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猗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新津分院,四川成都 611431
平衡圖在直升機動平衡調(diào)整中的應用
周小猗
中國民航飛行學院新津分院,四川成都611431
摘要旋轉(zhuǎn)部件(主旋翼和尾槳)是直升機的主要振動源,對直升機旋轉(zhuǎn)部件動平衡進行精確調(diào)整,對提高直升機運行可靠性有重要意義。平衡圖是直升機動平衡工作中最重要的工具,對精確調(diào)整旋轉(zhuǎn)部件動平衡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本文詳細闡述了平衡圖的原理、組成、要素、創(chuàng)建過程和使用技巧,對正確、高效使用平衡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直升機;動平衡;平衡圖
振動是直升機的常見故障,也是較難徹底排除的故障。持續(xù)振動不僅使直升機操縱性能降低、飛行員疲勞度增加、機載設備壽命減少,同時也使關鍵部件磨損、疲勞斷裂和突然失效的可能性增加。而旋轉(zhuǎn)部件(主旋翼和尾槳)是直升機的主要振動源,因此,對直升機旋轉(zhuǎn)部件動平衡進行精確調(diào)整,降低其振動值至可接受的范圍,對保證直升機飛行安全,提高其運行可靠性有重要意義。
平衡圖是直升機動平衡工作中最重要的工具,對精確調(diào)整旋轉(zhuǎn)部件動平衡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下面筆者將對平衡圖的原理和使用技巧進行詳細的說明。
平衡圖是用來描述旋翼旋轉(zhuǎn)時的不平衡量或不平衡點相對于旋轉(zhuǎn)中心位置的圖表。
基本平衡圖由兩個刻度組成,第一部分是代表振動量的同心圓,第二部分是由中心向外延伸的時鐘角或相位角。振動量刻度值由中心向外呈線性等額遞增,單位通常表示為IPS(英寸每秒),振幅刻度為0.0IPS至1.0IPS。時鐘角或相位角用于在旋轉(zhuǎn)平面360度范圍內(nèi)指示不平衡點的時鐘位置。典型的直升機平衡圖使用12小時制的角度格式(如圖1所示)。
下面將舉例說明平衡圖的創(chuàng)建過程。在這個例子中,我們使用有四個調(diào)整點的雙葉尾槳(圖2)來做說明,這四個調(diào)整點分別位于每一片槳葉的葉尖[標靶槳葉(Target)葉尖和空白槳葉(Blank)葉尖]以及槳葉根部的葉弦配重點(A點和B點)。
我們通過四個步驟來創(chuàng)建這種具有四點調(diào)整點的雙葉尾槳的完整平衡圖:
1)通過測量和記錄尾槳的初始振動值和相位角來建立尾槳的初始(基準)條件。
2)在其中一個調(diào)整點上放置已知重量的配重,然后測量并記錄振動值和相位角的變化。
3)將同一配重放置在另外三個調(diào)整點,然后測量并記錄所有條件下振動值和相位角的變化。
4)計算每個調(diào)整點的影響系數(shù),繪制平衡圖。
2.1 基準平衡圖的建立
先在空白的平衡圖上精確記錄初始的振幅和方位角。初始振幅為0.3IPS,方位角為2點時鐘方位,如圖3所示,將初始的振幅和方位角標記為“1”。
第二次動平衡實驗前,先在標靶槳葉葉尖調(diào)整點上放置5克的配重。第二次測量結(jié)果為:振動值為0.7IPS,方位角為12:45。將這一結(jié)果在圖4中標記為“2”?!?”和“2”點之間的虛線代表在標靶槳葉葉尖調(diào)整點上增加配重后振動點的移動方向。換句話說,若在標靶槳葉葉尖調(diào)整點上增加配重后,振動點將會從時鐘方位6點向12點方向移動。
接下來,將5克配重依此放置在剩余的幾個調(diào)整點,測量的振動值和方位角如下所示:
“空白”槳葉葉尖:振動值為0.43IPS,方位角為4:50,標記為“3”。
“A”調(diào)整點:振動值為0.3 IPS,方位角為 1:00,標記為“4”。
“B”調(diào)整點:振動值為0.38 IPS,方位角 2:45,標記為“5”。
如圖5所示,將配重放置在各個調(diào)整點的測量結(jié)果同時標注在同一平衡圖上。
2.2 移動線的建立
通過把初始(基準)點位置作為平衡圖中心,將前面實驗獲得的幾個振動點位置遷移到平衡圖的中心。如圖6所示。
下一步,始于基準點作兩條貫穿于整個平衡圖,并將所有振動點連在一起的線條,如圖7所示。
