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明輝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北京 100083
近年世界鉆機數量變化分析及啟示
武明輝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北京 100083
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鉆機數量的發(fā)展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20世紀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的高峰期;第二階段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本世紀初低谷期;第三階段21初至今鉆機數量逐漸恢復形成又一個高峰期。同期鉆機數量與油價、與石油地質理論和勘探開發(fā)技術的發(fā)展存在內在聯系。鉆機數量的多少受同期油價和勘探開發(fā)技術條件雙重影響。石油價格與鉆機數量有正相關關系,石油價格對鉆機數量增長的刺激作用受客觀石油地質條件與勘探開發(fā)技術的限制。
鉆機數量;油價;石油地質理論;勘探開發(fā)技術
石油勘探目標最終是要靠鉆井落實,一方面,鉆機數量的多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對石油需求的大?。盒枨蟠?,則鉆機數量增加,需求減少,則鉆機數量減少,而供需關系的變化最直接的反映在石油價格的波動上; 反之,石油價格的高低又在一定程度上對鉆機數量的多少形成刺激,石油價格高,則鉆機數量增加,價格低,則鉆機數量減少。另一方面,石油的形成過程與形成條件是復雜的,地質學家對各種石油地質理論的形成也是逐步深入的,石油工程學家對石油勘探開發(fā)的各種應用技術是逐步積累開發(fā)起來的,因此,石油地質理論與工程技術條件的發(fā)展指導同時也制約著石油地質勘探的歷程,進而影響著不同時期鉆機的數量變化與鉆井成功率。
自從1859年美國賓夕法尼亞成功鉆探第一口石油探井的一個半個世紀以來,美國主導了世界石油勘探發(fā)展的方向。表現在鉆機數量上,美國具有絕對優(yōu)勢,自1975年以來,每年美國年均鉆機數量大約占世界總和的50%。并且,自1975年以來世界范圍內年均鉆機數量大致呈現3個階段(圖1)。第一階段:20世紀70年代中期至20世紀80年代中期(1975~1985年),隨著70年代中后期世界能源危機的發(fā)展,以及世界工業(yè)對石油需求的增長,世界鉆機數量處于歷史高峰期,并經過了1981年的鉆探高峰后,隨后5年快速滑落至年均2 000口水平;第二階段:20世紀80年代中期
至本世紀初(1986~2004年),世界年均鉆機數量處于低谷,基本徘徊在年均 1 000口以下;第三階段:本世紀初至今(2005年至今),鉆機數量逐漸恢復,形成又一個高峰期,接近年均2 000口的水平。尤其是頁巖氣鉆井壓裂技術的突破促進了頁巖氣鉆井的快速發(fā)展,從美國5大商業(yè)性頁巖氣生產盆地之一的Fort Worth盆地(Barnett頁巖)的開發(fā)井數量變化情況可以明顯看出這種趨勢(圖2)。開發(fā)技術的創(chuàng)新尤其是水平井鉆井、壓裂技術以及裂縫綜合診斷技術的進步與廣泛運用在推動沃斯堡盆地Barnett頁巖氣藏的快速發(fā)展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1,2]。
圖 1 鉆機數量與油價關系圖Fig.1 Relationship between rig number and oil prices
圖 2 Fort Worth盆地生產井分類圖(據Barnettshalenews,2010)[5]Fig. 2 Classif cation of Fort Worth Basin production wells (According to Barnettshalenews, 2010)[5]
