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1883(2015)01-0092-03
收稿日期:2014-12-11
作者簡介:高廣敏(1989-),女,漢族,重慶梁平人,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文秘語言研究。
太平天國公文的革新表明了其與封建統(tǒng)治斗爭到底的決心,而且對于發(fā)動群眾進行革命和鞏固自己的政權,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公文改革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改革公文文風
太平天國進行了一系列的公文改革,它的改革拉開了近代公文文風改革的帷幕,最突出的是反對脫離群眾、故作深奧、浮文巧言的舊文風,提倡并實踐“樸實明曉”的新文風。太平天國辛酉十一年(1861),經(jīng)洪秀全同意,洪仁玕等人聯(lián)合發(fā)出了《戒浮文巧言諠諭》,對革新文風提出了明確的主張和要求。這篇諠諭是太平天國公文改革的綱領。它圍繞公文應當“樸實明曉”這個宗旨,強調(diào)“文以記實”、“言貴從心”、“實敘其事”,要求文章應當使人“一目了然”,反對“巧言”和“舞文弄筆”。這些鮮明的主張,可以說是開了近代公文文風革新的先例?!墩澲I》一開始就提出“照得文以記實,浮文所在必刪;言貴從心,巧言由來當禁?!碧焱跸路沧髦鳎笆┬姓?,存真去偽,一洗頹風?!瓧墏螐恼妫ジ〈鎸?,使人人共知虛文之不足尚,而真理自在人心也。況現(xiàn)當開國之際,一應奏章文諭,尤屬政治所關,更當樸實明曉” [1]。接著批判了封建的陳腐用語,要求“且具本章,不得用龍德、龍顏及百靈、承運、社稷、宗廟等妖魔字樣。至祝壽浮詞,如鶴算、龜年、岳降、嵩生及三生有幸字樣,尤屬不倫,且涉妄誕。 [1]”還分析了“浮文”的原因和危害,最后指出“嗣后本章稟奏,以及文移書啟,總須切實明透,使人一目了然,才合天情,才符真道。切不可仍蹈積習,從事虛浮,有負本軍師等諄諄諭誡之至意焉。 [1]”
太平天國的公文雖然還沒有完全擺脫封建的尊卑等級觀念,但是提倡樸實的文風卻得到了有效地執(zhí)行。縱觀太平天國的公文(包括其他文書),大多數(shù)文風質(zhì)樸,感情真摯,語言明快無華,基本上采用白話文書寫。尤其是告示類文書寫的更加質(zhì)樸明曉,能讓人明顯地感覺到“樸實明曉”的文風。如《田海關正佐將梁鳳超懸賞告示》“佐將大人賞鈞令,求望軍民替查菁。天父天兄降主宰,天理諄諄誡世人。昨因馬匹放喂養(yǎng),牧馬之人逃無形,被人亂棍打馬腳,未知何人此狠心?倘馬食爾生苗物,理應稟聞愿償明。何苦傷馬有罪否?可恨此人大妖精。為此傳令軍民曉,代查報信自拿擒,拿獲打馬賞拾兩,拿逃牧馬一樣銀。求爾識字人指點,遍傳各處共知因,是求厚望人來報,拿到就賞報信人。 [1]”這篇告示簡明通俗,而且還簡化了公文的格式,使人看后耳目一新,記憶深刻。
二、改革文種
太平天國在進行發(fā)號施令的時候,沿用了一些封建王朝的文種,但是自己也創(chuàng)造了一批新的文種。太平天國通用的和創(chuàng)造的文種主要有:
