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軍,鄧 闖
?
淺談“三臺合一”的建設與應用
李 軍1,鄧 闖2
(1.邢臺市消防支隊,河北 邢臺 054000;2.衡水市消防支隊,河北 衡水 053000)
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飛速發(fā)展,社會治安事件、各種災害事故、社會救助事件越來越頻繁,各警種接警調度在此種形勢下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zhàn),快速、準確的受理警情以及做出科學、及時、有效的受理和調度是決定各類警情處置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科學有效的受理和調度對于各警種力量合理分配和提高戰(zhàn)斗力具有重大意義。本文主要就110、119、122三臺合一的建設與應用方面進行探討,并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三臺合一;受理;調度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社會治安、交通事故、火災事故、各類救援與社會救助等任務越來越繁重,同時公民法律意識的增強也對快速地處理各類事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茖W、有效、快速、合理的警情受理和調度在事故處置中發(fā)揮的作用越來越關鍵。但與此相對應的是警情受理、調度還存在滯后現(xiàn)象,各作戰(zhàn)力量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合理調配,各部之間的信息不能高效、迅速地傳遞。這些問題直接影響了各類事故處置的效率。
我國110、119、122建有各自的接警系統(tǒng),在上級的規(guī)范和協(xié)調下,有一定的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但由于種種原因,三臺合一在應用中的效果還沒有最大化,在實際的工作尤其是各警種協(xié)同配合和力量調度方面還存在一些問題。
在20世紀60年代之前,美國人想要報警是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號碼的。警察、消防和醫(yī)療急救部門有不同的特服電話號碼和獨立的指揮、通訊系統(tǒng),報警者需要知道當地每個部門的號碼,公眾在報警或求助時,需撥打不同電話。而在一些較大的城市通常不同的區(qū)域有著不同的警察和消防部門。1967年,美國國會立法規(guī)定911作為國家報警和求助特服電話,改變了多個特服號碼共存的狀況,911中心也成為緊急事件的接警單位和指揮部門。最原始的時候,911采取的是根據報警者所使用的手機號碼來定位,但是由于科技的快速發(fā)展,移動通信設備與固定電話最大的區(qū)別就是可移動性,利用手機號碼定位已經不適宜社會的發(fā)展,經常會出現(xiàn)較大的誤差,同時很多情況下市區(qū)界限以及電話交換機的界限并不相同,有時候電話并不能及時接通。為了處理這個問題,911系統(tǒng)進行了升級,不再使用電話號碼而是使用信號接入地的地址(基站或裝機地址)來給報警者定位[1]。
目前,美國有22 000個911中心,多數設在警察局,少數是獨立政府部門。911中心以警方接處警平臺為主,配備消防、醫(yī)療及公用事業(yè)處理平臺,各部門派員24小時值班。接到報警、求助電話后,按照刑事案件、火災和交通事故、醫(yī)療急救等性質分別轉到相關部門處理。先進的技術裝備和強大的軟件伺服系統(tǒng),為警方快速、準確處置緊急事件提供了有力保障。城市警察接到出警指令后一般在4-6分鐘到達現(xiàn)場,約40%的犯罪嫌疑人在現(xiàn)場被抓獲,其他救援和求助反應也是同樣迅速[3]。
加拿大與美國毗鄰,接警和調度模式與美國相同,且報警電話也是911。兩國在接警系統(tǒng)、接警機制、人員培訓等方面具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同時在兩國邊境相交的地方,某些數據能夠做到交換與共享。英國是第一個設立全國范圍報警電話的國家,英國報警電話為999,設立于1937年,起因是5人死于火災。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在多半個世紀的時間里,999接警電話配套的程序系統(tǒng)、人員培訓也達到了發(fā)達國家應具備的水準,基本運作模式與美國大抵相同[2]。香港由于先前為英屬殖民地,接警機制與英國相同,統(tǒng)一報警電話也為999。日本在二戰(zhàn)后迅速發(fā)展,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也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應急處理機制,但與美國、英國等國家不同,日本與我國現(xiàn)階段的接處警模式大抵相同,日本的治安、刑事事件、事故的報警電話和我國相同,同為110,但日本沒有專門的交通事故接警電話,統(tǒng)一合并到110內。日本的火災、急病的救急電話為119,沒有專門的醫(yī)療救助電話。德國與日本基本相同,德國的匪警電話為110,但急救與火警電話為112。
