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家寰 劉鴻雁,2 趙志鵬 涂剛琴 劉艷萍
(1.貴州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 貴陽 550025; 2.貴州大學環(huán)境規(guī)劃設計研究所, 貴陽 550025)
污灌地重金屬鎘污染的伴礦景天修復試驗研究*
龍家寰1劉鴻雁1,2趙志鵬1涂剛琴1劉艷萍1
(1.貴州大學資源與環(huán)境工程學院, 貴陽 550025; 2.貴州大學環(huán)境規(guī)劃設計研究所, 貴陽 550025)
針對城郊污灌地土壤重金屬Cd污染,利用超富積植物伴礦景天(Sedumplumbizincicola)進行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正交試驗研究,以探討Cd污染土壤的最優(yōu)田間修復措施。研究表明:修復植物-伴礦景天莖葉中Cd的含量均值達到8.80mg/kg,約為玉米莖葉的58倍,芹菜莖葉的135倍;土壤-植物系統(tǒng)中Cd的遷移量由高到低的順序為:伴礦景天>玉米>芹菜;對正交試驗中伴礦景天的Cd提取率進行極差分析,最佳試驗因素結果為:因素A:種植方式為扦插10株/m2、因素C種植模式為單作、因素B調控劑硫粉施用量為2g/m2,試驗結果中此方案伴礦景天對土壤中Cd的提取率達到8.49%,是9個處理組中最高的,與極差分析結果一致。實際應用中,本文推薦選擇A1C3B3方案(種植方式為扦插10株/m2、因素C種植模式為與玉米間作、因素B調控劑硫粉施用量為6g/m2)作為伴礦景天植物修復的最優(yōu)田間農藝措施方案,以達到邊修復邊生產(chǎn)的農業(yè)土壤修復模式。
土壤;重金屬Cd;伴礦景天;植物修復
生活污水以及養(yǎng)殖廢水中含有作物可以吸收利用的N、P、K、Cu、Zn等多種營養(yǎng)元素,經(jīng)適當處理后作為灌溉的替代性水源,已成為緩解農業(yè)水資源緊缺的重要途徑,但同時污水中也含有重金屬、非金屬、有毒物質和無機鹽類等物質,不合理污水灌溉對土壤、地下水、農作物品質造成的危害已備受關注[1-3],成為影響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安全和制約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4]。根據(jù)有關部門的調查統(tǒng)計,目前我國工業(yè)企業(yè)年排放的未經(jīng)處理的污水達300~400 億t,用這些工業(yè)污水灌溉農田的面積占污灌總面積的45%,造成嚴重的土壤重金屬污染[5]。土壤Cd污染造成我國水稻、蔬菜等農產(chǎn)品的質量下降,嚴重威脅人體健康,影響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6]。在貴陽市主要蔬菜基地的農產(chǎn)品質量檢測中,Cd在芹菜、菠菜、白菜和甘藍菜中的累計量大于國家食品衛(wèi)生標準規(guī)定的0.1 mg/kg限值,超標檢出率達到42%。
重金屬污染的農田耕地土壤修復技術要求能原位地有效消除影響到糧食生產(chǎn)和農產(chǎn)品質量的微量有毒有害污染物,同時既不能破壞土壤肥力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功能,也不會導致二次污染的發(fā)生。于是在眾多修復技術中,植物修復成本較低、能適用于大面積污染農地土壤的治理,具有技術和經(jīng)濟上的雙重優(yōu)勢,已有許多專家學者致力于植物修復重金屬的研究[7-10]。本文利用超積累植物-伴礦景天(Sedumplumbizincicola)進行植物修復,并通過正交試驗得到種植的最優(yōu)模式,為污染耕地的植物修復提供技術上的支持,通過伴礦景天與其他作物間套作的田間試驗來探討一種能將土壤植物修復和農業(yè)生產(chǎn)結合在一起的土地修復模式,為我國重金屬輕度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提供參考。