上行文:太平天國制度,凡是上奏給天王的公文都叫做“本章”。但不是所有官員都可以上奏給天王,在前期只有東王、西王、南王、北王、翼王的名字可以列在本章上,后期就只干王、英王等有資格。以下的官員如有請安、賀喜、謝恩等事才可以具本章于天王,其余事情一概不準上奏。官員給天王本章還必須稟請東王蓋印,否則天王不閱。凡是一切的軍事、政務,都必須經(jīng)過東王裁定,然后轉奏給天王定奪,因此,太平天國文書中的本章寥寥無幾。太平天國的政務、事務,下級對上級,不論大小,都須上稟。上稟給東王楊秀清的叫“稟奏”,給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的叫“稟報”,給燕王秦日綱、豫王胡以晄的叫“稟申”,侯以下的都叫“敬稟”。
下行文:天王洪秀全及幼王下發(fā)的文書均叫“詔旨”,天王不論是向官員、百姓有所訓示還是批復奏請,都以詔書的形式行文。太平天國從金田起義開始就向人民發(fā)布告,而每個王所下發(fā)的布告名稱也不一樣。東王發(fā)的布告叫“誥諭”;北王的布告叫“誡諭”;翼王的布告叫“訓諭”;燕王、豫王的布告叫“誨諭”;凡是提督軍務的國宗出的布告也叫“誨諭”;侯、丞相、檢點、指揮的布告叫“曉諭”;將軍以下出的布告叫“札諭”。到了后期,干王洪仁玕輔助天王,他發(fā)的布告叫“諠諭”;忠王李秀成、侍王李世賢、英王陳玉成等發(fā)的布告叫“諄諭”。
平行文:太平天國的平行文書制度,從燕王秦日綱、豫王胡以晄開始。所有的平行文書都叫“照會”,也有使用“書”的。但是有一些上級對下級表示謙遜,雖是照會,但實際內(nèi)容是命令的文書,如《鑒天豫涂命殿前右陸拾貳丞相曾在本隊宣講道理照會》。此外,太平天國與外國政府也有聯(lián)系,與外人行文時,也多用“照會”,也有用“札諭”和“書”的,只有東王楊秀清答覆英人三十一條并質(zhì)問英人五十條的文書使用的“誥諭”。
太平天國的文書種類的名稱是和官職的級別相聯(lián)系的,后期的太平天國不斷增加官爵,相應的文種也在增加。除了“諠諭”和“諄諭”,還有“勸諭”、“誨醒”。相對前期的各王文書均有不同的稱謂來說,后期較為簡化:殿前又副掌率鄧光明和殿前忠誠壹佰陸拾貳天將林彩新發(fā)的布告均叫“勸諭”。有的官員改變定制,規(guī)定主將的布告稱為“詠醒”,但是卻改為“詠諭”;也有越級用的,如福爵僭用“勸諭”,師帥僭用“勗醒”。在下行文中,還有“鈞諭”、“珍諭”、“珍醒”、“告示”等文種稱謂;上行文里還有“稟達”、“跪稟”、“跪報”等文書稱謂。
另外,太平天國還使用了一些前代都沒出現(xiàn)過的新文種,如:制度(用于公布法規(guī));田憑(用于均分田地的土地證);議單(用于選舉鄉(xiāng)官及議決有關事項);合揮(婚姻自主的結婚證書);路憑(通行證);糧單(交賦稅的收據(jù))等。
太平天國的文種是在封建公文種類的基礎上新創(chuàng)了一些叫法和稱謂,官職的大小,均有不同的稱謂,自創(chuàng)的文種也很有特色。雖看似復雜,但是其辦理的速度卻是驚人的。東王楊秀清一天之內(nèi)可以發(fā)出三百多件文書,可以想象太平天國文書制度的執(zhí)行效率是多么的高。這讓清朝統(tǒng)治者感到驚訝,同時也充分體現(xiàn)了太平天國的文書制度不是封建王朝那種“官樣文書”所能比擬的。
三、改革公文用語
太平天國反對封建古文,提倡人民大眾都能明白易懂的白話文。洪秀全頒布了《刪改詩韻詔》,要求將“一切鬼話、妖怪話、妖語、邪語,一概刪除凈盡,只留真話、正話” [1]。詔書中的“真話、正話”就是通俗易懂、明了曉暢的語言。事實也是如此,太平天國的公文基本上是由口語和白話文寫成的。洪秀全作為太平天國的領導人,在提倡白話文方面,身體力行,用簡單通俗的語言寫了很多詔書,如《歡喜踴躍向前詔》“各軍各營眾兵將,放膽歡喜踴躍,同心同力同向前,萬事皆有天父主張、天兄擔當,千祁莫慌。真神能造山河海,任那妖魔一面來,天羅地網(wǎng)重圍住,爾們兵將把心開。日夜巡邏嚴預備,運籌設策夜銜枚,岳飛五百破十萬,何況妖魔滅絕該。 [1]”公文用底層人民所熟悉的語言來寫,使語言文化水平不高的革命群眾能夠聽得懂、記得牢,可以使公文的命令真正執(zhí)行下去。后期的干王洪仁玕也大力倡導記實文風,他所寫的公文簡明、生動、質(zhì)樸、明快,摒棄了封建八股文的舊習。如《干王洪仁玕克敵誘惑諠諭》中說到“衣不洗則垢不除,刀不磨則鋒不銳,塵世之榮,非苦不得,天堂之福,不苦不來。 [1]”這些話語比喻精湛、有趣生動、形象鮮明,很容易就讓人記住了。