20世紀80年代中期,沿海城市和內地一些大城市的公安機關為適應斗爭形勢的發(fā)展需要,提高公安機關接處警的快速反應能力,便利群眾報警、求助和投訴,更好地為人民服務,將原為盜(匪)警電話的110,逐步擴大職能,拓寬服務范圍,建立了110報警服務臺。我國規(guī)定統(tǒng)一火災報警電話為119始于1982年,這是吸取了日本的經驗,我國黑龍江哈爾濱市從1950年就開始采用119為火災報警電話號碼,我國寶島臺灣火災報警電話也是119。122的發(fā)展起步比較晚,2007年9月開始,122才正式投入使用,且目前在有些地方尚未統(tǒng)一使用122報警電話。我國的110、119、122臺,不僅是一部電話,而是一套先進的通訊系統(tǒng),它可以同我國國土上任何一個地方互通重大災害情報,還可以在公安機關的統(tǒng)一協(xié)調下,通過衛(wèi)星調集各警種力量,通過各類通訊手段向最高指揮部提供各類信息[4]。
三臺合一最初的概念是將公安機關的110、119、122三個報警臺進行整合,由110報警臺集中受理110、119、122的報警,由于各種各樣的因素,我國現(xiàn)階段實行的還是各平臺獨立接警,110、119、122各平臺都有自己的接警程序和流程,但都歸屬于公安機關管轄,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有數據交換和共享。鑒于現(xiàn)有的110、119、122這三套接警系統(tǒng),無論是從其宏觀或者總體本質上而言,還是從其他接處警方式技術手段與裝備情況來看,其報警、求助、調度、處警、應急聯(lián)動與服務等諸多環(huán)節(jié)與過程基本上都是大同小異或者幾乎是一模一樣,只是各自的業(yè)務內涵蓋的內容有所不同而已。三個平臺分別建在各自的職能部門,各自掌握自身的系統(tǒng)和執(zhí)勤力量,現(xiàn)階段我國在接處警模式上逐步追逐先進國家的腳步,逐步建立了大集中接警模式,將信號接入地的地區(qū)插碼送入接警平臺,在市級建立服務器組,服務器根據地區(qū)插碼分辨災害與事件發(fā)生地,自動轉入相應地區(qū)的110、119和122,各平臺再接聽電話,調度力量進行處置。在受理和調度的過程中,系統(tǒng)能夠自動進行錄音,以及智能的一鍵調派等,當需要配合時,通過系統(tǒng)、電話、無線通信設備等進行溝通[5]。
目前我國三臺合一在硬件上各自為政,在執(zhí)勤力量的調度上也是遵循各自受理、各自調度的原則,但110、119、122目前都在公安機關的管理之下,在公安部的統(tǒng)一領導和協(xié)調下,資源的整合和力量的科學使用必然是發(fā)展的一個必然趨勢。在這種形勢下,結合我國實際,在硬件共享、接處警人員和執(zhí)勤力量缺乏統(tǒng)一的情況下,加強軟件方面的溝通與數據交換是實現(xiàn)各種力量聯(lián)動的有效途徑之一。目前,110、119、122在系統(tǒng)建設時,軟件方面都預留了接口,而且現(xiàn)在大部分地區(qū)已經實現(xiàn)了警情一鍵轉發(fā),三方通話、多方通話也已經得到了實現(xiàn),此種舉措必然會提高各類警情的處置效率。
現(xiàn)在國際上主流的接警模式如上文所述,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如美國、加拿大、英國等國家的真正的三臺合一,在此簡稱911模式;另一種是如日本、德國、中國等國家的模式,110、119、122單獨設置,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共享。911模式能夠將資源利用最大化,且警情受理和調度的效率也更高一點,不管發(fā)生治安、刑事案件還是火災、車禍,接警員都可以根據需要直接對各類力量進行調度,尤其是在比較大的現(xiàn)場,需要多警種互相配合的時候911模式更能凸顯它的優(yōu)勢所在。中國模式在中國現(xiàn)狀下是比較適合中國國情的一種接警模式,百姓只需記住常見事故的緊急電話,在警情受理和調度的時候,由于只涉及自家事務,人員的專業(yè)水平較高,能夠根據事故的性質進行快速的調度,派遣執(zhí)勤力量到達現(xiàn)場,在需要各方力量配合的情況下,通過數據共享或者其他通信手段通知其他接警平臺,由相應的平臺再進行力量的調度。
911模式是比較優(yōu)秀的三臺合一,但此種模式不是能夠簡單的模仿就能實現(xiàn)的。911模式的實現(xiàn)涉及的因素太多,國家體制、警種設置、各種力量的統(tǒng)一管理、協(xié)調,以及監(jiān)督、培訓、追責,都有一套成熟的體系在維系,并不簡簡單單是軟件和系統(tǒng)上面的事情[6]。
