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皮長鏡頭,這里有“一詞”“兩員”“四角度”。
一詞——每期推出一個中心詞;兩員——素材講解員、新聞評論員;四角度——四篇角度各異的報道。請把你收集的正能量素材、熱辣的新聞、別樣的報道發(fā)給我們,你就是下一個解說員、評論員、小記者。
來信請寄:530023 廣西南寧市建政路37號
《創(chuàng)新作文》編輯部 哈皮(收)。
托爾斯泰六七歲開始,就把每天有趣的事記下來,養(yǎng)成了寫日記的好習慣。九歲的時候,他專門記了一本《外祖父的故事》,里面記滿了外祖父打仗時的非凡經(jīng)歷和有趣故事。他還喜歡收集激勵自己的名言警句,記了一本又一本,后來收集名言警句也成了他一生的習慣。他終日與書為伴,最終開啟了自己的創(chuàng)作之路。豐富而深厚的積淀使他的文學作品被譯成各種語言,傳到世界各地,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人。
我是素材講解員:
托爾斯泰之所以能成為世界文學巨匠,是因為他堅持積累,勤于寫作的好習慣。我們要向他學習,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這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素材·諾貝爾獎獲得者
1978年,7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齊聚巴黎,有人問他們:“你在哪里學到了你認為最重要的東西?”白發(fā)蒼蒼的學者出人意料地回答:“在幼兒園?!薄霸谟變簣@您學到了什么?”“學到了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伙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飯前要洗手;午飯后要休息;做了錯事要表示歉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要多思考;要仔細觀察大自然。我認為,我學到的全部東西就是這些?!笨茖W家普遍認為,在學校養(yǎng)成良好習慣讓人終身受益。
我是素材講解員:
常言道:“三歲定終身?!庇變簳r期是人行為習慣形成的最佳時期,習慣一旦形成便很難改變,所以,好習慣要從娃娃時抓起。
新聞·“斑馬城”
黔東南凱里是座有名的“斑馬城”,小城擁有一道獨特的街頭景觀——全城居民都走“斑馬線”。之前,朋友好心提醒,在凱里市過馬路要“小心”。慚愧的是我已養(yǎng)成隨便穿過馬路的散漫習慣,想從哪兒過就在哪兒過,這在凱里是要受罰的。我注意到,執(zhí)勤交警雖然很少,但過往行人都很自覺,連外地游客、提籃挑擔的小販也都規(guī)規(guī)矩矩地走“斑馬線”。偶爾瞧見一兩位亂走者,周圍人就用瞧怪物似的眼神瞧著他們。
我是新聞評論員:
一座小城用不成文的“規(guī)定”,讓我們看到了它的魅力。我們生活在一個有秩序的社會中,應(yīng)用自己的好習慣,使社會更加和諧。
新聞·拒絕塑料袋
到青海高原某小城,我發(fā)現(xiàn)了一個“奇跡”——這里風景如畫,干凈整潔,而且很難看到塑料袋的影子。上街買點水果,攤主客客氣氣地說:“不好意思,沒有塑料袋噢?!蔽覀冎缓檬峙踔鞴?、兜里揣著西紅柿返回賓館。路遇當?shù)鼐用?,許多人都手舉著剛買的商品,樣子挺吃力的,臉上卻沒有抱怨的神情。
我是新聞評論員:
只要留心,你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人在不自覺中養(yǎng)成了許多壞習慣,如買完東西一定要塑料袋裝??尚〕堑娜藗兙芙^塑料袋,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好習慣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