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顧樸光 顧雪濤
從明清到民國,貴州涌現了上百名山水畫家,其佼佼者如楊龍友、馬士英、鄭珍、王恩誥、黃干夫、姚華、桂百鑄、李紫光等,他們藝術風格各不相同,但都對推動貴州山水畫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受時代條件限制,他們大多重筆墨輕生活,重繼承輕創(chuàng)新,即使有的畫家創(chuàng)作過一些描繪貴州實景山水的作品,其筆墨語匯基本上仍屬傳統(tǒng)一路,對當代觀眾而言,這種古典型山水不免顯得陳舊。新中國的成立為開創(chuàng)貴州現代山水畫提供了難得的契機,這個任務落到了孟光濤身上。
孟光濤,1917年生于貴州仁懷縣魯班場,早年就讀于貴陽師范學校,后入成都藝專和武昌藝專主攻山水畫,兼習花鳥畫。1940年入中央大學藝術系,師從黃君璧、徐悲鴻等名家,并兼習水彩畫。1944年自中央大學畢業(yè)后,在務川和貴陽多所中學任教。建國后歷任貴陽師范學院藝術科美術教員、貴州民族學院暨貴州大學藝術系副主任、貴州國畫院副院長、貴州省美協副主席;系中國美協會員、貴州省政協常委、貴州師大美術系名譽教授;1987年病逝。有《孟光濤畫集》、《孟光濤畫輯》、《中國近現代名家畫集·孟光濤》等多種畫集出版。
孟光濤是貴州當代杰出的山水畫家和美術教育家。其山水畫經歷了三個發(fā)展階段:20世紀四十年代,他主要畫古典細筆山水,作品的構圖、筆墨、意境還較多地保留著傳統(tǒng)山水畫的元素,從中可以清晰看到黃君璧的影響。五六十年代孟光濤響應黨的文藝方針,滿腔熱情深入農村、工廠搜集素材,體驗生活。這一時期的作品多為寫生之作,常畫題材有苗村布寨,林區(qū)茶場,廠礦工地,鐵路建設等。由于表現的內容緊貼現實生活,傳統(tǒng)技法已不完全適用,因此借鑒了西畫的造型、透視、光影等技法;筆墨也由工細嚴謹變?yōu)榱饲逍聻⒚?,生機郁勃,初步形成了個人的風格,《花溪雨后》、《苗嶺晨曲》、《溪邊》等,都是這一時期的佳構。七八十年代,孟光濤的畫風又為之一變,這一時期的作品已不再拘泥于對山水的形色作客觀描繪,而重在表現物象神韻和主觀感受,最終完成了“孟家山水”的建構,特點是:構圖雄壯險奇,筆墨蒼潤渾厚,氣勢磅礴奔放,格調豪邁昂揚。孟光濤晚期山水畫的代表作有《夏山滴翠》、《花溪春曉》、《巫峽煙云》等。
孟光濤 《夏山滴翠》
孟光濤對貴州山水畫的貢獻在于:首先,他是畫史上第一個把貴州山水作為主要描繪對象的畫家,他筆下的山水絲毫沒有文人山水畫蕭瑟、空寂的意趣,而激蕩著宏偉、壯美的時代旋律,這使他明顯區(qū)別于古典型山水畫家,成為貴州現代山水畫的奠基人。其次,他較好地把繼承傳統(tǒng)、借鑒西畫和深入生活三者統(tǒng)一起來,創(chuàng)造了一套為貴州山水傳神寫照的圖式和法式。在其作品中,貴州的喀斯特巖溶地貌和濕潤多雨霧的氣候,被表現得十分準確、生動;他對貴州高原瀑布、溪流的精彩描繪,豐富了傳統(tǒng)繪畫的畫水技法。再次,他畢生從事美術教育事業(yè),既教書又育人,培養(yǎng)了一批在省內外有較大影響的山水畫家,如楊長槐、李昌中、張正炳、胡炳煊、許家麟等。在孟光濤師生的努力下,貴州山水畫被推進到一個新的高度,影響突破了地域局限,擴展到了全國。(作者單位:貴州民族大學 責任編輯/楊 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