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莉越,蔣鴻超,楊俊逸,楊光能
(昆明市兒童醫(yī)院 檢驗科,云南 昆明 650034)
靜脈血是常用的檢驗標本之一,靜脈采血是否順利,直接關(guān)系到采集標本是否合格。嬰幼兒血管細小、不易定位且不具備主動配合能力,靜脈采血難度較大,成功率低于成人,二次采血除給嬰幼兒帶來痛苦,還延遲診斷和后續(xù)治療,所以提高嬰幼兒靜脈采血成功率是臨床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同時,血液檢驗的項目不斷增加,血液標本類別也越分越細。一個有價值的血液檢驗結(jié)果的產(chǎn)生,除了檢驗過程準確無誤外,也離不開血液標本的正確采集。因此,護士在采集血液標本時要規(guī)范,保證血液標本的質(zhì)量,以提高檢驗結(jié)果的準確性。為降低嬰幼兒靜脈采血標本的不合格率,提高檢驗結(jié)果的準確性和服務對象的滿意度,我院于2013年12月應用PDCA循環(huán)建立相應的質(zhì)量控制體系,降低靜脈采血標本的不合格率。本文對運用PDCA循環(huán)找尋嬰幼兒靜脈血標本不合格原因,為提高嬰幼兒靜脈采血成功率提供經(jīng)驗。
一般資料 某地兒童醫(yī)院2013年1月-12月18 655份血標本,對其中262例不合格血標本進行分析(包括血細胞分析、出凝血時間、生化檢驗)。2014年1月-9月9 285份血標本,對其中83例不合格血標本進行分析。不合格組次日晨護士再次抽血,二次送檢,結(jié)果均合格,為合格組。
方 法 一、血標本采集及送檢 患兒入院后常規(guī)次日晨靜脈采血,禁食水4h,次日晨1∶30喚醒患兒進食奶或水等流食,6∶00靜脈采血。護士根據(jù)嬰幼兒血管情況選擇采血部位,選擇順序為:肘正中靜脈、頭皮靜脈、頸外靜脈、腳踝靜脈、手部靜脈。靜脈抽血護士為工作滿2年且能獨立承擔夜班工作的同一組護士。采血用具均為某公司生產(chǎn)的一次性使用真空采血組件和真空采血管。血液注入真空采血管順序為生化檢驗一出凝血時間一血細胞分析。出凝血時間和血細胞分析標本采集后,上下輕搖5~6次以混勻抗凝劑。標本采集后,由同一名工勤人員按時送至檢驗科,采集完畢至送至檢驗科的時間不超過2h。
二、不合格血標本的處理 血標本是否合格由檢驗科判斷,標本不合格會在標本送達后1h以內(nèi)由檢驗科告知科室,夜班護士在接到血標本不合格的通知后收集資料,包括:患兒一般資料(性別、年齡)、距離抽血禁食水時間、最后進食量(唇腭裂患兒因自身吸吮母乳能力下降及口鼻腔貫通,母乳喂養(yǎng)率低,且要求手術(shù)后不可使用奶嘴進食以減低局部傷口張力,故人院后一律采用帶軟勺的奶瓶進食,進食量記錄較為準確)、靜脈采血部位、采血耗時(進針到拔針的時間,采血室內(nèi)配備計時工具,給1歲以內(nèi)嬰幼兒抽血時需記錄采血耗時)及血標本不合格原因;次日晨抽血護士再次收集資料,包括:距離抽血禁食水時間、最后進食量、靜脈采血部位、采血耗時。其中距離抽血禁食水時間和最后進食量通過詢問陪護人員獲知。
三、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計數(shù)資料使用例數(shù)、百分比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結(jié) 果 不合格血標本項目和原因 18 655份血標本中有262份不合格,占1.40%。涉及262例患兒,其中男性151例,女性111例,年齡1~12個月。不合格項目主要為血細胞分析和出凝血時間。262份血標本不合格原因見表1。經(jīng)過PDCA管理后83份血標本不合格原因見表2。
