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璟
(莆田學院 音樂學院,福建 莆田351100)
勿“?!蔽稹懊ぁ倍唷懊Α?br/>——從莆田學院音樂學院四次和聲教材演變看高師和聲教學觀念變革
黃璟
(莆田學院 音樂學院,福建 莆田351100)
本文以個案現(xiàn)象觀察高師和聲教學觀念變革對教材選用的影響。通過比較莆田學院音樂學院的四次和聲教材及教學效果,從教師和學生兩個角度分析選擇教材的過程中致“?!?、“盲”的原因,并找出解決的對策,即多“忙”——多實踐,不僅包含課堂實踐,而且應當將實踐拓展至課外。
和聲教學;四部和聲;和聲分析;鍵盤和聲;即興伴奏
和聲教材不但是順利完成教學任務的前提條件,而且從一定程度上反映教師的和聲教學觀念。筆者以自身的教學實踐為例,從四次教材演變?nèi)胧?,談談學院和聲教學觀念變革的過程。
1.1 和聲學教程
1.1.1 內(nèi)容簡介
作者:伊·杜波夫斯基、斯·葉甫謝耶夫、伊·斯波索賓、符·索科洛夫,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該書把傳統(tǒng)和聲歸納得科學、縝密、井然有序。
全書分為上下冊、六十章,該書的優(yōu)點在于循序漸進,章節(jié)合理,法則嚴格易掌握,要求明確易記憶,極易為初學者所接受,是初學和聲者極好的向?qū)АH秉c在于條條框框的規(guī)定過于機械、刻板,雖有易于掌握之優(yōu)點,但若處理不好會導致因循守舊。另外有些和聲手法雖在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但在今日實用價值已不大[1]。
1.1.2 教學效果
雖然經(jīng)過大一一學年的學習,但是學生的識譜能力與鍵盤演奏水平仍然參差不齊,辨識和弦基礎薄弱,對于四部和聲的寫作并未形成一定的概念,僅僅停留在為應對作業(yè)而寫作的狀態(tài),而不是為音樂而作。鍵盤和聲的演奏單調(diào)而枯燥,學生對各調(diào)不熟悉,對口答習題中的音樂作品亦不熟悉,難以引起共鳴。
1.2 和聲學
1.2.1 內(nèi)容簡介
主編:杜曉十,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該書是為高等院校音樂專業(yè)學生編寫的和聲學教程?!叭珪卜侄逭拢瑥暮吐暤幕纠碚?、寫作技法到復雜的變化和弦、遠關系轉調(diào)及調(diào)性布局,均做了較為合理的安排……該教程適合于課堂教學,學生應在教師指導下完成學習;對有一定作曲理論基礎的學生,也可作為提高和深入學習的自修教材。”[2]
該書以傳統(tǒng)大小調(diào)體系和聲為根基,內(nèi)容主要包括“自然音和聲”與“半音和聲”兩大部分,前者是傳統(tǒng)和聲學的基本和聲知識和技法,后者涉及近現(xiàn)代較復雜的和聲手法。在練習方面,和聲分析的比重逐步上升,關注作品的實際和聲效果。作者該書的后記中提及,“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內(nèi)容安排,使和聲教學在人們已經(jīng)習已為常的模式上有一點改變,能夠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學到更多的內(nèi)容,并且能夠熟練地掌握它們?!盵3]
1.2.2 教學效果
該書較之《和聲學教程》增加作品和聲分析,通過看一看、聽一聽、做一做,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辨識和聲進行在實際音樂作品中的效果,有助于他們對該和弦的音樂記憶。另外,由于大二的學生的和聲課程只安排一個學年,共72學時,在時間上,如果循序漸進按章節(jié)教學,教學任務僅僅只能完成該書的三分之一,一些近現(xiàn)代的和聲常識、民族調(diào)式和聲及五聲性的和聲手法沒有時間講解。
