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玲
1979年,61歲的孤寡老人李玉柱突發(fā)腦血栓,住進醫(yī)院。期間19歲的鄰居房澤秋一直堅持去醫(yī)院照顧他。每當房澤秋離開時,老人都會滿含期待地問:“孩啊,你下次啥時候再來?”老人的眼神每次都讓房澤秋很難受?!岸敔?,跟我走吧,我來養(yǎng)活您!”過了大半年,老人病情好轉,房澤秋與媽媽商量后,把他接進了自己家。
這句承諾,沒想到一堅持就是35年。
房澤秋的丈夫于海本是她的同事,在她去醫(yī)院看望李玉柱時,于海也時常陪著,每次都勤快地給老人端盆遞碗,擦洗翻身。冬去春來,房澤秋感覺這人“值得托付”,后來二人正式確定戀愛關系,1982年結婚。
起初那幾年,李玉柱老人身體還算好,房澤秋兩口子白天要上班,兒子于宵寧便由老人看著長大。夏天,于宵寧記憶中最深刻的,就是老爺爺用媽媽給的零花錢,給自己買雪糕冰棍吃。一大一小,起初牽著手由學校走回家,慢慢地老人年紀大了,就坐在陽臺上,等聽到放學的鈴聲,便趕去門口為他開門。于宵寧上大學后,一周回一次家,而惦念著的老人提前兩三天就開始絮叨:“今天宵寧回家吧?”
后來,宵寧的兒子哼哼出生,在耳濡目染下,才三歲的他就承擔了給老爺爺拿報紙、送牛奶的“工作”。有時一家人一起看電視,看到突然出現(xiàn)的牛奶廣告,哼哼就顯得特別驚訝,“那不是老爺爺?shù)呐D虇??”哼哼是李玉柱老人的開心果,老人經(jīng)常笑呵呵地看著他,大概又想起了小時候的于宵寧。一家人有什么好吃的總是先拿去給李玉柱,而老人總會趁大家不注意,一把塞給小重孫吃。
老人失去行動能力后,房澤秋夫妻兩人輪番照顧他。丈夫于海去世后,照顧老人翻身、擦洗、大便、去醫(yī)院等力氣活便落到了兒子于宵寧身上。年紀大了又癱瘓在床的老人每晚都會喊起家人好幾次,為此于宵寧辭去了原先收入較多的工作,專門在家照顧他。
老人一直被照顧得很好,精神矍鑠,胃口也好。來客人時,房澤秋會特意去排好久的隊,給老人買一個酥軟好吃的孟家趴蹄,再來瓶啤酒。生活雖說比較拮據(jù),可一家人總是想方設法讓老人高興高興。
2014年,北京舉行“全國最美家庭”頒獎儀式,這是房澤秋第一次出遠門,但因牽掛家里的老人和孩子,沒過兩天就連夜趕了回來。那時她的丈夫于海已經(jīng)去世兩年,在京期間,房澤秋找了個空,去了趟天安門,那是于海一直以來最為期待與敬仰的地方。當捧著愛人照片站在天安門廣場時,房澤秋的淚水再也止不住流了下來,這么多年夫妻倆一路扶持,為了照顧老人和孩子,從未出過遠門,沒想到最后站到這里的只有自己,房澤秋覺得心里特別不是滋味。“沒有我的丈夫,我也不可能堅持這么多年。那時候,他總跟我說以后有的是時間……”回憶起丈夫,房澤秋很傷感。
2014年圣誕夜,97歲高齡的李玉柱老人安詳?shù)仉x開了這個世界。“善始善終,照顧好二爺爺一輩子”,房澤秋守住了自己的承諾,也用實際行動踐行了中華文明最偉大的孝道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