從標本不合格前5位的原因分析如下:
⑴無可查尋原因的結(jié)果異常可能與病人在醫(yī)生不知情的情況下服用過某些藥物或者某些食物;抽血不暢或者采血管不合規(guī)格等原因有關(guān)。
⑵溶血原因:主要是因為抽血不暢,反復用注射器抽拉及標本采集量不足,管內(nèi)剩余真空的存在造成血球破裂;用注射器采血轉(zhuǎn)裝于采血管時,未卸下注射器針頭(血樣在一定壓力下,通過狹小的通道受到擠壓,血細胞變形或破裂)。
⑶標本凝固原因:使用注射器采血時,分裝量超過采血管額定量;抗凝管沒有搖勻或未及時搖勻、搖勻方式錯誤;血液粘度高的病人,選擇采血針型號過小,采血速度過慢;異常的開塞操作(即水劑的抗凝劑常吸附在丁基膠塞上),異常開塞后膠塞會帶走部分預加的抗凝劑,導致抗凝劑劑量不足;由于患者疾病或自身因素造成血管條件不理想,致使抽血時間過長而導致血液凝固;多項采血時將血常規(guī)標本放在最后,導致拔針后針管內(nèi)的血液返入試管,造成血量過多而凝固;止血帶使用時間過長。
⑷抗凝劑比例不符、采血量過少原因:護士對檢驗相關(guān)業(yè)務和一些新開展業(yè)務不熟,造成對標本采集的容器選擇和采血量缺乏正確的認識。檢驗結(jié)果與患者病情不相符患者留取標本前,護士的宣教力度不夠或解釋不到位,導致患者對標本留取方法、量及相關(guān)注意事項不清楚。
綜上所述,溶血和標本凝固是標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其中溶血占14.1%。溶血是臨床生化檢驗中最常見的一種干擾和影響因素,常見的紅細胞、血小板、白細胞等血細胞破壞所釋放的某些細胞內(nèi)成分干擾或影響臨床生化指標的測定。如果血細胞中某一分析物濃度明顯高于血漿,則溶血會導致血漿中該成分濃度增高,使測定結(jié)果高于真值。個別護理人員穿刺技術(shù)不熟練,采血時針頭在靜脈中探查,甚至為增加血量而擠壓或反復拍打穿刺部位,造成血標本溶血。為了保證實驗室檢驗結(jié)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對不合格標本都要求進行重新采集和處理,可產(chǎn)生多方面的不良影響,給患者的生理、心理造成傷害。采血時患者心理上的焦慮與恐懼,往往會引起呼吸和心率的陡變,從而使pH值升高。因此,我們必須采取對策,除了熱情接待服務對象、改善環(huán)境之外,我們應該努力提高采血技術(shù),降低標本不合格率,進一步提高服務對象的滿意度。
表1 標本不合格原因分布情況
表2 PDCA管理后83份血標本不合格原因分布情況
PDCA實施對策 一、首先成立靜脈采血指導小組,通過選任三基培訓骨干任組長。
二、采血前護士應區(qū)分標本類別,將檢驗的目的、項目和要求向患兒家屬解釋清楚,取得患兒配合;血液標本采集前,患兒需保持平靜狀態(tài),避免劇烈運動。
三、規(guī)范采血操作程序。原采血流程:核對醫(yī)囑化驗單—扎壓脈帶選血管—消毒皮膚—穿刺見回血—采血—松壓脈帶—拔針。壓脈帶使用束縛過長,容易導致標本溶血。改變流程:核對醫(yī)囑化驗單—扎壓脈帶選血管—消毒皮膚—待干后穿刺見回血—松壓脈帶—采血—拔針,從而減少壓脈帶使用束縛時間。
四、改變不規(guī)范的工作習慣。皮膚必須用碘伏消毒2遍,待干燥方可進針。囑患兒握拳,注意在采血前不要拍打采血部位,避免用力揉搓血管產(chǎn)生溶血,力求“一針見血”,避免針頭在同一部位來回穿刺J。掌握拔針技巧,在針頭即將拔出皮膚的瞬間用干棉簽壓迫穿刺點,使針頭在沒有壓力的情況下退出血管腔,避免針尖對血管壁造成機械性傷害。
