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廣寧(江南大學體育部 江蘇無錫 214122)
大學高水平運動隊“學訓矛盾”的現(xiàn)狀及管理對策的優(yōu)化研究①
李廣寧
(江南大學體育部江蘇無錫214122)
摘 要:從分析全國高校和高等水平運動隊學習理論文化知識與身體體能訓練這一矛盾入手,發(fā)現(xiàn)了影響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學訓矛盾”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要有效解決“學訓矛盾”,必需為高校辦高水平運動隊設立正確的目標定位。采取有效的手段提高生源質量、完善教學、訓練管理模式與體制、教會運動員充分合理地利用好課余時間。指出通過盡快完成由運動員到大學生的角色轉換,以進一步改善“學訓關系”。通過不斷優(yōu)化現(xiàn)有的高水平運動隊的管理措施,有利于為國家培養(yǎng)大學生高水平運動員達到最終目的。
我國由于80年代初,在我國體制的全力驅動下競技體育比賽有迅速發(fā)展。但競賽訓練體制的自成體系和我國的發(fā)展體育運動的重視程度的關系,使運動員們都要遠離學校來進行艱苦的技能訓練,所以這樣就無法參加平時文化課知識的學習,使運動員文化教育與自身的修養(yǎng)缺失的矛盾日益突出。慢慢地各高校的高水平運動員的日常專業(yè)課程的學習與運動特長的專業(yè)訓練之間的沖突也日益突出。原因就在于不管采用何種形式,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運動訓練的強度和教育文化之間達成差異。此文以我國高等校園里的實際調研為依據(jù),“學訓矛盾”存在必然原因是需要更深入的分析我國高等院校高水平運動員的日常訓練和教育文化的矛盾差異,希望日后能解決我國高等院校的高水平運動員“學訓矛盾”問題做一些微薄之力。
1.1研究方法
采用問卷調查法、文獻閱讀法、專家訪談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和比較分析法等方法。該研究對江蘇省內9所擁有招收高水平運動隊的高校進行了深入調研;在問卷調查形式以及結合專家訪談形式對高等校院高水平運動員“學習與體能訓練之間的矛盾”的現(xiàn)狀進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相對應的決策。
1.2研究對象
以江蘇省內部分高等教育學院的高水平運動員為調研的實際對象,進行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學院水平運動員“學訓矛盾”的主要瓶頸問題。
2.1對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的目標定位不當或過高、學訓的時間分配不合理,會造成“學訓矛盾”的升級
在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建設中,具體體制的實施與執(zhí)行過程中,有可能會導致高水平運動員學習理論知識與體能訓練之間的時間分配產(chǎn)生沖突,使得“學訓矛盾”常態(tài)化、突變化。高水平運動
隊的“學訓矛盾”是所有高等教育學院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它會影響到大學生運動員的自身修養(yǎng)和渴望學習文化知識以及參加訓練的積極性和各方面的全面的成長?,F(xiàn)代運動訓練表明在競賽上的好成績,必須需要足夠的體能訓練時間才可以成功的。這是必然條件,運動員在體能訓練的同時是無法完成學業(yè)的,完成學業(yè)的說法就變成了空談。面對學習與體能訓練的雙重壓力下,一些高等校院已經(jīng)忽視了中國文化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反而強烈強調運動與訓練的重中之中,對運動員的體能訓練非常重視,不斷地加大運動量,體能訓練時間已經(jīng)超過了學習文化知識的時間,運動員把所有的時間和精力都投入到單一的體能訓練上,忽視了文化知識的學習,不能順利考級通過拿到大學畢業(yè)證書,學訓矛盾也進一步突顯。
2.2高水平運動員生源的多元化以及學籍注冊模式對學訓矛盾的潛在影響
2.2.1關于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生源多元化和辦學類型現(xiàn)狀與影響
根據(jù)調查,高等校院的水平運動員的選拔有四種渠道:(1)省市體工隊退役的運動員;(2)省市體校等未能入選體工隊的一線隊伍的學生;(3)部分體工隊現(xiàn)役的運動員;(4)自身體育基礎較好的普通高中學生。從高等校院高水平運動隊的招生方式看,招收的運動員大致可分為三類人群:(1)體能單考或免試錄取的省市專業(yè)退役運動員;(2)降分招收各個省市體校的體育特長運動員;(3)小學,中學,以及大學的具有體育特長的業(yè)余訓練運動員。另據(jù)調查發(fā)現(xiàn),高校招生時,對加試達到一級運動員以上的,文化成績無要求的比例已接近31.25%。
由于現(xiàn)在普遍的高等校院在招收高水平運動員的時候,普遍都是以體育特長來決策招生,而忽略了學生的文化知識的考核。因此在入學時,學訓矛盾就似乎已積累很深[3]。高校普遍存在著運動員等級與入學前的文化成績成反比的現(xiàn)象。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在招生時對文化知識的并不是很重要,普通高校看中的是在體育競技上所取得的成績,而學業(yè)則一帶而過了。
2.2.2高校高水平運動員學籍注冊模式與管理的現(xiàn)狀與影響