1.3 多聲部音樂分析與寫作
1.3.1 內(nèi)容簡介
作者:王安國,上海音樂出版社出版,該書是為適應培養(yǎng)高素質(zhì)音樂教育工作者的需要,順應20世紀作曲技術理論學科綜合與交融的發(fā)展趨勢,體現(xiàn)西方傳統(tǒng)作曲技術理論在我國民族文化環(huán)境中的新創(chuàng)造。
全書共分五個單元、二十八章,將原作曲技術理論課程中的基礎和聲學、復調(diào)音樂、曲式與作品分析及部分配器法常識中的基本教學內(nèi)容,加以適當整合和拓展后編寫而成的。對多聲部音樂的分析、理解和適應中小學音樂教學工作需要的多聲部音樂的初步寫作能力,是每一位稱職的中小學音樂教師都應具備的。因此,屬于作曲技術理論學科的多聲部音樂分析與寫作,一直是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傳統(tǒng)教學科目[4]。
1.3.2 教學效果
一方面,該書對于教師的專業(yè)素質(zhì)要求比較高。本課程是將和聲學、復調(diào)音樂、曲式學及部分配器法常識這四大件初步融合,試圖還原音樂原本的面貌,從整體上分析和學習音樂。因此,在師資方面,授課教師不但需要具備和聲學、復調(diào)音樂、曲式學及部分配器法常識的基本知識,而且要有一定的作曲實踐基礎。編者的初衷是美好的,但是學院沒有專業(yè)作曲教師,和聲學課程一直由鋼琴教師兼任,在師資方面無法完全達到課程的要求,強行生搬硬套的結果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無法實現(xiàn)編者的初衷。此外,課程是安排兩個學年,但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第一學年的教學內(nèi)容為和聲學,第二學年的教學內(nèi)容為曲式分析,由不同教師任教。因此,雖然兩門課程合并為一門,但是教學內(nèi)容不連貫,存在斷層的現(xiàn)象。
另一方面,由于教學內(nèi)容涵蓋面過于龐大,在學生沒有建立相關的基礎知識的前提下,不利于學生對知識進行系統(tǒng)性地積累和運用。
1.4 鍵盤和聲與即興伴奏實用教程
1.4.1 內(nèi)容簡介
作者:戴定澄,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該書是1989年夏筆者應邀為某校音樂專修班教學需要而編寫的教材,主要從實用、易懂、上手快的角度出發(fā)去編寫。
全書共分三個單元、二十二章。書中列舉的譜例具有很強的應用性,使學習者通過鍵盤實踐逐步發(fā)展綜合應用能力。該書在縱向上以傳統(tǒng)和聲理論為線,并直接通過在鍵盤上處理和聲體現(xiàn)出來,橫向上貫穿了鋼琴即興伴奏的各種藝術手法,訓練綜合運用的能力,并對有關民族調(diào)式和聲的處理方式作了附錄[5]。
1.4.2 教學效果
由于鍵盤和聲與具體的音樂作品相聯(lián)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學院音樂學專業(yè)的學生而言,具有較高的實用價值。但四部和聲寫作、作品和聲分析的這一塊被削弱,對有意向進一步深造的學生而言,不利于基礎知識的積累。
2.1 “?!?、勿“?!?/p>
“?!?,茫然,意為模糊不清、無所知的樣子。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學生對四部和聲寫作、鍵盤和聲、和聲分析缺乏概念性、實踐性與音響上的認識,導致在學習的過程中顯得茫然不知所措,無法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另一方面是教師對和聲教材的教學內(nèi)容安排,常常陷入兩難,是按部就班地按照教材安排教學內(nèi)容,還是有的放矢地選擇教學內(nèi)容?如果是后者,又將如何選擇?
