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偉,吳才文*,楊昆,趙培方,趙俊,劉家勇,姚麗,昝逢剛,夏紅明
(1.云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甘蔗科學研究所/云南甘蔗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開遠661699;2.云南云蔗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開遠661699)
用新臺糖甘蔗品種作親本培育強宿根后代的潛力評價
覃偉1,2,吳才文1,2*,楊昆1,2,趙培方1,2,趙俊1,2,劉家勇1,2,姚麗1,昝逢剛1,2,夏紅明1
(1.云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甘蔗科學研究所/云南甘蔗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開遠661699;2.云南云蔗科技開發(fā)有限公司,開遠661699)
選用10個新臺糖系列甘蔗品種ROC6、ROC9、ROC10、ROC11、ROC22、ROC23、ROC24、ROC25、ROC26和ROC28作父、母本與不同類型的甘蔗親本雜交,選配組合45個,采用家系評價法對甘蔗有性雜交后代在干旱條件下的宿根性進行研究。結(jié)果表明:新臺糖系列甘蔗品種作父、母本,對后代宿根蔗的影響較新植蔗更為顯著,且宿根蔗遺傳力表現(xiàn)高于新植蔗,對強宿根后代的選育貢獻大,其作父本使用的效果優(yōu)于作母本;其中,ROC25分別作父、母本使用時,兩個植期重要性狀的一般配合力(GCA)均較高,作父本或母本使用,選育出強宿根甘蔗品種的潛力均較大,是優(yōu)良的甘蔗親本。ROC11和ROC24作母本使用時優(yōu)勢明顯,ROC23和ROC28作父本使用,選育出強宿根甘蔗品種的潛力大。
甘蔗;新臺糖品種;親本;家系評價;宿根性
利用主栽甘蔗品種作親本選育甘蔗新品種,既可保持親本大多數(shù)優(yōu)良性狀,還有利于性狀的累加,易于培育出更為優(yōu)良的雜交后代[1-2]。甘蔗作為重要糖料作物,保留宿根是其主要栽培方式,在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中具有重要意義[3-6]。因此,強宿根甘蔗品種的選育在生產(chǎn)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為主要蔗糖生產(chǎn)國家所重視[7-8]。中國宿根蔗約占甘蔗總播種面積的60%[9],但甘蔗產(chǎn)量卻長期停留在較低水平,宿根年限較國外短,主要原因是缺乏宿根性好的甘蔗品種[10-12]。中國蔗區(qū)約2/3為丘陵旱坡地[13],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大多蔗區(qū)已出現(xiàn)連年干旱,干旱對甘蔗產(chǎn)業(yè)的影響日趨嚴重。因育種國家及單位的育種思路、技術(shù)方法的不同,則不同系列甘蔗品種的遺傳背景各異,對親本進行系統(tǒng)評價,有利于親本組合的有效選配,有效降低組合選配的盲目性,從而提高育種效率。新臺糖系列甘蔗品種是中國目前的主要推廣品種,其作親本使用的育種潛力不容忽視。筆者以新臺糖系列甘蔗品種分別作父、母本與常用親本雜交,研究雜交后代在干旱條件下的宿根性表現(xiàn),評價新臺糖系列甘蔗品種分別作父、母本時選育強宿根后代的潛力,以期從中篩選出優(yōu)良的父、母本提供雜交利用。
1.1 材料
以臺灣地區(qū)不同時期培育的新臺糖系列甘蔗品種ROC6、ROC9、ROC10、ROC11、ROC22、ROC23、ROC24、ROC25、ROC26和ROC28共10個為親本,與不同國家的常用甘蔗親本進行雜交(表1)。
表1 以1 0個新臺糖系列甘蔗品種分別作父、母本選配的4 5個雜交組合
1.2 試驗方法
