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建允(揚州大學體育學院 江蘇揚州 225000)
臨沂大學女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調(diào)查分析
翟建允
(揚州大學體育學院江蘇揚州225000)
摘 要:該文采用問卷調(diào)查法、文獻資料法、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法對臨沂大學200名非體育院系女大學生體育鍛煉現(xiàn)狀進行調(diào)查研究。結果顯示:普通院系女大學生運動鍛煉項目單一,鍛煉時間短,鍛煉次數(shù)少;在運動項目的選擇上以輕巧、趣味性、時尚性、方便的項目選擇較高;興趣、學習壓力、生活習慣等因素成為影響普通院系女生體育鍛煉的重要因素。通過調(diào)查分析其原因,結合現(xiàn)代體育鍛煉新理念,建議女大學生提高健康意識,培養(yǎng)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根據(jù)自身興趣增加對課余體育鍛煉項目的選擇,增長課余體育鍛煉的時間,加大課余體育鍛煉的頻率,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
關鍵詞:臨沂大學女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終身體育
表1 課外體育活動動機
表2 課外體育活動選擇的項目
表3 課外體育活動時間
表4 課外體育鍛煉頻率情況統(tǒng)計
課外體育鍛煉是高校體育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之一,也是學校文化活動的核心部分,也是高校對大學生進行素質(zhì)教育、增強其體能健
康的重要方法。課外的體育鍛煉是課堂教學的鞏固與補充,它可以滿足學生對于鍛煉的不同需求,例如:強身健體,增強體能,培養(yǎng)個性等,而且可以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溝通交流能力,對于促進社會精神文明的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體育鍛煉的根本任務是增強體質(zhì),增進健康,但是,現(xiàn)階段,我國大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呈現(xiàn)一個逐漸下降的趨勢,很多高校的體育課只進行課堂教學,不組織課外的體育活動,男生對于體育鍛煉的熱情相對較高,而女生則相對低很多,因此造成了女大學生的身體素質(zhì)較差,并且有下降的趨勢。該文調(diào)查和分析了臨沂大學非體育專業(yè)的女生的課外體育鍛煉情況,旨在為學校體育改革,提高大學生健康意識,培養(yǎng)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提供一點建議。
表5 課外體育活動強度情況統(tǒng)計
表6 課外體育活動形式
表7 課外體育活動的影響因素
1.1研究對象
在臨沂大學校園內(nèi)隨機調(diào)查200名非體育院系的女大學生。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查閱參考相關文章、專著等,登陸臨沂大學圖書館、中國知網(wǎng)等相關網(wǎng)站收集整理相關文獻資料30余篇,進行深入分析研究與探討,選定學生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一些指標進行調(diào)查問卷如:時間、目的、頻率、器材、影響因素等。
1.2.2問卷調(diào)查法
為了解該校非體育院系女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的現(xiàn)狀、特點以及影響因素等,自制了一份調(diào)查問卷。采取隨機調(diào)查的方式,向臨沂大學非體育院系在校女大學生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200份,收回問卷197份,回收率為98.5%,其中有效問卷190份,有效率為95%。
1.2.3統(tǒng)計方法
對回收的問卷進行整理、匯總、制表、統(tǒng)計和分析,主要通過百分比進行比較。
2.1課余體育鍛煉動機與目的
由表1可知臨沂大學女大學生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首要動力為增強體質(zhì),其次是減肥塑型,豐富業(yè)余生活和緩解壓力提高學習效率等。這表明體育可以增強體質(zhì)、增進健康、健美塑形的作用已被廣大女大學生所認同,因此成為她們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主要動力,與此同時,在繁雜的學業(yè)之余不少同學通過體育鍛煉來緩解學習壓力,進而改善學習效率,同時也豐富了業(yè)余生活。從表可以看出強身健體、減肥塑型、豐富生活和緩解壓力四種動機成為臨沂大學女大學生對體育活動的主要需求,代表了女大學生體育鍛煉的主流。
