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娜,范會平,潘治利,石聚領,王棟梁,徐 超,石聚領,艾志錄?
(1.好想你棗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鄭州 451161;2.河南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河南鄭州 450002)
速凍微波方便粥紅棗山藥粥的研制
王 娜1,2,范會平2,潘治利2,石聚領1,王棟梁2,徐 超2,石聚領1,艾志錄2?
(1.好想你棗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鄭州 451161;2.河南農業(yè)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河南鄭州 450002)
對速凍微波方便粥紅棗山藥粥進行研究。以感官評分和失水率為指標,通過單因素試驗和正交試驗,確定紅棗山藥方便粥的最佳配方為糯米4.16%,玉米1.66%,綠豆1.11%,山藥3.47%,紅棗4.16%,白砂糖2.22%,水83.22%,瓜兒豆膠0.20%;復熱條件為微波快速解凍2 m in,再高溫加熱4 min。
方便粥;速凍;微波復熱;紅棗;山藥
《周書》上記載:“黃帝始烹谷為粥”[1]。食粥不僅能療疾,而且還可養(yǎng)生,不僅具有豐富的文化意義,更有重要的健康意義[2]。紅棗為我國的特產果品,是藥食同源的滋補佳品[3]。《本草綱目》里記載,紅棗“潤心肺,止咳,補五臟,治虛損,除腸胃癖氣”[4]。另外,紅棗還能調和諸藥,有解毒的作用[5]。山藥為薯蕷科植物,含有16種氫基酸和維生素C等,具有健脾、補肺和固腎的功效[6]。
隨著生活和工作的節(jié)奏不斷加快,人們對煩瑣、耗時費力的廚房工作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微波方便食品應運而生。目前,速凍微波方便食品在我國還處于起步發(fā)展階段,由于我國市場上微波方便食品標準參差不齊、品種單一和貨架期短,速凍微波方便食品的應用并未達到歐美的程度[7],所以速凍微波方便食品在我國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
速凍微波方便粥紅棗山藥粥最大限度地保存了粥的營養(yǎng)成分,又方便節(jié)時,迎合了現代人們飲食結構的全新觀念,是現代城市居家生活講究“平衡營養(yǎng)、科學膳食”的理想食品。同時,速凍微波方便粥紅棗山藥粥以其獨特的優(yōu)勢在高鐵等運輸部門和海軍艦艇部隊也有廣闊的發(fā)展前景[8]。
1.1 材料
方便粥材料包括糯米、優(yōu)質綠豆、新鮮玉米粒、懷縣鐵棍山藥、新鄭金絲大棗,以及白砂糖和瓜爾豆膠(符合食品添加劑要求)。
儀器設備由美的電磁爐C21?SK2101(廣東美的生活電器制造公司),數字式黏度計NDJ?8S(上海精天電子儀器有限公司),電子天平TC6KA(常熟市雙杰測試儀器廠),美的微波爐EG720FA5?NS(佛山市順德區(qū)美的微波爐制造有限公司),醫(yī)用低溫箱MDF?U5412(三洋電機株式會社)。
1.2 方法
1.2.1 工藝流程
山藥→削皮→清洗→煮制
紅棗→浸泡→煮制→打漿} →包裝→稱量→速凍→成品。
1.2.2 操作要點
要求所有原料色澤均勻、顆粒整齊、無蟲害、無霉變、無雜質。山藥選擇粗細一致、無腐爛、無霉變斑點的鐵棍山藥。紅棗選擇粒大、飽滿、無蟲眼、無霉變的金絲大棗。將綠豆、紅棗用50~60℃溫水浸泡1~2 h,糯米浸泡30~60 min,浸泡后的綠豆、紅棗、糯米吸水易煮。先將水燒開,將綠豆放入沸水中,180℃煮制6 min,然后加入糯米、玉米和瓜兒豆膠(瓜兒豆膠要事先用60℃左右的溫水溶解),再煮制10 min即可。山藥去皮、清洗、切段10 cm,煮制5 min左右,再切(0.5~1.0 cm均勻橢圓片),要求厚度均勻不影響速凍效果[9]。紅棗浸泡后煮至棗皮可輕易脫去,用網篩篩去棗皮和棗核,然后放入打漿機中打漿。將煮好的糯米粥盛放在紙杯最下面,粥上面依次盛放紅棗漿、山藥,然后蓋上杯蓋。為計算方便粥速凍前和復熱后的失水率,在速凍前要稱量其重量。將已熟制好且包裝好的粥放進-40℃冰箱冷凍一段時間,使粥的中心溫度達到-18℃。采用輸出功率為700 W的美的微波爐對產品進行復熱。
