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喬美
(云南省曲靖市陸良縣人民醫(yī)院,云南曲靖655600)
?其他論著交流?
針灸治療慢性腰腿痛臨床效果觀察
俞喬美
(云南省曲靖市陸良縣人民醫(yī)院,云南曲靖655600)
目的 探討針灸輔助治療慢性腰腿痛的臨床效果,以供參考。方法 將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慢性腰腿痛患者62例納入本研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所有患者均口服中藥獨活寄生湯治療,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接受針灸治療。連續(xù)治療三個療程,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疼痛程度、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變化。結果 與治療前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治療后所有患者VAS評分均有所下降,Barthel指數(shù)有所上升,其中觀察組各指標改善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經統(tǒng)計學分析后認為有意義(P<0.05)。結論 采用針灸輔助治療慢性腰腿痛療效確切,可有效緩解患者疼痛癥狀,改善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針灸;慢性腰腿痛;臨床效果
慢性腰腿痛是臨床常見病,多見于中老年人,引起慢性腰腿痛的致病原因較復雜,急性腰扭傷后遺癥、腰肌勞損、棘上棘間韌帶損傷、腰椎間盤突出癥、腰背部筋膜纖維組織炎、腰椎增生等均可導致慢性腰腿痛。目前西醫(yī)臨床尚無確切有效的根治方法,多以消炎鎮(zhèn)痛等對癥治療為主,且西藥的不良反應較大,患者往往不能耐受。中醫(yī)學理論將慢性腰腿痛歸納于“痹癥”之范疇,多采用活血化瘀、舒筋通絡法治療[1]。我院探討了針灸輔助治療慢性腰腿痛的臨床效果,本文將結果報道如下,以供臨床參考。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慢性腰腿痛患者62例納入本研究,均有腰痛癥狀,腰部活動受限,并累及同側下肢與臀部,腰骶部有壓痛感。研究對象剔除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心肺功能不全、控制不良的高血壓、糖尿病、精神或神經系統(tǒng)疾病、因脊柱腫瘤、骨結核等引起的腰腿疼痛者。
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患者31例,年齡37~76歲,平均年齡(56.35±10.42)歲;體重53~85kg,平均體重(62.57±11.63)kg;病程3~24個月,平均病程(10.68±2.75)個月;其中男性患者18例,女性患者13例;病因包括急性腰扭傷后遺癥7例、腰肌勞損12例、腰椎間盤突出癥12例。
觀察組患者31例,年齡40~75歲,平均年齡(55.82±10.57)歲;體重51~86kg,平均體重(62.76± 11.24)kg;病程3~25個月,平均病程(10.74±2.81)個月;其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1例;病因包括急性腰扭傷后遺癥5例、腰肌勞損14例、腰椎間盤突出癥12例。
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發(fā)現(xiàn)其在年齡、體重、病程、性別、病因等方面,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具有良好的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口服中藥獨活寄生湯治療,方用獨活10g,桑寄生15g、杜仲15g、懷牛膝10g、細辛3g、秦艽10g、茯苓10g、肉桂3g、防風10g、川芎6g、人參6g、甘草3g、當歸15g、赤芍15g、干地黃15g。上藥每日一劑,水煎兩次溫服。7d為一個療程[2]。
觀察組患者在此基礎上接受針灸治療。根據(jù)疼痛所在經脈取穴,疼痛沿足太陽膀胱經傳導者取穴膀胱俞、承扶、委中、承山、昆侖、申脈等;疼痛沿足少陽膽經傳經導者取穴環(huán)跳、風市、陽陵泉、懸鐘等;病程久者配三陰交等穴位。囑患者取俯臥位,局部消毒后取毫針以15°角進針。對體質較好者采用瀉法強刺激,對久病體虛者采用平補平瀉手法輕刺激,留針20min,之后針柄放置艾條燃燒,2壯/d。治療期間加強觀察,防止艾火脫落灼傷皮膚。連續(xù)治療6d后休息1d,7d為一個療程[3]。
連續(xù)治療三個療程,對比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疼痛程度、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變化。
1.3 評價指標
1.3.1 疼痛程度 采用可視化視覺模擬評分法(VAS)評價患者疼痛程度。以0分表示完全無痛,10分表示難以忍受的劇烈疼痛。由患者本人根據(jù)自身疼痛程度評分,VAS評分越高,表示疼痛程度越嚴重[4]。
