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運
(作者單位:遼寧省阜新廣播電視臺)
“接天線”“接地氣”是辦好電視民生新聞類欄目的關鍵
呂 運
(作者單位:遼寧省阜新廣播電視臺)
“接天線”:即編采人員需要系統(tǒng)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接地氣”就是堅持“三貼近”原則,不斷走、轉、改。
“接天線”;“接地氣”;電視;民生新聞
電視民生新聞類欄目是指運用電視畫面、語言、同期聲采訪、字幕等表現(xiàn)手段,反映民生新聞的欄目。
“接天線”,即編采人員需要系統(tǒng)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武裝頭腦、指導實踐。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實質是:新聞宣傳必須與黨保持高度一致,這是黨性原則;新聞宣傳必須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這是人民性原則;新聞宣傳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這是真實性原則。馬克思主義新聞觀體現(xiàn)新聞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一個新聞人的“總開關”。辦電視時政新聞欄目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指導,辦民生新聞類欄目同樣需要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作指導。這不是務虛的應景,而是必須堅守的原則,抓住了這一點,電視民生新聞報道才有靈魂。
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實踐,我們可以清醒認識到:我們所擔負的職責,所從事工作的目的、價值、意義,自覺增強政治敏銳性和鑒別力,及時分析、研判傾向性、苗頭性問題,用正確的立場、鮮明的觀點和堅定的態(tài)度,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大的方面講,能夠始終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不走錯路、彎路。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指導,從具體工作來說,在處理各種報道題材時,能夠自覺做到把具體事件置于時代大背景、各級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的大格局、大坐標中來衡量,避免就事論事、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報道膚淺片面等問題。
“接天線”就是要自覺解決好“為了誰、依靠誰、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把體現(xiàn)黨的主張與反映人民心聲統(tǒng)一起來。新聞工作者是黨和人民的喉舌,必須秉承黨性和人民性相統(tǒng)一原則,把同黨保持高度一致與為人民服務視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事業(yè)。牢固樹立這樣的理念,才能在遇到群眾訴求時,不缺位、不失語,不裝聾作啞、敷衍了事、推諉扯皮。“接天線”就是要堅持真實性原則。這不僅是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的表現(xiàn),還是新聞工作崗位和職責的要求所在,更是一個新聞工作者安身立命之本。而確保通過我們的平臺傳播的信息真實無誤至關重要。首先,記者要把好第一道關,文責自負,對信息的來源、新聞各要素核對無誤;編輯、制片人要以審視的態(tài)度,論證事實真?zhèn)?;主管領導要站在宏觀角度,把事件置于大背景中來衡量信息真實性,當好“把關人”。
辦好電視民生新聞類節(jié)目,從微觀上講,語言文字、畫面、同期聲、字幕等要素要精益求精,體現(xiàn)專業(yè)性;從中觀上講,采編播各環(huán)節(jié)要體現(xiàn)地域性、體現(xiàn)特色,體現(xiàn)民本價值取向;從宏觀上講,就是在上“接天線”的同時下“接地氣”,把欄目真正辦成百姓心中的品牌。
“接地氣”就是要堅持“三貼近”原則,不斷走、轉、改。新聞大家范長江說過:“離基層越近與真理越近”。
“接地氣”第一要走基層。不僅要身入,而且要心入、情入,帶著感情和責任走進實際、走進生活、走進群眾,虛心向群眾學習,汲取營養(yǎng);發(fā)現(xiàn)、挖掘植根于人民群眾中的鮮活的小人物事跡,宣揚他們?yōu)樯?、生活、生產不斷拼搏奮斗的勵志故事,通過樹立的一面面旗幟,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遞正能量。
第二,“接地氣”就是要轉作風。新聞工作者是黨和人民的喉舌,其作風折射黨風、傳遞政風、影響民風。因此,新聞工作者需要克服急功近利浮躁心理,潛下心,研究帶有苗頭性、傾向性的事物,當好社會這艘航船的瞭望哨兵,當好黨和人民的耳目喉舌。堅持常態(tài)化的轉作風,傾聽群眾的心聲,感悟他們的喜怒哀樂,苦辣酸甜,通過我們的采訪報道,多做釋疑解惑、疏肝理氣、活血化瘀工作,在促進社會和諧中起到穩(wěn)壓器作用。
第三,“接地氣”就是要改文風。改文風既是政治任務,也是時代要求,更是電視民生新聞類欄目發(fā)展的現(xiàn)實所需。通過改文風,旗幟鮮明地體現(xiàn)政治立場,傳遞正能量,凝聚黨心、民心,帶動政風、民風。在具體實踐中,把“軟”新聞做“硬”,即把單體的民生新聞放在大背景中來考量,拉長報道鏈條,把“軟”新聞做得有深度、有厚度、有寬度、有高度。把“硬”新聞做“軟”。
學習、實踐,實踐、學習是新聞工作者永恒的話題。特別是從事電視民生新聞報道的編采人員只有不斷地學習,“接天線”,用馬克思主義新聞觀武裝頭腦,提升素質,一檔電視民生新聞節(jié)目才有魂;只有堅持“三貼近”原則,不斷走轉改,“接地氣”,一檔電視民生新聞節(jié)目才能充滿生機和活力,成為百姓心中的品牌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