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家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
電影的文學性與“文學電影”研究
宋 家
(作者單位:河南大學)
電影的文學性特點與文學之間產生的一系列關聯(lián)性是當前學術界研究的焦點。基于此,本文根據當前電影的不斷發(fā)展壯大過程中“文學電影”與電影的文學性之間的較為密切而深入的聯(lián)系進行了探究。
電影;文學性;文學電影
文學的語言現象是通過文本所形成的,這種文學文本與“作品”形成一種相對應的概念。其中,結構主義、接受理論中使用較為廣泛。文學性所產生和傳播的最主要的模式是通過跨媒體且呈網狀結構,最終發(fā)展成為具有擴散性的文學形式。這種文學形式所傳達的意義和思想通過把各種類型的經典文學作品進行電影的改編創(chuàng)作,從而使文學的視覺文化媒介有了新的交流和表達方式。本文也將重點研究文學性在電影等視覺文化媒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要對電影文學性進行界定,是相對比較復雜和困難的,因為電影的文學性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是通過長期研究和探索而逐步形成的一個較為廣泛且框架式的說法;而且,這種電影文學性在很大程度上是很難用語言形象智慧地表達出來。電影的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是非常復雜且要經歷前期非常繁多的準備工作,包括作品、思想、目標以及拍攝過程的統(tǒng)籌規(guī)劃等,而電影文學性是作為電影創(chuàng)作各種內容中的一個方面。電影的創(chuàng)作形式是以藝術的方式來表達的,所以會結合多種其他的藝術形式,但在進入了電影創(chuàng)作之后的任何藝術形式,則會在藝術本身的基礎上開始出現變化,并可能逐漸失去進入電影中的藝術最原始的面目,也即是把進入電影中的藝術進行了表現形式和美學特征上的改變和再創(chuàng)造,使藝術中的對立的內容得到了融合調節(jié),而且也豐富了各個藝術元素組在一起的新的思想和內容。而且有關學者認為電影劇本是依據電影藝術的特點形成的,并可以把未來的銀幕綜合藝術形象用語言文字或連續(xù)畫面予以表達的一種造型描繪形式,這也就表達了電影劇本是電影特性的一種表達方式。但這種表達是針對電影形象的描述,并沒有一定的文學性。而且,電影文學性需要具有電影思維,只有這樣才能實現本質化和個性化的統(tǒng)一,內容和形式的統(tǒng)一。
2.1電影文學性的表達形式及內涵
對于電影文學性的理論研究在我國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則初見雛形,并開始逐步有更多學者開始集中研究焦點在這方面。這些學者的研究和理論成果為我國當代電影創(chuàng)作和評論分析都產生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而且這些學者的觀點具有鮮明的代表性,引領著電影創(chuàng)作人更好的認識電影文學,并理解電影文學。同時,也讓電影與文學的關系更加深層次和明確。有關學者曾指出,電影文學性所包含的深層意旨不是僅僅通過電影劇本來表現,其根本性的表達是在電影創(chuàng)作完成之后所形成的思想和精神,而且最終完成之后將這種電影文學呈現在銀幕上的電影,這才是電影文學性的深刻體現;而且,避免主觀性地認為電影文學性就是電影文學劇本的文學性。因為電影的創(chuàng)作和拍攝完成,融合了多種藝術形式和藝術內容。對電影文學性的理解和表達,不能局限于文學劇本的討論,還應注重對現實生活的關注。可以看出,當時人們對張駿祥的觀點是基本認同的,且也有所補充。
2.2電影的文學價值
優(yōu)秀電影劇本的文學價值是與電影特性、電影表現方式密切相關的。在重視電影文學價值的同時,也要有意識地平衡電影的特性,因為好的電影文學是在創(chuàng)作的基礎上再加上其他很多因素所構成的。雖然電影的最終表達是由鏡頭完成,但其電影的故事情節(jié)和表達的思想感情是與電影文學密不可分的??陀^來講,電影所構成的文學性所表達的是電影離不開文學,要重視對電影文學的深刻挖掘和探索,才能有助于電影藝術理論不斷對電影創(chuàng)作帶來積極的影響力。
電影的互文性理論也是由國外有關學者所提出并研究得出,其強調具體文本與文本世界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從電影文學性的特點來看,這種關聯(lián)表現的是小說文本和電影劇本之間所產生的相互作用、相互轉化的過程,這也是文學與電影之間的切合點。而且,這種互文性是通過小說文本與影視文本之間所產生表現出來的,使電影創(chuàng)作中對文本被引入之后進行再創(chuàng)作提供了更加新穎的視角,從而在流動變化的文本網狀結構中,體現多元交織,實現跨文化轉化。
文學和電影其根本實質都是與藝術性相關聯(lián)。而且通過這種電影的文學性來表現和產生美學價值傳遞、心靈體驗和情感共鳴。小說文本和電影劇本這兩種看似不同的文本,在藝術形態(tài)上確是一致的;并且實現了二者互通協(xié)作和融合的目的。如果文學電影中僅僅只有視覺文化,那么就失去了其文學性特點。這就要求在新型的科技化時代,文學的多元化以及藝術的豐富技術性都在電影中得到了多元化的傳播和表達,并從純粹的語言表現形式中開放出來,讓藝術的技術理論更加理性和高級,從而形成電影在視覺和語言文學上的統(tǒng)一。進而更能為人民物質精神文化的需求服務,并促進電影文學視覺與文本藝術性的共同發(fā)展。
[1]鐘菁,黎風.電影的文學性與“文學電影”[J].當代文壇,2015(3).
[2]孫桂榮.文學電影化與電影批評的文學化——電影與文學的兩種“錯位”糾結[J].文藝評論,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