一套優(yōu)秀的工作平臺,必然會考慮到工作的方方面面,規(guī)范化、流程化、人性化的操作能夠大大提高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接處警工作中心需配有先進的程序軟件,可以指導接警人員如何接受報警,為接警人員設計具體、規(guī)范的詢問內容提供向導,還可對報警情況的緊急程度自動分類,然后轉到相關部門處理。屬于警方管轄范圍的,可按地區(qū)自動轉到相對應的處警平臺,并提供處警程序和相關信息以及電子地圖。高科技和現(xiàn)代化裝備特別是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必然能大大提高接處警的能力。
高質量的接處警工作,除了高科技的裝備、設施和較完善的接處警工作制度外,嚴密的監(jiān)督機制也是必須要考慮的重要因素。接處警平臺區(qū)需專門設置監(jiān)督平臺,負責隨時抽查、監(jiān)聽、監(jiān)督接處警人員工作情況,受理報警人對接處警人員的投訴。發(fā)現(xiàn)接處警人員工作不力或被民眾投訴,經核實后,視情節(jié)必須給予一定的處罰?,F(xiàn)場監(jiān)督制度和嚴格的工作紀律,必然能有效保障接處警工作的質量。
高科技技術的利用,導致系統(tǒng)高度集成,因此對人員的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受理和調度人員不僅需要熟悉本轄區(qū)內各類資源和執(zhí)勤力量,還必須了解相關的專業(yè)知識。在事故初發(fā)階段,處置力量還未到場前,受理和調度人員要遠程指導現(xiàn)場群眾進行自救,所以必須掌握火災逃生、交通事故自救、基本的醫(yī)療救護、危險化學品危害性等知識。中國模式下的人員都是由各自的專業(yè)人員進行受理,在專業(yè)知識方面只需要了解本部門的知識即可,但是接警平臺還未集成統(tǒng)一,當需要協(xié)同配合時,就需要聯(lián)系其他平臺進行落實,在處置效率上就會低于911模式。
不管何種模式,接處警人員,特別是參與處置緊急事件人員的培訓工作都是接處警工作中的重點。一是應分門別類建立一些培訓基地和院校,如美國設有國家消防學院和緊急事件管理學院以及911接處警培訓中心等,分別負責接處警人員和參與處置緊急事件人員的培訓。二是建設比較先進、完善的培訓設施。美國許多培訓基地建有仿真教育訓練設施,針對各種假設警情進行演練。三是培訓內容實用、針對性強。對接警員上崗前的培訓,除了要熟練操作裝備設施,還應設有刑事案件、化學物品的處理、水災、飛機失事、爆炸發(fā)生后如何處置等專門課程,同時還要學習消防、醫(yī)療、救護等方面知識。在一般情況下,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報警,接警人員都能給予臨時處置措施的提示。四是重視繼續(xù)培訓和人才的梯次培養(yǎng)。除對接處警人員進行上崗前培訓外,還需對在崗人員每年進行專業(yè)培訓和新技術培訓,并組織定期考評,不合格人員離崗培訓或解聘。
接處警工作是我國公安機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一切事故和案件的前提所在,高效、科學的受理和調度是一切工作的根本。針對三臺合一建設,作者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三臺合一非一家之事,不管是911模式還是中國模式,都需要利用國家機器這個強大的力量去實施部署。從國家的角度出發(fā),制定相應的系統(tǒng)標準,建設高效的軟硬件平臺,不斷加強培訓,提高從業(yè)人員的業(yè)務素質水平;同時對各警種進行合理配置,將各執(zhí)勤力量的管理、考評進行統(tǒng)一。單靠某一方力量去協(xié)調,效果甚微。
我國是發(fā)展中國家,經濟發(fā)展迅猛,但距離發(fā)達國家還有較大的差距,在資源配置、資源利用、資源管理、系統(tǒng)建設、人員構成等方面還有很多需要改善的地方,這種差距不是利用簡單的人力物力投資能夠解決的,也不是在短時期內能夠過渡完成的。911模式是發(fā)達國家經過長期摸索,總結出來的比較優(yōu)秀的接警模式,資源的高效利用必然是工作的發(fā)展趨勢,個人覺得我國隨著經濟和科技的高速發(fā)展,國家各種配套設施的完善、資源的有效統(tǒng)一管理,必然能達到911模式或相似水平的工作高度[7]。
設備是通過人來應用的,沒有過硬的業(yè)務素質,再好的設備、再完善的系統(tǒng)也發(fā)揮不了應有的作用,從受理到派遣、出動、信息反饋各方面都和人員的素質息息相關,人員的業(yè)務素質在各個方面都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消防部隊沒有專門的接處警工作人員培訓學校,都是在實際工作中進行傳幫帶式培養(yǎng)。一邊學習,一邊工作,一邊總結,往往會出現(xiàn)人才斷層或者業(yè)務水平的低下等現(xiàn)象。人員的培訓、管理、考評以及后續(xù)人才培養(yǎng),梯次人才隊伍的形成,是工作順利開展的重中之重。因此,各級領導部門必須將人才的培養(yǎng)納入日常工作的統(tǒng)籌當中[8]。
