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霞
教師幸福之途徑——閑暇教育
文/趙霞
摘要:教師幸福是現在探討很多和很關注的問題,如何促進教師的幸福?本文從教師的閑暇教育的角度思考和探討,分別從閑暇教育內涵、閑暇教育的價值、教師閑暇教育現狀、和提高教師幸福指數的途徑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教師;幸福之途徑;閑暇教育
1.閑暇
何為閑暇?我國早在2000多年前,《學記》中就有關于閑暇的精辟論述“藏焉,脩焉,息焉,游焉”;“時教必有正業(yè),退息必有居學”,“居學”就是在正業(yè)以外在家里所進行的學習,是閑暇活動,所受的教育意為閑暇教育,它是相對于“正業(yè)”而言,即主張把敬德修業(yè)與閑暇游樂結合起來。我國的閑暇價值觀應該是受到老莊哲學和佛教的影響,所以古人得出這樣的境界“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yǎng)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古人的內心寧靜,達到了可容納百川的境界,這應該是古時候先輩們達到的閑暇境界。
古希臘人把閑暇看作是“美好的生活”,希望在閑暇時發(fā)展思想和良知。亞里士多德曾在《政治學》中明確提出閑暇生活是一個人獲得和諧發(fā)展的必要條件,主張充分利用閑暇。柏拉圖曾把閑暇解釋為四個層面的意思:“空閑”、“從活動中獲取自由”、“自我控制的自由”和“休閑的狀態(tài)”[1]。近代西方“學校(school)”一詞源于希臘語“skholk”,其原意即為“閑暇”、“休息”[2]。
“閑暇”在很多語境下表示的是時間維度概念。馬克思曾對閑暇時間進行了科學的解釋。他認為,閑暇時間既指人們用于娛樂和休息的時間,也指發(fā)展智力、可在精神上掌控自由的時間,他認為:勞動時間的節(jié)約,等于自由時間的增加,即增加使個人得到充分發(fā)展的時間,同時他認為閑暇時間利用的重要性,把“自由時間的增加”、“生產力的發(fā)展”和“個人的發(fā)展”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強調了人們有了充裕的閑暇時間,就等于享有了充分發(fā)揮自己一切興趣、愛好和才能的廣闊空間。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也曾說:“人的差異在于業(yè)余時間?!庇軐W家培根也曾有這樣一句名言:“人的最大差異是閑暇”,意即閑暇與“人、人的發(fā)展、人成為什么樣的人”息息相關。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逐漸的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終身教育理念被人們逐漸的接受認可,21世紀以來,閑暇教育被重視起來,指導人們如何有價值的利用閑暇時間。
1949年日本制定的《社會教育法》,為一般人為對象開展閑暇教育提供了法律保障; 1965年,關于成人教育和閑暇教育的國際會議在布拉格舉行,使閑暇教育開始成為全球性的教育領域內的全新課題。美國在很早的時候受斯賓塞及其理論的影響而開始重視閑暇教育,1966年,美國伊利諾大學教授、閑暇教育專家查理斯·布賴特比爾提出了現代社會應以休閑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此后,閑暇教育在美國迅速興起,人們很快認可、接受、重視和開展閑暇教育。法國教育家郎格朗認為“教育既要與勞動聯(lián)系起來,也要與閑暇的時間聯(lián)系起來?!标惞鹕淌谡J為教育不但要使人“學會生存”,而且使人“學會消閑”,他就教育與閑暇的關系,從發(fā)展的角度闡述了符合現代“閑暇”觀念的閑暇教育的兩大價值取向:著眼于“終身教育”的閑暇教育和著眼于人的自我開發(fā)的閑暇教育。