(1)在籍在校生。在籍在校生的運動員一般存在兩種形式:①運動員作為特長生在學校參加正常的學習和訓練。具備這部分運動員主要來自于國家隊、各個省市體工隊的退役的運動員、以及業(yè)余體校的運動員、普通的高中生。②而現(xiàn)役運動隊的整編進入高等校院進行學習文化知識和體能訓練,如我國江蘇省女子壘球隊,進入整編南京工業(yè)大學學習和挺能訓練。
(2)在籍不在校。由于我國普通高等校院和大學生知識文化的競技運動發(fā)展和需要,普遍的運動員都開始選擇了現(xiàn)役期間就讀高校學習英語和一些日常文化知識,通常就是采用“在籍不在校”的學籍模式。因為部分現(xiàn)役運動員這些學生在專業(yè)隊訓練,通常都能保持良好的競技水平和成績,并能夠為高等校院迅速提高競技水平以及取得好成績。但是由于訓練的強度和比賽時間的推進讓他們不得不放棄學業(yè)為了學校的榮譽而刻苦訓練,不能按時的到學校參加正常的教學課程活動。而且這部分的運動員從小就受到了專業(yè)體能的訓練,文化課學習落下了很多,從而導致文化知識基礎課比較差,所以這部分的體育特長生的運動員的學籍只是表面的掛靠在高等校院,他們基本沒有時間在校按時上課,在學校有比賽的時候來幫學校打比賽,當比賽結束后又回到訓練隊訓練體能,各門課程的成績則是以平時課程作業(yè)成績加年度運動訓練和比賽成績進行計算,況且訓練與比賽成績的占比還是較高的,直到畢業(yè)拿到畢業(yè)證為止。
在調查的九所江蘇試辦高等水平運動隊的高校中,其中有62%高校招收“在籍不在?!钡倪\動員,說明“在籍不在?!毙纬傻哪J狡毡樵诓糠指咝<航?jīng)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并且有明顯的擴大趨勢?!霸诩辉谛!钡陌l(fā)展模式己經(jīng)為現(xiàn)在運動員已經(jīng)體育特長生提供進入高校學習的機會,同時也使運動員的教育文化有一定的提升,相對也解決了運動員對退役后就業(yè)的考慮,還可以增強運動員訓練的積極性,讓運動員的德智體全面發(fā)展。但是由于這種后備的人才培養(yǎng)機制的根基仍然是體能訓練原有的運動員培養(yǎng)模式,可以肯定的就是,高水平運動員學生的學訓矛盾也更加被人為地擴大化了。
2.3高水平運動員入校后的編班管理對“學訓矛盾”的影響
目前高校試辦高水平運動隊的日常編班管理(教學組織)形式主要有兩種方式:統(tǒng)一專業(yè)集中編班和不同專業(yè)分散插班。在進行調查的九所高校中,采取集中編班的學校只占25%,分散插班占65%。集中編班,運動員在入校后按照指定專業(yè)組集中班學習,分運動項目專項訓練,按照指定的教學計劃授課和考核。另外他們還要與專業(yè)運動隊合作,在體能訓練基地由高等校院和運動隊共同管理并設立班級,統(tǒng)一由校方一手安排。
由于集中編班和分散插班中各有利弊。集中編班的好處可以統(tǒng)一安排運動員的訓練和學習時間,也便于有經(jīng)驗的各科教師給他們統(tǒng)一受課。使得運動員學習文化知識的基礎水平在同一水平線上,根據(jù)運動員學生的入學成績及平時學習成績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相應的教學計劃與考核標準。其中的缺點是集中編班的模式,是針對目前高等校院高水平運動員和普通的在校大學生他們的學習水平相差太大進行設置的。大多原因是因為上課時聽不懂、然后學習跟不上進度,很多甚至在學風上給整個班級帶來影響。
分散插班法(包括自主選擇專業(yè))為的是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這些都是為一些有思想喜歡學習的運動員在畢業(yè)后的就業(yè)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并使運動員深刻的感受到大學的學習氛圍,提高高水平運動員學生的社會經(jīng)驗與社會實踐能力,讓高水平運動員能全身心地融入到普通大學生之中,參與普通大學生的社會實踐的社團活動,受學校全面的學術氛圍影響,把大學生他們培養(yǎng)成為有較強的體育競技技能同時又能達到大學學術水的同時,又能促進校園體育文化的發(fā)展。為祖國更好的培養(yǎng)人才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2.4高水平運動員課程與學制管理現(xiàn)狀與影響
根據(jù)調查,目前部份高校對學分制非常重視。高校根據(jù)學生的自身能力的要求和個人特點,采用適合個人自身的學分制形式。普遍高校采用學分制的范疇包括,彈性學分制、完全學分制、學年學分制。事實證明學分制的實施有利于優(yōu)化學生的知識總體結構和全面培養(yǎng)通才學生。學分制的體系主要是要求大學生在4年的學習過程中必須是沒有處分的前提下修滿一定的學分方可畢業(yè)。這樣有利于,發(fā)展學生個性和培養(yǎng)各類型的人才。學分制的實施也是自有其利弊。利者,高水平運動員實施學分制后,對學有余力的學生運動員,使之充分發(fā)揮他們學習的主觀能動作用,并調動其積極性。弊者,課程設置如果在入學初期沒有很好的導師介入的話,一旦自我選課時搭配不合理,即會出現(xiàn)如,選課的質與量與自身學習能力不相符的矛盾,并導致激化學訓矛盾現(xiàn)象諸如:學習能力低的多選課,學習能力高的少選課等尷尬局面的出現(xiàn)。
2.5高校在高水平運動員的學分績點及考試管理上在的現(xiàn)狀與影響
通過全面的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各個高校根據(jù)自身的特點和地區(qū)的文化差異,對高水平運動員的課程及其學分要求采取了不同的方法規(guī)定,按規(guī)定的先后依次為:(1)運動員只需要學習必修課程,
