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課堂提問在數學教學中的作用
張立芝 (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qū)樓底中學 051430)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提問是師生之間的最直接的交流。通過課堂提問,教師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有效改善教學;通過課堂提問可以開啟學生的智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由淺入深,步步誘導學生進行學習,這既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符合新課程標準對數學教學的要求。
數學 課堂提問 教學 作用
課堂提問作為一種常規(guī)的教學手段,經常被教師所采用,它是師生之間的一種信息和情感的交流,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開啟學生的智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對學生掌握課堂知識起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有效的課堂提問了解不同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也可以此為依據,有針對性地進行重點講解,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教師在上課前要精心準備數學的內容,包括在什么時候提出什么樣的問題,某個問題對這節(jié)教學有什么作用,問題的提出要有利于學生對本節(jié)知識點的掌握,通過由淺入深、步步誘導的提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因此,課堂提問在數學課的講授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例如,在講解“二次函數的性質”時,我先在黑板上寫了三個函數式:y=x2+4x-2、y=x2+2x+1、y=x2+2x+2,然后讓學生畫出這三個函數的圖象,并觀察圖象與x軸的交點情況,接著又引導學生去探索分析二次函數與一元二次方程之間的關系,并計算這三個方程式的根的判別式的情況。這節(jié)課我只是通過這三個函數式及其圖像的情況,把二次函數和二次方程有機結合起來,并且在設置問題時,做到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整堂課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學生在進行計算和思考。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計算逐步得出結論,提高了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也讓學生親歷了知識的發(fā)現過程,發(fā)揮了他們的主動性,符合新課程標準對學生學習的要求。
(一)教師的提問要有針對性,因人而異
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面對幾十個學生,他們的接受能力和知識程度各不相同,教師要兼顧各個層次的學生,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發(fā)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比如,面對一些學習程度差的學生,教師可設置一些相對簡單的問題讓他們回答,這樣,可以培養(yǎng)他們學習的自信心,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使學生愿意學下去;而對于中等程度的學生,教師提出的問題要具有一定的難度,使他們通過討論可以得出結論,能起到開發(fā)學生思維、啟迪學生智力的作用;對于學習較好的學生,教師提出的問題的難度要相對大一些,這類學生一般頭腦靈活,思維迅速,教師提出的問題要使他們更上一層樓。在同一堂課上要使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有提高,這是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是新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師要勇于在實踐中嘗試使用。
(二)課堂提問重在效果
教師在提出一個問題后,實際上并不只是一個問題的簡單的問和答,而是問題后面的內容知識點,是問題外的一些寓意,這是需要學生去理解和掌握的。如果學生在學習時只是把教師的問題看成一個單純的問題,那他所學的只是零散的知識點,而忽略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因此,提問重在效果,課堂提問只是一個引子,要由此引出這節(jié)課的重難點內容。例如,在講授“同底數冪的乘法”這一章節(jié)的知識時,我把同底數冪相乘的法則作為一個問題提了出來,讓學生回答:同底數冪相乘,底數不變,指數相加。學生答完后我還特別提出:“如果是多項式時,同學們可以把這個多項式看成一個整體?!彪S后我給學生出了一道練習題:(a-b)2×(a-b)3×(b-a)6,很多的學生都把這個練習不僅按要求解答了問題,還把(a-b)和(b-a)底數互為相反數的轉化問題回答得非常正確。這個提問看似很簡單,就是一句話的一個法則的背誦,實際上是通過課堂提問來復習這個法則,重點是讓學生學會這個法則的應用。
利用課堂提問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法是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教學要求的,前蘇聯(lián)教育家達尼洛夫曾提出:“在教學中要把教師講授與學生積極思維結合起來,主動探求知識?!闭n堂提問符合這個模式: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積極獨立活動——教師把學生引入下一個新問題。這個過程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的,因此,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藝術性,要讓學生在一種似懂非懂、不確定的情形下產生學習的愿望和意向,引起他們的求知欲和學習興趣。為了解決問題,學生會利用已有的知識或探求未知的知識,或去看書尋求答案,或是去請教同學老師,這是學生的主動探求知識過程,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的積極性,這也是課堂提問的目的所在。
課堂提問時,教師提出的問題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問題要具有代表性,能起到以點代面的作用。當然,在教學過程中,不論教師準備多么充分,都有可能出現意外情況,因為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因此,教師要控制教學的過程,有效地把握和控制課堂教學,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學習的園地。
總的說來,任何一門課程的教學都具有藝術性,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也不例外,而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提問作為一種教學手段,在教學過程中有著很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有效的提問可以使教師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還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作為一名數學教師,我們應從自己的教學實際出發(fā),不斷改進課堂提問的形式,讓學生在求疑解惑中有所進步。
[1]張敏.課堂有效提問的誤區(qū)及其策略[J].小學教學參考,2010(4).
[2]付浩,朱麗敏.一石激起千層浪[J].新課程:教師,2010(1).
(責編 趙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