1.1 供試植物及間套作作物選擇
本研究選擇的修復植物伴礦景天(Sedumplumbizincicola)是一種Zn、Cd超積累植物,具有多年生、生物量大、生長速率快等優(yōu)點,是進行重金屬修復的良好資源[11]。另選擇與其間套作的作物為芹菜和玉米,在重金屬修復實驗中玉米大多作為Pb和Cd的受試植物,以往研究發(fā)現(xiàn),玉米對重金屬Cd富集能力較弱,芹菜是一種根部易富集Zn、Cd元素且難轉移到地上部的普通蔬菜作物[12]。樣地所在區(qū)域是貴陽市主要蔬菜種植基地,選擇玉米、芹菜作為研究對象討論植物修復對食物鏈的影響。
1.2 正交試驗設計
本試驗采用田間試驗進行,田間試驗基地位于貴陽市烏當區(qū)新莊路小谷龍村村口一處約180m2的長方形農田。種植修復植物和農作物的時間為2013年3月30日-2013年7月26日,期間芹菜生長期為2個月,玉米生長期為4個月,收獲的植物帶回實驗室進行制樣并分析測試。
田間試驗選擇種植模式、施用調控劑硫粉用量、間套作模式3個因素作為試驗設計參數(shù),每個因素設置3個水平(見表1),選用L3(34)正交表[13]來安排實驗,根據(jù)DPS9.50軟件進行試驗設計[14],得到表2,共9個處理組,每個處理組2次重復,得到最終試驗小區(qū)為18個。每個小區(qū)為6.0m×1.5m,面積約為9m2,每兩個小區(qū)間設置0.2m保護行。本試驗的田間試驗處理組排列采用抽簽法,先將所有田間小區(qū)依次編號,然后將每個處理組的組號寫在同樣的紙片上,然后將所有紙片混合在一起搖勻,從中隨機抽取處理組組號寫在區(qū)號上,直到所有小區(qū)寫滿為止。
表1 正交試驗因素水平表
表2 L3(34)正交表
1.3 植物樣品中重金屬含量分析
分別用自來水、去離子水洗滌植物地上部分,75 ℃殺青1h,60 ℃烘至恒量,稱量,用不銹鋼植物粉碎機磨碎,用于測定植物中重金屬Cd含量。植物樣品采用HNO3-HClO4消化(體積比3:2),ICP-MS測定其重金屬Cd的含量,所用試劑均為優(yōu)級純,標準樣品測定結果均在允許范圍內。
1.4 修復植物重金屬提取率
植物重金屬提取率(Phytoextractionrates)是指修復植物對土壤中的重金屬的提取效率,植物的提取率取決于生物富集系數(shù)、植物的生物量以及土壤本身的質量。植物富集是指植物通過各種方式從周圍的土、大氣、土壤中積累某種元素或其他難降解物質使得其體內濃度超過周圍環(huán)境中這種物質的濃度的現(xiàn)象,一般用生物富集系數(shù)(BCF,Bio-ConcentrationFactors)來表示,見公式(1)。Mertens[15]等將植物生物量、地上部重金屬含量、土壤密度及根際土壤深度4個參數(shù)作為植物修復土壤重金屬中植物對重金屬的提取效率的計算指標,并假設受污染土壤的密度為1.3t/m3,且重金屬污染主要集中發(fā)生位于根際20cm土壤處,其提出的植物提取率計算公式見公式(2)。同時,植物對污染土壤中重金屬的遷移總量是評價修復植物修復重金屬污染土壤潛力的另外一個重要指標,植物重金屬遷移總量的計算見公式(3)。
BCF=Cb/Ce
(1)
式中:BCF——生物富集系數(shù);
Cb——某種元素或難降解物質在機體內的濃度;
Ce——某種元素或難降解物質在機體周圍環(huán)境的濃度。
植物提取率(PER)=(植物地上部分濃度×植物生物量)/(根際土壤質量×污染土壤重金屬含量)×100%
(2)
重金屬遷移總量=植物地上部分重金屬含量×植物地上部分的生物量
(3)
2.1 試驗田的基本理化性質