我國是發(fā)展中國家,目前正處于經濟發(fā)展的高速階段,伴隨經濟發(fā)展而來的是大量的各種案件,這種形勢對各類事故的受理、處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是對接處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接處警模式的完善、機構職能的轉變、監(jiān)督機制的確立、人員素質的提高都是接處警工作缺一不可的關鍵因素;隨著國家的強大,我國的接處警模式必然會改變,變得越來越合理、越來越高效,我國“三臺合一”的發(fā)展趨勢必然是發(fā)達國家的911模式或者是與其相類似的模式,這種模式的確立需要從國家層面的高度來統(tǒng)籌協(xié)調,需要各職能部門的密切配合,需要建立完善的監(jiān)督與培訓機制,而這些正是我們現(xiàn)在正在努力實現(xiàn)的而且是必然會實現(xiàn)的目標。
[1]石子堅.談美國911指揮中心的功能和運作方式[J].公安學刊,2007.
[2]孫英男.“三臺合一”建設過程中英國注意的問題[J].消防產品與技術信息,2007.
[3]王澈.美國報警機制對我國“三臺合一”機制建設的啟示[J].公安教育,2011.
[4]林福文.接處警系統(tǒng)建設研探[J].公安教育,2004.
[5]李海濤.110接處警運行機制及常見警情處置對策[J].法制與經濟旬刊,2013.
[6]李軍飛.“三臺合一”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公安學刊——浙江公安高等??茖W校學報,2004.
[7]朱紅艷.試論“三臺合一”的可行性及應注意的問題[J].吉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
[8]周俊.公安機關接處警執(zhí)法規(guī)范化建設芻議[J].湖北警官學院院報,2012.
(責任編輯 王傲冰)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ree Stations Integrated into One"
LI Jun1,DENG Chuang2
(1.Xingtai Fire Control Brigade, Xingtai, Hebei 054000, China; 2.Hengshui Fire Control Brigade, Hengshui, Hebei 053000,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ic construction, various social security incidents, disasters, accidents, social assistance came frequently. Under such situation, the police alarm dispatch is facing more and more challenges. The key factor of the success of various alarm handling is making a rapid, accurate alarm receipt system and a scientific, timely and effective acceptance and scheduling.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work out a scientific, effective acceptance and scheduling for the rational allocation of the police force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combat effectiveness. In this chapter, some discussion and ideas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hree stations integrated into one” alarm receipt and dispatch of the public security organs (110, 119, and 122) are put forward.
three stations integrated into one; alarm receipt; dispatch
TU998.14
A
1008—6129(2015)05—0101—04
2015—08—20
李軍(1985—),河北寧晉人,邢臺市公安消防支隊司令部信息通信科,助理工程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