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成華
(湖北省利川市第四高級中學 湖北利川 434200)
高中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措施
牟成華
(湖北省利川市第四高級中學 湖北利川 434200)
在新課程改革的過程中,高中語文教學仍舊存在著一些問題,諸如功利性教學,多媒體技術的濫用,課堂教學的程式化等,使得一些語文課堂教學低效乏味。所以語文教師要勇于實踐、勇于創(chuàng)新,采取多種多樣的教學手段讓學生學到更多的語文知識,讓學生在高考中能夠取得優(yōu)秀成績的同時也提高語文素養(yǎng),成為素質教育背景下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本文就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最終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希望可以改進高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更好地進行高中語文的教學。
語文教學 問題 措施 社會意識 模式
“誤盡蒼生是語文”。聽到人們這樣評價語文,真的感到很心寒。這句話雖然言過其實,但反映出來語文教學已經存在很大問題,這些問題使得人們對語文已經很失望。筆者希望自己可以以史為鑒,當然這史是我自己感受到的和我看各位研究者總結出來的問題和經驗。下面就來談談語文教學到底出現哪些問題及一些解決方法。
而我們現在的學生經常的諷刺“之乎者也”。殊不知古代文學作品中有無數的文化精華,可以培養(yǎng)我們深厚的文學底蘊。但這些精華隨著前輩們無情的批判也被淹沒了。而我們的老師也忽視了。我們要從歷史的教訓中來重新考慮我們的語文教學了。注重從古代的作品中學習積累。當然語文教育在當代出現的問題也不少,甚至影響極大。我從研究者那里總結到的當前語文教育中突出的問題是:語文教學效益差;學生厭學情緒嚴重。語文教育中所存在的問題的原因是:與當前整個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是緊密相聯(lián);社會的功用主義嚴重影響社會對語文的重視;社會意識對語文的負面影響太大;現有的語文評價制度使語文喪失了應有的人文特色;語文老師的語文素養(yǎng)不厚;語文教學方法模式化。學生的學習重理解、輕積累。我覺得現在語文教學中的最主要問題有以下幾個方面:
在我看來二者都很重要。工具性和人文性應該是統(tǒng)一的。但現在最大的問題是無論是工具性還是人文性的語文我們的學生都已經沒興趣了。學生對語文的厭學情緒已經很嚴重了。語文課本身應是充滿活力的,它生動,形象,有趣,直接面對活生生的人生與社會。按說學生不應該對語文課厭煩。但事實上,語文課可能是最令學生厭學的一個學科。厭學情緒普遍存在,真正熱愛語文的學生不多。很多第一線的老師深深的感到,語文課不受學生歡迎,語文老師不受學生歡迎,語文學科不受社會、學校、學生重視。學生的厭學已經成為語文教學一個致命的問題了。學生作為教學中的主體,他們的行為反映直接影響到語文教學效果。
我們經常發(fā)現一些老師很博學,可以說是學貫中西。他們在研究上有顯著的成績,讓人敬服。但在他的課堂上卻是睡倒一大片。因為學生對他講的不感興趣。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我們的老師不能以自我為中心,僵化自己的教學。他們必須深入了解當下學生的興趣愛好。可能這些老師的教學是適應他的一屆兩屆學生。但在這日新月異的年代,他們的教學方式和內容淘汰得很快。所以我們的老師要關心時下在同學中流行的喜愛的東西,具備一種遷移能力。將在同學中流行的巧妙的遷移到語文教學中來。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點,這就需要我們的老師因材施教,因時施教。我們的語文老師在整個教學中起到的作用很大,直接影響學生的厭學與否。所以對我們老師的素質要求很高,提高教師隊伍的素質顯得非常重要,刻不容緩。
功用主義認為,語文的目的只是能認識字,寫得來,讀得懂,(其實,要達到這個目的已非易事),其他學科才是社會和生存的根本。我們可以看到“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卻從來沒有聽過“學好中文,走遍天下都不怕”。他們不知道這種觀點只是一種偏見,一種短視,甚至是一種錯誤。他們沒有看到語文真正的意義和作用。更沒有看到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對一個人的一生將會產生如何重大的正面影響,對社會將會產生多么重大的正面影響。即使講功用,語文的功用極其重大。一個人必須具備一定的語文素養(yǎng),否則他無法立身社會。社會意識對語文的負面影響太大,把語文活生生的人文性以一種教條方式與政治思想等同起來。這樣,就使語文喪失生活,喪失人的特征,因而也就沒有親和力。本來語文是一個培養(yǎng)健全人格的好學科,語文課是一個培養(yǎng)健全人格的好形式,就是因為形而上的教條剖裂了語文,使之成為一個四不象的崎形學科。我們單就一個方面而言,為什么課本上的一些文章,“我們”認為是名篇名作,學生不感性趣,而有些雜志上的一些文章學生卻爭相傳閱?例如,《讀者》上面的一些文章,老師不做要求,學生也讀,不是學生的人也讀,有一種自覺地讀的愿望或興趣。就因為這些文章與人生、社會、人的情感相連,有極大的吸引力和親和力。
因為時間而產生了錯誤的模式。很多語文老師上語文課都按一定的程序操作,或者設計一個程序,引導學生完成一個又一個程序,好象是在流水線上“做工”。課課是一種模式,文文是一種模式。按著這種模式教學,似乎全面而系統(tǒng),教者備課有矩,有章可循,教時心中數,一步一個腳印,學生記出來的筆記也是井井有條,中規(guī)中矩。形成這種程序化,原因是多方面的,教育教學的管理者對語文教學的外行或無知的評價;教育教學的理論誤導;教師的惰性,按一定的模式程序顯得輕松,不需要自己去思考,去發(fā)揮,去創(chuàng)造,當然也就不需要更多的創(chuàng)造能力,也可以掩蓋自己的不足。按部就班,無可挑剔,一勞永逸。但是這種程序化的東西,展現不出語文本身所具有的人文內涵,不能授予學生受益終生的語文素養(yǎng),不能讓學生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和意義,只能讓本該生動、形象、有趣的語文課變得刻板單調,只能讓學生生厭。這種程序化的教學模式,沒有培養(yǎng)出具有較高語文素養(yǎng)的學生,卻培養(yǎng)出了一代代刻板的老師,也讓那些做不了語文老師的人堂而皇之地做上了語文老師。
總之,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語文教學任重而道遠。我們在問題中依然看到希望。很多的語文教師一直在關注著,研究著我們的語文教學問題,提出很多創(chuàng)新的解決方法。
牟成華(197104-)男,土家族,湖北利川市人,大學本科學歷,畢業(yè)于湖北民族學院90級本科,現任職于湖北省利川市第四高級中學,中學高級教師,擔任班主任教學工作多年,獨立創(chuàng)作的學術論文、教學設計、課件多次榮獲國家、省、市級獎勵。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