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何文秋 謝雷
新媒體視角下的新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系統(tǒng)設計
文/何文秋謝雷
摘要:目前,我國高校學生的資助措施形式多樣,例如有減、助、補、貸、獎等。高校學生資助有效地幫助學生解決了就讀的問題,取得了較好的社會反響,并且其為人才培養(yǎng)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新媒體視角下的高校資助工作,其需要高校努力發(fā)揮高校資助的功效,借助于新媒體,使其在育人工作中發(fā)揮更大的作用,促使條件困難的學生克服阻礙,幫助學生走進知識的殿堂并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為祖國的建設做出貢獻。
關鍵詞:新媒體;新型高校;資助;育人
謝雷(1979-),男,江蘇常州人,在讀研究生,研究實習員,學生工作處教育管理科科長,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2012年年底,北京開展全國學生資助管理中心主任會議,該會議對2013年學生資助工作進行了部署。會議認為,我國應使資助政策更加完善,將教育階段的各項政策落實到實處,加快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的制定和完善,促進資助工作達到新的高度。主要做好六個方面的工作,分別為:其一、促進學生資助政策的完善;其二、全面落實國家相應資助政策;其三、建立并完善工作機制及管理體系;其四、促使學生資助實現(xiàn)信息化;其五、嚴格進行監(jiān)督和檢查;其六、加強對學生資助及資助育人的宣傳。高校借助新媒體進行學生資助工作,是新媒體背景的大勢所趨。本文對新媒體背景下的新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的系統(tǒng)設計進行了研究。
(一)服務意義
加強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學生資助工作,有利于減輕經(jīng)濟條件困難學生的經(jīng)濟負擔,并且可以解除學生的心理包袱,有助于其克服消極情緒,借助多媒體傳播的渠道,使學生積極參與社會的各項活動,以及在社會實踐及學習中不斷地提高自我素質水平,實現(xiàn)個人發(fā)展。
(二)社會意義
將高校資助育人工作落實到實處,既能實現(xiàn)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使條件困難的學生也能接受教育,也能夠借助于新媒體渠道向學生傳播積極信號,有助于學生的積極發(fā)展。
(三)教育意義
對貧困學生進行資金補助是新時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在高校學生資助過程當中,高校向學生宣傳國家相關的資助政策和評審制度,學生接受資金補助時同時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實現(xiàn)資助育人的目的。借助各種宣傳方法,實現(xiàn)對廣大學生的思想教育,使其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為自己的理想而奮斗。
2007年政府建立并完善了新型資助政策,其具有多種形式,有效地幫助學生進行思想健康教育。然而,我國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目前僅僅停留在物質獎勵層面,卻忽略了對育人教育的重視,缺乏對資助工作意義的全面了解,特別是缺乏對人才的培養(yǎng),按照目前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情況來看,高校應當給予網(wǎng)絡教育足夠的重視,意識到其對學生資助育人所起到的積極意義。
(一)借助社交軟件,實施感恩教育
高校可以對一些社交網(wǎng)絡平臺進行有效利用,例如QQ群、微信群等。借助這些平臺,改變學生關于經(jīng)濟救助的舊觀念,以感恩為指導,促使學生在得到資金補助的同時,規(guī)范其言行舉止。高校還應大力開展網(wǎng)絡公益活動,鼓勵貧困學生積極參與,并組織助學金獲得者成立一個公益社團,憑借其行動對其他學生起到鼓舞的作用,同時,通過網(wǎng)絡渠道對公益進行宣傳,有助于學生社會責任感的培養(yǎng),有效地起到了育人的作用。
(二)借助校園官網(wǎng),實施勵志教育
高校應借助現(xiàn)代先進科技,在資助育人工作中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在以往的獎學金評定標準的基礎上,開展一系列例如勵志之星的評選活動,在網(wǎng)頁上制定相關的投票項目,讓學生通過網(wǎng)絡對身邊的勵志人物進行投票評選,實現(xiàn)對獲獎學生的進一步認可,并且達成學生的勵志教育雙重育人的目標。
(三)借助微博效應,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yǎng)