根據(jù)親本種性表現(xiàn)和血緣基礎(chǔ),對不同類型親本與新臺糖系列的10個甘蔗品種進行選配。2008年11月至2009年1月根據(jù)親本的開花情況同時在海南甘蔗育種場、云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甘蔗研究所本部和瑞麗甘蔗育種基地對所選配的組合進行雜交,獲得雜交種子。交后代于2009年5月在云南省農(nóng)業(yè)科學院甘蔗研究所旱地育種基地進行育苗。各組合實生苗采用隨機區(qū)組栽種,單行區(qū),3次重復(fù),每行栽種16株,株距0.30 m,2009年5月14—15日統(tǒng)一栽種,苗期澆水2次(移栽時及成活后),其他田間管理同大田生產(chǎn)。甘蔗成熟后于2010年2月底收獲并保留宿根,于2011年2月收獲宿根蔗。試驗期間遭遇特大干旱(2009年9月底至2010年6月底),部分新植蔗不耐旱,株系表現(xiàn)出葉片干枯,少量株系因干旱死亡。
1.3 測定項目與評價方法
1.3.1 測定項目于2010年1月和2011年1月(甘蔗收獲前)分別調(diào)查行有效莖數(shù)、株高、莖徑和錘度,并計算單位面積有效莖、單莖重、單位面積蔗莖產(chǎn)量和糖產(chǎn)量[14]。
1.3.2 評價方法采用家系評價法[14-15]對雜交組合及親本進行分析。蔗莖產(chǎn)量、糖產(chǎn)量、株高、莖徑、有效莖和錘度6個重要性狀的一般配合力和遺傳力的計算參照文獻[14]中的方法。
1.3.3 數(shù)據(jù)處理數(shù)據(jù)處理及宿根力分析采用Excel 2003軟件;親本及組合的方差分析、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和遺傳力采用R軟件[14]。
表2 新臺糖系列父、母本性狀的方差分析結(jié)果
表3 新臺糖系列父、母本性狀遺傳力
2.1 新臺糖系列父、母本對后代性狀的影響
由表2可知,新臺糖系列甘蔗品種作母本對新植蔗和宿根蔗的糖產(chǎn)量、蔗莖產(chǎn)量、株高和錘度的影響達顯著或極顯著水平;作父本對新植蔗和宿根蔗的糖產(chǎn)量、蔗莖產(chǎn)量、有效莖、株高和莖徑的影響達顯著或極顯著水平,說明新臺糖系列甘蔗的不同品種作父、母本對后代性狀的表現(xiàn)影響差異大。新臺糖系列甘蔗作母本對新植蔗有效莖的影響不顯著,對宿根蔗的影響卻達顯著水平,說明新臺糖系列甘蔗品種作為母本使用,有利于強宿根甘蔗材料的選擇;作母本對新植蔗和宿根蔗莖徑的影響均不顯著,說明不同新臺糖系列甘蔗品種作母本,其后代莖徑差異小。新臺糖系列甘蔗作父本對新植蔗和宿根蔗錘度的影響均不顯著,說明不同新臺糖系列甘蔗品種作父本,其后代錘度差異小。從整體來看,作母本除錘度新植蔗的方差大于宿根蔗外,其他均小于或與宿根蔗相當,作父本是除有效莖新植蔗的方差大于宿根蔗外,其他均小于宿根蔗。說明新植蔗主要性狀的分離不如宿根蔗充分,可能是由于新植蔗只有8個月的生長期,種性沒有充分表現(xiàn)所致,而宿根蔗卻有1年的生長期,種性差異已充分表現(xiàn)出來。
2.2 父本和雜交組合的性狀遺傳力分析
由表3可知,新臺糖系列甘蔗品種作母本,糖產(chǎn)量、蔗莖產(chǎn)量、莖徑和有效莖4個性狀的遺傳力宿根蔗均比新植蔗大,說明作為母本使用,母本在以上4個性狀上遺傳給后代的能力在宿根蔗的表現(xiàn)比新植蔗強。新臺糖系列甘蔗品種作父本,6個性狀的遺傳力宿根蔗均比新植蔗大或相當于新植蔗,說明新臺糖系列甘蔗品種作父本使用更有利于父本遺傳力在宿根蔗的表現(xiàn),有利于優(yōu)良強宿根甘蔗后代的篩選。
2.3 新臺糖系列父、母本重要性狀的配合力
2.3.1 新臺糖系列母本重要性狀的一般配合力由表4可知,新臺糖系列甘蔗品種作母本,在兩個植期中,ROC25、ROC11、ROC24、的糖產(chǎn)量和蔗莖產(chǎn)量的一般配合力較高,ROC11、ROC24、ROC28的有效莖一般配合力較高,ROC25、ROC11、ROC24、ROC23的株高一般配合力較高,ROC25、ROC11、ROC26、ROC10的錘度一般配合力較高。其中,ROC25和ROC11在兩個植期的重要性狀一般配合力整體較高,且糖產(chǎn)量、蔗莖產(chǎn)量、有效莖和株高在宿根蔗上的一般配合力大于新植蔗,易于選育出宿根性強的高產(chǎn)品種;其中,ROC25錘度的一般配合力優(yōu)勢大于其它母本,育種潛力大,可重點使用;ROC24新植蔗糖產(chǎn)量、蔗莖產(chǎn)量和有效莖的一般配合力較高,且宿根蔗大于新植,也是培育強宿根甘蔗新品種的較好母本。綜合分析表明,選育強宿根甘蔗新品種時,可選用新植蔗和宿根蔗性狀整體配合力高,且宿根蔗大于新植蔗的新臺糖系列甘蔗品種作母本。