1.2.3 檢測方法
產品感官評定法。采用百分制評分檢驗法。選擇10名人員組成評分小組,對產品的色澤、組織形態(tài)、香味、甜味、黏稠度、整體口感進行評分,然后取其平均值。
具體評分標準。色澤:粥呈現糯米、綠豆、玉米等煮熟后的自然色澤,均勻穩(wěn)定,8~10分;顏色一般,穩(wěn)定,5~7分;顏色不自然,且不穩(wěn)定,1~4分。組織形態(tài):組織形態(tài)完整,呈糯軟粥狀,無硬粒和回生現象,8~10分;米粒部分破損,無硬粒和回生現象,5~7分;米粒變形破損,有硬粒和回生現象,1~4分。香味:紅棗香味適中,有粥該有的米香味和綠豆味,16~25分;紅棗味一般,米香味不明顯,10~15分;紅棗味偏淡或偏濃,米香味過淡或沒有,1~9分。甜味:甜度適中可口,16~25分;甜度一般,10~15分;不甜或偏甜,1~9分。黏稠度:黏稠度適中,滑爽,不黏牙,不分層,15~20分;黏稠度一般,不分層,11~14分;過黏或不黏,黏牙不易下咽分層,1~9分。整體口感:整體口感很好,8~10分;整體口感一般,5~7分;整體口感很差,1~4分。
采用稱重法測定失水率,采用數字黏度計測定粥黏稠度。試驗數據采用Excel 2003數據處理軟件和正交設計軟件分析處理。
2.1 單因素對產品質量的影響
2.1.1 白砂糖添加量對產品的影響
在糯米30 g+玉米12 g+綠豆8 g+山藥20 g+紅棗25 g+瓜兒豆膠0.2%(以糯米和雜糧的總量計)+水600 g的條件下,研究砂糖添加對產品的影響。
煮粥加入白砂糖后,既能增加粥的甜味及鮮味,又能改善粥的色澤。如圖1所示,當白砂糖添加量為13 g時,粥甜味偏淡,焦糖化反應不太明顯,粥的色澤一般,失水率最高;當白砂糖添加量為18 g時,粥味偏甜,焦糖化反應明顯,粥的色澤自然穩(wěn)定,且失水率最低;當白砂糖的添加量為23 g時,粥味過甜。復熱過程中水損失越少,產品則能更好地保持原粥的品質。感官評定分值與粥失水率的相關性為-0.940 15,呈極顯著負相關,即失水率越低,感官評定分值越高,粥的口感越好。因此白砂糖的最佳添加量是18 g。
2.1.2 紅棗添加量對產品質量的影響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研究紅棗添加量對產品的影響。
由圖2可知,當紅棗的添加量為20 g時,棗香味過淡,整體口感中棗味不太突出,粥失水率較高。當紅棗添加量為25 g時,棗香味偏淡,整體口感中棗味偏淡,感官評分為78左右。當紅棗添加量為30 g時,棗香味明顯,整體口感中棗味突出,粥失水率在2.5%左右,此時感官評分最高,為80.5。當紅棗添加量為35 g時,棗香味過濃,整體口感中棗味過濃,有發(fā)苦的后味,感官評分降低,粥失水率最低。復熱過程中水損失越少,產品則能更好地保持原粥的品質。且由分析可知,感官評定分值與粥失水率之間的相關性為-0.261 16,呈負相關,綜合考慮感官評定和粥的失水率兩個因素,紅棗的合適添加量為30 g。
圖2 紅棗添加量對產品品質的影響
2.1.3 山藥添加量對產品質量的影響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研究山藥添加量對產品質量的影響。
