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閆順璽 王曉雷
《地圖學》是測繪和GIS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即時更新課程內容,增加新的理論、新興技術,使學科基礎知識和學科新發(fā)展有較好的銜接。并將理論和生活實例結合,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生動和具體,達到知識與實用的結合。
地圖學與GIS關系密切。二者與空間信息相關,其中,地圖學側重空間信息的傳遞,GIS強調信息的編輯和空間分析,是地圖制圖的新興技術手段。作為專業(yè)基礎課,地圖學具有以下特點:
(1)地圖投影和坐標系統(tǒng)、地圖符號的設計、制圖綜合等基本理論是GIS應用的基礎。(2)地圖是GIS的處理的數(shù)據(jù)和最終成果的表達手段。 (3)地圖制圖理論和技術是GIS數(shù)據(jù)處理的基礎。(4)應用地圖學是GIS進行緩沖區(qū)、疊加分析的理論基礎。
GIS是地圖學的理論、功能、方法在信息時代的進一步延伸。
(1)GIS技術大大提高了地圖符號設計、編繪和印刷的效率,縮短了地圖生產的周期。(2)GIS技術使地圖分析功能更加強大。(3)GIS技術拓寬了地圖的研究領域,使地圖廣泛地應用于各行各業(yè)。
以往地圖學課程的教學內容一般包括以下方面:
(1)地圖的基本特征、作用、類型、構成要素。地圖學的學科體系、歷史和發(fā)展。(2)地圖坐標系統(tǒng)和地圖投影的類型,各種常見投影的變形性質、應用情況。(3)地圖符號的分類、功能等基本知識,構成地圖符號視覺變量及其感受效果和圖形的感受效果,根據(jù)專業(yè)特點,可適當增加地圖符號設計的內容。(4)制圖綜合的一般方法、步驟、影響因素,根據(jù)專業(yè)課程群特點和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可靈活掌握內容深度,增加相應具體地物制圖綜合的內容。(5)普通地圖表示法,根據(jù)業(yè)培養(yǎng)目標,可適當增加專題地圖的常用表示方法。(6)地圖設計與編輯的流程介紹。(7)地圖分析的概念及各種分析方法。 (8)地圖制圖的流程,傳統(tǒng)地圖復制與出版技術、流程。
從以上內容可以看出,傳統(tǒng)的地圖學課程內容更偏重理論,缺乏實踐技能的鍛煉,且體現(xiàn)現(xiàn)代制圖技術的內容不多。
(1)教材內容應體現(xiàn)遙感、計算機等制圖新技術,增加計算機地圖制圖、遙感地圖、GIS制圖、計算機地圖出版系統(tǒng)的相關內容,保證課程內容的實時更新,從而全面提高地圖學教學的現(xiàn)代化水平。
例如符號設計部分可以引入計算機進行地圖符號設計的方法,制圖綜合部分可以引入計算機自動制圖綜合的理論和方法的介紹,地圖設計與編輯部分可以加入數(shù)字地圖制圖和遙感制圖的內容。
(2)課程的安排應兼顧不同院校的培養(yǎng)目標和學科群特點。如測繪和??祁怗IS專業(yè)可適當降低課程內容的深度,適當增加地圖使用和分析等方面的內容?;窘虒W內容確定后,結合今后的實際應用和重要性,來調節(jié)各部分的廣度和深度。如地圖投影部分,學生以后接觸中國地圖較多,可以重點講授中國常用的地圖投影,如割圓錐投影、斜方位投影、高斯投影。
(3)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尤其是運用新技術解決地圖學相應問題的能力。如在地圖投影部分可增加利用計算機進行地圖投影變形計算的知識,在制圖綜合部分可找一些實例讓學生進行練習。
(4)在課程中考慮把GIS和計算機地圖制圖的技術手段與地圖學課程結合起來,如地圖投影的選擇和轉換、專題地圖制圖的方法、符號設計和地圖表示法、地圖編制、遙感制圖等可以作為結合點,適當增加上機內容或設置課程設計,將各種制圖軟件和地圖的設計與編繪相結合,以提高的學生實踐能力。
教材選用注意了以下幾點:
(1)作為專業(yè)基礎課教材,既要體現(xiàn)內容的全面性和基礎性,又要對重點內容有所側重;(2)能反映地圖學領域的新概念、新技術、新方法、新理論;(3)注重傳統(tǒng)知識和現(xiàn)代知識的銜接;(4)注重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結合。
以“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新編地圖學教程》為例,該教材還有以下優(yōu)點:
(1)在重點內容方面,傳統(tǒng)知識和最新進展相結合。(2)書中配有大量的插圖,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3)每章附有“本章提要”與“復習思考題”,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和深入理解。
除了基本教材外,在授課過程中,應該根據(jù)授課內容多多參考其他相關教材,從而對所講內容有更全面和深刻的把握。
而遇到一些趣味性知識,還會通過網絡查找一些生活中的實例穿插到課堂教學中,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傊?,要將教學內容集知識性、實踐性于一體,是教學的基本目標。
[1]鄭貴洲,吳信才.建設地理信息系統(tǒng)與地圖學專業(yè)的思考[J].測繪通報,2000.12.P29-31.
[2]王新洲.對21世紀測繪教育的初步思考 [J].測繪通報,2000.9.P38-39.
[3]張犁,林暉,李斌.互聯(lián)網時代的地理信息系統(tǒng) [J].測繪學報,1998.1.P9-15.
[4]張安定.改革地圖學教學內容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J].地圖,19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