然后,在平衡圖外,作兩條平行于連接線的線條,并在這兩條線上標示調(diào)整點的名稱,調(diào)整類型,以及每個調(diào)整點的影響因素(如圖8所示)。
在圖8中各個振動點都有一條與基準點相連的移動線。利用此圖表,如要減小振動值,只需使振動點向平衡圖的中心移動即可。圖8標示了調(diào) 整點名稱的平衡圖
2.3 調(diào)整點影響系數(shù)(ICF)
到目前為止,雖然在平衡圖中標示了調(diào)整點和移動線,但我們還需要知道采取什么樣的方法和精確的調(diào)整量,以把振動值降低到可接受的范圍內(nèi)。
調(diào)整點影響系數(shù)(ICF)是用來描述減小定量振動值所需的精確調(diào)整量[1]。影響系數(shù)(ICF)通常用克、度、螺面調(diào)整數(shù)和螺紋調(diào)整圈數(shù)等表示。所需調(diào)整量是通過測量移動線的長度來計算的。如圖9所示,當把配重放置在葉尖調(diào)整點時,5克配重可改變振動值0.5 IPS,經(jīng)計算可知,每改變振動值1 IPS,需配重10克;而把配重放置在翼弦調(diào)整點時,5克配重可改變振動值0.15 IPS,經(jīng)計算可知,每改變振動值1 IPS,需配重33克。
圖10為完整的平衡圖,在圖中添加了影響系數(shù)(ICF),同時也繪制了坐標網(wǎng)線,以便能夠更加精確地查找到調(diào)整量。
下面將使用幾個不同布局的平衡圖來說明平衡圖的正確使用方法。
如圖11所示,若初始振動值為0.4IPS,方位角為8:00。第一步應在圖中標示出初始振動點所在的位置,記為“1”。從圖中可以看出,無法通過單一的調(diào)整使振動點沿移動線直接向平衡圖中心移動,因此需要同時使用兩種調(diào)整方法減小振動值。
從前面例子中所列舉的平衡圖可以看出,每個調(diào)整點都有一條特定的振動點移動線,因此,當初始振動點(基準點)沒有位于振動點移動線上時,第一步調(diào)整就是采取適當?shù)姆椒?,使之移動到第二次調(diào)整能夠直接向圓心移動的移動線上。如圖11所示,初始振動點“1”沒有直接位于任何一條振動點移動線上,因此,在“B”點增加配重后,振動點將沿10:30至4:30方向由“1”移動到“2”,再通過在標靶槳葉葉尖增加適量的配重,即可使振動點沿6:00至12:00方向移動到圓心。增加配重的重量取決于振動值的變化量,“1”移動到“2”時,需要在“B”點增加的配重量約為17克,而由“2”移動到圓心時,需在標靶槳葉葉尖增加的配重約為5.5克。
第二個例子如圖12所示,若初始振動值是0.78 IPS,方位角為 2:05(標記為“1”)。同樣“1” 沒有直接位于任何一條振動點移動線上,無法通過一次調(diào)整使振動點直接向圓心移動,因此,需要采用同時在兩邊增加配重的方法來減小振動值。首先,需在“A”點增加配重約3.0克,使振動點“1”沿12:00至6:00方向移動到振動點“2”,然后,需在“D”點增加配重約7.0克,使振動點沿3:00至9:00方向向圓心移動。
最后一個例子如平衡圖13所示,若初始振動值為0.89 IPS,方位角為 3:55(標記為“1”)。從圖中可以看出,振動點幾乎位于“黃色槳葉調(diào)整點”的振動點移動線上,因此,首先應增加黃色槳葉俯仰連桿長度,使振動點沿3:45至9:45方向移動,調(diào)節(jié)量約為3.75螺面。第二次可通過增加紅色槳葉俯仰連桿長度,使振動點向圓心移動。但此時調(diào)節(jié)的量已經(jīng)非常小了,約為0.2螺面,如此精確的調(diào)整將變得非常困難,而且其影響也非常的小,因此可不作調(diào)整,振動值也能達到允許的精度范圍內(nèi)。
以上例子中的三個平衡圖是當今直升機振動與平衡研究的典型代表。
參考文獻
[1]ACES Systems/TEC Aviation Division.Model 2020 ProBalancer Analyzer User Manual[M]. TEC. 2005,Section 1,1-28
作者簡介:周小猗,副主任,畢業(yè)院校: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作單位:民航飛行學院新津分院機務工程部,研究方向:民用航空器維修管理
中圖分類號V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6708(2015)139-01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