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代林
健筆凌云意縱橫 研磨之處見真功
——小議林長龍先生的書畫藝術
◎胡代林
林長龍先生年屆花甲,自幼酷愛詩詞書畫藝術,常年筆耕不輟,師法二王顏歐,精研北碑南帖,博采眾長創(chuàng)新意,個性鮮明立特色。他是德陽乃至四川書畫界的一棵常青樹。他的行書和草書獨樹一幟,大氣磅礴,真力彌滿,滿紙云煙,得到同道和專家們的一致好評和贊賞。細細品讀林先生的行書和草書作品,能感到很大的氣場彌漫,充溢四周,能夠感覺到他具有扎實的楷書功底和寬博的文化涵養(yǎng),憑借中國傳統(tǒng)文化堅實的根基,他才可以輕松自如地釋放他的藝術靈感和豪情萬丈,傳承古韻,銳意創(chuàng)新,自成風格。
“追摹古人得高趣,別出新意成一家”。林先生廣泛涉獵,尤其對二王書法、涪翁書法以及王鐸、孫過庭草書,汲取營養(yǎng),拿來“我用”,入古出新,風流獨步。林先生的行書、草書,用筆大膽,雄渾蒼勁,灑脫奔放,渾厚華滋,墨色大起大落,飽滿潤澤,濃淡干濕變化合度,謀篇布局張弛有度,起伏跌宕如行云流水,清新自然。
書法藝術具有恒久的感染力,它的魅力就在于線條之美,結構之美,姿態(tài)之美,神韻之美,具有生命的律動。線條流暢而沉著,結構奇特而穩(wěn)健,姿態(tài)俊美而灑脫,神韻超逸而慰藉,此乃書法藝術的最高境界,也是書法家的最高追求。
書法藝術和其他藝術都是自然的、質樸的、高雅的,而不是做作的、玄虛的、媚俗的,是作者的自身學識、修養(yǎng)、品格、品味、精神和自然的流露,是作者“胸有詩書氣自華”,文化沉淀、積累的提煉和升華。書法藝術更多地承載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華傳統(tǒng)美德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的功能。為此,作者在潑墨揮毫之際易宣泄出個人的情趣和追求,令賞者拍案叫絕,悅目賞心,回味無窮。書法作品中流露出來的或雄渾,或遒勁,或飄逸,或空靈,或古拙,是以讓欣賞者品味出藝術的萬千氣象,從而生出無限遐想。
書法家是將文化的內涵通過書法作品呈現(xiàn)給大家,比如文學的功底、意境的高低、情趣的雅俗等。林長龍先生就是通過他的書法作品,展現(xiàn)了他的書法藝術風格,讓我們從他的書法藝術作品中理解感悟他深厚的文化修養(yǎng)和高尚的精神內涵。
林長龍先生的行書、草書最突出的感覺就是大氣,有雄渾之氣和陽剛之氣,沒有半點俗氣和匠氣。胸中有丘壑,滿腔的雅逸,書自幽遠,若懷里藏俗,字字難入眼,必定市儈。在書畫界虛浮之風盛行的當下,江湖書風泛濫,什么“書法的人體藝術”“新老干部體”和明星的“大俠游龍體”等已是文氣做派,玷污了高雅而神圣的書法藝術,筆墨功夫不到家,急于炫耀,掛羊頭賣狗肉,不堪入目,這些人急功近利,不習楷隸,不練基本功,而是靠荒謬的“丑書”“怪書”標新立異,以丑為美,以怪為美,打著藝術多元化的旗號來掩飾自己修養(yǎng)的欠缺和虛空。
林長龍先生對此嗤之以鼻,他主張必須回歸傳統(tǒng),站在傳統(tǒng)的文化高度上,堅守文化信仰?!肮P墨當隨時代”,既要有堅實的傳統(tǒng)為根基,又要有鮮活的時代特性,二者要緊密結合,才能創(chuàng)造出無愧于時代、人民的藝術佳作。遺世獨立,必須與古為徒。對藝術必須是崇敬的心理、敬畏的心理,要虔誠,這是一種文化信仰。
