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民
基于可視化技術和幾何建模軟件的顱面三維復合模型建模
孟慶民①
目的:針對臨床診斷、手術仿真和教學等對三維模型的需求,建立顱面部位的三維復合模型。方法:采集頭部CT圖像數(shù)據(jù);應用三維重建可視化開發(fā)包(VTK)中移動立方體(MC)等值面繪制方法建立骨骼和面皮的三維模型;將生成的三維模型導入三維幾何建模軟件Geomagic中,修復其中的孔洞和缺陷;采用復合顯示和模型綜合功能完成顱面三維復合模型重建。結(jié)果:VTK可快速、自動地實現(xiàn)顱面的三維重建;Geomagic軟件可修復自動重建模型中的缺陷和孔洞;生成復合三維模型可全面有效地顯示面部和顱骨的復合三維結(jié)構。結(jié)論:采用VTK和Geomagic軟件可實現(xiàn)三維高效建模,復合模型為醫(yī)學仿真、臨床診斷和醫(yī)學教育等提供了有效的參考。
顱面三維模型;可視化開發(fā)包;幾何建模軟件
[First-author's address]Department of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Taian City Central Hospital, Shandong 271000, China.
隨著醫(yī)學影像技術和計算機圖像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人體虛擬器官三維模型在臨床診斷、手術仿真、術前規(guī)劃和生物力學分析等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2]。在臨床醫(yī)學影像學中應用較多的包括顱面復原中頭骨和面貌的形態(tài)學分析、生物力學分析中有限元模型、解剖學中三維測量和圖譜建立以及虛擬手術中軟組織建模等[3-6]。在人體頭部三維模型的應用中,由于器官較多且結(jié)構復雜,有限元模型建立、三維測量和分析等均需在顱面三維復合模型的基礎上進行,如何快速準確地建立顱面的三維復合模型成為這些應用首先要考慮的問題[7-8]。為此,本研究提出了一種采用可視化開發(fā)包(visualization tool kit,VTK)結(jié)合幾何建模軟件(Geomagic)的三維建模方法。
目前,顱面復合三維模型構造多采用MIMICS建模軟件[9-12]。重建方法多將采集的CT、MRI等醫(yī)學圖像導入MIMICS軟件,選擇交互式方法確定分割的二維區(qū)域,在處理好的二維區(qū)域的基礎上重建三維模型。此類方法雖然可較好地實現(xiàn)圖像分割重建理想的三維結(jié)構,但由于需要人工參與分割和修補,當進行高分辨率圖像數(shù)據(jù)重建時,自動化程度較低,導致工作量大、重建周期長。
由于CT圖像各部位對射線吸收不同,骨骼和面皮與其他的部位的值差別較大,其結(jié)構組織的分割及三維重建可采用自動方式進行。VTK和醫(yī)學圖像處理軟件已實現(xiàn)了自動分割算法和三維重建。同時,由于相同部位的組織存在著不均勻性,自動形成的三維模型通常含有孔洞和存在多余組織等缺陷。近年來,在醫(yī)學中Geomagic軟件三維造型得到廣泛應用[13-15]。這類模型處理軟件可很好地完成三維模型的修補和刪除等操作,能夠有效地完成三維模型的修復,生成高質(zhì)量的醫(yī)學模型。采用VTK結(jié)合Geomagic軟件三維建模的方法,根據(jù)頭部CT圖像中骨骼和面皮值與其他部位不同的特點,選擇固定閾值,VTK開發(fā)包可實現(xiàn)顱骨和面皮的自動三維重建,再將生成的模型導入Geomagic 12軟件中進行三維模型缺陷的修復和處理,利用Geomagic 12軟件模型操作功能將不同部位三維模型的復合,完成頭部CT圖像的顱面的復合三維模型重建。復合模型的建模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三維復合模型重建流程圖