2.2課外體育鍛煉選擇的項目
從表2可以看出,女大學生最喜愛的運動項目前3名分別是羽毛球、健美操和慢跑,所占比例分別為50.53%、16.84%和72.63%。而籃球、排球等對抗性強的和體育舞蹈這樣技術含量高的運動項目則很少受女大學生喜愛。女生主要喜愛對抗性不太強,肢體接觸
少,運動易控制的項目,這也是女大學生體育鍛煉運動選擇項目的主要因素,也為以后更有效地、有針對性地進行課余體育活動提供了參考和借鑒。
2.3臨沂大學女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的時間
表3的調(diào)查結果顯示,幾乎在一天的所有時間里都會有學生參與體育鍛煉,但在時間分布上差異很大,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學生大多分布在17:00~21:00和21:00以后,所占比例分別是43.68%和30.53%。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可能是,上午到5:00這段時間正好是學生上課學習的時間,而5:00以后學生有更多的空閑的時間從事體育鍛煉,21:00后也有不少學生參與鍛煉,因為一些同學參加晚自習,21:00下課后利用這點時間從事課余體育活動,6:00~10:00 較10:00~12:00和14:00~17:00參與體育鍛煉的人數(shù)稍多可能是部分人積極參與晨練。
2.4課外體育鍛煉的頻率和強度
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頻率和強度是學生對于體育鍛煉喜愛程度和參與程度的體現(xiàn),也反映了學生是否可以通過參加課外的體育鍛煉以達到增強健康體質(zhì)的目標。
由表4統(tǒng)計結果可知:臨沂大學女大學生每周活動時間集中在1~2天,比例為75.26%,3天的占12.11%,4~5天的占9.47%,幾乎堅持每天鍛煉的只占到3.16%。
由表5的統(tǒng)計結果可知:36.32%的女大學生課余體育活動時間每次在0.5 h以內(nèi),45.79%的女生活動時間在0.5 h~1 h之間,12.63%的女大學生每次活動時間在1~2 h,每次活動時間超過2h的女大學生所占比例只有5.26%。由上述統(tǒng)計結果可以清晰的看出臨沂大學的女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頻率低,每次鍛煉時間短,這與《學校體育工作條例》要求的“高校除了體育課、勞動課的當天外,每天應安排學生進行課外體育活動”差距甚遠。
2.5臨沂大學女大學生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形式
通過表6的調(diào)查結果可看出,臨沂大學的絕大多數(shù)女同學喜歡自由活動,這部分學生所占比例達到89.47%,而且大多數(shù)同學選擇在田徑場參加鍛煉,比例為71.05%,而有老師參與的活動形式中只有11人,所占比例5.79%,在健身館參加鍛煉的占6.32%。由此結果可以看出大學生不喜歡被約束,在課余體育鍛煉形式的選擇上喜歡自由、簡單易行的鍛煉方式。
2.6參加課余體育鍛煉的主要影響因素
從表7可以看出,對于女大學生參加課外體育鍛煉的影響因素有很多種,其中,最主要因素是缺乏興趣、怕影響日常生活規(guī)律、怕影響學習和自身惰性。其中缺乏興趣占到50.53%,怕影響日常生活規(guī)律占37.37%,自身惰性占36.84%,怕影響學習占24.74%。由此可以看出多數(shù)女大學生都沒有養(yǎng)成每天堅持鍛煉的生活習慣和良好的興趣愛好,沒有合理安排好體育鍛煉和學習的時間,這都是由于對體育沒有良好的認識和正確的對待。當然繁重的學習任務也是制約學生從事課外體育鍛煉的因素之一,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和就業(yè)壓力,導致她們不得不把幾乎全部的時間和精力用于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上,沒有太多時間和精力從事課余體育鍛煉。由于女生不像男生那樣活潑好動,女孩一般都是比較文雅、安靜,再加上自身的惰性使得女生對課余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并不高。
3.1結論
(1)臨沂大學女大學生的課余體育鍛煉有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從總體上看情況是不容樂觀的,主要表現(xiàn)為課余體育鍛煉時間短、頻率低和強度小,遠遠達不到《學校體育工作條例》規(guī)定的標準。
