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益興,陳豪,朱能
永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浙江 永康 321300
鼻淵湯配合西藥治療兒童慢性鼻竇炎療效觀察
龍益興,陳豪,朱能
永康市第一人民醫(yī)院,浙江 永康 321300
目的:觀察鼻淵湯配合西藥治療兒童慢性鼻竇炎的臨床療效。方法:將60例慢性鼻竇炎患兒隨機分為2組各3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試驗組則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聯(lián)合鼻淵湯治療,對2組治療效果、癥狀緩解時間及復發(fā)情況進行比較。結果:總有效率及復發(fā)率試驗組分別為93.33%、3.33%,對照組分別為73.33%、23.33%,2組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兒鼻塞、鼻黏膜水腫、嗅覺及頭暈、頭痛緩解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隨訪6月,試驗組復發(fā)1例,對照組復發(fā)7例,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鼻淵湯配合西藥治療兒童慢性鼻竇炎臨床療效顯著,復發(fā)率低,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慢性鼻竇炎;兒童;鼻淵湯;中西醫(yī)結合療法
慢性鼻竇炎作為臨床上一種常見兒科疾病,主要由急性鼻竇炎發(fā)展而來,具有反復發(fā)作、遷延不愈的特點,主要表現(xiàn)為間歇性或長時間鼻塞、流鼻涕等,嚴重影響兒童身心發(fā)育[1]。目前臨床上以阿莫西林等治療為主,療效不一。中醫(yī)學認為,慢性鼻竇炎屬于鼻淵范疇,其根本在于肺氣虛弱、衛(wèi)表不固,治療以活血化瘀、健脾、通竅為主[2]。本研究對本院收治的慢性鼻竇炎患兒予鼻淵湯配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收到較好療效,結果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觀察病例均為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診治的慢性鼻竇炎患兒共60例,男34例,女26例;年齡5~12歲,平均(8.2±1.1)歲;病程0.5~6年,平均(3.2±0.5)年;其中慢性鼻竇炎1型55例(1期37例,2期12例,3期6例),2型5例(1期4例,2期1例);單純性25例,化膿性19例,變態(tài)反應性16例。隨機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30例。2組患兒在年齡、病程等方面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診斷標準符合《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學》[3]診斷標準:①表現(xiàn)出鼻塞、流涕等癥狀,部分伴有頭暈、嗅覺減退等癥狀;②黏膜充血腫脹或肥厚,中鼻甲肥大;③X線攝片或CT檢查提示鼻腔黏膜密度增大,竇壁黏膜增厚。
1.3排除標準①肝腎功能不全;②甲狀腺功能減退等內分泌、代謝性疾??;③藥物過敏史、禁忌癥;④中途退出者。
2.1對照組予常規(guī)西醫(yī)治療,口服阿莫西林膠囊(香港澳美生產),每天3次,每次0.5 g;布地奈德鼻噴劑(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噴鼻,每天2次,每次1噴。若上頜竇內存在膿液,則先行穿刺沖洗,后給藥。
2.2試驗組西藥治療方案同對照組,配合鼻淵湯治療。處方:石菖蒲、黃芩、黨參各10 g,蒼耳子、辛夷花各15 g,黃芪30 g,當歸、白術、魚腥草各12 g,木通8 g,甘草6 g。加減:流涕多者加敗醬草12 g;鼻塞嚴重者加薄荷9 g;顳部疼痛者加白芷12 g,川芎9 g。每天1劑,分2次口服。
1周為1療程,2組均治療2療程。治療期間觀察患兒用藥反應,定期行CT復查。
3.1觀察指標對2組患兒臨床療效、癥狀緩解時間及復發(fā)情況(治療結束后隨訪1、3、6月)進行觀察統(tǒng)計。
3.2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6.0統(tǒng)計學軟件對上述各項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1療效標準參考《慢性鼻-鼻竇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2年)》[4]擬定。治愈:臨床癥狀及體征完全消失,鼻腔內沒有膿性分泌物,CT檢查竇腔恢復正常;好轉:臨床癥狀及體征明顯改善,鼻腔內沒有膿性分泌物,CT檢查鼻竇黏膜水腫基本消退;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不變或加重,CT檢查竇腔密度不變或上升。
4.22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2組患兒均未出現(xiàn)明顯不良反應。治療后總有效率試驗組為93.33%,對照組為73.33%,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32組癥狀緩解時間比較見表2。試驗組患兒鼻塞通氣、鼻黏膜水腫消退、嗅覺恢復及頭暈、頭痛緩解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0.05)。
表2 2組癥狀緩解時間比較±s) d
?