從19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世界石油價格基本穩(wěn)定在3美元/桶。20世紀70年代中期至今,世界油價也可分為三個階段(圖1),第一階段是1975年,隨著世界范圍石油危機的發(fā)展,原油價格迅速攀升至1980年的近40美元/桶,第二階段是隨后5年快速滑落至20美元/桶的相對低位,并大致保持了近20年,同期,世界范圍年均鉆機數保持在年均2 000口的相對較低水平,第三階段是本世紀初開始,受石油供需關系影響,油價開始上漲,至2005年,油價快速上漲至歷史高位,世界范圍內鉆機數量也重新步入上漲期。從中可以看出,一方面,由于鉆井周期較長,鉆機數量變化不及價格變化迅速,因此在變化趨勢上,油價對鉆機數量的影響具有超前的預測性,鉆機數量的高低往往隨著油價的高低而變化,油價高時,鉆機數量較多,油價低時,鉆機數量減少,表現出較強相關性;另一方面,在2000年之后油價再創(chuàng)歷史新高時,鉆機數量雖然也在上漲,但并沒有超過1981年的峰值,甚至只有后者的一半,同期增長最快的是頁巖氣鉆井,說明油價對鉆機數量的刺激同時受客觀的石油地質理論與勘探開發(fā)技術的制約。
石油地質理論與勘探開發(fā)技術的發(fā)展是在油氣勘探開發(fā)實踐中不斷提出新問題,通過認識和解決這些問題,不斷積累發(fā)展的過程。20世紀70年代以前,石油地質學家對成烴成藏的基本條件和形成過程形成了初步認識。20世紀80年代,隨著鉆井數量的積累,石油基礎地質理論研究也開始表現的異?;钴S,并且在這個時期,經典的石油地質理論逐漸完善,主要表現在:第一在油氣生排烴方面,從有機質類型、豐度、演化程度等方面對生、排烴進行了系統(tǒng)的評價研究[6,7],盡管受到近年學者對其生烴理論的質疑[8-10],Tissot的干酪根生烴模式仍有效地指導了上個世紀后期油氣勘探和石油地質研究。第二在油氣的二次運移和聚集機理方面,對油氣二次運移的相態(tài)、動力、方向、運移通道、運移距離以及運移時間等到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許多成果[11~13]。第三在勘探技術方面,定
向鉆井技術和三維數字地震技術的開發(fā)利用極大的促進了這個時期石油勘探的發(fā)展。
20世紀80年代后期,隨著油價的下滑,世界鉆機數量隨之下滑,對石油地質理論的研究也進入了相對平靜期,這個階段主要是不同學科間的技術交叉應用與綜合完善,其中以含油氣系統(tǒng)的提出為代表[14],它是融匯多學科新理論新技術在石油地質理論上的全面綜合應用的成果。同期計算機技術全面滲透到石油勘探開發(fā)的各個領域,形成多項研究方向,具有代表性的一是計算機模擬技術的逐漸應用,在石油盆地三維數值模擬的研究上取得較多研究成果[15,16],另外,結合計算機的應用對油氣資源評價方面涌現出多種類型的評價方法與評價系統(tǒng)[17~19]。
到1998年,喬治的技術團隊在完井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用水基壓裂液代替了凝膠壓裂,對Barnett頁巖氣井重新實施了增產措施,極大地提高了產量,在很多情況下,對老井重新采取重復壓裂可使產量超過初始產量,增產措施在某些不具經濟價值的井也獲得了成功[20]。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數據顯示,在2000年,頁巖氣產量還只占美國天然氣產量的不到1%;到2012年,這一比例變成了39%[21]。21世紀初以來,隨著“頁巖氣革命”在美國的發(fā)生發(fā)展,世界鉆機迅速提高到年均3 000口的水平,這主要是增量的頁巖氣鉆井起作用的原因。
縱觀20世紀70年代以來世界石油鉆機數量的變化,可以看出其與油價、石油地質理論與勘探開發(fā)技術的內在關系:
(1)世界范圍內石油價格與鉆機數量有正相關關系,油價高時,鉆機數量較多,油價低時,鉆機數量減少;
(2)石油價格對鉆機數量的刺激作用受客觀石油地質條件與勘探開發(fā)技術的限制,不可能無限擴大;
(3)鉆機數量的多少受油價和勘探開發(fā)技術條件雙重影響。隨著油氣地質資源的開采,剩余的地質儲量不斷減少,隨著勘探開發(fā)技術的不斷進步,原來不具備勘探開發(fā)條件的油氣田,逐步具有了條件,在油價合適時,達到一定經濟門限價值,即可具有開發(fā)價值。
(4)世界范圍常規(guī)油氣的勘探開發(fā)難度越來越大,地質理論上的突破性進展越來越少,未來若干年,石油勘探開發(fā)的突破將更多的依賴于各項新技術在石油地質領域的應用,以及非常規(guī)油氣的勘探開發(fā),這兩項因素將共同延緩世界油氣產量的下降進程。
[1] 黃玉珍, 黃金亮,葛春梅,等. 技術進步是推動美國頁巖氣快速發(fā)展的關鍵[J]. 天然氣工業(yè). 2009. 29(5):7-11.