2.3.2 新臺糖系列父本重要性狀的一般配合力由表5可知,新臺糖系列甘蔗品種作父本,在兩個植期中,ROC28、ROC23、ROC9、ROC25的糖產(chǎn)量、蔗莖產(chǎn)量和有效莖的一般配合力較高,ROC28、ROC9、ROC22、ROC10的株高一般配合力較高,ROC10、ROC26、ROC11、ROC24的錘度一般配合力較高。其中,ROC28、ROC23和ROC25在兩個植期的重要性狀一般配合力整體較高,且糖產(chǎn)量、蔗莖產(chǎn)量和有效莖在宿根蔗上的一般配合力大于新植蔗,易于選育出宿根性強的高產(chǎn)品種;ROC9宿根蔗糖產(chǎn)量、蔗莖產(chǎn)量、有效莖和株高一般配合力低于新植蔗,但莖徑配合力較高,可用于大徑品種的培育。ROC10宿根蔗糖產(chǎn)量、蔗莖產(chǎn)量和有效莖一般配合力低于新植蔗,但株高和錘度配合力較高,且宿根蔗大于新植蔗,可用于高糖品種的選育。綜合分析表明,選育強宿根甘蔗新品種時,在父本的選擇上,父本新植蔗和宿根蔗性狀整體配合力水平是關(guān)鍵,同時可根據(jù)品種改良的需要針對優(yōu)良性狀的表現(xiàn)進行合理選配。
表4 新臺糖系列作母本重要性關(guān)的-般配合力
表5 新臺糖系列作父本重廳性狀的-般配合力
目前,大多試驗局限于不完全雙列雜交設(shè)計[16-21[15,22-23]。筆者結(jié)合新植和宿根2年的數(shù)據(jù),利用家系評價法,對10個新臺糖系列親本及選配的45個組合進行綜合評價。結(jié)果表明,新臺糖系列甘蔗品種作母本在干旱條件下對后代宿根蔗糖產(chǎn)量、蔗莖產(chǎn)量、有效莖、株高和錘度5個性狀的影響達顯著或極顯著水平,其中僅糖產(chǎn)量、蔗莖產(chǎn)量和有效莖3個性狀宿根蔗遺傳力大于新植蔗。新臺糖系列甘蔗品種作父本在干旱條件下對后代宿根蔗糖產(chǎn)量、蔗莖產(chǎn)量、有效莖、株高和莖徑5個性狀的影響達顯著或極顯著水平,且5個性狀宿根蔗遺傳力均大于新植蔗。說明新臺糖系列甘蔗作父、母本,優(yōu)良性狀遺傳給后代的能力均較高,在宿根蔗上能充分表現(xiàn),且作父本較作母本的遺傳能力更高;利用強宿根性的新臺糖系列品種作父、母本篩選出強宿根性后代的可能性高,但作父本用的優(yōu)勢更明顯。
配合力分析結(jié)果表明,旱地條件下以不同新臺糖品種作父、母本,其重要性狀的配合力差異大。ROC25分別作父、母本使用,兩個植期的重要性狀的一般配合力整體均較高,是優(yōu)良的甘蔗親本,作父本或母本使用,選育出強宿根甘蔗品種的潛力均較大。ROC11和ROC24作母本使用時優(yōu)勢明顯,選育出強宿根甘蔗品種的潛力大;作父本使用,僅錘度具有優(yōu)勢,可用于高糖甘蔗品種的選育。ROC28和ROC23作父本使用,選育出強宿根甘蔗品種的潛力大,作母本使用的優(yōu)勢不明顯。說明新臺糖系列品種作為父、母本選育出強宿根后代需要確定重點親本,不能盲目使用。對新臺糖系列甘蔗品種作父、母本使用的潛力進行評價,將有利于甘蔗親本的針對性選配,提高育種效率及選育概率,將為強宿根甘蔗品種的選育起促進作用。
[1]吳才文.云南甘蔗有性雜交育種親本的使用及效益分析[J].甘蔗糖業(yè),2002(4):1-5.
[2]吳才文.甘蔗親本創(chuàng)新與突破性品種培育的探討[J].西南農(nóng)業(yè)學報,2005,18(6):858-861.
[3]馬麗,應(yīng)雄美,劉新龍,等.34個國外引進甘蔗種質(zhì)三年宿根性產(chǎn)質(zhì)量評價[J].中國糖料,2010,32(2):31-32.
[4]HunsigiG.Planting of Ratooning sugarcane[M].Outlook on Agriculture,1989,18(4):176-184.
[5]HunsigiG,Krishna K R.Science of Field Crops[M].New Delhi:Oxford and IBH Publishing Co,1998:328-352.
[6]Yadav R L.PeriGanne Main Urvarak Parbandh[J].Khad Patrika,1985,26(5):25-28.
[7]鄧祖湖,林彥銓.不同選擇方法對甘蔗宿根性的選擇效果分析[J].福建農(nóng)業(yè)科技,2000(增刊):60-61.