太平天國的公文除了使用白話文書寫,內(nèi)容里還運用了一批特殊的詞語,這些詞語在之前的正統(tǒng)封建公文里很少出現(xiàn)。
宗教用語。太平天國以拜上帝教的教義為宗旨,它的政權也披上了宗教色彩,因此宗教色彩的詞語在太平天國的公文中比比皆是?!把А⒕仁乐?、下凡、真圣主、真天命、上帝、天國、主宰、大開天恩、權能、天兵、生靈、天將”等都是太平天國公文中的常用詞。宗教詞語的數(shù)量,在歷史上的政權中都堪稱第一。公文的內(nèi)容里,滿紙的“天父主張,天兄擔當、大顯權能、真圣主下凡”,到最后,這些詞語成為了公文的宗教套語。宗教用語的范圍比較廣泛,太平天國的國號、太平天國官員的頭銜都有宗教性質(zhì)的詞語。由此可見,太平天國的宗教用語對其來說是何其重要。
方言土語。太平天國的領導人大多來自廣東和廣西,他們都來自“粗鄙不知公文”的窮苦農(nóng)民,語言和文化水平都不高,因此在發(fā)文行事時,常常把自己的方言土語寫進了公文中?!澳寺瘛伵?、和儺、緊、堅耐”等粵方言或客家方言詞常出現(xiàn)在公文中。方言的使用,既可以準確地表達領導者的意圖,又可以讓更多的民眾看懂或聽懂公文的內(nèi)容,從而增加軍民的革命積極性。隨著太平軍勢力范圍的擴大,公文中的方言詞也不只局限于兩廣方言了,湘方言和江蘇方言也進入了公文。如“誅死妖魔數(shù)十只”的“只”屬于湘方言,口語“小把戲”來源于江蘇方言。
俗語隱語。太平天國建立之初,與清朝的很多會黨都有過聯(lián)系,其中與天地會的聯(lián)系最為密切。在太平軍還未打出廣西之前,此時活動在天地會的轄區(qū)內(nèi),自然受到會黨隱語的影響,將一些生動通俗的隱語吸收到太平天國的公文中。如“云中雪、紅粉、長隆、堅草、耐草、一條草、順子”等都是公文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隱語?!昂棠?、禾王”也是隱語,是楊秀清、洪秀全的隱稱。太平天國的公文中出現(xiàn)隱語不足為怪,自太平天國建立以來,一直遭受到清王朝的打壓,清方也處處攔截太平天國的文書。公文中使用會黨的隱語就成了重要的保密手段,使清方的官員不知其所云。
避諱語。避諱語也是太平天國公文用語的一大特色。太平天國的避諱也具有濃厚的封建色彩,主要是為了顯示對上帝及天兄耶穌、天王的尊敬,還有就是趨吉避兇的心理因素。避諱的主要體現(xiàn)就是使用避諱字,如將“火”改為“伙、煷、炎”;將“華”改作“華”;將和“鬼”有關的字都改成“人”,如“魂”改作“云人”;用“桂”代替“貴”等。太平天國的避諱雖然逃脫不了封建迷信的因素,但是其最終目的是和封建勢力作抗爭,是對封建統(tǒng)治的一種挑戰(zhàn),這種挑戰(zhàn)略微透露出了太平天國進步的文化政策的曙光。
洪仁玕在《戒浮文巧言諠諭》中說到,上奏天王的本章,不得使用“龍德、龍顏及百靈、承運、社稷、宗廟”等字樣,祝壽的浮詞“鶴算、龜年、岳降、嵩生及三生有幸”等詞語也不得使用。事實證明,確實如此。太平天國的文書中,幾乎沒有出現(xiàn)過上述詞語,這也再次證明了太平天國公文改革的有效力度。
四、改革公文格式