[2] 李新景, 胡素云, 程克明. 北美裂縫性頁巖氣勘探開發(fā)的啟示[J]. 石油勘探與開發(fā). 2007, 34(4):392~400.
[3] Baker Hughes. International data [ EB/OL ]. http://phx. corporate-ir.net/ phoenix.zhtml? c=79687 &p=irolreportsother, 2013.
[4] Chartsbin. International data [ EB/OL ]. http://chartsbin.com/ view/oau, 2013
[5] Barnettshalenews. Number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Producing Wells in the Barnett Shale as of January 1, 2010 [EB/OL]. http://www.barnettshalenews.com/ documents/ 2010% 20charts/ VH%20Chart% 20to%201-1-2010.pdf. 2010.
[6] John M. Hunt. Petroleum Geochemistry and Geology(second edition )[M]. New York:W.H. Freeman and Company, 1996.1-141.
[7] Tissot, B.P.,Welte, D.H. Petroleum formation and occurrence: a new approach to oil and gas exploration[M]. Berlin and New York: Springer-Verlag, 1978: 1-208.
[8] 李志明, 鄭倫舉, 馬中良, 等. 烴源巖有限空間油氣生排模擬及其意義[J]. 石油實驗地質, 2011, 33(5): 447-451.
[9] 關德范,徐旭輝,李志明,王 捷. 成盆成烴成藏理論思維與有限空間生烴模式 [J].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 2008 (06): 709-715.
[10] 關德范,王國力,張金功,王 捷. 成烴成藏理論新思維 [J].石油實驗地質. 2005 (05):426-432.
[11] 金之均,張發(fā)強.油氣運移研究現狀及主要進展[J] . 石油與天然氣地質.2005,26(3):263-270.
[12] Schowalter T T. Mechanics of secondary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entrapment [J]. AAPG Bull, 1979,63(5): 723-760.
[13] 李明誠. 石油與天然氣運移研究綜述[J]. 石油勘探與開發(fā), 2000, 27(4): 3-10.
[14] Magoon L B, Dow W G. The petroleum system [M]. AAPG Memoir 60, 1994.:3-24.
[15] 羅曉容,數值盆地模擬方法在地質研究中的應用[J].石油勘探與開發(fā),2000, 27:(1),6-10.
[16] 石廣仁, 郭秋麟. 盆地綜合模擬系統(tǒng) BASIMS[J]. 石油學報, 1996, 17(1): 1-9.
[17] 翟光明,等譯,D. D. 賴斯編.油氣評價方法與應用[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 1992.
[18] 郭秋麟, 胡素云, 倪何艷, 等. 油氣勘探目標經濟評價與決策系統(tǒng) EDSys1.0 [J]. 石油勘探與開發(fā), 2005, 32(6): 116-120.
[19] 武守誠, 石油勘探. 油氣資源評價導論: 從 “數字地球”到“數字油藏”[M].北京:石油工業(yè)出版社, 2005:341-365.
[20] 唐代緒, 趙金海, 王 華, 等. 美國 Barnett 頁巖氣開發(fā)中應用的鉆井工程技術分析與啟示[J].中外能源, 2011, 16:(4):47-52.
[21] 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EIA). International data [ EB/OL ]. 2013. http://www.eia.gov/.
Analysis and revelation of the world rig quantity change in recent years
WU Ming-hui
SINOPEC Exploration & Production Research Institute,Beijing 100083,China
Since the 1970 s, the development of world rig number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1, The f rst peak stage (from the middle 1970s to the middle 1980s), 2, The low developed stage (from the middle 1980s to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3, The third stage so far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rig number gradually recover form another peak.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rig number must has inherent relations with the oil price, the development of petroleum geology theory, and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y. Drill number by the dual inf uence of oil prices and the technical conditions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price of oil has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number of drill, oil prices on the stimulating effect of the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rigs by the objective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limits on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y.
rig number; oil price; geologic theory for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y
P634.3+1
A
2014-09-05;
2015-01-10
武明輝(1976—),男,山東聊城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開發(fā)研究院高級工程師.
1001—2427(2015)01 - 11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