由圖3可知,當山藥的添加量為15 g時,粥的固形物中山藥不明顯,整體口感中體現不出山藥的添加,產品的感官評分最低。當山藥的添加量為20 g時,粥的固形物中山藥過少,整體口感中山藥不突出,粥失水率最高。當山藥的添加量為25 g時,粥的固形物中山藥量明顯,整體口感中山藥量合適,感官評分最高,為83.1,此時粥失水率最低。當山藥的添加量為30 g時,粥的固形物中山藥偏多,整體口感中山藥量偏多,感官評分逐漸下降,粥失水率在3%左右。當山藥的添加量為35 g時,粥的固形物中山藥過多,使粥看起來固型顆粒過多,整體口感較差。復熱過程中水損失越少,產品則能更好地保持原粥的品質。由分析可知,感官評定分值與粥失水率之間的相關性為-0.633 71,呈顯著負相關,即產品失水率越低,感官評定分值就越高,粥的口感就越好。綜合感官評定分值和產品失水率兩個因素考慮,因此山藥的合適添加量為25 g。
圖3 山藥添加量對產品品質的影響
2.1.4 水添加量對產品質量的影響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研究水的添加量對產品質量的影響。
由圖4可知,當水的添加量為300 g時,粥的硬粒和夾生現象嚴重,整體口感很差,感官評分最低,為70分左右。當水的添加量為400 g時,粥有硬粒和夾生現象,整體口感較差,感官評分逐漸上升,粥失水率最高;當水的添加量為500 g時,粥無夾生現象,但粥較黏稠,整體口感一般,感官評分為80分左右,粥失水率最低;當水的添加量為600 g時,粥無夾生現象且口感較好,感官評分最高,為83分,粥失水率為3%左右;當水的添加量為700 g時,粥無夾生現象,但粥不夠黏稠,整體口感一般,感官評分下降。
圖4 水添加量對產品品質的影響
當水的添加量少時,粥有夾生和硬粒的現象,嚴重影響粥的口感。當水的添加量過多時,粥會變的稀薄,口感也不會太好。感官評定分值與粥失水率之間的相關性為-0.869 54,呈極顯著負相關,即失水率越低,感官評定分值就越高,粥的口感就越好。因此綜合感官評定和失水率兩個因素考慮,水的合適的添加量為600 g。
2.1.5 瓜兒豆膠添加量對產品質量的影響
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研究瓜爾豆膠添加量對產品質量的影響。由圖5可知,當瓜兒豆膠添加量為0時,粥的黏稠度很差,米粒松散,整體口感很差;當添加量為0.10%時,粥黏稠度較差,米粒較松散,口感較差,粥失水率最高;當添加量為0.15%時,粥黏稠度很好,米粒有黏性,整體口感很好;當添加量為0.20%時,粥黏稠度偏好稠,米粒黏性很好,整體口感較好,粥失水率最低;當添加量為0.25%時,粥較黏稠,整體口感一般。瓜爾豆膠的加入起到增稠持水和穩(wěn)定劑作用,并改善口感。感官評定分值與粥失水率之間的相關性為-0.693 54,呈顯著負相關,即失水率越低,感官評定分值越高,粥的口感越好。因此瓜爾豆膠的合適添加量為0.20%。
圖5 瓜爾豆膠添加量對產品品質的影響
2.2 正交試驗設計
單因素試驗中,白砂糖、紅棗、山藥、加水量、瓜爾豆膠各單因素的感官評分值與失水率的相關性分別為-0.940 15,-0.261 16,-0.633 71,-0.869 54,-0.693 54,表明感官評分與失水率之間存在顯著的負相關關系。感官評定分值越高,失水率越低,所以在優(yōu)化試驗的設計中,選擇感官評分作為產品品質評價指標。
2.3 最佳配方的確定
以水添加量(A)、白砂糖添加量(B)、紅棗添加量∶山藥添加量(C)為試驗因素,各因素中的添加量均為糯米30 g、玉米12 g、綠豆8 g。各因素設3個水平,1~3水平:A分別為550,600和650 g;B分別為16,18和20 g;C分別為22∶26,25∶30和28∶34。按L9(33)進行正交試驗設計,通過極差分析確定最佳工藝配方(表1)。
表1 各處理組合的感官評定結果
正交試驗時選擇感官評定分值作為產品品質的衡量指標。由表1可知,各因素對產品質量的影響次序為B>A>C,由此看出加糖量對產品質量影響最大,其次為水添加量、山藥添加量∶紅棗添加量,試驗最佳配方為A2B1C2。由于正交試驗中剛好有此配方條件組合,故本產品最佳配方為每30 g糯米、12 g玉米、8 g綠豆煮制時,加山藥25 g、紅棗30 g、白砂糖16 g、水600 g。