1.1 數(shù)據(jù)采集
高精度的醫(yī)學圖像是實現(xiàn)精確重建的前提和首要環(huán)節(jié)。醫(yī)學圖像采集包括CT、MRI等醫(yī)學成像設備,實現(xiàn)顱面的復合模型采用CT對頭部進行薄層掃描,獲得重建部位的醫(yī)學圖像。數(shù)據(jù)采集條件為:①采用飛利浦128層螺旋CT;②掃描范圍為顱頸聯(lián)合掃描;③掃描層厚0.8 mm,管電壓120 kV,管電流350 mAs。
1.2 VTK自動三維重建
器官的表面模型稱為“面模型”,重建過程稱為“面繪制”。其基本思想是采用某種規(guī)則,確定物體表面每個小面片(通常為三角片),再將其連接,重建物體表面。移動立方體(marching cubes,MC)算法是經(jīng)典的表面重建方法之一,根據(jù)CT圖像中各器官組織的不同值,按照設定的閾值自動抽取等值三角面片,生成器官的表面模型。由于采用三角面片作為基本元素,生成的模型具有以下優(yōu)點:①能夠較精確地描述復雜的人體器官模型;②刷新、變換和繪制速度快,可方便地多角度觀察;③內(nèi)存占用空間少,可壓縮存儲和傳輸,方便在普通計算機上實現(xiàn)。
VTK已廣泛應用于醫(yī)學圖像處理及可視化領域。VTK開發(fā)包可提供多種三維建模方法,包括MC算法和體繪制方法等,其中MC算法以vtkMarchingCubes類的形式提供給用戶。算法的主要過程為:將CT圖像按順序讀入內(nèi)存→掃描相鄰兩層數(shù)據(jù),去相鄰兩層的8個頂點構成一個體元→將體元的每個頂點的值與給定的閾值比較,根據(jù)結(jié)果,構造狀態(tài)表→根據(jù)生成的狀態(tài)確定最終的三角剖分模式,再確定其等值面。
頭部CT圖像中骨骼和面皮的值與其他部位有明顯的差別,可采用閾值方法分割提取出相應的部分。在對頭部CT序列圖像進行三維重建時,利用VTK提供的Marching Cube方法中vtkMarchingCubes類來實現(xiàn),其處理流程如圖2所示。
圖2 VTK三維重建流程圖
(1)使用vtkDicomReader類讀入待處理的CT圖像,設置其路徑及圖像范圍。
(2)使用vtkMarchingCubes類根據(jù)骨骼和面皮的值設定的閾值,抽取等值面,實現(xiàn)三維重建。
(3)使用vtkStripper類生成三角面片帶;最后使用vtkStlwriter類輸出STL文件。
對采集的CT圖像使用VTK三維重建的顱骨三維模型效果如圖3所示。
圖3 VTK顱骨三維重建效果圖
對采集的CT圖像使用VTK三維重建的面部三維模型效果如圖4所示。
圖4 VTK面部三維重建效果圖
1.3 Geomagic軟件編輯
VTK自動三維重建MC算法可取得較理想的三維重建效果,對存在骨折、缺陷等斷裂的骨骼能夠正確的三維重建。但在生成三角網(wǎng)格的過程中,由于骨骼和面皮組織存在著不均勻性,在閾值高于或低于選定的閾值時無法有效提取這部分組織,周圍無關組織的值有時會與選定的閾值相近,尤其是頭架同樣會被重建出來。因此,重建的三維模型往往存在網(wǎng)格缺失、孔洞和多余部分等問題,不利于三維模型的進一步處理和顯示。
生成的模型由于各部位存在不均勻性導致數(shù)據(jù)缺失會出現(xiàn)許多孔洞,可以利用Geomagic軟件填充孔功能對其進行修補。在Geomagic12版本中,有曲率型、切線型、平面型、橋接型以及全部和部分填充6種方式修補孔洞,針對不同的情況可選擇一種或多種修復模型中的孔洞。在頭部CT圖像重建時,由于頭部結(jié)構既有較大的骨骼,又有較精細的骨骼,在不同的部位出現(xiàn)的孔洞應根據(jù)其大小分別進行處理。對較小的孔洞采用曲率型修補方式修補孔洞;若孔洞較大則視其出現(xiàn)位置;在較大骨骼出現(xiàn)時重建表面應保持平滑,采用平面型修補方式;在較小的骨骼出現(xiàn)時先采用橋梁型構造其基本結(jié)構,再采用曲率型修補孔洞,其修補效果如圖5、圖6所示。