2.閑暇教育內涵
到底什么是閑暇教育?做出以下探討。
第一,閑暇教育亦稱余暇教育,指閑暇時間內進行的教育活動。
第二,閑暇教育旨在讓學習者通過利用閑暇時間而獲得某種變化。
第三,閑暇教育是人們?yōu)樘岣唛e暇生活質量所受的教育。國際上已形成了較為一致的認識:“閑暇教育旨在讓學習者通過利用閑暇時間而獲得某種變化。這些變化會表現在信念、情感、態(tài)度、知識、技能和行為方面,并且它通常發(fā)生在兒童、青年和成人的正式與非正式的教育境或娛樂環(huán)境之中?!?/p>
1.充實教師的課余生活,提高教師的幸福指數
在工作之余的閑暇時間里放松自己,認識自己,改變自己,提升自己,陶冶自己身心。教師可以利用暑假,寒假尋找適合自己的項目來打發(fā)自由時光。開展閑暇教育,用豐富有趣的主題活動和精神文化來充實教師的業(yè)余生活。在此同時,要讓教師有選擇主動權,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在放松的同時又提升自己,提高教師的幸福指數。
2.完善教師知識結構,提高幸福指數
在信息爆炸的年代,科技的進步,學生需要的不再是單一科目的知識,越來越強調知識的綜合性。這也要求教師不僅僅局限于自己所教的科目,而且要求教師知識具有復雜性和多樣性。因此,對教師而言,科學、技術、宗教、藝術、哲學等領域都要涉及,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在正式的培訓中,更多的培訓是教學技能,相關科目專業(yè)知識??茖W,技術和宗教等知識,可以在閑暇教育中得以實現。教師有了完善的知識結構,進一步的也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教師知識淵博,贏得學生的認可,在工作中獲得成就感,提高了教師幸福指數。
3.培養(yǎng)教師群體歸屬感,提高幸福指數
群體認同感是有研究表明,群體認同感不強的教師往往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缺乏責任心,缺乏工作的熱情。教師這個圈子本身就窄,生活地點不是學校就是家里,接觸的人不是家長就是學生,久而久之,教師的生活就成了枯燥無味的狀態(tài)了,而且和社會其他人群出現了隔閡。認為教師自己本身就能解決所有問題,會養(yǎng)成自大盲目的狀態(tài),這必然會影響到教學質量和影響教師的狀態(tài)。通過閑暇教育,讓教師接觸不同的知識,不同的社會人群。接觸不同的社會人群,了解別人眼里的教師,增強榮譽感。教師在不斷吸取各種知識后,開闊視野,對自己的工作夠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客觀公正的評價。歸屬感就是一個個體或集體對一件事情或一個現象的認同程度,并對這件事情發(fā)生的密切程度。教師通過閑暇教育,增強群體歸屬感,融入社會的大集體中,并對事情有一個公正的評價,不再像之前抱怨,發(fā)牢騷。對生活多了一種理解,寬容對待生活,從而大大提高了幸福指數。
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家務勞動社會化,家用電器普及化以及現代服裝、冷凍制品、方便食品的流行等,看似人們從較為繁重
復雜的活動中解放出來,而且也使自己從家庭承擔的各種活動中得以解脫。從道理上講,人們應該有很多閑暇時間。就教師這一職業(yè)而言,更是多了寒假暑假這一閑暇時間。實際情況上,教師是如何度過這閑暇時間的呢?
第一,社會的巨大壓力,學校嚴格的考核制度,家長對教師過高期望,迫使教師不停的工作,放假期間,有的教師還對學生進行補課。教師不是在教室就是在辦公室備課。這樣的工作壓力使得教師沒有時間和心情去放松心情,鍛煉身體,了解外界視野。這樣的生活,幸福指數怎么會高呢?