五、培訓護理人員壓脈帶使用方法,采血時壓脈帶在穿刺點上方約6CM處,不能過近,不能過遠,力量不宜過大,囑患兒握拳。
六、規(guī)范多管采血試管使用順序,督促護理人員采血后將試管豎直放在試管架上,不能平放,混勻標本時應將抗凝管置于兩掌心來回搓動,避免用力過猛。
七、護士長、骨干不定期現(xiàn)場督導檢查指導,組織護理人員學習靜脈采血操作流程和檢驗相關(guān)知識,熟記各檢驗項目具體要求,科室打印一份書面材料,每人一份,以便工作中查閱。
結(jié) 果 為檢測對策實施效果,我們于2014年1~9月對9285份血標本進行統(tǒng)計,并與2013年1月~12月檢查結(jié)果進行對比,詳見表2。
結(jié)果顯示,靜脈血標本不合格率從1.4%下降到0.88%。尤其是溶血標本、標本凝固、標本量少、無可查尋原因的結(jié)果異常的標本不合格前5位的原因改進效果明顯。
討 論 一、凝血原因分析及對策 本研究顯示,嬰幼兒靜脈血標本不合格原因以溶血(14.1%)及標本凝固(30.90%)為主。靜脈血標本所用真空采血管均有抗凝劑,文獻也顯示[1-3],涉及抗凝血標本凝固或有細小凝塊的化驗項目以出凝血時間、血細胞分析、血沉等為主。血標本出現(xiàn)凝固的常見原因有:止血帶過緊致抽血不順利,使采血時間過長;同一患者采集多份血標本時,最后注入抗凝管,造成血液在注射器里凝固;血液注入試管后未立即搖勻,或搖晃時間和次數(shù)不夠;試管內(nèi)血標本過多而抗凝劑相對不足等。避免采血時定位、進針不準,針尖在靜脈內(nèi)反復探查,易造成血腫、血標本凝血,或因采集難度大,為增加血流直接擠壓穿刺部位,均可造成標本凝固。因此熟練掌握穿刺技術(shù),力求“一針見血”尤其重要,護理人員應該熟練掌握技能,提高靜脈穿刺成功率,避免凝固,合理選擇血管,減少操作時間。
二、溶血原因分析及對策 本研究顯示,血標本不合格第2位原因是溶血(14.1%),文獻顯示常見溶血原因有:系止血帶時間太長;穿刺不順,損傷組織過多;用力振蕩等[4-7]。使用止血帶1min以內(nèi)血中各檢驗指標沒有明顯改變,但止血帶壓力過大或壓脈時間過長,可使血管內(nèi)皮細胞釋放組織性纖溶酶激活物,使纖溶活性增強或加速血小板的激活,引起標本溶血,使血鉀上升。據(jù)文獻報道,止血帶扎得過緊、時間過長,可使局部組織充血、血液濃縮、pH降低、PCO2升高;當患者淺表靜脈不明顯時,醫(yī)護人員讓患者反復攥拳或拍打止血帶以下的靜脈,會使血鉀升高。因此,血液采集時要正確使用止血帶,合理掌握扎帶時間和松緊度,在檢測血鉀、肌酸激酶同工酶時應禁止反復攥拳或拍打止血帶以下的靜脈[8-10]。
綜合以上分析,溶血可能也與采血不順利有關(guān)[11-12]。嬰幼兒患者血管難以準確定位,護士常在扎止血帶后反復拍打,使組織淤血缺氧,紅細胞易破壞引起溶血;同時在采血不順利時,為避免凝血,護士會一邊擠壓組織促進血液流出,一邊搖晃真空采血管,使其盡可能與管內(nèi)抗凝劑融合,由于管內(nèi)負壓,紅細胞被擠壓破壞出現(xiàn)溶血,采血時間延長造成凝血,這也使標本既凝血又溶血。提示護士盡量減少拍打血管和系止血帶時間。
同時在采血、檢驗過程中必須注意:采血器具注射器、針頭試管保持清潔和干凈,注射器針頭不能用乙醇或碘伏消毒,抽血和將血液注入試管時不宜過快,以免血泡過多引起血細胞破裂;已收集血液標本,應溫和地處理,要防止因操作幅度過大造成溶血。