本田間試驗基地土壤基本理化性質[16]見表3:
表3 試驗田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質
從表中的相關數(shù)據(jù)可知,該樣點土壤呈現(xiàn)弱堿性,且有機質相對偏高,根據(jù)GB15618-1995《國家土壤環(huán)境質量標準》,As、Pb、Cu的含量均未超過二級標準限值,Zn和Cd的含量均超過土壤環(huán)境質量的二級標準,Zn超標3.35倍,Cd超標4.73倍。根據(jù)實際調查[17],該樣點農田土壤主要是由于長期利用含有重金屬的養(yǎng)殖廢水和生活污水進行灌溉,從而導致土壤中重金屬超標,但尚屬輕度污染,可通過植物修復等有針對性的措施緩解或去除該樣點農田土壤中低濃度的Cd污染。
2.2 植物地上部分重金屬Cd的含量、富集系數(shù)和遷移量
2.2.1 植物地上部分重金屬Cd的含量
表4為修復植物-伴礦景天和間套作的玉米與芹菜在按照試驗設計的處理組的種植條件下,植物生長一定時期后,伴礦景天和芹菜的地上部分(莖葉)以及玉米的地上部分(莖葉和果實)的重金屬Cd的含量。修復植物-伴礦景天莖葉中Cd的含量為7.06~12.51mg/kg,是3種植物中莖葉部分Cd含量最高的,均值可達8.80mg/kg。玉米莖葉中重金屬Cd的含量遠低于伴礦景天,其含量范圍在0.092~0.21mg/kg,均值為0.15mg/kg,伴礦景天莖葉中Cd的平均含量約是玉米莖葉的58倍,兩者Cd的平均含量差異極大。玉米果實中的重金屬Cd含量最低,均值僅為0.031mg/kg,玉米莖葉中Cd的平均含量是其果實的4.8倍,可以發(fā)現(xiàn)玉米莖葉富集Cd的能力較果實富集Cd的能力強。芹菜莖葉中重金屬Cd的含量范圍在0.059~0.069mg/kg之間。
根據(jù)GB2715—2005《糧食衛(wèi)生標準》中Cd含量的限量標準,麥類、玉米及其他作物的Cd含量應≤0.1mg/kg,從實驗結果數(shù)據(jù)分析,處理組2、6、7產(chǎn)出的玉米莖葉和果實中重金屬Cd的平均含量分別為0.15mg/kg、0.031mg/kg,玉米莖葉中Cd含量超標1.5倍,玉米果實未超標。在利用修復植物-伴礦景天對該Cd污染土壤進行一定時期修復后,玉米中Cd含量能達到安全食品標準。處理組3、4、8中產(chǎn)出的芹菜莖葉Cd的平均含量為0.065mg/kg,均能達到安全食用標準。
表4 植物地上部分重金屬Cd的含量 mg/kg
2.2.2 植物地上部分重金屬Cd的富集系數(shù)和遷移量
植物富集是指植物從周圍土壤環(huán)境中吸附重金屬的能力,從表5可以看出,在試驗田植物自然生長狀態(tài)下,作物玉米果實、莖葉和芹菜莖葉對重金屬Cd的富集系數(shù)均小于1,玉米果實、莖葉對Cd的富集系數(shù)范圍分別在0.01~0.026和0.05~0.12之間,芹菜莖葉對Cd的富集系數(shù)范圍在0.034~0.040之間,都不具備超富集特性。修復植物-伴礦景天莖葉中Cd的富集系數(shù)在3.95~7.28之間,說明伴礦景天能夠從其生長的周圍土壤中蓄積重金屬Cd,并使得其體內Cd的含量超過了周圍土壤中濃度,具備對重金屬Cd的超富集特性。供試3種植物體內對Cd的富集系數(shù)由高到低排列順序為:伴礦景天莖葉>玉米莖葉>芹菜莖葉>玉米果實。