第二,有些教師在閑暇時間里把自己封閉起來,與書本和電腦為伴,不愿、不會和不敢與其他人在一起進行休閑活動,這就不同程度的影響了教師幸福指數。
第三,有些教師認為平時工作強度大,煩惱多,心情不順。在閑暇時間里,又不能找到合適的減壓活動,就會出現極端的行為。甚至會做出酗酒,賭博等不良行為。這樣影響了社會穩(wěn)定,家庭生活。歸根到底也就是教師不能很好的利用閑暇時光來充實自己。豐富的閑暇生活更容易使個體的成長有持續(xù)的后勁。作為從事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教育工作者尤應當在閑暇中調劑身心,涵養(yǎng)精神?,嵥橹貜偷墓ぷ鲗е铝私處煹男睦砥冢{節(jié)這種疲勞的最好方法就是用健康、寧靜的閑暇方式激活原有的工作節(jié)奏,不斷滿足教師的多方心理需求,提高教師的幸福指數。但是,不合理利用閑暇時間,非但不能使教師得到幸福,反倒成為人們社會生活中的一種負擔。所以要高度重視教師的閑暇教育,提高教師的幸福指數。
“閑暇出智慧”,適當地尋找閑暇的心靈空間,以他者的姿態(tài)來反思、回味自己的工作,從色澤黯淡、身心疲倦的生活中超越出來,關注自己的內心世界,提升教師存在的生活意義與生命質量。
1.閑暇教育納入教師教育體系
目前教師教育更多的是講教師如何適應職業(yè),如何獲得生存,如何得到發(fā)展。但是人并不是機器,教師除了有勞動、謀生的需要,還有休閑、享受的需要。教師教育不僅應通過職業(yè)教育使教師高效率地從事教育教學活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同時應通過閑暇教育促使教師加深自身潛能開發(fā),學會健康地休閑與生活,全面提高社會文明程度和人們的生活質量。從這個意義上說,忽視閑暇教育的教師教育將是不完全的教師教育。因此,在現有的教師教育中,我們要更新教師的理念,是教師認識到閑暇教育的價值。在理念的倡導下,將閑暇教育作為一個課程納入到教師繼續(xù)教育中。
2.培養(yǎng)教師良好心態(tài)
教師是專業(yè)人員,有著專業(yè)的教學知識。在自己的講臺上如魚得水,游刃有余,但并不知道如何度過自己的閑暇時間。一些教師在閑暇時間也不愿意放松,依然到學校工作。教師應該調整好自己的心態(tài),在閑暇時間內就好好的放松,培養(yǎng)個人興趣,展現個人風貌,人們在繁忙緊張的工作之后能真正修養(yǎng)身心、放松自己,達到娛樂休閑與休息并重的效果。好的休息才能更好的工作。
3.提供教師閑暇活動的便利條件
滿足閑暇活動的第一個條件就是時間。學校不能剝奪教師休息時間,給予教師正常的休假時間,不能無理由的剝奪教師休息時間。,在節(jié)假日讓教師的身心得到休息和調節(jié)。學校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學校圖書館,休息室,在閑暇時間對教師開放,為教師提供場所。學校組織哲學,科技,藝術等講座和活動,為教師創(chuàng)建一個自由,愉快的生活氛圍。社區(qū)是居民閑暇生活的主要空間,也是教師閑暇活動的主要場所。學校和社區(qū)有機結合,學校將閑暇教育理念帶入社區(qū),社區(qū)利用、信息、設備、場地等方面特有的優(yōu)勢,開展閑暇教育活動和課程,使教師和其他社區(qū)成員能夠感受閑暇教育的價值,提高整個社區(qū)的幸福指數。
4.借鑒國外閑暇教育,積極研究和實踐閑暇教育
各種不同的閑暇活動由于其本身在內容、形式、品位等方面存在差異,它們產生的效能也一定會有差異。對教師閑暇教育的實踐效果研究的少,因此要使閑暇活動有效地幫助教師充實生活、提高幸福指數,就必須對提高閑暇活動的效益進行研究。我們也可以借鑒國外對閑暇教育的研究,進一步完善教師的閑暇教育。
(作者單位:上海師范大學教育學院)
參考文獻:
[1][5]馮建軍,萬亞平.閑暇及閑暇教育[J].教育研究,2000,(9) : 37-40.
[2]龐桂美.閑暇教育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4:47.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 (2015) 12-02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