[8]李楊瑞.現(xiàn)代甘蔗學[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10:313.
[9]江永,陳凱,黃毓芬.宿根甘蔗生長特性和產(chǎn)量結(jié)構(gòu)特點[J].中國糖料,2004,26(2):22-24.
[10]陳如凱,林彥銓,張木清,等.現(xiàn)代甘蔗育種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中國農(nóng)業(yè)出版社,2003:75-81.
[11]廣西甘蔗栽培編寫組.廣西甘蔗栽培[M].南寧:廣西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1991.
[12]鈕公藩.廣西糖業(yè)[M].南寧:廣西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7.
[13]羅明珠,劉子凡,梁計南,等.甘蔗抗旱性與葉片某些生理、生化性狀的關(guān)系[J].亞熱帶農(nóng)業(yè)研究,2005,1(1):14-16.
[14]吳才文,趙俊,趙培方,等.幾個新臺糖甘蔗品種雜交育種潛力研究[J].西南農(nóng)業(yè)學報,2010,23(5):1413-1417.
[15]吳才文.澳大利亞甘蔗家系選擇技術(shù)簡介[J].甘蔗糖業(yè),2007(1):6-9.
[16]林彥銓,陳如凱,何啟鈞,等.從配合力探討新CP甘蔗品種的育種潛力[J].福建農(nóng)學院學報,1991,20(2):123-128.
[17]曾獻軍,林彥銓,鄧祖湖,等.甘蔗主要性狀的配合力和親本組合的評價[J].福建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1994,23(2):134-139.
[18]陳如凱,林彥銓,薛其清,等.配合力分析在甘蔗育種上的應(yīng)用[J].福建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1995,24(1):1-8.
[19]呂建林,陳如凱,張木清,等.甘蔗光合性狀的遺傳分析和高光效親本評價研究[J].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2000,33(6):95-97.
[20]徐良年,鄧祖湖,陳如凱,等.CL系列甘蔗親本的遺傳力及配合力分析[J].植物遺傳資源學報,2006,7(4):445-449.
[21]徐良年,羅俊,陳如凱,等.甘蔗雜交后代主要熒光性狀的遺傳力及配合力分析[J].熱帶作物學報,2007,28(1):34-39.
[22]賢武,楊榮仲,周會,等.甘蔗家系配合力研究與應(yīng)用[J].亞熱帶農(nóng)業(yè)研究,2010,6(1):4-9.
[23]鄧祖湖,林彥銓,陳如凱,等.甘蔗實生苗及其宿根性狀配合力分析[J].福建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2000,29(3):286-291.
Breeding Potential Evaluation on Ratooning Ability of Sugarcane Progeny from ROC Varieties
QINWei1,2,WU Cai-wen1,2,YANG Kun1,2,ZHAO Pei-fang1,2,ZHAO Jun1,2,LIU Jia-yong1,2,etal
(1.Yunnan Key Laboratory of Sugarcane Genetic Improvement,Sugarcane Research Institute,Yun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Kaiyuan 661699;2.Yunnan Yunzh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Kaiyuan 661699)
Forty-five combinations were selected from ten ROC sugarcane varieties,including ROC6,ROC9, ROC10,ROC11,ROC22,ROC23,ROC24,ROC25,ROC26 and ROC28 as parents to crosswith various types of sugarcane parents,and ratooning ability of sugarcane F1groups by family test was evaluated under drought condition.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progenies from ROC were mo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in ratoon than in plant.Moreover,heritability of offspring in ratoon was higher than in plant.The contributions of ROC as parents were greater on breeding the strong ratoon offspring,and effect asmale parent was superior to that as female parent.Among the 10 ROC varieties,following clones with the 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ROC25 being asmale or female parent respectively were higher in plant and ratoon,Itwas an excellent sugarcane parents on breeding strong rationing offspring.ROC11 and ROC24 had obvious advantage when they were as the female parents. ROC23 and ROC28 had good capacity on breeding strong ratooning offspring when they were as themale parents.
sugarcane;ROC varieties;parent;family evaluation;ratooning traits
S566.103
A
1007-2624(2015)01-0005-04
10.13570/j.cnki.scc.2015.01.002
2014-06-06
國家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產(chǎn)業(yè)技術(shù)體系建設(shè)專項資金(CARS-20-1-1);云南省創(chuàng)新人才專項基金(2010CI078);云南省重點新產(chǎn)品開發(fā)計劃項目(2010BB011,2012BB014);云南省甘蔗遺傳改良重點實驗室開發(fā)課題基金(ysri201202)。
覃偉(1987-),男,廣西河池市人,研究實習員,主要從事甘蔗遺傳育種研究,E-mail:weiqin20100707@163.com。
吳才文(1963-),男,研究員,主要從事甘蔗遺傳育種研究,E-mail:gksky_wcw@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