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桂良,周 鋒,翁必武
(湖南省岳陽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湖南 岳陽,414000)
膀胱黏膜白斑電切術的手術時間一般較短,既往常采用硬膜外麻醉。隨著膀胱鏡檢查的普及和病理檢查技術的提高,此類病例的發(fā)現(xiàn)有逐年增多的趨勢。本研究通過比較地佐辛和芬太尼分別復合吸入七氟醚以及單純吸入七氟醚用于膀胱黏膜白斑電切術的麻醉效果,為臨床應用提供參考。
選擇ASAⅠ~Ⅱ級、年齡20~50歲、體質量45~70 kg 的擬行膀胱黏膜白斑電切術患者90例,隨機均分成3組:地佐辛復合七氟醚組(D組),芬太尼復合七氟醚組(F組)和單純七氟醚組(Q組)。
3組患者術前均禁食8 h、禁飲4 h?;颊呷胧液箝_放靜脈通路,連接無創(chuàng)心電監(jiān)護儀連續(xù)監(jiān)測血壓、心率、呼吸頻率和血氧飽和度,并面罩吸氧。D組靜脈注射地佐辛0.1 mg/kg,F(xiàn)組靜脈注射芬太尼1 μg/kg,(地佐辛和芬太尼均加生理鹽水稀釋至10 mL 后再緩慢靜脈注射),Q組靜脈注射生理鹽水10 mL。5 min 后所有患者面罩吸入8% 七氟醚,氧流量為3 L/min 進行誘導,待患者意識消失后將七氟醚改為3%,氧流量為2 L/min 維持麻醉。待患者意識消失后3 min 再開始手術,術中患者出現(xiàn)皺眉或肢體扭動等體動情況時,靜脈注射丙泊酚50 mg。HR<60 次/min時,靜脈注 射阿托品0.3~0.5 mg,MAP<60 mmHg 時靜脈注射麻黃堿6 mg,出現(xiàn)舌后墜或SpO2<90%時,立即提下頜或放置口咽通氣道,必要時調小七氟醚濃度。
記錄麻醉開始前(T0)、手術開始前(T1)、電切開始后(T2)、手術結束時(T3)和患者清醒后5 min(T4)各時點的平均動脈壓(MAP)、心率(HR)和脈搏氧飽和度(SpO2)和呼吸頻率(RR);記錄麻醉起效時間(面罩吸入七氟醚開始至睫毛反射消失并呼喚無反應的時間)、意識恢復時間(從停止吸入至呼喚患者姓名可使之睜眼的時間);記錄術中體動次數(shù)(影響手術而需調大七氟醚濃度的次數(shù))和呼吸抑制發(fā)生率及術后下腹部脹痛不適的患者數(shù)。
Q組在手術開始后各時點的MAP 較D組和F組高(P<0.05),而D組與F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Q組在手術開始后各時點的HR 較D組和F組快(P<0.05),而D組與F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組患者各時點的SpO2都在98%以上,均無1例發(fā)生呼吸抑制。Q組患者術中呼吸次數(shù)較D組和F組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Q組患者麻醉起效時間較D組和F組長,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3組患者意識恢復時間無明顯差別,見表4。
表1 3組患者各時點MAP 的比較
表2 3組患者各時點HR 的比較
表3 3組患者各時點RR 的比較
表4 3組患者麻醉起效時間和意識恢復時間的比較 s
Q組患者術中體動及術后感尿脹不適的病例數(shù)明顯較D組和F組多(P<0.05),F(xiàn)組術后感尿脹不適的病例數(shù)較F組多(P<0.05),見表5。
表5 3組患者術中發(fā)生體動和術后感尿脹不適的情況
膀胱黏膜白斑是臨床上較少見的慢性膀胱炎的一種膀胱鏡下表現(xiàn)形式。患者常因膀胱刺激癥狀、下腹部不適和血尿就診,合并泌尿系感染的,抗感染治療后癥狀稍緩解,但不久可復發(fā),癥狀可持續(xù)數(shù)年至數(shù)十年,可伴神經(jīng)官能癥、精神抑郁癥等[1]。目前治療膀胱白斑的有效方法之一就是經(jīng)尿道電切術[2]。經(jīng)尿道膀胱黏膜白斑電切術的手術時間較短,一般不超過30 min。與傳統(tǒng)的硬膜外阻滯相比,有效的非插管全麻不但能迅速達到滿意的麻醉效果,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舒適度。
七氟醚性質穩(wěn)定,血氣分配系數(shù)低,只有0.63,吸入后能很快的達到肺泡有效濃度,因此起效和蘇醒迅速。8%七氟醚誘導能達到滿意的意識水平,提供足夠的鎮(zhèn)靜深度[3]。面罩吸入七氟醚維持麻醉,因為保留自主呼吸,患者自身可以通過呼吸頻率的改變而調整麻醉深度。地佐辛是阿片類受體混合激動- 拮抗劑,對κ 受體完全激動,對μ 受體有部分激動、部分拮抗作用,不產(chǎn)生典型的μ 依賴,對δ 受體幾乎無活性,鎮(zhèn)痛作用與嗎啡相當,但呼吸抑制作用較小。
本研究發(fā)現(xiàn),D組和F組各時點MAP、HR、SpO2和RR 無明顯差異(P>0.05);在T2、T3和T4時點,Q組的MAP 較D組和F組高,HR 較D組和F組快,RR 較D組和F組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Q組麻醉起效時間較D組和F組長(P<0.05);Q組術中體動及術后尿脹不適患者明顯較D組和F組多(P<0.05)。上述結果提示:七氟醚鎮(zhèn)痛作用稍差,阿片類藥物復合七氟醚有協(xié)同效應[4],可縮短誘導時間,減少術中應激反應,能更好地滿足手術要求。3組患者意識恢復時間無明顯差別(P>0.05),提示七氟醚復合小劑量的芬太尼或地佐辛對麻醉蘇醒沒有影響[5]。3組均未出現(xiàn)呼吸抑制的情況,主要是因為本研究使用的地佐辛和芬太尼劑量較小,若較大劑量的阿片類藥物復合七氟醚,會使呼吸抑制的概率增加[6-7]。F組患者術后有5例尿脹不適感,較D組多。由此可見,地佐辛復合七氟醚吸入在膀胱黏膜白斑電切術中的麻醉效果確切,并且安全可靠,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唐秀英,葉章群,唐敏,等.膀胱白斑的臨床診斷[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06,(5):12.
[2]朱汝健,孫方滸,汪官富,等.經(jīng)尿道電切術治療膀胱白斑(附14例報告)[J].中國內(nèi)鏡雜志,2008,(2):31.
[3]黃偉,王健,羅林麗.七氟醚吸入誘導插管期間腦電雙頻指數(shù)和血流動力學的變化[J].中國循證醫(yī)學雜志,2007,7(12):869.
[4]Martin R,Gilsanz L F,Rodrigo J,et al.Conventional stepwise vs.Vital capacity rapid inhalation induction at two concentrations of sevoflurane[J].European Journal of Anaesthesiology,2004,21:265.
[5]盧春雨.吸入麻醉藥物的藥理學研究進展[J].中外健康文摘,2011,(2):12。
[6]Nathan N,Vial G,Benrhaiem M,et al.Induction with propofol target-concentration infusion vs 8% sevoflurane inhalation and alfentanil in hypertensive pations[J].Anaesthesia,2001,81:25.
[7]李艷,王保國.阿片類藥物量效關系及其對麻醉藥物效應的影響[J].國際麻醉學與復蘇雜志,2008,3: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