2.1.1 四部和聲寫作
(1)概念性認識不足致“茫”
初學和聲,必然涉足四部和聲寫作,對此,學生冒出無數(shù)問號:什么是四部和聲?為什么學習四部和聲?意義是什么?作用是什么?雖然在學習本課程之前,學生已經(jīng)學習一年的基本樂理知識,接觸過和弦的相關知識,了解單個和弦的各種變化形式,但是四部和聲這一新概念對他們來說是新的知識點,對該概念認識不足直接導致學生在心理上產(chǎn)生“?!比坏目只鸥?。
(2)勿“?!薄J識四部和聲在和聲學習中的意義和作用
當學生產(chǎn)生這種負面心理,教師直接地灌輸四部和聲寫作不利于他們的學習成長,因此,教師在前期的教學任務應該幫助他們克服“?!比坏目只鸥校唇蝹€和弦與四部和聲的聯(lián)系以及明晰四部和聲在音樂作品中的作用。只有當學生認識到四部和聲在和聲學習中的意義和作用之后,才能消除負面心理,以更積極的心態(tài)學習和聲。
為了更好地實現(xiàn)這個教學任務,筆者在教材的選擇上幾經(jīng)考量。最初選用伊·杜波夫斯基、斯·葉甫謝耶夫、伊·斯波索賓、符·索科洛夫合著的《和聲學教程》,該教材雖然詳細描述四部和聲的寫作步驟,但沒有說明四部和聲在和聲學習中的作用與意義;杜曉十《和聲學》不僅包含四部和聲的寫作步驟,而且包括從四部和聲到鍵盤和聲的轉變,還從三個方面論述和聲在音樂作品中的作用,即聲部關系的組織作用、形成曲式的結構作用、音樂形象的表現(xiàn)作用,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學生理解四部和聲在和聲學習中的作用與意義,但仍沒有涉及其本質(zhì);王安國《多聲部音樂分析與寫作》是作曲理論四大件——和聲學、復調(diào)音樂、曲式學及配器法交融的產(chǎn)物,該書不僅僅限于四部和聲在和聲學習中的作用與意義,而是將其放置于更廣闊的學科背景下進行闡釋;戴定澄《鍵盤和聲與即興伴奏實用教程》則將四部和聲、鍵盤和聲與即興伴奏聯(lián)系起來,從應用型的角度闡釋四部和聲在和聲學習中的意義和作用。
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四類教材的特點,在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上,以戴定澄《鍵盤和聲與即興伴奏實用教程》為主,融入伊·杜波夫斯基、斯·葉甫謝耶夫、伊·斯波索賓、符·索科洛夫合著的《和聲學教程》四部和聲的寫作步驟。
2.1.2 鍵盤和聲
(1)實踐性練習缺乏致“?!?/p>
除了主修鍵盤專業(yè)的學生外,其他無鍵盤基礎的學生雖然已經(jīng)受過一年的鋼琴、視唱的專業(yè)訓練,但五線譜認知水平和鍵盤演奏能力仍然有限,影響他們對鍵盤和聲的理解,常常導致惡性循環(huán)——越不會越怕、越怕越不想練、越不想練越不會。
(2)勿“茫”——增加鍵盤和聲在教學內(nèi)容中所占比例
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提高學生的鍵盤和聲實際演奏能力,筆者在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上調(diào)整鍵盤和聲的比例,從四次的教材更迭情況來看,重心不斷向鍵盤和聲傾斜,并有所拓展,使之與即興伴奏相結合,增加實用價值,其過程歷經(jīng)四個階段:第一階段以四部和聲寫作為主,鍵盤和聲為輔;第二階段四部和聲寫作與鍵盤和聲并重;第三階段以鍵盤和聲為主,四部和聲寫作為輔;第四階段取消四部和聲寫作,以鍵盤和聲為基礎,延伸至即興伴奏。
以上四個階段實現(xiàn)了以理論指導實踐到從實踐認識理論的過渡,著重強調(diào)學生的實踐能力。此外,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四類教材的特點,在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上,以杜曉十《和聲學》中的鍵盤和聲寫作為主,融入戴定澄《鍵盤和聲與即興伴奏實用教程》的即興伴奏。
2.1.3 和聲分析
(1)音響上缺乏認識致“?!?/p>
學生在和聲分析的過程中,常常把譜面視覺與音響聽覺割裂開來,在沒有建立良好聽覺的基礎上,僅機械地從譜面上做和聲分析,無法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不利于他們對和聲基礎知識的積累,學生學得累、記得少。