圖5 顱骨模型孔洞修復前后對比效果圖
圖6 面部模型孔洞修復前后對比效果圖
2.1 復合模型的生成和顯示
利用VTK軟件開發(fā)包可生成單個器官或組織的三維模型,在多模型復合作為基本單元可以進行展示,存在著模型無法同時顯示和操作問題,可利用Geomagic軟件中模型管理功能實現(xiàn)三維模型的復合。將修補和處理后的模型文件導入Geomagic軟件,選擇其中一個設置其透明屬性,在模型導出中設置了復合輸出,形成復合模型。按照VTK自動三維重建的處理流程,對采集的數(shù)據(jù)進行三維重建、模型修補和復合,其結(jié)果如圖7所示。
圖7 復合三維顱面模型效果圖
結(jié)果顯示,模型可實現(xiàn)顱骨和面皮的復合顯示,在模型上能多方位、多角度地觀察顱骨和面皮的相對關系,為顱面修復、整形和醫(yī)學教學提供可視化的依據(jù)。
2.2 三維模型的缺陷修復
(1)三維模型的面片的修復和處理需進行孔洞、網(wǎng)格缺失等缺陷進行修補和多余部分刪除,主要通過孔填充、光滑處理、細小結(jié)構刪除和邊修補等技術來生成高質(zhì)量的三角面片模型。頭架在圖像中與骨骼的CT值接近,在骨骼重建中會被重建出來,在進行模型編輯時應采用選擇區(qū)域的方法將其去除。
(2)由于在等值面抽取過程中并不能很好地還原出光順的三角片的質(zhì)量,在填充完孔洞后模型的表面會出現(xiàn)凹凸不平的情況。其中有些是因器官模型本身的特征,有些是因算法在重構過程中選擇等值面時形成的模型表面質(zhì)量問題。對此,可以通過去除“特征-松弛-砂紙”等命令對模型的表面進行多邊形階段的編輯。在做全局松弛時盡量體現(xiàn)頭像本身的細節(jié),使其很好地還原其自身的唯一性。
(3)對于填充完孔洞和平滑后的模型,可能會有多余部分和細小組織被重建出來,根據(jù)其存在的位置采用兩種方法處理:①使用Geomagic軟件中網(wǎng)格醫(yī)生功能,選擇細小結(jié)構模型設置大小、自動檢測和刪除;②手動方式,利用模型旋轉(zhuǎn)、縮放等功能,觀察各部位結(jié)構,手動選擇多余區(qū)域,刪除多余部位。
(4)模型面片自相交的檢測和修復是模型處理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其結(jié)果會影響模型的應用范圍,如曲面造型的應用以及三維打印要求的模型輸出等。自相交在網(wǎng)格醫(yī)生中自動進行檢測,對檢測到存在自相交的面片可通過去除“特征-松弛-清除-僅選擇”等方式去除那些相交的三角面片。應用上述缺陷修復的顱骨三維模型處理結(jié)果如圖8所示。
圖8 Geomagic軟件模型修復效果圖
醫(yī)學圖像三維重建是近年來的研究熱點內(nèi)容,已廣泛應用到醫(yī)學臨床實踐中,尤其是三維打印技術的出現(xiàn)和發(fā)展,極大促進了對三維重建模型的需求。從最初的三維可視化到目前的復合模型的顯示和處理,對重建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利用VTK和Geomagic軟件實現(xiàn)了三維模型的自動構建、模型修復和復合,有效建立符合臨床需求的三維復合模型。三維復合模型可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手術仿真、術前規(guī)劃和生物力學分析等方面,與單一的建模方法相比,既可提高建模的效率、減少工作量,又可提高模型的完整性,為醫(yī)學圖像三維建模提供了一條新思路。參考文獻
[1]唐芳根,金丹,黎健偉.數(shù)字化重建技術在肱骨近端骨折臨床分型中的應用[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2, 32(11):1671-1674.
