)的起源,總是毫無例外地談到林振彬。早期,他在代理美國著名飲料公司COCA-COLA公司廣告的同時,把該公司的產(chǎn)品名稱翻譯成世人皆知的“可口可樂”四個字,是一個他職業(yè)生涯中不能忽略掉的“彩蛋”。
林振彬獨立創(chuàng)業(yè)期間,他的大兒子林秉森,也就是現(xiàn)在的查理林出生了。孩子的母親唐瑛是廣東人,著名的唐氏家族的后代,民國第一任國務總理唐紹儀的侄女。查理林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家庭里。他可以肆無忌憚地灌可樂、吸萬寶路,泡無線電,從小到大,幾十年如一日。
林秉森在后來成為查理林,中間是一個面包的距離。林振彬的客戶中,沙利文餅干老板查理對胖墩墩形似面包的林秉森偏愛有加,總是帶他到自己的面包房,讓他挑選自己愛吃的點心。后來干脆把“小面包”收為自己的干兒子,于是就有了查理林這個中西結合的名字。
而查理林洋派的生活不只在于他父親的工作關系為他制造的接觸面,更在于他從小的居住環(huán)境。當年,林家住在之前屬于法租界的淮海路復興路路口。那兒外國人的花園洋房林立,夜幕降臨時分,他們拉起小提琴,彈起鋼琴,西洋樂器的聲音曲調(diào)在空氣中盤旋。林氏一家常年居住于此,在生活環(huán)境的熏染下,他們體會西洋音樂是比其他人更貼近的,迷上了電影和音樂,查理林的生活自然顯得十分洋派。
迷戀音樂的“小開”
作為生活在租界的年輕人,查理林日益狂熱于西方音樂尤其是爵士樂,他動輒會跑去唱片商店,花掉自己一個月的零花錢,去買一張流行的原版唱片。然后對音樂的欲望漫過耳朵,到達他的指尖,他拜當時俄羅斯爵士樂界首屈一指的樂隊領班龍司登為師,開始學鋼琴。
1950年代上半期,查理林憑借自己擅長的放唱片、彈鋼琴,到舞廳里去打工,直到舞廳因為政策緣故關閉,查理林丟掉了飯碗,和另一個上海灘的“小開”合辦了一家小型鎖廠,成為了一個銅匠。盡管生意算是興隆,因為放不下心里的愛好,他甩手離開上海,投奔在香港的家人,并在一家香港電臺中找到了播放唱片的工作。
上世紀60年代父親去世后,查理林和弟弟林秉寬繼承家業(yè),將華商廣告公司拓展成了全港最大的廣告公司,查理林分管電影廣告。
重新回歸到電臺,是因為一個老朋友碰面的機緣巧合。1992年,王奕賢從美國彈琴回來路過香港,發(fā)現(xiàn)查理林家里五六千張原版膠木唱片,驚喜之余他產(chǎn)生了創(chuàng)立電臺節(jié)目的想法。兩人一拍即合,查理林將家中的唱片貢獻出來,他在所有唱片中精心選擇具有共通之處的樂曲組合,按照專題編成節(jié)目,再用錄音帶一首首錄下來,裝盒送到上海去,《懷舊金曲》的內(nèi)容就這樣被充實起來了。
尤其是一些早期時候的西方歌曲,喚醒了不少老克勒們被擱淺的音樂記憶,挑動了他們的聽覺和思維。那復古懷舊的旋律甚至會讓他們淚水連連。因此,只要有一個人牽頭,所有人都會因為這檔節(jié)目的存在而聚在一起,發(fā)酵由來已久的音樂情懷。他們在這個圈子里,恣意陶醉。
在《懷舊金曲》20年的歷程中,累計播出曲目達1萬5千余首,大多屬于經(jīng)受了歲月洗禮的珠璣之作。從流行、搖滾、民謠,到鄉(xiāng)村、爵士、跨界,各種曲風一應俱全。演唱(奏)者則涵蓋了歐美流行音樂史上各個時期的明星歌(樂)手。查理林持續(xù)二十多個年頭做這一件事情,毫無倦怠之意,卻是笑言,“播了20年,這只是冰山一角?!?/p>
這些年來,查理林經(jīng)歷了身體衰老、事業(yè)沉浮,早已淡出香港社交圈,卻還是搽著帆船牌古龍水,和太太相濡以沫,還養(yǎng)著一條老狗?!吧鐣褪且粋€名利場,我已經(jīng)玩完了,是離開牌桌回家的時候了,家里永遠有一位老情人在等著我,忠心耿耿,不離不棄,她就是音樂?!边@是查理林為音樂所保留著的孩提之心。
一檔節(jié)目和一個時代
2006年歲尾的一個下午,上海機電大廈二樓藍寶石舞廳里張燈結彩,熱鬧非凡。曾經(jīng)為上海帶來無數(shù)光環(huán)的老年爵士樂隊,在周萬榮先生的指揮下拉開陣勢,鼓樂齊鳴,近300位風度翩翩的老上海興高采烈地聚在一起,漸入佳境……這是上海老克勒們自發(fā)組織的一次大型活動,為他們的老朋友查理林舉辦八十壽辰生日派對。
時間匆匆而過,昔日的“小開”(舊版上海話的富二代)成為今日的老克勒,他們拓展過消費文化,締造過海派時尚,享受過繁華,如今歲月變老,浮躁的流光漸漸消散,留下骨子里的瀟灑和淡定。這樣的聚會,總是氣質(zhì)大于內(nèi)容。
盡管當時查理林并未年至八十歲,但這并不妨礙大家共同完成一場因他而變得濃烈的激蕩——由他創(chuàng)建的電臺節(jié)目《懷舊金曲》穿梭在空中電波700次,他搜集而來的原版黑膠老唱片成為上海老克勒們的精神食糧。查理林是他們集體的朋友,他給大家?guī)淼挠淇焓菬o法用語言表達清楚的。
《懷舊金曲》欄目始播之時,上海的廣播電臺大都是《立體聲之友》《三至五流行世界》《流行音樂一小時》還是《藍調(diào)之夜》《來自英國的問候》這樣的經(jīng)典節(jié)目,充滿魔性嗓音的電臺主持人們?nèi)缤焓拱悖谏虾?諝庵袀鞑ブR?。《懷舊金曲》的特別之處在于主持人查理林總是低調(diào)的說著老派上海話,放著1930年代黑膠唱片爵士流行老歌。懷舊音樂的氛圍里又撒上了有上海味道的佐料,聽眾聽得總是十分過癮。一萬五千余首老歌和器樂曲,在成就一檔東廣音樂品牌節(jié)目的同時,也鋪就了一條令人流連忘返的懷舊音樂小徑。
太太去世后,查理林的居室更小了,儼然成了一個用老唱片砌成的小屋。而今查理林永遠告別這些唱片,告別《懷舊金曲》,熟悉查理林的人,一定會懷念起他的待客之道——那種舊時上海人家必備點心待客的傳統(tǒng)。他起身去將唱片針輕輕放在唱片上,“喏,阿拉音樂聽聽,點心吃吃,老話講講……交關樂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