(2)勿“?!薄?、說、寫、練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通過聽一聽、說一說、寫一寫、練一練,建立譜面視覺與音響聽覺之間的聯(lián)系,使和聲的學習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樂于學、善于學。伊·杜波夫斯基、斯·葉甫謝耶夫、伊·斯波索賓、符·索科洛夫合著的《和聲學教程》強調(diào)聽一聽、說一說,即聽音樂口答問題,聽覺上辨別和弦的前后聯(lián)系,這個形式雖好,但從學院學生的認知水平考慮,缺陷有二:一是無譜例,二是學生對作品不熟悉,主要是因為積累得少,即使學生有心,但這樣的積累也非一朝一夕;杜曉十《和聲學》強調(diào)聽一聽、寫一寫,不僅舉例詳細闡述和聲分析的過程,而且在每章的知識點后都有和聲分析的譜例,通過書面的和聲分析幫助學生在實際作品中鞏固該章節(jié)的知識點,但缺陷仍然是對作品不熟悉,無法產(chǎn)生情感共鳴;王安國《多聲部音樂分析與寫作》強調(diào)的是教師講授的聽一聽與音響上的聽一聽,缺乏學生親身實踐;戴定澄《鍵盤和聲與即興伴奏實用教程》沒有將和聲分析單獨列出,通過聽一聽、練一練,從聽覺上的和聲分析、教師的理論講解到具體的鍵盤實踐,深入簡出、化繁為簡,比較適合學院學生的認知水平。
根據(jù)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四類教材的特點,在教學內(nèi)容的選擇上,在戴定澄《鍵盤和聲與即興伴奏實用教程》即興伴奏的基礎上,融入杜曉十《和聲學》中的和聲分析。
2.2 “盲”、勿“盲”
“盲”,盲目,比喻無見識、無目的。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方面學生普遍存在重技輕藝的現(xiàn)象,即重視個人專業(yè)技能的提高,不重視個人理論知識的積累;另一方面學院培養(yǎng)目標在于培養(yǎng)一專多能的人才以適應當前的社會市場需求,因此著重強調(diào)將音樂表演的教學模式與音樂教育的教學模式混用,但與之相適合的和聲教材缺乏,直接導致和聲教材屢次更迭。
下文將從以上兩個方面闡述致“盲”的原因以及為了達到勿“盲”的目的,提出相應的對策。
2.2.1 重技輕藝的原因與對策
(1)原因
長期以來,重技輕藝的思想在學生當中一直占據(jù)主導地位,他們大多數(shù)關注的是個人專業(yè)技能的提高,這無可厚非,畢竟比起理論知識,專業(yè)技能更能直接體現(xiàn)個人的專業(yè)水平,但是和聲不同于其他的理論課程,是集技能與理論為一體,且不可分割。因此,在重技輕藝指導思想的作用下,學生盲目將技能與理論分為兩項內(nèi)容進行學習,會面臨著二者無法合二為一的困難。
(2)對策
首先,練中學。根據(jù)這一現(xiàn)狀,從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fā),在教學內(nèi)容中添加一些當代作品,由淺入深,結合理論中相關的知識點進行講授,實現(xiàn)以實踐認識理論。其次,學中練。在教材上,以戴定澄《鍵盤和聲與即興伴奏實用教程》即興伴奏為基礎,融入相關知識點的同時,逐步增加一些程度稍微在他們在認知水平之上的優(yōu)秀音樂作品,達到學中練的目的。
2.2.2 適合本院教學特色的和聲教材缺乏的原因與對策
(1)原因
在教材的選擇過程中,常常會陷入“盲”的狀態(tài)。究竟是偏重理論的學習還是偏重實踐的運用成為焦點問題,雖然理論與實踐合二為一是最高的追求目標,但是為了在教學實踐中實現(xiàn)教學效果最大化,總是不可避免地有所側重。一方面,就學生目前的鍵盤水平而言,前三類和聲教材內(nèi)容較廣、過于艱深、實用性不強。另一方面,從近幾年的教師招考面試情況來看,學院學生在即興伴奏并不占據(jù)優(yōu)勢,而即興伴奏的水平與和聲的學習是分不開的。
(2)對策
首先,寫一寫。選擇優(yōu)秀的鋼琴正譜伴奏作為教材做和聲分析,然后把它改成四部和聲,“在這一內(nèi)容中,主要了解鋼琴伴奏中內(nèi)在的聲部關系及音的重復與省略的一般規(guī)律,了解各種旋律風格、各種旋律體裁的鋼琴伴奏織體特點。這樣既有助于學生對四部和聲的寫作鍛煉,也加深學生對這種鋼琴伴奏這種自由織體的寫作理解?!盵6]其次,練一練。主要分兩步走,一是在改寫四部和聲的基礎上,演奏鋼琴正譜伴奏;二是根據(jù)這一過程,嘗試為中小學音樂教科書中的歌曲配伴奏。
通過比較四類教材的特點,從本學院的培養(yǎng)方案入手,明確培養(yǎng)目標,結合高師的教學大綱與市場的需求現(xiàn)狀,才能合理地選擇教材與適度地安排教學內(nèi)容,使學生發(fā)揮最大的學習能動性。
