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雞產蛋期易出現(xiàn)的幾個問題
1.原因。脫肛多發(fā)生于蛋雞產蛋盛期,常見病因有育成期運動不足、雞體過肥、母雞過早或過晚開產、日糧中蛋白質供給過剩、日糧中維生素A和維生素E缺乏、光照不當、維生素D供給不足以及一些病理方面的因素(如泄殖腔炎癥、雞白痢、球蟲病及腹腔腫瘤等)。
2.防治方法。重癥雞大部分愈后不良,沒有治療價值。一旦發(fā)現(xiàn)脫肛雞,要立即隔離,癥狀較輕的雞可先用1%高錳酸鉀溶液將脫出部分洗凈,然后涂上紫藥水,撒敷消炎粉或土霉素粉后再用手將其按揉復位。
1.原因。該病是籠養(yǎng)雞常發(fā)的一種病癥,多發(fā)于產蛋高峰期,主要與日糧中鈣、磷和維生素D含量不足及環(huán)境條件有關。
2.防治方法。蛋雞產蛋高峰期日糧中的鈣含量應不低于3.5%~3.7%,磷含量應不低于0.8%~0.9%,維生素D3每天每只不低于175~225國際單位。雞舍溫度保持在18~23℃,每只雞的籠養(yǎng)面積不能低于標準面積。對病情嚴重的雞可從籠中取出,放至地面散養(yǎng),并喂以調整好的飼料,待恢復健康后再放回籠中飼養(yǎng)。
1.原因。蛋雞產薄殼蛋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日糧中鈣含量不足;飼料中維生素D含量不足,特別是維生素D3不足;飼料中鈣、磷比例失調(蛋雞飼料中鈣、磷的正常比例應為2∶1或3∶2);雞舍溫度過高導致雞采食量減少、鈣攝取不足;雞呼吸性氨中毒;產蛋時間問題。雞場一般在8:00左右飼喂,因此雞白天血鈣濃度高、鈣分泌量充足,所以下午產的蛋殼較厚;而上午產的蛋是在夜間形成的,夜間雞處在休息狀態(tài),采食量少,血鈣濃度低,所以上午的蛋殼較薄。
2.防治方法。在日糧中增加0.5~1.0克鈣;夜間補充1次直徑為2~3毫米的鈣粒;產蛋前期有效磷含量應占日糧的0.30%~0.35%。夏季要注意及時清理糞便,加強雞舍的通風換氣,防止因氨氣濃度過高引起中毒;注意采取降溫措施,舍內溫度最好保持在18~23℃。
1.原因。片面增加飼料中鈣的含量、過量攝入霉菌毒素、給雞投喂驅蟲類藥物以及飼喂青飼料過多而精料過少都是蛋黃顏色淺的原因。此外,雞患球蟲病、沙門氏菌病、新城疫、腸道寄生蟲病等,也會導致蛋黃顏色變淺。
2.防治方法。減少飼料中白玉米的含量,盡量飼喂黃玉米;適當降低飼料中維生素A及鈣的含量;飼喂胡蘿卜莖葉或其下腳料(喂量占日糧的5%~10%);在日糧中添加0.3%的紅辣椒粉;苜蓿曬干、粉碎,按5%~8%的量混飼;采集松針葉、槐樹葉等,曬干、粉碎,按5%~8%的量混飼;橘子皮曬干、粉碎后按日糧2%~5%的量混飼?!?/p>
晁豪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農業(yè)局六塔區(qū)域站457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