2.4 復熱條件的確定
通過正交試驗的分析,得出產品最佳配方后,采用最優(yōu)配方在美的微波爐中進行復熱條件的確定,即T1(高溫微波加熱2 min)、T2(快速解凍2 min,然后高溫加熱3 min)、T3(快速解凍2 min,然后高溫加熱4 min)、T4(快速解凍4 min,然后高溫加熱2 min)、T5(快速解凍4 min,然后高溫加熱3 min)。對復熱的產品進行感官評定和失水率的測定。復熱時間為T1時,粥還處于凍結狀態(tài);復熱時間為T2時,粥全部解凍,但粥沒有全部復熱;復熱時間為T3時,粥全部解凍,且全部復熱;復熱時間為T4時,粥有部分凍結狀態(tài),但杯子周圍的粥已復熱;復熱時間為T5時,粥全部解凍,且全部復熱。由此可知,粥的較好復熱方式是T3,即微波快速解凍2 min,然后高溫加熱4 min,或者T5,即微波爐快速解凍4 min,然后高溫加熱3 min。
由圖6可知,復熱時間為T3時,粥失水率為1.3%,T5時粥失水率為1.7%。復熱過程中水損失越少,產品越能更好地保持原粥的品質。從節(jié)約時間和失水率出發(fā),復熱時間T3,微波快速解凍2 min,然后高溫加熱4 min是最好的選擇。
圖6 粥復熱方式對產品品質的影響
2.5 產品質量指標
2.5.1 感官指標
粥呈現大米、綠豆、玉米等煮熟后的自然色澤,均勻穩(wěn)定,帶有棗的色澤。組織形態(tài)完整,呈糯軟粥狀,無硬粒和回生現象,固形物中山藥含量適當。紅棗香味適中,有粥的米香味和綠豆味。甜度適中可口。黏稠度適中,滑爽,不黏牙,不分層。通過黏度計法測定產品粥的速凍前和復熱后的黏稠度,粥的速凍前黏稠度在27 000~25 200 mPa·s;粥復熱后的黏稠度在22 000~24 000 mPa·s。可見經過速凍,微波復熱使粥的黏稠度改變不大,很好地保持了粥的良好品質。
2.5.2 理化指標
蛋白質含量≤2%,脂肪含量≤1.2%;重金屬符合GB/T 5009—2003食品衛(wèi)生檢驗方法要求;食品添加劑按GB 2760—2011食品添加劑使用衛(wèi)生標準規(guī)定。
2.5.3 微生物指標
菌落總數≤100 g-1,大腸菌落<30 g-1,致病菌不得檢出。
本試驗中方便粥紅棗山藥粥的最佳配方為:糯米4.16%,玉米1.66%,綠豆1.11%,山藥3.47%,紅棗4.16%,白砂糖2.22%,水83.22%,瓜兒豆膠0.20%(以糯米、玉米、綠豆的總量計)。最佳復熱條件為微波爐快速解凍2min,然后高溫加熱4min。
[1] 李文剛.談談做粥與食粥[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05(2):44-45.
[2] 常璟宇,王新.粥秀文化一枝花:論粥食與文化的延伸發(fā)展[J].中國食品,2011(3):56-57.
TS 213
A
0528?9017(2015)11?1782?04
文獻著錄格式:王娜,范會平,潘治利,等.速凍微波方便粥紅棗山藥粥的研制[J].浙江農業(yè)科學,2015,56(11):1782-1785,1793.
DOI 10.16178/j.issn.0528?9017.20151125
2015?08?22
“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子課題(2012BAD36B07?12)
王 娜(1979-),女,副教授,碩士,從事活性成分的化學與營養(yǎng)學研究工作。E?mail:na?wang@163.com。
艾志錄,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速凍食品、傳統食品產業(yè)化理論與工藝、農產品資源開發(fā)與功能性食品等方面研究工作。E?mail:zhil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