4.42組復發(fā)率比較見表3。隨訪6月,試驗組總復發(fā)1例(3.33%),對照組總復發(fā)7例(23.33%),2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現(xiàn)代醫(yī)學認為,慢性鼻竇炎主要由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多病菌混合感染引起,為此臨床治療以抗生素藥物為主[5]。近年來隨著藥物種類不斷增多,臨床用藥不合理現(xiàn)象日益嚴重,部分致病菌耐藥性增強,導致常規(guī)西藥治療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慢性鼻竇炎屬中醫(yī)學鼻淵范疇。《素問·氣厥論》曰:“膽移熱于腦,則辛鼻淵,鼻淵者,濁涕下不止也,傳為衄?!睂⑵湄熡谀懜魺?。加上兒童臟腑處于發(fā)展初期階段,一旦受外邪入侵或肝膽疏泄失常,則易引發(fā)鼻竇炎且屬于實證、熱證。為此臨床治療以清膽熱、通竅、利濕為主?!鹅`樞·脈度》曰:“肺氣通于鼻,肺和則鼻能知臭香矣?!北歉]炎病發(fā)根本在于肺臟、脾臟虧虛,治療關鍵在于補益肺脾、益氣固表[6]。鼻淵湯方中黃芪、黨參健脾益氣、固表;蒼耳子、辛夷花、石菖蒲、木通通竅利濕;黃芩、魚腥草清化痰熱;當歸、川芎活血化瘀、通竅;甘草調和諸藥。侯森等[7]也通過對照試驗證明,鼻淵湯辨證加減聯(lián)合西醫(yī)治療慢性鼻-鼻竇炎效果顯著。本研究在前人研究基礎上,以鼻淵湯配合西藥治療,結果顯示試驗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總復發(fā)率低于對照組、患兒臨床癥狀消失時間短于對照組,表明鼻淵湯配合西藥治療能有效改善臨床癥狀,縮短療程,減少復發(fā),值得臨床進一步推廣應用。
[1]吳暉,唐月英.鼻淵湯鼻腔沖洗配合西藥治療肺脾氣虛型兒童慢性鼻-鼻竇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2,20(1):31-34.
[2]丁麗鳳.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兒童慢性鼻竇炎臨床觀察[J].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合雜志,2012,21(33):3699-3701.
[3]田道法.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5:110-111.
[4]中華耳鼻咽喉頭領外科雜志編委會鼻科組,中華醫(y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分會鼻科學組.慢性鼻-鼻竇炎診斷和治療指南(2012年)[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3,48(2):92-94.
[5]李素娟,王智峰.加味千金葦莖湯免煎顆粒輔助治療急性鼻竇炎臨床觀察[J].中國中醫(yī)急癥,2013,22(12):2130-2131.
[6]文孝勇,張旭.自擬泄火通竅湯治療小兒鼻淵(腦熱鼻淵)的體會[J].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2012,34(2):70-71.
[7]侯森,宮麗麗.鼻淵湯辨證加減聯(lián)合西醫(yī)治療慢性鼻-鼻竇炎的臨床觀察[J].中國中西醫(yī)結合耳鼻咽喉科雜志,2014,22(3):179-181.
(責任編輯:馮天保)
R765.4
A
0256-7415(2015)03-0187-02
10.13457/j.cnki.jncm.2015.03.091
2014-09-19
龍益興(1979-),男,副主任醫(yī)師,研究方向:耳鼻咽喉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