“忙”,繁忙,目的是讓學生“動”起來,在教材的選擇和教學內(nèi)容安排上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他們的學習能動性。主要包括兩個層次的內(nèi)容:一是課堂實踐,即前文所提及的以鍵盤和聲與即興伴奏相結合為模式,在教材的選擇上以戴定澄《鍵盤和聲與即興伴奏實用教程》為主,以其他三類教材為輔,同時選用合適的中小學音樂教材中的樂曲作為補充,不僅力求從實踐中認識相關的和聲理論,而且可以為將來的教師招考面試做準備;二是課外實踐,對和聲教學進行課外拓展。一方面,在鋼琴課程中加入即興伴奏,強化學生的即興伴奏演奏能力。另一方面,和聲對音樂形象塑造的表現(xiàn)作用體現(xiàn)在具體的音樂作品中,因此,以演出實踐的方式進行,包括為聲樂伴奏、為器樂伴奏、為單聲部歌曲譜寫簡單的合唱、為小型樂隊編配簡易的總譜等,更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
注釋及參考文獻:
[1]伊·杜波夫斯基,斯·葉甫謝耶夫,伊·斯波索賓,符·索科洛夫.和聲學教程[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6.
[2]杜曉十.和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王安國.多聲部音樂分析與寫作[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4]戴定澄.鍵盤和聲與即興伴奏實用教程[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04.
[5]呂振斌.從四部和聲到鋼琴伴奏寫作的橋梁——談和聲分析的手段與作用[J].藝苑,1997(1):28-35.
Less Bemusement and Blindness and More Diligence——Analyzing Reforms in the Concepts of Harmony Teaching in Normal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Four Evolutions in the Textbooks Used in the Department of Music in Putian University
HUANG Jing
(Department of Music,Putian University,Putian,Fujian 351100)
This thesis is a case study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 of how reforms in the concepts of harmony teaching in normal universities have influenced the selection of textbooks.The department of Music in Putian University has changed the textbooks of harmony teaching for 4 times,which has diverse influence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This thesis endeavors to compare these textbooks and their related effectiveness,analyze the bemusement and blindness in the process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alike,and propose som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that is,becoming more diligent or practicing more,including not only that in classroom,but also extra-curricula activities.
harmony teaching;four part harmony;harmony analysis;keyboard harmony;extemporaneously accompanies
J614.1
A
1673-1891(2015)01-0087-04
2014-11-10
黃璟(1983-),女,福建莆田人,講師,碩士,主要從事鋼琴藝術及其教育、媽祖音樂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