林長龍先生的書法藝術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之上追求新意,不媚俗,不求怪異,不弄玄虛,不糊弄,不花哨取人,講究書法本體的東西,講究書法的核心本質,講究書法的美感,以形式上的美和氣質上的美構成疏放而凝重、恣肆而嚴謹、質樸而高雅的書法神韻。這就表明了他具備了書法家彌足珍貴的藝術修養(yǎng)和人格品質,也表明了他捍衛(wèi)書法藝術真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林先生的國畫與書法一脈相承,他的畫多以山水花鳥見長,以家鄉(xiāng)的一草一木、一山一石為表現(xiàn)對象,把對故土的感情融入畫作之中,一切都那么自然、親切,富有生活氣息,氣韻生動,精巧別致,意趣盎然。其寫意、工筆,濃墨、淡彩,信筆拈來,現(xiàn)于筆下,栩栩如生。正是由于林先生一顆赤子之心,愛生活、愛藝術,使他的畫作自有一番親和力和感染力。
林先生曾經說過:“我時刻謹記二十多年來夏齊樹老師給我指的學習道路,一師古人,二師造化,埋頭苦干,心無旁騖,必有收成。在實踐中,我又悟出一條‘師法時代’的道理,即自然界、古人的優(yōu)秀技法、今天的時代現(xiàn)象,都是我學習、思考的對象?!薄皫煿湃?、師造化、師時代”,是林長龍先生提倡的,也是身先士卒、率先踐行的,較好地將古人、造化、時代結合起來,畫作才會在古人傳統(tǒng)的基礎之上登堂入室,不偏離“傳統(tǒng)”這個軌道;“師造化”,才能使畫作多姿多彩,有生氣,少程式、做作;“師時代”,才會使畫作節(jié)奏明快,亮麗出彩,符合現(xiàn)代人的審美要求。林長龍先生常說:畫家見面就那幾筆。足見,先生畫作寥寥幾筆,“言簡意賅”,“意近旨遠”,意境深遠。
林長龍先生的畫作得益于他的書法藝術。正如元代大詩人、大書畫家趙孟頫所云“石如飛白木如籀,寫竹還應八法通。若也有人能會此,須知書畫本來同?!惫湃嗽缇陀小皶嬐础敝f。林先生更是自覺地以書入畫,使其山水、花鳥寫意畫平添了幾分底蘊和書卷氣?!耙詴氘嫞瑥娬{畫面點、線的書寫性,追求中鋒線條獨有的沉厚與凝重,以此述形,抒發(fā)胸臆,展示著傳統(tǒng)美學的魅力,實屬難能可貴?!敝嫾摇⒚佬g教育家江碧波先生在《品鑒——林長龍書畫作品集》中如是說。
品讀林先生的書畫作品,讓人眼前一亮,令人心曠神怡、神情倍增,給人以美的享受。
不得不提,林先生對中江書畫的發(fā)展可以說是不余遺力,功不可沒,為培養(yǎng)書畫新人,想盡各種辦法,達成目的。如,舉辦每月第一個星期六下午的例行書畫沙龍,林先生每次必須參與指導;打造每年的迎春書畫展;中江書畫院常年的書畫培訓。推薦書畫新人參觀、參加各種書畫比賽、展事,特別是高水平的賽事;尤其是今年夏天爭取到縣委宣傳部、縣財政局、縣教育局、縣文聯(lián)的鼎力支持,對全縣教師隊伍中的六十余名書法骨干進行為期二十余天的書法培訓,林先生和吳大亮先生不顧酷暑,不辭辛勞,親自授課,悉心輔導,為中江的書法發(fā)展儲備人才,推動“書法進校園活動”的深入開展,做了很多工作。近年來,中江涌現(xiàn)了一大批的書畫人才,在全國、省、市書畫大賽中嶄露頭角,脫穎而出,如曾昌盛、譚橋、鄧長春、鄧玖龍、梁華平、蔣麗、肖仕勇、朱家友、胡代林等。
林長龍先生現(xiàn)為中國國畫家協(xié)會會員、四川省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四川省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四川省攝影家協(xié)會會員、德陽市書畫院書畫師、德陽市書法家協(xié)會副主席、德陽市美術家協(xié)會副主席、中江縣書畫院院長等。
(責任編輯 陳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