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華
(貴陽職業(yè)技術學院 貴州貴陽 550000)
淺談高職學生學習法律知識的途徑
文 華
(貴陽職業(yè)技術學院 貴州貴陽 550000)
在我們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今天,大學生作為國家和民族的未來,他們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社會的走向,大學生的素質高低決定了未來社會的和諧與否。高職學生作為大學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高職學生法律意識的高低及對法律的掌握和應用程度關系到未來我們能否建設成一個具有完全意義上的法治國家。高職學生可以通過結合課本知識、結合生活實際以及結合今后的工作實踐等途徑學習法律知識。
高職學生 法律知識 途徑
1997年9月召開的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國的方略。明確了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社會的有序運轉需要法治來保障,但法治社會的實現(xiàn)又受到公民對法律基礎知識掌握程度的影響。現(xiàn)如今高職學生已成為我國公民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貴州為例,1999年,貴州省政府獲得國務院授權審批高職院校,開始舉辦高職院校。到2011年全省高職院校發(fā)展到23所,占全省高等院校的47.92%,在校生達14萬多人。所以,增強對高職學生的法律基礎知識的教育和法律意識的培養(yǎng),對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高職學生實現(xiàn)個人的人生價值,對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都具有重要意義。高職學生可以通過以下幾個途徑來學習和掌握法律知識:
第一:結合課本知識學習法律知識。在高校,法律基礎課是學生獲取法律知識的基本學科。課堂教學成為高職學生學習法律基礎知識的一個有效途徑。以國家教委1986年決定在高校開設《法制基礎》為標志,我國開始了高校的系統(tǒng)法制教育?,F(xiàn)在高職院校中,同學們學習法律基礎的教材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通過對這本教材的學習,可以讓高職學生比較系統(tǒng)地學習和掌握法律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初步學習憲法和其它法律的基本內容。明確憲法的基本內容,即國家權力的正確行使和公民權利的有效保障。通過對民法、刑法、行政法、經(jīng)濟法、婚姻繼承法、訴訟法的基本理論與知識的學習,使高職學生正確理解權利與義務的關系,在履行義務的前提下,合法行使自己的權利,幫助高職學生形成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zhí)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律意識。
但《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這本教材中關于法律基礎知識的部分對法律基礎知識如刑法、民法、行政法、經(jīng)濟法等部分介紹得比較簡單,同學們僅靠課本上的知識很難充分理解和掌握這些部門法的精神和規(guī)定。所以高職院校在法律基礎知識的教學過程當中要注意始終要把法理學、法律精神、法治理念、法律權威和憲法學作為法律基礎知識的重點,必須把法理精髓、法治理念根植高職學生的腦海,這是我國法治建設的要求。在講授部門法的時候要補充相關的內容,特別是要結合我們身邊的熱點案例,對各個部門法進行講解、分析,強化高職學生對各個部門法的認知。
第二:結合生活實際學習法律知識。鑒于法律的應用特征,高職學生應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與我們的大學生活的實際和社會生活的實際結合在一起,從而增強法律知識學習的實效性。2004年9月19日,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上正式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概念。這是我們社會發(fā)展的一個總體目標,培養(yǎng)高職學生的法律意識要和這一社會實際有機結合起來。高職學生是未來工作在各個領域第一線的國家棟梁,是構建和諧社會的新生力量,他們的法律意識如何將直接關乎和諧社會的建設進程。高職學生應努力學習法律知識、提高自己的法律素養(yǎng),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構建一個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教師在法律知識的教學中要引導高職學生深入社會生活,了解法律在社會生活中的運用,并結合我們身邊的一些法律案例和法律實事。如大學生犯罪的案例,云南大學馬加爵案、復旦大學林森浩投毒案等,通過案例教學法引導學生思考和討論、推理和辨析,培養(yǎng)學生的法律思維模式。在教學中還可以以社會上發(fā)生的熱點案例為主題,如2014年再審的引發(fā)媒體和社會的廣泛關注和熱議的呼格吉勒圖案等。組織學生開展一些主題鮮明的法制演講、“模擬法庭”等活動,使學生能主動參與、理論聯(lián)系實際,讓高職學生把在課堂中學習到的法律知識充分地運用起來,從而得到教育和熏陶。此外,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傳媒、網(wǎng)絡等工具,引導高職學生關注電視、網(wǎng)絡、報紙等多種傳媒,如中央電視臺的《今日說法》等欄目,通過對其中的案例討論、分析,讓高職學生主動參與到法律的學習中來,激發(fā)高職學生對法律知識及法律現(xiàn)象的濃厚興趣。
第三:結合工作實踐學習法律知識。高職院校作為社會和經(jīng)濟建設各行各業(yè)高技能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的重要基地,其培養(yǎng)對象不僅需要具備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扎實的專業(yè)技能,更需要具備相應行業(yè)的良好職業(yè)法律素養(yǎng)。高職學生以后將是在國家的生產、建設、服務和管理等各領域的第一線工作的高技能人才,我們要抓好抓實高職學生職業(yè)法律基礎知識的培育讓學生樹立職業(yè)法律意識,樹立踏踏實實、嚴謹認真的務實精神。
以貴陽職業(yè)技術學院為例,學院現(xiàn)在有四個分院、九個系、一個中心、四個部門、三十八個專業(yè)。其中這三十八個專業(yè)包括城市軌道交通車輛、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會計電算化、物流管理、文秘、汽車制造與裝配技術、數(shù)控技術、項目管理、旅游管理、園林技術、藥學、室內設計技術等。每個專業(yè)的學生除了學習憲法和部門法等法律知識外,還應該結合本專業(yè)以后的實際工作,增添職業(yè)生活中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內容,以使高職學生能適應今后職業(yè)生涯的需要。以藥學專業(yè)為例,學習藥學專業(yè)的高職學生應該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告法》、《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guī)范》、《藥品經(jīng)營質量管理規(guī)范》、《藥品生產許可證》、《藥品經(jīng)營許可證》和《醫(yī)療機構制劑許可證》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高職學生對自己所從事職業(yè)相關的法律認識水平的高低,對他們今后的工作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作用,對中國法治國家的建設也具有重要意義。
[1]陳金釗.法治與法律方法【M】.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3.
[2]楊彥峰.有效整合高職教育資源的思考.貴陽日報.2013年5月14日11版.
[3]張東玲:當代大學生法律意識的現(xiàn)狀及培養(yǎng)途徑新探【J】.濟南職業(yè)學院學報,2006年8月.
文華(1980-),女,苗族,貴州省貴陽人,講師,從事法律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