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孫伯筠
第一講一樹獨放天下春——梅花
主講:孫伯筠
梅花是“中國十大傳統(tǒng)名花”之一,因為她與蘭花、竹、菊花都具有頂霜傲雪的大無畏精神、剛正不阿的高貴品質(zhì)和謙虛正直的君子風(fēng)度,所以共同被譽為“花中四君子”;又因為梅花與松、竹都具有頂冰雪、戰(zhàn)寒霜的艱苦經(jīng)歷,為中國古今文人所敬慕,因此又被共同譽為“歲寒三友”,以此比喻在艱苦的條件下,同甘苦、共患難、風(fēng)雨同舟的真摯友誼。
梅花是薔薇科李屬落葉喬木,高4~10米,在2~3月開花,先開花后展葉,花大多為單生或雙朵起放,花色有白色、紅色、淡紅和粉色。中國是梅花的故鄉(xiāng),有三千多年的栽培歷史,繁衍種類甚多。按種類分,分別是真梅種系、杏梅種系、李梅種系。如果以枝姿分,即直枝梅類、垂枝梅類、龍游梅類、杏梅類及櫻李梅類。
三美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tài)。
四貴貴稀不貴繁,貴老不貴嫩,貴瘦不貴肥,貴合不貴開。
樹齡越老越美——講究“老梅花,少牡丹”
淡陰、曉日、薄寒、細雨、輕煙、佳月、夕陽、微雪、晚霞、珍禽、孤鶴、清溪、小橋、竹道、松下、明窗、疏籬、蒼崖、林間吹笛、膝下橫琴、石臺下棋、掃雪煎茶、美人淡妝簪戴……
賞梅時不能出現(xiàn)像賞牡丹那樣“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以及“花開花落二十日,滿城之人皆若狂”的熱烈場面,而是要靜靜觀賞,細細地品味。宋代詩人林逋曾在《山園小梅》中告誡賞梅的人們:“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币簿褪钦f,在賞梅時,只有“微吟”才合適,而“檀板”和“金樽”這些能產(chǎn)生熱烈和轟動效應(yīng)的因素都不需要。
梅花在庭院中的配置可分為兩種方式:一是開辟專園及山坡、山嶺、水涯、溪畔大片栽植,取名梅園、梅嶺、梅塢、梅溪、梅亭等。開花時香飄數(shù)里,落英繽紛,宛如積雪;另一種是在庭院中,或植于建筑的一角,或配以山石小品,或以松、竹、梅混栽,稱“歲寒三友”,這樣的景觀組合在一起真是“松蒼竹翠梅含笑”景色真是美不勝收。我國有許多著名的梅花觀賞區(qū),如無錫梅園、杭州的靈峰梅花園、武漢的磨山梅園等。
梅花不僅可以用于園林,而且能作為盆景觀賞。梅花盆栽講究虬枝屈曲,姿態(tài)古雅,應(yīng)遵循“以曲為美,直則無姿;以欹為美,正則無景;以疏為美,密則無態(tài)”的造型原則。用這樣的賞梅規(guī)則去造型,才能在咫尺方寸中,
Where: ra is armature winding; rf is excitation winding;rD is direct-axis damping winding;rQ is cross-axis damping winding; w is electrical angular velocity of rotor.
感受到梅花的魅力。
對梅花情有獨鐘的文人墨客不勝枚舉,宋朝的林逋堪稱最癡情的一位。他隱居西湖孤山,終身不娶不仕,而是熱衷“植梅放鶴”,并以“梅為妻,鶴為子”,被譽為“梅隱”、“梅癡”、“梅仙”,《山園小梅》便是他詠梅的佳作: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人們似乎覺得在尋常的時間、地點觀賞梅花已經(jīng)不夠刺激,而越來越多的人在尋求“踏雪尋梅”的獨特感覺,似乎在那風(fēng)雪之后,到銀裝素裹的世界里去尋找綻放的梅花才更有韻味。唐代詩人孟浩然就有“踏雪尋梅”的嗜好。他曾頭戴浩然巾,于風(fēng)雪中騎驢過灞橋踏雪尋梅,后人經(jīng)常繪畫來表現(xiàn)他當(dāng)年尋梅的情景,甚至直至今日,還專門創(chuàng)作了一首《踏雪尋梅》的歌曲在社會廣泛傳誦。
明代的詩人高啟的“雪滿山中高士臥,明月林下美人來”,更是將梅花比喻既是志趣、品行高尚而又脫俗的隱士,又是樹中美人兒,這樣一個內(nèi)修外秀的“大家”。唐代詩人崔道融則這樣贊美梅花:“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是贊美梅花與眾不同的風(fēng)韻,梅樹不畏風(fēng)霜雨雪的高貴品質(zhì)一直為世人所樂道。
南宋范成大是一位賞梅、詠梅、藝梅、記梅的名家,他曾在蘇州石湖范村搜集梅花品種12個,寫成了《梅譜》,這一部中國第一,同時也是世界第一部梅花的專著,從書中可見在宋代梅花栽植已經(jīng)風(fēng)行。
中國還有許多與梅花有關(guān)的習(xí)俗。如“拋梅求婚”,講的是當(dāng)青年男女相聚時,姑娘把梅子拋給自己鐘愛的小伙子,以示愛慕之意。至今,人們將結(jié)婚成為“百年之好”,也作“媒合之果”,這其中的“媒”即取“梅”諧音。
宋代詩人陳亮的一首《梅花》深受后人喜歡,“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欲傳春消息,不怕雪埋藏。”于是“春消息”則常常成為梅花報春的代名詞。許多以梅花為主題的美術(shù)作品都以“春消息”命名。
孫中山先生曾將梅花定為國花,當(dāng)時認為梅花五枚瓣——“梅開五?!毕笳髦翱鞓?、幸運、長壽、順利、太平”,又象征著漢、滿、蒙、回、藏五個最大民族的大團結(jié),故又稱為“五?;ā?。舊時認為梅花有“四德”:初生為元,開花為享,結(jié)子為利,成熟為貞。
我國戲曲界的最高獎項被譽為“梅花獎”?!懊坊í劇痹O(shè)立20多年來,已經(jīng)有包括幾十個劇種在內(nèi)的數(shù)百位藝人榮獲此殊榮。該獎以“梅花香自苦寒來”為其寓意,是中國第一個以表彰和獎勵優(yōu)秀戲劇表演人才,繁榮和發(fā)展戲劇事業(yè)為宗旨的大獎。
“水波如錦”棋局著法
車七平六士5進4炮七平六士4退5
炮六平四士5進4兵四平五將4平5
兵三平四將5平4炮四平六士4退5
炮六平五士5進4兵四平五將4退1
炮三進九象5退7車六進二紅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