1.3.2 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參考Barthel指數(shù)評價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包括控制大小便、修飾、用廁、吃飯、轉移、步行、上下樓梯、穿衣、洗澡等項目??偡譃?00分,Barthel指數(shù)越高,表示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越好[5]。
1.4 數(shù)據(jù)處理
本次研究中所涉及的有關數(shù)據(jù)均錄入
SPSS17.0統(tǒng)計學軟件,數(shù)據(jù)處理時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時認為組間差異結果在統(tǒng)計學上有意義。
與治療前對比,我們發(fā)現(xiàn)治療后所有患者VAS評分均有所下降,Barthel指數(shù)有所上升,其中觀察組各指標改善幅度明顯大于對照組,差異經統(tǒng)計學分析后認為有意義(P<0.05)。詳細數(shù)據(jù)如表1所示。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VAS評分、Barthel指數(shù)比較(±s)
表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VAS評分、Barthel指數(shù)比較(±s)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代表P<0.05。
組別對照組(n=31)觀察組(n=31)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VAS評分5.21±1.34 3.10±0.89#5.25±1.42 1.75±0.45#*Barthel指數(shù)83.65±6.63 90.24±7.25#82.21±6.45 96.58±5.42#*
慢性腰腿痛是中老年人常見病、多發(fā)病,屬于中醫(yī)學理論中“痹癥”之范疇,與肝腎不足、勞倦內傷、跌仆閃挫、外感風、寒、濕邪等因素有關。外邪留滯筋脈經絡,導致氣血瘀滯、筋脈失養(yǎng)。病程日久可導致氣血不足、肝腎虧虛,形成本虛標實之證。治則以補益氣血、化瘀通絡為法。
獨活寄生湯方出自《備急千金要方》,對肝腎兩虛、氣血不足、風寒濕邪外侵所致的腰膝冷痛、屈伸不利效果較好。方中以獨活、桑寄生二者共為君藥,取獨活祛風除濕、通絡止痛;桑寄生補益肝腎、養(yǎng)血和營之功效,二藥相伍,活絡通痹之效大增。懷牛膝、杜仲、熟地黃為臣藥,懷牛膝補益肝腎、引血下行;杜仲補益肝腎、強壯筋骨;干地黃滋陰填髓、養(yǎng)血和營,共助君藥補益肝腎、強筋健骨。佐以川芎行氣活血、祛瘀止痛;當歸活血養(yǎng)血、滋潤榮筋;赤芍補血活血、祛瘀止痛;人參益氣扶脾、培土固本;茯苓益氣固本、健脾滲濕;甘草補中益氣,使氣血旺盛,有助于祛除外邪。細辛搜風以治風痹,肉桂溫陽補腎、祛寒止痛。秦艽、防風為使藥,祛周身風、寒、濕邪。諸藥合用,標本兼顧、扶正祛邪,共奏補益肝腎、活血化瘀、通絡止痛之功效。
溫針灸法是中醫(yī)治療痹癥的特色療法,根據(jù)疼痛所在經脈取穴,疼痛沿足太陽膀胱經傳導者取穴膀胱俞、承扶、委中、承山、昆侖、申脈等。膀胱腑中寒濕水汽由膀胱俞外輸膀胱經,針刺膀胱腧有助于驅邪外出。針刺承扶穴可燥濕生氣、舒筋活絡。委中穴為治療腰背痛疼之要穴,可舒筋通絡、散瘀活血。針刺承山穴有助于運化水濕、固化脾土。針刺昆侖穴可散熱化氣;申脈穴可補益陽氣、疏導水濕。疼痛沿足少陽膽經傳經導者取穴環(huán)跳、風市、陽陵泉、懸鐘等。環(huán)跳穴為足少陽膽經和足太陽膀胱經之交會穴,可益氣健脾。風市穴可舒筋活絡、活血定痛。陽陵泉可通經活絡、行血祛瘀。懸鐘穴可清髓熱、舒筋脈。病程久者配三陰交以補益肝、脾、腎等臟腑氣血。采用艾灸法產生的熱量刺激體表穴位,激發(fā)經氣活動調整機體紊亂的生理功能。與針刺法相輔相成,發(fā)揮溫通經脈、行氣活血之功效。
本研究中采用中醫(yī)治療者治療后VAS評分明顯下降,Barthel指數(shù)明顯上升,這一結果提示采用中醫(yī)治療慢性腰腿痛具有一定的臨床療效。其中采用針灸輔助治療者VAS評分和Barthel指數(shù)的改善幅度明顯大于僅采用中藥口服治療者,這一結果提示采用針灸輔助治療慢性腰腿痛可更有效減輕患者疼痛癥狀,提高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 陳立典主編.傳統(tǒng)康復方法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46.
[2] 黃華君.獨活寄生湯加味治療腰腿痛168例體會[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8,20(4):295.
[3] 張磊.針刀、針灸治療慢性腰腿痛166例臨床療效觀察[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0,4(20):86.
[4] 徐立,黃莉.中藥聯(lián)合針灸治療肝腎不足型腰腿痛臨床觀察[J].湖北中醫(yī)雜志,2012,34(12):66~67.
[5] 王琤,潘長青.針灸治療慢性腰腿痛106例臨床觀察[J].中國醫(yī)藥導報,2011,17(7):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