太平天國時期的公文對清朝及以前的繁縟的公文格式進行了簡化。
下行文的格式,如天王詔旨、詔令等省略了清王朝常用的封建公文開頭“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等虛言套語,而是一開始就用“天王詔令、天王詔曰”等字樣;結尾也只有“欽此”二字。如洪秀全的《嚴禁私藏私帶金寶詔》(壬子八月初十日時在長沙)“天王詔令:通軍大小兵將,自今不得再私藏私帶金寶,盡繳歸天朝圣庫。倘再私藏私帶,一經(jīng)查出,斬首示眾。欽此。 [1]”格式簡潔,內(nèi)容言簡意賅,有效地增加了該詔書的執(zhí)行度。其他各王、侯及指揮發(fā)布的“諭”,格式也很精簡。起首多是發(fā)諭人的頭銜加上姓再加上文種加收諭人的頭銜和姓加“知悉”兩字,結尾用“特此X諭,各宜凜遵”或“切切特諭”、“為此特諭”等字樣。如“九門御林忠義宿衛(wèi)軍忠王李諄諭傑天義賴文光弟知悉:……。為此特諭,仰即遵照速即回文是也。此諭。 [1]”
太平天國還有幾篇比較特殊的下行文,他們是用四言、五言、或六言的形式寫成的。《賴裕新部一軍軍帥汪在融縣發(fā)的告示》和《殿左十五指揮曾示》是四言句式;《翼王石達開出走告示》和《缺名告諸暨縣民勸諭》是五言句式;《忠王李秀成給蘇郡四鄉(xiāng)諄諭》是六言句式。如“為瀝剖血陳,諄諭眾軍民。……為此行諄諭,諄諭眾軍民,……一統(tǒng)太平日,各邀天恩榮?!薄皶灾I示民,及早投誠,傾心向化,可保身家。……特諭爾等,急宜凜遵?!薄爸笓]曾示:曉諭爾民,……各宜凜遵,特此毋違。”這幾篇下行文,將起首語或結尾很好地融合在正文里面,使得句式整齊,對仗工整,使公文的格式簡化到了極致。
上行文的格式也比較簡省。起首語為“上報人的頭銜加姓加上文種再加上收件人的頭銜:為稟某事”,之后是正文,正文結尾多為請安、問候之詞,語氣不卑不亢,莊重典雅。封建時期的公文在語言上有很多表現(xiàn)尊卑觀念的套語,如漢代上奏皇帝的公文,文首寫“臣眛死再拜上言”,末尾寫“糞土臣XXX頓首,再拜上書皇帝陛下?!逼渌灿兄T如“臣XXX誠惶誠恐死罪死罪”之言。太平天國的上行文減少了這些冗贅重復,內(nèi)容陳腐的套語,正文直接陳述事由,僅在結尾用上“特此稟奏,跪請金體玉安?!薄叭绱司売?,理合肅具敬稟,并請玉安?!钡日Z。如“卑爵秦日綱稟奏勸慰師圣神風禾乃師贖病主左輔正軍師東王九千歲千歲千千歲殿下:為稟明乞恩寬宥事?!д埥鸢病?[1]。
平行文的格式同樣簡潔。某人書致(照會)某某:事情緣由(正文)。文末附上尊敬詞、問候語便可。如“愚兄陳玉成書致章王殿下:緣于……。專此回復,并請瑞安” [1]?!暗軈菈鄞壕锤矒崽祛A徐兄臺大人閣下:頃展臺翰,聆悉一二。船只一事……專此布覆,即請升安” [1]。
太平天國簡化了公文的格式,減少了過多的浮言套語,增加了公文的執(zhí)行力,這既是推翻封建公文制度的表現(xiàn),也促進了后代的公文改革。
太平天國的公文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經(jīng)過革新的公文,能夠使太平天國的各級領導準確無誤地了解情況,解決問題,執(zhí)行命令??焖俑咝У貓?zhí)行公文,增加了革命者的信心,保證了革命的
勝利,密切聯(lián)系了各級領導、領導和軍民之間的關系,從而有力地鞏固了革命政權。太平天國通俗簡單的公文還起到了團結民眾的作用,有助于籠絡民心,壯大革命隊伍。但是由于其自身農(nóng)民階級的局限性,使得改革很不徹底,我們應該從中吸取教訓,借古察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