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淑珍
(甘肅省永靖縣劉化學校 甘肅永靖 731603)
論初中數學教學的情境滲透與融合
崔淑珍
(甘肅省永靖縣劉化學校 甘肅永靖 731603)
初中數學教學中,運用教學情景創(chuàng)設的方法,符合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數學發(fā)展要求,也符合初中生數學教學開展。它具有能積極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便于學生理解接受,激發(fā)學生積極思考、探索的精神。本文對初中數學教學的情境滲透與融合進行了探討。
初中 數學教學 情境滲透 融合策略
情境化教學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們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潛能。這種教學方式對初中數學的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僅使學生在枯燥無味的課程上變得主動好學,同時它對全面改善學生的學習質量,對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應廣泛應用。
1.情境化教學定義
為了達到上述目標,使每一位學生能真正提高學習成績,教育體系提出情境化教學。所謂情境化教學,就是教師根據學生實際學習生活情況,有意識地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定的教學場景或通過使用載體烘托一種教學氛圍,激發(fā)學生內在積極學習的情感體驗。使每一位同學真正融入到知識學習的樂趣中,出色地完成學習任務,提高學習成績。
2.情境化教學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優(yōu)勢
相比于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數學教學模式來說,情境化教學使學生在教學場景中找到實際生活中的影子,增加對知識學習的興趣,將學生在以往課堂的藩籬中解放出來,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宰者,讓他們敢于思考、敢于發(fā)問、敢于解答,從而融洽了課堂氣氛,豐富了課堂知識。
1.生活情境教學
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它的成長和發(fā)展都離不開人類的生活實踐,并且與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同步前進。從古到今,有著數不清的數學事件,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也隱藏著許多客觀可感的數學現象,學生們都親身接觸過、經歷過。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重從學生身邊發(fā)掘出一些代表性強的數學素材,激發(fā)學生的數學興趣和探索數學世界的欲望。比如,設置問題:小寶和他的爸爸媽媽一起在體育場玩蹺蹺板,爸爸體重為72千克,坐在蹺蹺板的一端,媽媽和體重是媽媽二分之一的小寶坐在蹺蹺板的另一端,這時,爸爸一端蹺蹺板仍然著地,小寶拿來一個6千克的啞鈴加在他和媽媽一端,結果爸爸一端終于翹起來了。請同學們算算看,小寶體重大約是多少?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思考,進而引導學生合作討論,各抒己見。結果,大家探討出:①爸爸體重>小寶體重+媽媽體重;②爸爸體重<小寶體重+媽媽體重+啞鈴重量。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兩組關系下設未知數,列不等式。學生演算時,教師可以在其間巡回走動,指導學生思路,促使學生準確求出問題的答案。利用這種實際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很有效地將數學知識生活化了,可見,初中數學中生活化情境創(chuàng)設是極其重要和必要的。
2.設問情景教學
有質疑才會思考,思考可以激發(fā)學習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數學教師可以巧妙設問,制造懸念,促使學生產生好奇心,進而啟發(fā)學生思考探究,突破難點。比如,上課之前教師可以準備一張紙,并要求學生一起玩折紙游戲:假設一張紙0.1毫米,那么對折以后是多厚?對折20次呢?這個問題自然地引起學生七嘴八舌的議論,課堂氣氛也隨之活躍,接著學生在懸疑和詫異中開始演算,并且不斷討論、探究,最終得出答案。這個過程是學生渴望學會并掌握計算方法和知識原理的求知過程,不僅有效地激發(fā)學習興趣,還將數學教學的課堂效率提高了一個檔次。
3.聯系新舊知識創(chuàng)設情境
初中數學知識是一個各部分聯系緊密的知識體系,課程前后知識具有一定的連續(xù)性,新知學習往往是在已有知識的基礎上才能進行的。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聯系新舊知識,創(chuàng)設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適當增加或減弱條件的新知學習情境,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進行思考、判斷,以從中得出新結論或發(fā)現新規(guī)律。這既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更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4.活動情景教學
初中學生好動、調皮,所以,如果教學活動不能激發(fā)其學習興趣,他們很難投入到學習當中。傳統(tǒng)的課本教學、口述教學都已經無法滿足新課標和學生要求。教師要適當增加趣味數學活動的開展頻率,將學生從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上釋放出來,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數學學習環(huán)境,這樣不但可以適合學生數學學習要求和學習特點,還可以幫助學生親自使用數學、實踐數學,幫助學生從數學理論的學習的層面上提升到理論解決實際問題的層次上,使學生深化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教師可以偶爾組織學生走出課堂,步入戶外,引導學生通過一系列的數學課外活動的親身實踐,更深刻地體會數學的用途,感受親身探究數學的樂趣。這樣一來,學生會體會到數學在實際生活中的實用性和重要性,進而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還豐富了學生的數學知識、增長學生的數學見識、促進了邏輯思維和數學素養(yǎng)的提升,使學生學會并提高了數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
5.創(chuàng)設多媒體教學情境,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隨著多媒體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我們已經將其廣泛應用于課堂教學中,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這一技術圖文并茂、聲形兼?zhèn)?,不但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夠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以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動力,促使學生更好的參與學習活動。因此,可以說多媒體在學生和問題之間構建了一座橋梁。在傳統(tǒng)數學幾何教學中,教師往往利用幾何教具,無法實現抽象問題的具體化,更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形象思維。
6.合作情境
數學新課標指出,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發(fā)展學生的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創(chuàng)設有利于增強學生合作意識和培養(yǎng)其合作能力的情境,以開闊學生的數學學習視野,拓寬其學習思路,使學生協(xié)同合作,學得更輕松,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提高了他們的學習效率。這樣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進行合作探究學習,在愉悅的情境中學習數學知識。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從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出發(fā),運用各種恰當的教學方法,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情境中學會使用不同的學習方法,以自主探究、交流互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以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使其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情境中提高學習效率。
[1]張軍偉.新課程數學教學要凸現人文精神[J].現代閱讀(教育版). 2013(03)
[2]蘇會生.數學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數據分析意識的策略[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3]趙有娟.初中數學小班化小組合作的有效性[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4]沈芳勝.淺談"做"數學[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