三、護士應與檢驗人員多溝通,加強合作,了解血標本的基本要求,熟悉影響血標本的因素,掌握血標本的保存方法等??傊?,血樣標本從患兒到護理,再到檢驗,中間環(huán)節(jié)多,流程長,需要處理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因此,一個有價值的血液化驗結(jié)果需要護理、檢驗、患者等多方面的密切配合。規(guī)范血液標本的采集程序,履行告知義務,保證高質(zhì)量的血液標本,以提高檢驗結(jié)果的準確性。
四、保證患兒飲食入量可增加血標本合格率相關(guān)研究顯示[13-14],患兒禁食水時間及最后一次進食量也是采血成功的重要因素。人體由于正常吸收的食物成份可引起檢驗結(jié)果升高,臨床上生化標本必須空腹采血,特別是血糖、血脂、肝功能的采集必須禁食10~12h,嬰幼兒的代謝旺盛,水分流失快,體內(nèi)糖原儲存不足,禁食時間過長易增加脫水的風險進而導致低血壓,同時血管充盈度下降也會增加采血難度。嬰幼兒飲食較為單一,水排空時間為1.5~2h,母乳2~3h,牛乳3~4h,因此,生化標本采集前禁食4h即可滿足檢驗需求。
[1]張俊風,崔翠翠,肖琛.血液標本采集與處理的質(zhì)量控制[J].臨床輸血與檢驗,2005,7(2):145-146.
[2]衛(wèi)華,白水芳,梁建平.兒童靜脈采血的相關(guān)研究及護理進展[J].中國當代醫(yī)藥,2009,16(21):96-97.
[3]鄒單東.臨床實驗室分析前靜脈采血常見問題分析和質(zhì)量改進[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2010,7(17):1866-1867.
[4]陳姚,馬繼紅,曾蓉君.真空靜脈采血標本溶血原因分析及對策[J].護理管理雜志,2010,10(9):677-678.
[5]白春洋,楊愛云,魏丹丹.11 451份不合格檢驗標本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23):119-120.
[6]劉慧琴,徐愛明.不合格血標本1 752份的原因分析與對策[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0,27(4B):613-614.
[7]張紅艷.標本溶血影響檢驗結(jié)果分析[J].中國現(xiàn)代藥物應用,2009,3(5):172.
[8]石海明.嬰幼兒血凝分析血標本不同采集法的臨床觀察[J].護士進修雜志,2007,22(17):1613-1614.
[9]孫紅,蘭麗,梅隋洪,等.流程管理在病區(qū)護士采集血標本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實用醫(yī)學雜志,2012,28(24):4181-4182.
[10]閻秀英,鄭中燕,張陰鳳,等.對心血管病患者血標本試驗室分析前環(huán)節(jié)質(zhì)量管理的方法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2,12(2):120-121.
[11]吳桂敏.護理工作中血液標本質(zhì)量相關(guān)因素分析與對策[J].中國實用醫(yī)藥,2009,4(1):213.
[12]齊海英.規(guī)范血液標本的采集程序以提高檢驗結(jié)果的準確性[J].中外醫(yī)療,2009,2:158.
[13]孟力,張桂平.血液標本采集的注意事項[J].社區(qū)醫(yī)學雜志,2009,7(9):83.
[14]韓曉燕.影響血液標本質(zhì)量因素分析及管理[J].中國醫(yī)藥指南,2009,7(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