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琳琳
比喻詞語的形象色彩研究
□王琳琳
本文以《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中283個比喻詞語為研究對象,對比喻詞語進行簡單的界定和分類,對其形象色彩的特點和功能進行深入探討,旨在對比喻詞語的形象色彩有更深的認識。
比喻詞語 形象色彩 特點 功能
我們將“麥浪”“松濤”“蝙蝠衫”等這類詞語暫稱為比喻詞語。本文的研究對象只包括形式上的比喻,也就是本體和喻體的相似點體現(xiàn)在形式上,例如:“蝙蝠衫”,因為其袖子形似蝙蝠,所以稱為蝙蝠衫。本文研究對象不包括意義上的比喻,例如:“魚水”多用于比喻密不可分的關系,“魚”和“水”之間的關系是魚離不開水。這種虛化的關系可以用于人和人之間。像這種由于深層意義上相似而形成的比喻詞語不在本文研究范圍之內(nèi),四字成語不在研究范圍內(nèi)。
本文所要研究的比喻詞語不包括“包袱、飯桶”這類具有比喻義的詞語,只將僅有一個義項,通過形式上相似的比喻方式產(chǎn)生的,這類詞稱為比喻詞語。
“具有形象色彩的詞,它們除了理性義之外,還使人有某種生動具體感覺,即所謂形象感?!薄熬哂行蜗笊实脑~不限于‘形態(tài)’方面,還可以包括‘動態(tài)、顏色、聲音’等。”①“許多具有形象感的詞語除了具有理性意義之外,還具有通過對客觀對象的感覺和聯(lián)想而產(chǎn)生的一種色彩,我們稱之為形象色彩。”②以上兩種觀點,在一定意義上是相同的,本文也采取這種觀點。
(一)從動態(tài)形象和靜態(tài)形象角度進行分類
1.靜態(tài)形象:八字胡 八字眉 蝙蝠袖
2.動態(tài)形象:冰釋 雀躍 蛙泳
(二)從反應事物的不同角度進行分類
1.以整個詞語表示指稱對象,無中心語素:猴頭 雞眼駝背
2.比喻對象的整體形象+中心語素:綠豆蠅 獅子狗龍須菜
3.比喻對象的部分形象+中心語素:梅花鹿 魚尾紋燕尾服
4.比喻對象的色彩+中心語素:瓦灰 天青 葡萄紫
(三)從指稱對象的性質(zhì)進行分類
1.事物類:蝙蝠衫 蝙蝠袖 鴨舌帽
2.植物類:仙人掌 松針 松球
3.動物類:綠豆蠅 墨斗魚 扇貝
4.色彩類:雪白 血紅 墨黑
(一)附著性
楊振蘭在《現(xiàn)代漢語詞彩學》中指出,“色彩意義總是表現(xiàn)為某種傾向、韻味、格調(diào),而這些要素是不能單獨存在的,它要滲透于或依附于詞匯意義”。③而形象色彩屬于色彩意義,也必然具有這一特點。例如“蝴蝶結(jié)”是帶子系成的形狀像蝴蝶一樣的結(jié)子,這是“蝴蝶結(jié)”的理性意義,我們也能感受到其鮮明的形象色彩,就是一個形狀似蝴蝶的結(jié)。
(二)相似性
比喻詞語的本體與喻體之間都存在某種相似,或者是顏色上相似,或者形狀上相似,又或者是狀態(tài)上相似。例如“棗紅”,像紅棗的顏色,這種紅和紅棗的紅及其相似,所以便用“棗紅”來命名這種顏色;再如“龍船”,裝飾成龍形的船,因為這種船在外型上和龍相似,我們稱其為龍船。近乎所有比喻詞語都有相似性,因為在造詞時,人們正是利用相似性來創(chuàng)造新詞語,而比喻的前提就是兩種不同的事物之間要具有某種相似性,這種相似性為創(chuàng)造新詞和豐富漢語詞匯提供了很好的途徑。
(三)普遍性
普遍性有兩層含義,一是人們普遍對某事物理性意義上的認識,二是具有形象色彩的比喻詞語形象的統(tǒng)一性。例如:“雞冠花”人們普遍認為理性意義上它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葉子橢圓形或披針形,穗狀花序,形狀像雞冠,通常紅色。另外,人們對“雞冠花”這種植物的形象有一個普遍印象,不會認為是“烏雞”的雞冠,也不會有人當作是公雞的雞冠。人們看到“雞冠花”這個詞語時,不會在意具體是哪一個雞冠形象,而在腦海中會有一個公認的普遍的雞冠形象。
(四)民族性
“同類事物,在不同的語言里用什么詞、用幾個詞來表示可以不同,詞義概括的對象范圍也可以不同,它體現(xiàn)了詞義的民族性”④。比喻詞語在這一特點上表現(xiàn)得更明顯。因為每一個詞語都要涉及到一些具體的物象,而這些物象無不帶有鮮明的民族色彩。如:“水龍頭、龍舟”中的“龍”,“龍”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吉祥富貴的象征,古代皇帝的身體稱為龍體,衣服稱為龍袍。
(一)增強詞義的明晰性