表6是3種植物在試驗農田不同處理組條件下,生長一定時期后重金屬Cd的遷移量。3種植物對土壤中重金屬Cd的遷移量由高到低的順序為:伴礦景天>玉米>芹菜,其中不同處理組玉米對土壤中重金屬Cd的遷移量平均值為0.42mg/m2,芹菜對土壤中重金屬Cd的遷移量平均值為0.21mg/m2,伴礦景天對土壤中重金屬Cd的遷移量平均值為7.43mg/m2,分別是芹菜和玉米的35.38倍和17.69倍。雖然玉米的生物量明顯高于修復植物-伴礦景天的生物量,但是由于伴礦景天對重金屬Cd的的富集系數(shù)平均值為5.12,是玉米的58.85倍,因此伴礦景天對Cd的遷移量反而高于玉米,由此可以看出高生物量的植物對重金屬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復不具備明顯優(yōu)勢,修復植物的修復潛力是根據(jù)其對目的重金屬的富集能力來決定。修復植物-伴礦景天對其目的重金屬Cd較一般作物有較高的遷移量,所有處理組中種植的伴礦景天對重金屬Cd的遷移總量達66.90mg/m2,對于受到Cd污染的農田土壤,可以通過種植伴礦景天吸附土壤中的重金屬Cd,使得土壤中一定量的重金屬Cd遷移至伴礦景天植物體內,再從土壤中移除伴礦景天后能有效地減少土壤中重金屬Cd的含量,對于收獲的伴礦景天應妥善處理,防止其通過其他渠道產(chǎn)生二次污染。
表5 植物地上部分重金屬Cd的富集系數(shù)
表6 植物中重金屬Cd的遷移量 mg/m2
2.3 正交試驗極差分析及最優(yōu)方案
2.3.1 伴礦景天的Cd提取率及其相關研究對比
根據(jù)植物提取率公式計算得到本次田間試驗3種植物對試驗農田土壤中重金屬元素Cd的提取率,詳見圖1。
圖1 伴礦景天地上部分對土壤中Cd的提取率
由圖1可見,9個處理組中修復植物-伴礦景天對土壤中重金屬Cd的提取效率最低的是處理組6,其提取率均值為0.53%,最高的為處理組1,提取率均值為8.49%,是處理組6的16.02倍。結合表4伴礦景天莖葉中重金屬Cd含量可以發(fā)現(xiàn),處理組2伴礦景天的Cd含量是所有處理組中最高的,為12.51mg/kg,但由于其與玉米進行間套作,生長受到光照等限制,導致處理組2的伴礦景天單位生物量較低,所以對重金屬Cd的提取率反而較低。同理,處理組6和處理組7的伴礦景天生物量也較低,同時其重金屬Cd的含量是所有處理組中最低,所以處理6和處理7伴礦景天對土壤中重金屬Cd的提取率是最低的,分別為0.53%和0.71%。處理組3、4和8均為伴礦景天和芹菜間套作,伴礦景天對土壤中重金屬Cd的提取率差異較大,分別為3.45%、1.40%和1.55%,這可能和其他種植條件的影響有關(如種植模式、硫粉施用量等因素)。另,處理3和處理9是繼處理1以外Cd提取率最高的兩個處理組,兩者均是施用54g調控劑硫粉,試驗用地均為弱堿性土壤,因此硫粉施用量較多會活化土壤中的Cd,因此使得伴礦景天對土壤系統(tǒng)中Cd的提取率有所增加。
根據(jù)任靜[18]研究結果,在田間微區(qū)利用伴礦景天對Zn、Cd污染土壤連續(xù)修復,1年間4次收獲的伴礦景天地上部Cd含量分別為28mg/kg、48mg/kg、53mg/kg、27mg/kg,和本研究中9個處理組中伴礦景天地上部分Cd含量最高的12.51mg/kg差距較大。研究發(fā)現(xiàn),土壤中重金屬的有效性與環(huán)境pH關系密切,對陽離子而言,pH越低則其生物有效性越高,植物吸收量也越高[19],而本研究的試驗田土壤pH為7.11,屬于弱堿性土壤,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植物對Cd的吸收量。另本研究中伴礦景天種植的時間較短且1次收獲,同時種植期間因干旱伴礦景天生長狀況較弱,同進行多次修復污染土壤的上述研究相比,Cd的含量相對較低。
2.3.2 伴礦景天Cd提取率的正交試驗極差分析
為了更加科學、直觀地從不同處理組中伴礦景天Cd提取率分析每個因素對其的影響,需要通過極差分析來得出合理結論。表7是DPS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對本次田間試驗所得伴礦景天對重金屬Cd的提取率的極差分析。
表7 伴礦景天Cd提取率的極差分析
由表7極差分析結果可知:因素A對伴礦景天的Cd提取率影響最大,所以因素A是本次試驗中所得的主要考慮的因素。因素C是本次試驗中所得的第二考慮的因素。因素B的水平改變時對田間試驗中伴礦景天的Cd提取率影響是3個因素中最小的。
