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英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資源縣第二中學 廣西資源 541400)
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張麗英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桂林市資源縣第二中學 廣西資源 541400)
學生對某一學科興趣如何,直接影響學習效果,所以我們歷史課堂也要重視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歷史教學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助于教學成效的提升,教師應當進緊扣教學的重點環(huán)節(jié)進行突破,讓高中歷史教學更具趣味性和生動性。
初中歷史 學習興趣 教學
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亞杰說:“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于興趣?!睈垡蛩固挂舱f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對某一學科興趣如何,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因此,教育理論工作者和教師們都很注意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間題。本文就結合初中歷史教學,淺談如何激發(fā)和培養(yǎng)初中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1]
俗話說:“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泵抗?jié)課能否都有個好的開頭,直接關系到這節(jié)課的成敗。“歷史是副科”,不少學生尚未學習就有此認識。帶著這樣的心態(tài)去學習怎么能有起色呢?筆者采用巧妙設置問題,來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問題教學是當今課堂教學普遍采用的方法。關鍵是如何從問中引趣,問題要環(huán)環(huán)緊扣,由淺入深。問題設計既不能有過去的滿堂灌到滿堂問,學生嫌煩,又不能設計得過難使學生產生畏懼感,這不僅會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而且還可能會厭惡學習歷史。所以,問題的設計要有科學性。首先要有“問”的價值,書本上已經有的,一看就會的,最好不要作為問題去設計;太難的問題,又必須解決的,可以把問題分散開,變成幾個小問題來解決,或者老師給出背景材料加以引導,創(chuàng)設情境。[2]
例如在講述《中國邊疆的危機和中法戰(zhàn)爭》一課中法戰(zhàn)爭時,我先讓學生回答“鎮(zhèn)南關一戰(zhàn)的結果?”學生回答:“老將馮子材帶領軍民取得勝利?!蔽以僮穯枺骸敖酉聛響?zhàn)局如何?”當學生興奮地回答“中國取得戰(zhàn)場的主動權并導致法國茹費理政府的倒臺”后。我用沉重的語氣說:“但最終的結果是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蓖瑢W們一片愕然,我緊接著問:“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讓人看不懂的結果?”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立即展開積極的討論,紛紛發(fā)表個人的見解。最后大家在思考中認識到“中法戰(zhàn)爭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是清政府一味妥協(xié)求和賣國的結果?!边@樣使學生進一步認清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質。所以說只有當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問題時,才能引起他們思維的積極性,巧妙地質疑設問,能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這樣,學生始終參與其中,師生角色轉換,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從而更加很好的引發(fā)學習的興趣。
歷史學科內容豐富,文化底蘊深厚,蘊含著人類的智慧與精神,是一門人文性突出的學科。然而傳統(tǒng)的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被迫記憶一串串歷史事件、一個個歷史數(shù)字,原本生動的歷史學科變得生硬、缺乏魅力。作為21世紀的歷史教師,不僅肩負著教學歷史的重任,也要盡可能的在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資源,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致。在這里,歷史故事是最能形象而又生動的展現(xiàn)歷史史實的一種教學手段。教師要充分利用歷史故事來凸顯課堂教學的主題,將學生帶入快樂學習的境地。教師應根據(jù)教材內容,將歷史知識揉入故事情節(jié)中,把史實故事化,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地穿插一些與教材相關的典型短小有趣的故事,這樣會使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注意力集中,最終將學生引入樂而忘返的勝境。
例如在講授《春秋五霸》時,我插入了“老馬識途”、“退避三舍”和“臥薪嘗膽”等成語故事,在講《戊戌變法》時,我穿插了“康有為如何擺脫慈禧太后追捕的”那段驚險刺激的歷史,學生興趣相當濃厚,從而輕松地掌握了這些內容。
歷史學科講述的內容貫穿古今,跨越東西,單一的歷史教材只是在平面上為學生梳理知識脈絡,幫助學生系統(tǒng)了解歷史。然而,僅僅信奉一本歷史教材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追求歷史教學的立體化與豐富性,就要緊跟時代潮流,樹立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積極利用現(xiàn)代多媒體技術,在多媒體課件中吸收豐富的教學資源,為學生打造一個更為寬廣的平臺。
例如,教師在講授《統(tǒng)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社會的危機》時,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封建末期明清兩個朝代的發(fā)展,可以選取與課堂教學有關的視頻,如《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等,通過短暫的視頻播放,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明清的集權強化,可以更加直觀地認識多民族國家統(tǒng)一的歷程等等。多媒體技術承載著豐富的資源與多樣化的形式,能夠有效打破時空局限,有助于延伸學生的認知領域,開闊學生的眼界。新奇的世界容易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有效性。[3]
教師搞好多種形式的歷史課外活動,這樣也能激發(fā)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堂外,教師也不要過度的放縱學生,使學生成為脫疆的野馬,在下次的歷史課上將本節(jié)課所學習的內容忘得一干二凈。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多參加一些學校組織的課外活動。針對初中歷史教育方式單一死板,難以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和提高學生素質的需要,以及初中學生求知欲強,接受能力快和活潑求新的特點,我們可以對歷史課外活動的形式進行積極探索,如可以采用:(1)歷史專題報告會。(2)播放錄像片。(3)歷史故事會或演講會。(4)結合紀念重大節(jié)日,開展系列教育活動等。也可以通過模擬有些影視作品、小品中的某些片段,聯(lián)系所講的歷史知識點,能更好地說明知識點,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通過這些活動,定能有力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講歷史故事”、“評說歷史事件”、“再現(xiàn)歷史場景”、“歷史辯論會”等活動,以此來開拓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習的興趣。在《日新月異的社會生活》一課主要講了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人們的社會生活的變化,這很容易讓學生聯(lián)想到趙本山、宋丹丹表演的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因此課外可安排學生模擬表演其中的反映貧困生活與富裕生活的對比寫照片段,如“唯一的家用電器手電筒”“住上二層小樓”。通過形象生動,幽默詼諧的表演,讓同學們的在掌聲和笑聲中不知不覺地進行輕松理解記憶。
總之,興趣是引導學生學習歷史的燈塔。讓歷史課堂不再是枯燥的說教,不再是歷史教材的朗讀和簡單重復,不再是一部死記硬背的單調工作,是我們作為歷史教師的責任。學生只有有了興趣才會更好的學習歷史。
[1]閆寒:試探新課程理念下的歷史教學,《新課程(教研)》2010年09期。
[2]林寒冰:淺談歷史學科教學中的興趣培養(yǎng),《教育管理與藝術》2014年05期。
[3]殷東陽:淺議如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黑龍江教育》2014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