[2]范政昂,趙飲虹,劉濟全,等.基于MRI的開顱手術仿真系統(tǒng)設計[J].計算機工程,2014,40(7):7-12.
[3]稅午陽,周明全,紀元,等.面部軟組織厚度測量及其在面貌復原中的應用[J].人類學學報,2013,32(3):345-353.
[4]焦培峰,張美超,李本富.基于Virtools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三維解剖圖譜開發(fā)[J].計算機工程與科學,2014, 36(8):1555-1559.
[5]左昕.人體面部軟組織的三維幾何有限元建模方法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學,2009.
[6]王世雄,王旭霞,張文娟,等.包含顳下頜關節(jié)的顱面三維有限元模型建立[J].口腔醫(yī)學,2014,34(11):811-814.
[7]袁景,甄平,宋焱峰,等.膝外翻畸形全膝關節(jié)置換的假體匹配:三維模型數(shù)字化測量與分析[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5,19(17):2678-2774.
[8]董建軍.基于顱面的三維測量方法的研究與應用[D].西安:西北大學,2009.
[9]Wong KC,Kumta SM,Sze KY,et al.Use of a patient-specific CAD/CAM surgical jig in extremity bone tumor resection and custom prosthetic reconstruction[J].Computer Aided Surgery,2012,17(6):284-293.
[10]FAN L,XU H,PU Y.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athematical model of skull defects by mimics software[J].Medical Journal of West China,2013,4:48.
[11]陶文強,侯致典,徐達傳,等.肝門靜脈64排螺旋CT數(shù)據(jù)Mimics軟件三維重建及其解剖變異[J].南方醫(yī)科大學學報,2011,31(1):121-124.
[12]Reyes A,Turkyilmaz I,Prihoda TJ.Accuracy of surgical guides made from conventional and a combination of digital scanning and rapid prototyping techniques[J].The Journal of prosthetic dentistry,2015,113(4):295-303.
[13]Knigge RP,Tocheri MW,Orr CM,et al.Threedimensional geometric morphometric analysis of talar morphology in extant gorilla taxa from highland and lowland habitats[J].Anat Rec,2015,298(1):277-290.
[14]靳龍,胡迎春,靳劍橋,等.基于Mimics和Ansys的人體膝關節(jié)生物力學分析[J].2014,31(6):208-212.劉萍.正常女性骨盆數(shù)字化三維重建的研究[D].廣州:南方醫(yī)科大學,2012.
Research on VTK and Geomagic-based 3D craniofacial composite modeling/
MENG Qingmin//
China Medical Equipment,2015,12(12):58-61.
Objective:To construct 3D craniofacial composite model for clinical diagnosis, simulation and teaching.Methods:Collect head CT image data, and apply MC isosurface rendering method of VTK to reconstruction the 3D models of bones and the dough, then import 3D model into 3D modeling software Geomagic to repair the holes and defects, and finally complete 3D model reconstruction of craniofacial composite model by the comprehensive function of composite.Results:The experiment shows that VTK can reconstruct the 3D craniofacial model quickly, automatically, Geomagic can repair the automatic reconstruction model of defects and holes, the generated composite 3D model can fully and effectively display the three-dimensional composite structures of facial and skull.Conclusion:Using VTK and Geomagic can achieve efficient 3D modeling, and the composite model provided an effective visual reference for the face of the repair, plastic surgery and medical education.
Craniofacial composite modeling; Visualization tool kit; Geomagic
10.3969/J.ISSN.1672-8270.2015.12.018
1672-8270(2015)12-0058-04
R197.324
A
2015-06-30
①泰安市中心醫(yī)院介入放射科 山東 泰安 217000
孟慶民,男,(1971- ),碩士,副主任技師。泰安市中心醫(yī)院介入放射科,從事放射技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