(2)臨沂大學女大學生的課余體育鍛煉形式多數(shù)是自由、不被約束的活動形式;鍛煉地點主要集中在校園田徑場等開放地點。
(3)臨沂大學女大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時間大部分集中在下午5:00以后。
(4)臨沂大學女大學生在體育運動的項目選擇上喜歡強度較低、娛樂性和趣味性較強的項目,對于速度、力量和對抗性強的項目基本沒有興趣。
(5)臨沂大學女大學生對于課外體育鍛煉的參與的目的性有很多,增強體質(zhì)增進健康是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最重要的動機。同時健美塑形、豐富業(yè)余生活也成為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比較重要的動機。
(6)多數(shù)女大學生對課余體育鍛煉都有正確的認識,但很大一部分對體育鍛煉缺乏興趣,因此造成她們不愿參與到課余體育鍛煉中去。制約女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還有學習壓力、自身惰性和個人生活習慣。
3.2建議
(1)提高女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意識,進行體育理論課堂授課的同時,要增強對于體育鍛煉的認知,培養(yǎng)女大學生鍛煉的積極性,激發(fā)她們強烈的鍛煉動機,有效地引導她們科學地進行體育鍛煉,培養(yǎng)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以達到享受體育、增強體質(zhì)的效果,為其終身的健康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2)學校應該充分發(fā)揮其自身的優(yōu)勢,以體育俱樂部、體育社團的形式促進體育生與非體育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體育生可以為非體育生進行指導,帶動和促進非體育生進行體育鍛煉。安排興趣愛好相似的學生一起進行鍛煉,在鍛煉過程中相互影響、相互監(jiān)督,形成相互學習相互關心的氛圍,長此以往,逐步養(yǎng)成自覺鍛煉的習慣。
(3)應按照女大學生生理和心理特點進行體育教學和課外體育鍛煉,教師應教會她們科學的體育鍛煉方式方法,鼓勵她們參與一些運動強度適當?shù)捻椖浚缙古仪?、健美操、羽毛球等,激發(fā)她們對體育鍛煉的興趣,使其在鍛煉的過程中達到了增強體質(zhì),并養(yǎng)成自覺鍛煉的習慣。
(4)對體育教學的內(nèi)容進行改革。教學內(nèi)容做到可接受性、科學性,實現(xiàn)融健身性、娛樂性和實效性為一體,從而使女大學生積極地參于體育學習和鍛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在畢業(yè)后仍然可以參與體育鍛煉,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并且針對女生自身所特有的特點,建立一系列的體育教學,保證體育鍛煉的持續(xù)性。
參考文獻
[1]陳梅.影響體育鍛煉行為的社會心理因素分析[J].四川體育科學,2008(2):35-36.
[2]林新利.高校大學生體育鍛煉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分析[J].內(nèi)江科技,2008(2):65.
[3]陳宣東,凌凱.試析高校公共體育課如何培養(yǎng)女大學生的體育興趣[J].周口師范學院學報,2006,23(2):147-149.
[4]王勝超.普通高校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狀況及健身認識調(diào)查與分析[J].山東體育科技,2012(2):79-83.
[5]李傳偉.淺談如何激發(fā)高校女生學習體育的興趣[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7,23(5):146-147.
[6]曹招蓮.廣州省青少年健美操項目開展現(xiàn)狀分析[J].長沙大學報,2012(5):153-155.
[7]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zhì)的意見[J].中國學校衛(wèi)生,2007(6):481-483.
[8]康春蘭.關于大學生課外體育活動的調(diào)查研究[J].井岡山師范學院:自然科學,2004(6):86-88.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5)07(a)-012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