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小平:自然主義的樸素之美
劉小平學木匠出身,出身農村,認識根雕純粹是一次偶然的機遇,機遇本身或許不必贅述,但他第一次見到根雕作品時的心靈感受,幾乎可以用震撼來形容。因為眼前的美,竟然是如此的自然與樸實。所以,直至今日,他所刻意追求的,用他自己的話說,仍然是那種“自然主義的樸素之美”。
劉小平最初學習根雕時,除了一套剛買來的還完全不知如何使用的木雕刀具外,就只有一張壽星圖和一面鏡子。于是之后的數月,他除了不停地在有根藝作品展示的地方頻頻“偷拳”外,就是沒日沒夜地在那個不足十平方米的陋室之中邊刻邊揣摩,而當他自以為掌握了基本的雕刻技藝,可以略微呼吸一下新鮮空氣的時候,工作間里的壽星雕像和對鏡自雕的“胚件”已經到了令他無法駐足的地步。然后就是不停地輾轉于各類根藝展和根藝家之間,學習討教,取長補短。
他特別注重材料自然之美的利用,善于發(fā)現枯根朽木原始形態(tài)中蘊藏的意象性元素,以漫畫化、意象式等多種表現手段,揭示意蘊和營造藝術效果。劉小平認為:根雕與其他木雕藝術很大的區(qū)別在于創(chuàng)作前的構思,其他木雕,大多是先有構思和構圖,然后再根據構圖選擇合適的材料,根雕則不然,這些材料不但形態(tài)各異,而且?guī)缀趺恳粔K都有其獨特的自然機理和屬性。他收藏的不少,但即便再多,也很難完全根據構圖去尋找材料。所以,一般情形下,根雕作品創(chuàng)作前的構思,就是審視材料的自然形態(tài)和機理中可以成為藝術美的部分,并在其非美的地方考慮創(chuàng)作的形式以及所要表達的文化內涵,進而盡可能地使自然之美與人工雕琢之美融為一體。
他的作品,撇開其構圖形式和表達的文化內涵,入目即給人自然、樸實和豐滿之感,這是劉小平一以貫之的追求,是他的性格,也是風格。
十/八/羅/漢/系/列
漫雕
時代氣息民族氣質
LIFELIKENESS
TIMES
NATIONALITY
劉小平抓住當下群眾心理,以生動傳神的雕刀,復活社會人文的某個側面,以及這個時代特有的荒誕性。創(chuàng)造了他的“中國臉”。
可/把/奶/奶/樂/壞/了
劉小平Liu Xiaoping
劉小平,杭州市旺上昇藝術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杭州市同聚根緣根雕藝術工作室藝術總監(jiān),扁雕藝術創(chuàng)始人。1970年出生,從事根雕藝術已有20余年。創(chuàng)作注重自然之美、意境之美、情性之美,作品多次在 “百花杯”與國家級、省級工藝美術精品展中獲獎,并被博物館、美術館等收藏,其中系列作品《水滸一百單八將》2005年獲中國工藝美術“百花杯”最高獎特等獎。
今/天/是/個/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