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琳 趙 年 江蘇省昆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 215300
?
慢肺活量與用力肺活量的差異對預測COPD患者氣道阻塞嚴重程度的分析
朱琳趙年江蘇省昆山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呼吸內(nèi)科215300
摘要目的:探究慢肺活量(VC)與用力肺活量(FVC)的差異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預測能力。 方法:選取2013年12月-2014年7月來院的符合納入標準的患者30例作為觀察組;來我院診治但不患有呼吸系統(tǒng)有關疾病并且不患有影響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患者30例作為對照組。對兩組患者均進行肺功能指標VC 、FVC、F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 、FEV1%(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百分比)的測定并比較。結(jié)果:觀察組患者VC值與FVC的值相差較大,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患者VC與FVC的值進行t檢驗發(fā)現(xiàn)P>0.05,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VC與FVC的差值與FEV1%進行相關性分析,r=-0.143,P>0.05。結(jié)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中常表現(xiàn)為FVC 關鍵詞慢性阻塞性肺病慢肺活量用力肺活量預測指標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是一種以持續(xù)存在的呼出氣流受限為主要特征的疾病,氣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并呈進行性發(fā)展,主要表現(xiàn)為有呼吸困難、慢性咳嗽、咳痰、運動能力及生活質(zhì)量下降[1]。COPD是呼吸系統(tǒng)中致死和致殘的第一大原因,并且在未來,這類現(xiàn)象會越來越嚴峻[2]。COPD的診斷在2013年GOLD中為:有呼吸困難、慢性咳嗽、咳痰且有危險因素暴露史[3]。COPD的診斷主要依靠肺功能的檢測,2013年GOLD中肺功能的檢測要求為“肺功能檢查中,F(xiàn)VC及FEV1取3次測量的最大值,并且要求3次測量中的最大值及最小值差異小于5%或150ml”[3],但有相關研究表明 FEV1并不能完全反映 COPD 的復雜病程,并強調(diào) FVC在判斷 COPD 患者對支氣管舒張劑反應方面的作用。 在進行呼吸功能測定時,VC和FVC均是較容易測定的指標,且有一部分研究顯示,也許由于氣道發(fā)生的生化水平以及病例生理方面的變化,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中常表現(xiàn)為FVC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選取2013年12月-2014年7月來我院診治的患者作為受試對象。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0例,其中觀察組男22例,女8例;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觀察組和對照組平均年齡分別為(65.32±8.90)歲、(64.13±8.10)歲,體重分別為(65.20±4.50)kg、(66.10±5.12)kg。身高分別為(168±23.12)cm、(165±21.30)cm。兩組的各項基本資料進行兩個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P>0.05 ,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表示可以將觀察組和對照組進行對比。 1.2納入標準觀察組:按照2013 年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制訂的COPD診治指南,在使用支氣管舒張藥物后,進行肺功能檢查,檢查結(jié)果FEV1/FVC<70%。注意要排除影響肺通氣功能的相關疾病,例如:支氣管擴張癥、肺腫瘤、肺結(jié)核等。對照組:無 COPD、哮喘、肺間質(zhì)纖維化等肺臟疾病,無影響呼吸系統(tǒng)疾病的相對健康患者。 1.3方法本院采取的調(diào)查方法為回顧性分析,對兩組患者均進行肺功能測定。測定指標分別有VC、FVC、FEV1、 FEV1%。儀器選用COSMED quark PFT-1,肺功能室檢測人員為呼吸科的專業(yè)醫(yī)師,測試過程嚴格按照ATS/ERS標準,并且選取的數(shù)據(jù)均來自同一個醫(yī)師的測定結(jié)果,在誤差上盡量避免。在患者行肺功能測試前先測定受試者基本參數(shù):如身高、體重,在患者休息充足后進行肺功能的測試。每位受試者在測定FVC前均先進行VC的測定。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 SPSS19.0 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兩組的肺功能數(shù)據(jù)均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對各項肺功能指標數(shù)值的分析采用兩個獨立樣本t檢驗的方法比較,P<0.05時認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jié)果 兩組的VC、FVC、FEV1、FEV1%四個指標進行兩個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分析,結(jié)果顯示P<0.00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觀察組患者的VC值與FVC值相差較大,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患者VC值與FVC值進行t檢驗發(fā)現(xiàn)P>0.05,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對VC與FVC的差值與FEV1%進行相關性分析,r=-0.143,P>0.05。見表1。 3討論 本文選取VC、FVC、FEV1、FEV1%。兩組對四個指標進行兩個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結(jié)果顯示P<0.001,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梢?,COPD患者在VC、FVC、FEV1、 FEV1%四項指標的結(jié)果與無呼吸系統(tǒng)疾病對照組相比較低。 ±s) 觀察組患者的VC與FVC的值相差較大,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對照組患者VC與FVC的值進行t檢驗發(fā)現(xiàn)P>0.05,差異不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因此,該結(jié)果驗證了有關研究的證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中常表現(xiàn)為FVC 筆者將VC與FVC做差值,對VC-FVC的差值與FEV1%進行相關性分析,r=-0.143,P>0.05。表示VC與FVC差值與FEV1%之間不存在相關性。暫不能認為VC與FVC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氣道阻塞有預測能力。但慢阻肺患者VC與FVC均低于正常人。 COPD是呼吸系統(tǒng)中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的一大疾病。在進行肺功能測定時, VC和FVC均是較容易測定的指標。本文結(jié)果證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常表現(xiàn)為FVC 參考文獻 [1]Vestbo J,Hurd SS,AgustíAG,etal.Global strategy for the diagnosis,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chronic obstructivepulmonary disease:GOLD executive summary〔J〕.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2013,187(4):347-365. [2]梁麗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健康教育的研究進展〔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14(35):269. [3]袁雅冬,宮小薇.2013年呼吸病學新進展〔J〕.臨床薈萃,2014,29(3):275-281. (本文通訊作者:趙年) (編輯雅文) 收稿日期2014-12-07 中圖分類號:R563.9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1-7585(2015)17-2322-02
——肺活量測定用于無癥狀吸煙者氣道阻塞篩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