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寧
《汽車性能測試技術》課程是我校交通運輸專業(yè)的選修課程之一,面向本專業(yè)本科生開設,介紹有關汽車和發(fā)動機基本性能試驗測試過程中運用的基本理論、試驗技術及其性能評價方法。我校交通運輸專業(yè)培養(yǎng)的學生畢業(yè)后主要從事汽車技術、汽車服務、汽車維修和汽車機務管理等相關工作,因此在課程教學內容設置,與車輛工程專業(yè)教授的《汽車試驗學》相似,但教學側重點不同。另外,由于計算機科學及測控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應用在汽車上的測試技術及其評價方法也隨之不斷更新,因而該課程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也應隨之進行相應的探索和改進,以適應本專業(yè)學生知識結構的形成和完善。
評價一輛汽車往往要從很多不同的方面出發(fā),如汽車的基本性能 (包括動力性、燃料經(jīng)濟性、制動性、操縱穩(wěn)定性、平順性以及通過性)、可靠性、整車碰撞安全性還有當今社會強調的環(huán)境保護特性等,這導致了課程內容的繁雜。為了達到教學目標,課程往往在很短的學時之內就要完成,一方面使得學生大量的試驗方法只是淺嘗輒止,對其研究方法及原理并不能理解性掌握,學生往往在考完試后很短的時間內就把課上的內容忘得一干二凈;另一方面,試驗性質課程更多考察的是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而很多知名高校中,學生們也只是看老師在試驗臺架上操作一遍流程便草草了事,并沒有鍛煉到他們的動手能力。雖然國家對教育事業(yè)的投入逐年增加,但分到不同高校和學科上的資金極其有限,因此課程的教學過程中牽扯到的專門試驗場地,是一般高校所不能具備的,即教學資源匱乏。目前,雖然很多高校的老師已經(jīng)結合了各類多媒體形式,試圖以更生動的講解方式幫助同學們理解深化對課程的理解,但是效果仍舊欠佳。試驗方法仍然需要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后親身實踐去獲得真正正確的試驗方法與流程。
當今學生帶著通過考試的目的的學習態(tài)度,我們早已見怪不怪,然而,為了使學生能真正把握住所需要的知識,應當實行課程內容交叉的教學方法。汽車專業(yè)的學生在大學四年期間主要學習的汽車底盤、發(fā)動機、電器設備、電子控制技術這些課,在介紹完每一部分的結構后,可以適當穿插與該部分相關的評價指標以及試驗方法。有了對汽車各部分結構基礎的掌握之后,學生對于理解試驗是如何設計的會更加得心應手,如介紹完汽車轉向系的結構之后可以強調汽車操縱穩(wěn)定性的試驗及相關參數(shù)。另外,由于這些課程大多息息相關,那么相對應的試驗部分也就會重復出現(xiàn),增加了學生對其最終掌握的可能性。
就試驗資源匱乏而言,這是一道目前無法輕易跨越的鴻溝,至少國家對于教育事業(yè)的規(guī)劃是要從長遠角度出發(fā)的。那么針對無法得到充足的教學資源可以從以下的兩種途經(jīng)入手:一是可以讓學生學習Matlab、Labview等仿真模擬軟件,自建或運用模塊。對于汽車各方面性能進行模擬試驗,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可以幫助學生獲知對試驗參數(shù)如何處理,如何通過數(shù)據(jù)大小來評價其性能。同時,通過這一舉措可以幫助學生熟悉各類模擬仿真軟件的使用與操作,目前國外的高校都十分注重對于學生掌握軟件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對于學術進步的積極影響是長足的。軟件說到底只是一種工具,在學生熟悉這樣一項工具后,能得到更多的是對于試驗方法和評價指標的掌握。另外,很多國內外的汽車維修檢測方面的工作都離不開這些仿真模擬軟件,通過在大學期間指向性較強的練習,可使廣大學生與社會的融合度更高。二是各高校應與地方相關單位加強合作,在校園里占用地皮建造各類試驗場很明顯是不切實際的,但對于社會上的企業(yè)而言,質量及性能檢測是必不可少的。在政府和社會各界的扶持下,各高校若能加強與企業(yè)的合作,使學生能經(jīng)常去一些汽車公司的試驗場參觀學習,能獲得很多書本上的不到的知識,畢竟理論與實踐是有很大差距的,書本上的理論知識在經(jīng)過實踐操作后往往會變得更加精煉與正確。通過這些參觀,學生也能獲知他們與企業(yè)崗位所需要的人才的差距,從而有目的的增強自己某一方面的能力,為應屆生就業(yè)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同時,各高校為了實現(xiàn)人才培養(yǎng)戰(zhàn)略,應當在互聯(lián)網(wǎng)絡上構建一個信息共享平臺,不光是針對本門課程,高校老師可以將獲得學生積極反應的課件以及教學形式在互聯(lián)網(wǎng)絡上推薦給廣大學生及教師,在一種分享與競爭的范圍中實現(xiàn)共同進步。目前有很多新穎的教學形式,如角色互換 (教室為聽眾,學生負責備課及教學)等等,都可以由各位高校老師共同去探討與完善。
《汽車性能測試技術》課程包括許多非常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同時也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動手實踐能力去體會大量的試驗方法。使學生具備熟悉運用軟件進行模擬仿真的能力與得到大量實踐機會是課程在教學時的重中之重,同時,課程交叉設置使得學生們也不會產(chǎn)生“考完就忘”的現(xiàn)象。通過上述的教學改革方法,能夠有效的并且高效的促進學生對大量理論知識的掌握,同時提高學生的就業(yè)能力,這在無形中增強了他們的競爭力。
[1]吳偉斌.汽車試驗學教學改革的嘗試 [J].湖南科技學院學報,2011,4(4):79-80.
[2]胡宏偉.關于改進汽車試驗學教學改革的探討 [J].機械管理開發(fā).2010.25(2):18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