從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結論:本次田間試驗中3個因素對試驗最終指標(伴礦景天Cd提取率)的影響按大小次序來排列應當是A(種植方式)、C(種植模式)、B(調控劑硫粉施用量)。
A:種植方式 第1水平 扦插10 株/m2
C:種植模式 第1水平 單作
B:硫粉施用量 第1水平 2g/m2
分析得到的最優(yōu)方案A1C1B1在以上9個處理組中出現(xiàn),其實際結果是處理組1中修復植物-伴礦景天對土壤中重金屬Cd的提取率為8.49%,是9個處理組試驗數(shù)據(jù)中最高的,說明以上極差分析得到的最優(yōu)方案A1C1B1是符合實際的,單作條件下伴礦景天生長狀況良好,所得到的提取率也是所有處理組中最高,但在實際農業(yè)生產(chǎn)中,修復植物的長期種植會降低土地的經(jīng)濟效益,且也有研究表明[18],連作效應會影響植物的生物量,不利于伴礦景天對重金屬Cd的提取,因此本文推薦選擇處理組3的種植方案(種植方式為扦插10 株/m2、種植模式為與玉米間作、調控劑硫粉施用量為6g/m2)作為實際方案替代最優(yōu)方案,不僅能達到修復污染土壤的目的,也能實現(xiàn)農業(yè)生產(chǎn)不間斷,并能生產(chǎn)出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作物,最終達到將土壤植物修復和農業(yè)生產(chǎn)結合在一起的土地修復模式。
(1) 田間試驗結果顯示,修復植物-伴礦景天莖葉中Cd的含量均值達到8.80mg/kg,約為玉米莖葉的58倍,富集系數(shù)在3.95~7.28之間,對Cd表現(xiàn)出較強的富集能力,玉米果實、莖葉和芹菜莖葉對重金屬Cd的富集系數(shù)均小于1。土壤-植物系統(tǒng)中Cd的遷移量由高到低的順序為:伴礦景天>玉米>芹菜,伴礦景天中Cd的遷移量平均值為7.43mg/m2,分別是芹菜和玉米的35.38倍和17.69倍。
(2) 田間試驗9個處理組中修復植物-伴礦景天對土壤中Cd的提取效率最低的是處理組6,其提取率均值為0.53%,最高為處理組1,提取率均值為8.49%,是處理組6的16.02倍。處理3和處理9是繼處理1以外Cd提取率最高的兩個處理組,施用一定量的硫粉有利于土壤中的Cd的活化,提高伴礦景天對Cd的提取率。
(3) 正交試驗結果顯示3個因素對試驗中伴礦景天Cd提取率的影響按大小次序來排列是因素A:種植方式為扦插10 株/m2、因素C種植模式為單作、因素B調控劑硫粉施用量為2g/m2,即最優(yōu)方案為A1C1B1。田間試驗結果為處理1伴礦景天的生物量為2.69kg/m2,其對土壤中Cd的提取率達到8.49%,均是9個處理組中最高的,與極差分析結果一致。但從農業(yè)生產(chǎn)實際考慮,本研究推薦選擇A1C3B3方案替代最優(yōu)方案作為伴礦景天植物修復的最優(yōu)田間農藝措施方案,以達到土壤植物修復和農業(yè)生產(chǎn)結合在一起的土地修復模式。
[1] 李曉光.豬場廢水灌溉農田對土壤重金屬Zn,Cu,As含量的影響[D].北京:中國農業(yè)科學院,2009.
[2] 陳竹君,周建斌.污水灌溉在以色列農業(yè)中的應用[J].農業(yè)環(huán)境保護,2001,20(6):462-464.
[3] 劉麗.小凌河污水灌溉對水稻作物影響的分析[J].遼寧城鄉(xiāng)環(huán)境科技,1999,19(1):43-46.
[4] 王蕓,張建輝,趙曉軍.污灌農田土壤Cd污染狀況及分布特征研究[J].中國環(huán)境監(jiān)測,2007,23(5):71-74.
[5] 彭星輝,謝曉陽.稻田Cd污染的土壤修復技術研究進展[J].湖南農業(yè)科學,2007(2):67-69.