比喻詞語的形象色彩使其在顯示詞義明晰性上更占優(yōu)勢。通過比喻這一修辭手法創(chuàng)造的詞語已經(jīng)具有了某種語義的傾向,再加之具有象形色彩的語素與之共同表達詞義,那么詞義的明晰程度必然強于一般詞語。例如“石”指構(gòu)成地殼的堅硬物質(zhì),是由礦物集合而成,如果再通過比喻的修辭手法使“石”與具有象形性的詞語結(jié)合,就可以構(gòu)成具有豐富形象色彩的詞語,例如“孔雀石、雞冠石、鵝卵石”。
(二)具有生動、形象的表達功能
試比較兩組詞語:很白→雪白 皺紋→魚尾紋
“很白”“雪白”都表示“白”,二者都表達白得很突出。“很白”讓人難以確定白的程度,而“雪白”卻可以把白的特色表達得非常形象,好像眼前就呈現(xiàn)出皚皚白雪;“皺紋”和“魚尾紋”,二者都表現(xiàn)人的臉部因年齡大而出現(xiàn)的紋路。“皺紋”只是意義的表達,而“魚尾紋”卻可以把皺紋細長的樣子表現(xiàn)出來,讓人們不但知其義還知其形。所以,具有形象色彩的比喻詞語使指稱對象更加生動、形象。
(三)使語言表達更加簡潔
比喻詞語本身就具有比喻、修飾的成分,因此這類詞語已經(jīng)將繁瑣的表達凝縮在詞語當中。例如,人們還沒使用“鴨舌帽”這個詞語的時候,如果用文字來形容這種帽子,就是帽頂?shù)那安亢驮卵佬蚊遍芸墼谝黄鹇猿束喿鞝畹拿弊印6?jīng)過比喻造詞法后,在帽子前面加上一個形象色彩濃厚的“鴨舌”,就創(chuàng)造了“鴨舌帽”,簡潔明了地表達這種帽子的概念和形象,同時還讓人產(chǎn)生新鮮感。
(四)引發(fā)聯(lián)想的功能
無論是比喻還是形象色彩,都會使人進行不自覺的聯(lián)想。當我們命名某種臉型為“鵝蛋臉”,一定是看到具有狀似鵝蛋型的臉時,腦海中出現(xiàn)了“鵝蛋”這個事物。而在表述這種類型的臉時,我們在其中心語素“臉”前面加一個具有修飾作用的語素“鵝蛋”,這樣就形成了“鵝蛋臉”,這是從造詞角度來說明的。逆向思考這個問題,當我們看到一個詞語“鵝蛋臉”時,眼前會出現(xiàn)一個鵝蛋的輪廓,由“鵝蛋臉”讓我們不由聯(lián)想到了鵝蛋。本體“臉”和喻體“鵝蛋”在人的頭腦中進行了兩個方向的形象聯(lián)想,造詞過程:“臉”→“鵝蛋”→“鵝蛋臉”,詞語使用過程:“鵝蛋臉”→“鵝蛋”→“臉”。因此,聯(lián)想貫穿了詞語創(chuàng)造和使用的始終。比喻詞語的形象色彩讓人們?nèi)ジ兄陀^世界的豐富多彩,給人們帶來無限聯(lián)想的空間。
綜上所述,比喻詞語的形象色彩具有附著性、相似性、普遍性、民族性的特點;同時具有增強詞義的明晰性、使表達更加生動形象、更加簡潔、引發(fā)聯(lián)想的功能。漢語詞匯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形象色彩,但是形象色彩在比喻詞語上表現(xiàn)得尤為突出。限于個人能力及篇幅,本文只對比喻詞語的形象色彩作了一些粗淺的討論,還存在很多不足。比喻詞語作為漢語詞匯中一個小類,定有更多空間值得我們探討。
注釋:
①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增訂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②蔡娜《詞語的形象色彩研究》,北京語言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
③楊振蘭《現(xiàn)代漢語詞彩學》,山東大學出版社,1997.
④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增訂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侯友蘭.比喻詞補議[J].漢語學習,1997,(4).
[2]黃伯榮,廖序東.現(xiàn)代漢語(增訂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李行健.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4.
[4]任學良.漢語造詞法[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1.
[5]張培成.關于漢語比喻詞的幾個問題[J].漢語學習,2000,(4).
[6]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7]周薦.比喻詞語和詞語的比喻義[J].語言教學與研究,1993,(4).
(王琳琳 遼寧大連 遼寧師范大學文學院 116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