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福建省防汛防臺風工作得到了國家防總、水利部的充分肯定,更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普遍認可。省防汛辦多次被國家防總評為“全國先進防辦”,2011年被中組部評為“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2013年又被中組部、中宣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公務員局授予全國“人民滿意的公務員集體”榮譽稱號。
特殊的自然地理條件,決定了福建是一個水旱災害頻發(fā)的省份,尤其是洪澇、臺風嚴重威脅人民群眾生命財產(chǎn)安全。在長期的防災抗災實踐中,福建省不斷總結經(jīng)驗教訓,致力于增強應急能力建設,科學有效防災減災,努力保障百姓安全、減輕災害損失,取得了成效、積累了經(jīng)驗、建立了機制。
全面推廣“預警到鄉(xiāng)”機制,在所有鄉(xiāng)鎮(zhèn)建立了應急指揮機構,建立預案、值班、物資儲備、搶險隊伍等制度,建設鄉(xiāng)鎮(zhèn)防汛信息接收、發(fā)布平臺和視頻會商系統(tǒng),使鄉(xiāng)鎮(zhèn)獲得災害預警信息,高效組織開展臺風、暴雨、洪水和山洪災害的應急防御。
制定了從總體—部門—單項、種類齊全的各類防災應急預案,形成預案體系。先后于2012年、2014年兩次修訂《福建省防汛防臺風應急預案》,進一步細化部門分工,強化應急措施,規(guī)范應急響應。深入落實“預案到村”機制,15000多個行政村編制了村級應急預案,做到防御重點、預警辦法、聯(lián)絡方式、轉移方案、搶險隊伍、宣傳演練等“六個明確”,保障基層防災工作的有序有效運作。
漁船入港避風躲浪
實施山洪災害防治項目。一期工程投資3.4億元,完成74個縣非工程措施建設;在全國率先完成了鄉(xiāng)鎮(zhèn)指揮決策預警平臺建設;為所有自然村配備了6.8萬面銅鑼,并建立防汛預警鑼長制;在基層鄉(xiāng)村建設預警信息電子顯示屏2689個、大喇叭15560個、氣象信息服務站1415個;建設連接部-省-市-縣-鄉(xiāng)五級和省市縣氣象、防汛、水文等部門的信息網(wǎng)絡,實現(xiàn)信息的縱橫共享。2013年起實施的二期工程,投資5.2億元,開展74個縣山洪災害調查評價和非工程補充完善,到2015年年底,二期工程基本完成。該項目建設大大提升了鄉(xiāng)村防災減災能力,初步形成山洪災害監(jiān)測預警體系。
每年汛前,全省都要組織8000多支防汛搶險隊伍、近25萬人開展防汛搶險培訓和實戰(zhàn)演練;駐閩各部隊堅持從“能打仗,打勝仗”的高度,狠抓搶險救援能力建設,有關部隊多次組織開展防汛搶險救援演練。各地認真核查防汛物資儲備,及時補充物資,確保應急搶險需要,全省共儲備了0.81億元的一線防汛物資和0.51億元的二線防汛物資,主要包括搶險沖鋒舟1000多艘、橡皮艇400多艘、機動救生船130多艘、救生衣10多萬件、草麻袋110多萬條、編織袋1150多萬條等搶險物資。民政、衛(wèi)生、國土、交通等部門也從自身職責出發(fā),儲備了大批防災救災物資。
防汛會商
新聞發(fā)布
發(fā)布防御暴雨洪水指南
武警官兵整裝待發(fā)
按照“最不利情況”進行全面設防
避災點提示標牌
2015年工作成效
◆ 全年累計組織轉移危險區(qū)域群眾137.48萬人(次),組織轉移海上船只10.03萬艘(次),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特別是防御第21號臺風“杜鵑”正面登陸實現(xiàn)零傷亡,成效明顯。
◆ 科學調度安砂水庫,將超百年一遇洪水大幅削減為五年一遇,降低下游水位3.5m,避免了三明、永安和沙縣等地受淹;科學調度山仔水庫(削減洪峰43%)、溪源水庫(削減洪峰71%)以及八一、登云、恩頂?shù)人畮?,大幅減輕下游福州市區(qū)和連江縣的防洪壓力。全年累計減免洪災經(jīng)濟損失185.5億元(初步評估),有效削弱洪水危害。
2015年工作亮點
☆ 局地暴雨預警更加科學
☆ 梯次轉移時機更加合理
☆ 搶險力量預置更加精準
☆ 督查指導機制更加完善
☆ 應急通信保障更加可靠
☆ 機動搶險隊伍作用突出
2011年以來,福建省新建水庫10座,總庫容33900萬m3,總投資70億元;累計完成病險水庫除險加固1040座;累計新建江堤300多km,完成海堤除險加固293km;累計完成205個中小河流治理項目,完成投資28.54億元;累計投資2.4億元開展18條重點山洪溝的防洪治理工作,這些項目的建設進一步鞏固了防災減災工程體系。
1.武警官兵抗洪搶險
2.閩清搶險
3.臺風來襲前,居民對房屋進行加固
4.工作人員正在組織和勸說住在低洼地帶危房的群眾盡快撤離
5.民兵預備役官兵在臺風前為海上漁排養(yǎng)殖戶加固漁排
6.組織水上漁民轉移
2011年以來,全省上下同心同德,黨政軍民協(xié)調行動,奮起抗擊頻發(fā)的暴雨、洪水和臺風災害,防汛抗旱取得顯著成效。一是成功抵御了46場災害性暴雨、37個臺風(9個登陸)、425站(次)的超警戒洪水和多地的局部干旱,有效減輕了災害損失,有力保障防洪安全和供水安全,為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保駕護航。二是切實保障了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累計組織轉移危險區(qū)域群眾442.92萬人(次),最大限度避免和減少了人員傷亡。特別是2012年成功抵御了9場災害性暴雨和7個臺風襲擊,取得了全年因災“零傷亡”的顯著成效。三是廣泛開展科普宣傳、警示教育活動,有效增強了廣大人民群眾的防災意識和自救能力。四是深入組織開展搶險救災工作,有力推進恢復重建,確保了災后生命線的及時搶通和社會秩序的迅速恢復。多年來各項防汛抗災措施落實到位,成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