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力杰
日本厚生勞動省制訂了《預防過勞影響健康綜合對策》,其中有一張“疲勞度自我診斷表”,可以幫助大家測一測最近一個月內(nèi)的身體疲勞度。
第一步,根據(jù)近一個月內(nèi)自我感覺,給下述問題打分,“幾乎沒有”得0分;“有時有”得1分;“經(jīng)常有”得3分。將得分相加算出總得分,可分以下四檔:I(0~3分);Ⅱ(4~7分);Ⅲ(8~14分);IV(15分以上)。
題目:
1.焦躁;2.不安;3.靜不下來;4.憂郁;5.睡不好;6.身體不適;7.無法集中精神;8.工作總犯錯;9.上班時打瞌睡;10.做事無精打采;11.疲憊無力(運動后除外);12.早起后精神不振;13.比以前易疲勞。
第二步,根據(jù)近一個月內(nèi)工作狀況,給下述問題打分,將得分相加算出總得分,可分以下四檔:A(0~2分);B(3~5分);C(6~8分);D(9分以上)。
題目:
1.加班量如何?(“幾乎沒有”得0分;“多”得1分;“很多”得3分)
2.工作有沒有變動?(“幾乎沒有”得0分;“多”得1分)
3.是否經(jīng)常出差?(“幾乎沒有”得0分;“多”得1分)
4.晚上加班嗎?(“幾乎沒有”得0分;“多”得1分;“很多”得3分)
5.有無合適的午睡設(shè)施和時間?(“有”得0分;“沒有”得1分)
6.工作帶來的心理壓力如何?(“小”得0分;“大”得1分)
7.工作帶來的身體壓力如何?(“小”得0分;“大”得1分)
第三步,綜合以上兩項的測試結(jié)果,得出身體負擔度的得分。0~1分代表壓力小;2~3分代表壓力略大;4~5分壓力大;6~7分代表壓力很大。
如果得分在2~7分之間,說明疲勞有不同程度的蓄積,要針對前兩項的測試內(nèi)容加以改善,例如適當縮短工作時間,增加睡眠時間。另外,厚生勞動省特別指出加班與健康的聯(lián)系,1個月內(nèi)加班45小時以內(nèi),對健康的影響不是很大;若超過45小時,誘發(fā)腦出血和心肌梗死等疾病的風險就會加大;若超過100小時或2~6個月內(nèi)月均加班時間超過80小時,風險就很大了。
(摘自《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