適當?shù)目梢詼p免在選修課程等方面的要求,并降低每學期對學分績點的總體要求;(2)采用累計學分制;適當延長運動員的學制年限,在學分績點上有一定要求;(3)采用彈性學制,在沒有任何不良記錄的情況下,讓修完學位課程的學生隨時都可以畢業(yè);(4)減免了必修課的學分學制,放寬了對運動員的畢業(yè)標準等多種管理辦法。另外,其他學校也嘗試過彈性學制,但可操作性不強,多數(shù)人認為不利于大面積實施,也沒有必要為運動員這樣的小群體單獨實施彈性學制。
在一般高水平運動員的文化課程考核方面,各高校通常采取的方法可以歸納為兩大類,即:“降低考核標準”和“不降低考核標準”兩種方式。其實質也是一種變相的降分方式。調查顯示,現(xiàn)有29.8%的高校已經(jīng)開始采用與普通學生完全相同的不降低運動員考核標準的培養(yǎng)方式(見圖1)。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在試辦高水平運動隊的過程中“學訓矛盾”問題依然很突出,現(xiàn)皆采用學習優(yōu)惠和以運動成績減免學分政策。在主觀上,運動員入校后各種競賽活動繁多,再加上原本基礎較差,學習的興趣與動機較欠缺;相比較我國高校采用的考試加分的做法,在大學競技體育十分發(fā)達的美國高校則采取的優(yōu)惠政策僅僅是減免學費、給予獎學金或助學金、優(yōu)先選擇班級等,較少有課程及學分方面的優(yōu)惠政策,這點值得我國高校深思與借鑒。
3.1高校要設立合理科學的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總目標
教育部門在《國家體育總局關于進一步加強普通高等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的意見》中指出,普通高等學校建設高水平運動隊的目的是為國家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水平體育人才,目標是完成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及際、內重大體育比賽的參賽任務,為國家奧運爭光計劃和競技體育可持續(xù)發(fā)展作貢獻。那么,不同高校要在秉承教育部的總目標的同時,應合理設立自己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建設的目標。從兩個層面的上體現(xiàn)“高水平”,一個是能代表學校參加省市運動會,帶動學校群眾體育活動開展的高水平;另一個是代表中國參加國際性比賽,為我國爭光,體現(xiàn)我國體育健將人才的未來的希望。合理的目標定位可以有效地協(xié)調與化解高水平運動隊在文化學習與運動訓練之間的時空沖突與矛盾。
3.2提高高水平運動隊的體能專項訓練的科學化、專業(yè)知識教學的文化程度
在提高運動員專項訓練科學化程度的同時,也要加強運動員的專項訓練使其“更科學化、更精細化”的訓練,提高運動專項訓練的科學安排程度。據(jù)調查所得,江蘇大多數(shù)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教練員,普遍全都是學校的兼職教練,其中這部分的教練,一方面需要承擔高水平運動隊的訓練工作;另一方面又要承擔,學校本身所規(guī)定的公共課體育教學工作。所以如果要是提高高水平運動隊的專項訓練的科學化水平,必須逐步將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的教練員隊伍向專業(yè)化、專業(yè)化發(fā)展。
3.3高校要建立適應高水平運動員學習和訓練的學籍管理模式
(1)高水平運動員可以隨班學習,聯(lián)合管理。為了更好的增加運動員的學習氛圍,可以安排體能運動員下放到各個系部,由每個系部統(tǒng)一的規(guī)劃管理。特別是針對那些文化知識基礎比較扎實的運動員,可以采取與普通學生完全相同的學習模式和管理方式進行文化課程的管理。
(2)也可運用導師制,給高水平運動員單獨的制定全面的學習計劃。高水平運動員的教學計劃必與執(zhí)行必須適應運動員這個比較特殊的群體學習文化知識與日常生活全面的發(fā)展,在制定文化知識教學時應掌握以下胡原則:①首先高水平運動隊的知識教學計劃應該分為文化知識課和體育訓練課兩個獨立部分,其中英語也因加入,文化課部分由專業(yè)人事體系提出,體育訓練課部分由體育教學部專業(yè)人事提出。②其次高水平運動員的文化知識課程要求嚴格的按普通大學生的基本計劃進行統(tǒng)一安排,學習該專業(yè)主干課程的內容及主要實踐課程的環(huán)節(jié),其中可含15%左右的限選課以及體育理論課。并以1∶1.5安排文化課的課內與課外學時比,即講課1學時,課后復習和作業(yè)1.5學時。
3.4加強高水平運動員的日常學習習慣培養(yǎng),使他們能夠合理利用好課余時間
在解決“學訓矛盾”方面,可以進行學訓常規(guī)模塊劃分責任包干負責制。即將高水平運動員的日常常規(guī)管理分成:訓練、學習和自我管理三個模塊。在運動員的文化知識學習等方面,設定專職老師負責運動員文化學習的學習協(xié)調和管理工作,幫助監(jiān)控運動員文化知識學習的課程完成情況,逐漸形成了教練人員、管理人員和任課教師他們之間的信息于溝通的有效交流渠道。保證德智體全面的提高。指導運動員合理地運用課余時間對自己在學訓兩個方面中表現(xiàn)得略差的一方面及時進行調整與補充。即文化成績略差的補文化課程;訓練業(yè)績不佳的補訓練。在有限的業(yè)余時間里,通過高等學院針對這些問題對運動員的文化知識的教學、體能訓練的方法和時間合理分配,促進文化知識學業(yè)與運動比賽成績的共同提高。使得運動員全面更好的發(fā)展。
3.5為高水平運動員進行賽后和考前輔導,使他們在學訓上及時做好較色轉換