高校應將微博的效應進行充分利用,努力構建以網(wǎng)絡為平臺的勤工助學的校園氛圍。利用校園官方微博,宣傳各種勤工助學的信息,將勤工助學學生的信息進行紀錄,并且為其提供實時的兼職信息,促使學生可以通過勤工助學得到鍛煉,在為社會創(chuàng)造價值的同時使自身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提高。
(一)高校學生資助系統(tǒng)建設
高校應研究出對其具有針對性的學生資助系統(tǒng),充分發(fā)揮新媒體的優(yōu)勢,使宣傳、申報、通知、信息錄入等項目實現(xiàn)網(wǎng)絡化和信息化。明確資助工作的每一個細節(jié),為學生創(chuàng)建校園資助信息環(huán)境,資助工作的開展采用多路用戶端的方式進行。
管理登錄端口:相關管理人員能夠利用系統(tǒng)登錄,把各項資助政策實時發(fā)布在系統(tǒng)中,以便學生以及下一級單位查看。管理人員也可以通過系統(tǒng)設置對學生的申報信息進行公開和評價,通過系統(tǒng)開展一系列宣傳,例如資助故事、勵志典型等,將資助工作借助于網(wǎng)絡實現(xiàn)高效化。
學生登錄端口:高校學生能夠憑借系統(tǒng)登錄,搜索到有關政府及學校的資助信息,也可以利用系統(tǒng),根據(jù)自身條件進行資助項目的申請,以及能夠對其申請的進度進行了解。學生應對其在網(wǎng)上的個人信息進行核實,并根據(jù)其實際情況進行更改。此外,學生可以通過網(wǎng)絡瀏覽最新的資助政策、制度、流程等,使學生資助工作更加公開透明。
建立高校學生資助系統(tǒng),能夠同時實現(xiàn)資源共享,提高資助工作水平以及資助工作的公開透明。通過建立學生資助管理系統(tǒng),不但從實際上改變了條件艱苦學生對資助工作的偏見,而且實現(xiàn)了資源共享、信息公開,有效增強了資助工作的實效性。此外,有關部門還能夠較好地對資助工作進行監(jiān)督,有利于高校學生資助工作的有效落實。
(二)創(chuàng)建高校學生資助平臺
高校應健全其資助網(wǎng)站,充分利用資助網(wǎng)站開展資助工作,有效處理各類服務項目,提高服務水平。并且努力和公益網(wǎng)站一起,增加勵志故事、公益人物等節(jié)目,利用節(jié)假日等有利條件,進行思想教育的宣傳,進一步增強受助學生的
感恩心理以及報效祖國的信念。
高校應充分利用各種渠道,例如資助熱線、校園媒介等加大對國家相關助學貸款的政策。通過加強對資助政策的宣傳,提高學生勤工好學的積極性以及有關社會公益人士的熱情,逐漸實現(xiàn)育人工作的廣泛實施。
(三)進行學生資助宣傳教育
高校應有效利用多媒體,加大資助工作的宣傳。利用新媒體平臺,例如人人網(wǎng)、微信公眾號等,進行資助工作的宣傳與服務,同時將官方的資助信息進行及時地宣傳,并在媒體平臺與學生保持互動,同時結合感恩、勵志等因素對學生進行教育。例如北京師范大學實施的“春雨計劃”為廣大貧困學生提供了經(jīng)濟上的資助,受資助的學生有50%獲得了獎學金以及基本上都參加了一系列大型公益活動。
(四)實施學生資助誠信教育
在資助工作的開展過程中,誠信教育是一個必不可少的話題。例如助學貸款,為了增強學生的誠信意識,按時還貸,高??梢远ㄆ陂_展針對助學貸款申請學生誠信問題的主題活動,采用誠信征文比賽、誠信海報大賽以及誠信演講比賽等形式,增強學生的誠信還貸意識。以及助學金申請,學生若缺乏誠信則會出現(xiàn)信息作假、謊報實情的情況,所以,加強對學生資助誠信的教育很有必要。
高校開展的學生資助工作是育人計劃的重要舉措,其幫助廣大貧困學生實現(xiàn)高等教育。在新媒體環(huán)境下,高校應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yōu)勢將學生資助工作落實到實處,并且還應加強對受助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宣傳,實現(xiàn)經(jīng)濟資助、思想教育的雙重效果。本文就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學生資助及育人工作展開的研究,對新媒體環(huán)境下的高校資助建設具有重要的價值,高校資助及育人工作必將給社會人才的培養(yǎng)做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單位:南京曉莊學院)
參考文獻:
[1]朱松節(jié).高校學生資助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江西農(nóng)業(yè)大學,2014.
[2]李明智.高校新資助政策及其實施的育人功能研究[D].大連理工大學,2010.
[3]雷旭斌.試從新媒體視角探析新型高校資助育人工作系統(tǒng)[J].經(jīng)濟研究導刊,2013,19: 84-85.
[4]楊波.高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資助與育人結合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1.
基金項目:2014年度江蘇省學生資助專項課題指導項目,項目名稱:新媒體在學生資助工作中的研究,(項目編號: 2014JSAIDC32)
作者簡介:何文秋(1971-),男,江蘇南京人,研究生,副研究員,學生工作處處長、人武部長,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9214 (2015) 12-0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