[6] 宋波,陳同斌,鄭袁明,等.北京市菜地土壤和蔬菜Cd含量及其健康風險分析[J].環(huán)境科學學報,2006,26(8):1343-1353.
[7] 中國環(huán)境保護部.關于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見[R].北京:中國環(huán)境保護部,2008.
[8]ChaneyRL,Malikm,LiyM,etal.Phytoremediationofsoilmetals[J].CurrentOpinioninBiotechnology,1997(8):279-284.
[9] 沈振國,陳懷滿.土壤重金屬污染生物修復的研究進展[J].農村生態(tài)環(huán)境,2000,16(2):39-44.
[10]McgrathSP,ZhaoFJ.Phytoextractionofmetalsandmetalloidsfromcontaminatedsoils[J].CurrentOpinioninBiotechnology,2003,14:277-282.
[11] 吳龍華,周守標,畢德,等.中國景天科植物一新種—伴礦景天[J].土壤,2006,38(5):623-633.
[12] 廖琴,王勝利,南忠仁,等.干旱區(qū)綠洲土壤中Cd、Pb、Zn、Ni復合污染對芹菜的影響及其富集遷移規(guī)律[J].干旱區(qū)資源與環(huán)境,2011,25(7):173-177.
[13] 陳魁.應用概率統(tǒng)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
[14] 唐啟義.DPS數(shù)據(jù)處理系統(tǒng)[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15]MertensJ,LuyssaertS,VerheyenK.Useandabuseoftracemetalconcentrationsinplanttissueforbiomonitoringandphytoextraction[J].EnvironmentalPollution,2005,138:1-4.
[16] 龍家寰.典型污染區(qū)土壤鎘的污染特征及植物修復[D].貴陽:貴州大學,2014.
[17] 龍家寰,劉鴻雁,劉方,等.貴州省典型污染區(qū)土壤中Cd的空間分布及影響機制[J].土壤通報,2014(4):1325-1332.
[18] 任靜.污泥土地處置土壤鋅鎘污染及植物修復研究[D].貴陽:貴州大學,2012.
[19] 陳懷滿.土壤-植物系統(tǒng)中的重金屬污染[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6:95-105,309-311.
Experimental study on cadmium removal bySedumPlumbizincicolafor sewage irrigated lands
Long Jiahuan1, Liu Hongyan1, 2, Zhao Zhipeng1, Tu Gangqin1,Liu Yanping1
(1.College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Guizhou University; 2. Institute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Resource, Guizhou University, Guiyang 550025, China)
In this study,Sedumplumbizincicola,ahyperaccumulatorplantwasusedtorepairtheCdcontaminatedsoilwhichwaslocatedinsuburbanandirrigatedbysewage.Orthogonalexperimentswereconductedtoinvestigatetheoptimumrestorationmeasures.Theresultshowedthat,theaverageCdcontentinstemsandleavesofSedumplumbizincicolareached8.80mg·kg-1,about58timesofthatincorns,and135timesinceleries.TheCdmigrationratefromsoiltoplantindescendingorderwas:Sedumplumbizincicola>corn>celery.ArangeanalysisfortheCdextractionrateofSedumplumbizincicolarevealedtheoptimumtreatmentwaslikebelow,FactorAforplantingpattern:cuttagein10plantspersquaremeters,FactorCforcroppingpattern:monoculture,FactorBformodulatorusage:sulfurdosageas2g/m2.Withthistreatment,theCdextractionratecouldreach8.49%,whichwasthehighestamongthe9experimentaltreatments,consistentwiththerangeanalysis.Whileinpracticalapplication,theA1C3B3treatmentwasrecommendedastheoptimalagronomicprogram: cuttage in 10 plants per square meters, intercropping with maize, sulfur dosage as 6 g/m2, in this way, soil remediation could get along well with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t the same time.
soils; cadmium;Sedumplumbizincicola;phytoremediation
2014-08-21;2014-10-24修回
龍家寰,女,1989年生,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土壤的植物修復研究。E-mail:fayre@126.com
劉鴻雁,E-mail: hongyan.L@163.com; re.hyliu@gzu.edu.cn
X
A
* 黔科合[2012]4005號;筑科合同[2012103]號;黔科合重大專項字[2012]6013-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