各高校體育教學部門應正確處理、協(xié)調和加強運動員與學校任課教師經(jīng)常的溝通與老師常聯(lián)系并且讓老師留一些課下作業(yè)。在沒有任何的比賽期間,教練員也應對運動員的文化和學習生活方面多溝通加以督促,體現(xiàn)對運動員的關心與愛護。加強運動員的積極性對于一些因為比賽周期所影響并且延誤的課程應由教導老師進行有計劃地及時請任課教師幫助補課,制定形成制度。形成一定的規(guī)律后,可以使運動員們養(yǎng)成正確的條件反射,并及時做好自身的角色轉換。
參考文獻
[1]虞重干,張軍獻.“體教結合”與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學建設[J].體育科學,2006,26(6):79-84.
[2]翟豐,張艷平.江蘇省普通高校體教結合模式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0,26(1):84-87.
[3]石剛強,雷輝旭,葛幸幸,等.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學籍管理的實踐與研究[J].體育科研,2005,26(5):89-91.
[4]丁海勇,等,我國高等院校高水平運動員學訓矛盾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30(3):374-376.
[5]朱迅華,何志林,須曉東.新形勢下普通高校高水平運動員就業(yè)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09,25(9):83-87.
關鍵詞:高等院校高水平運動員學訓矛盾學生學籍管理現(xiàn)狀與對策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earning and Training Contradiction" in the High Level Sports Teams in Universities Research on the Optimization of Management Strategy
Li Guangning
(P.E.Department, Jiangnan University,Wuxi Jiangsu,214122,China)
Abstract:Through analyzing the status quo contradiction between elite athletes’ academic study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in the universities,this paper states that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problem,universities that have their own elite athletic sports teams should set up the appropriate target for their elite athletes’ performance,build up the right policies for enrollment and registry of elite athletes into universities,upgrade the fundamental level of academic scores upon their enrollment,systematically improve their management of the academic teaching curriculum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and teach the elite athletes to make good and full use of their spare time,etc.To further improve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ir academic study and professional training we should push elite athletes to make their role’s transition as quickly as possible right after their enrollment into universities.Our nation’s goal to foster more college elite athletes can’t be achieved unless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policies that govern the management of elite athletes in colleges could be optimized systematically.
Key Word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High Level Athletes;Learn the Contradictions;Students Admitted to the University Management;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作者簡介:①李廣寧(1960,7—),男,江蘇無錫人,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體育人文社會學、體育教學與訓練學。
中圖分類號:G80-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6(c)-025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