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海
實施愉快教育改革語文課堂
王永海
在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中學生們很難體會到學習中的愉快以及樂趣,這就需要教師改革課堂,從而使學生熱衷于學習,從而體會到課堂上學習的樂趣。
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基本都是古板、乏味、缺少新穎性。因此學生在課堂上就會感到有心理壓力,學習的效率也就低了很多。所以在語文的課堂是應開展愉快教育的方式,也就是在教學的過程中,去掉規(guī)范的棱棱角角,將課本上的知識生動的、形象的具體化出來,并讓孩子們從自身的實際經驗開始學習。
課堂教學通過語言溝通的方式來調動學生們的積極性;根據課本上的知識開展教學情境,讓同學們參與到其中,體會到課上的樂趣。從而讓同學們更加愉快的學習、玩耍、成長。只有這樣學生們才能在語文時期得到全方面的發(fā)展。
在語文課堂上實施愉快教育的方式有多種。教師可以先開展情境教學,所謂的情景教學就是由教師帶領學生們“課本”上的情境,并用較為生動的語言文字來描述,在用音樂等藝術設備,制造出精彩的情境。讓學生們猶如就像在那里一樣,從而讓學生們體會到課堂上的樂趣,喜歡上課堂。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教學改變成一件很有趣的活動,讓課堂具有吸引力、新穎性。
如《陳涉世家》,學生對古代的事物以及時代背景的認識都是一片空白,根本不知道暴政、起義等詞語是什么意思。教師就可以通過設置情境讓學生們深入其中。讓學生們扮演陳涉、吳廣等人物,并在班級設置地點的特色,讓學生們根據課文朗讀每個人物之間的對白,并對上相應的肢體動作。使學生們身臨其境,感覺好像真的古代一樣,從而對課本上的知識有了新的認知。課本上的具體內容在學生的腦海里記憶也將會更加深刻。
在開展情境課堂教育的時候,由于學生的閱讀量多少不一,因此對有些課本上的成語或是古代文言文不理解。通常會提出一些不懂的問題,并向老師詢問。教師可以把情景教學的目的放在為學生解讀生字詞方面。如“悵恨久之”教師可以用白話文解釋出這句話的意思,并自己先示范一下這句話的肢體動作以及與語言,再讓學生們去做。使學生們感受到書中人物的心情以及當時的處境以及情感。教師還可以根據不同的生字詞做出畫圖或是語言解答等方式為學生們示范,這樣可以為學生們主觀與客觀之間做出一定的聯(lián)系。這樣對于學生來說不管是理解生字詞或是對課文的認識幫助都是非常大的。
課堂上的教育就是一門藝術,并且還是教師的藝術。如果教師在教學的過程能夠靈活的運用教學語言,那么這樣可以直接影響到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以及學習興趣。最直觀的來說,教師在上課就是在寫一篇文章,要寫好開頭和結尾。好的開頭是教學成功的三分之一,其次就是課堂上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讓課堂對學生有著深刻的影響,并讓學生對課堂產生興趣。最后就是良好的結尾,也就是在課程的結束教師對課堂的總結,這一步看起來沒什么作用,其實不然,好的結尾可以讓學生們對課堂產生留戀,也就是還想再上一節(jié)這樣的課。能讓學生有這種心理是對以后實施愉快教育是極為有利的。如果做好了這些,教師在實施愉快教育的成功也就為之不遠了。
例如講成語故事《此地無銀三百兩》,在課堂的開始階段先讓學生們齊讀課文,然后讓學們對“埋銀兩上面的牌子”討論。這時學生們的問題就會出現了:課文里的人為什么要藏銀子?為什么藏完銀子還要在上面立個牌子呢?這樣的做法真的對嗎?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在同學們討論的時間過半的時候,老師接著提問:“孩子們,你們知道為什么課本的主人公藏銀子的方法是正確還是錯誤的嗎?”這時學生們疑問就會隨之萌生,興趣也隨之被調動了起來。老師馬上接著說:“下面我們就來學習這一課?!边@時候,同學們的積極性就會被立馬調動起來,學生們就會紛紛地舉手搶答之前的問題。這樣,學生們就能緊緊地跟住老師的思路,進行思考,在愉快的課堂上學到了知識、明白了道理。知道了藏銀子后寫牌子是愚蠢的行為。
通過創(chuàng)造與藝術相結合,拓展教學的空間。教學本身要有藝術性,先設問在解答等方式可以吸引學生們對新課文的興趣。并通過背景、情境等方面引出課題,以多種形式吸引學生們對課本知識的注意力,讓學生們從根本上改變對學習的態(tài)度,使學生們對課本產生濃濃的興趣。
課堂上教師要細心的觀察學生們心靈上發(fā)生的變化,從而從學生內心所需要的方式入手,開展愉快教育。使學生們能夠更好地接受課本,快樂地進行學習。只有學生們對課本上的認識發(fā)生改觀,更加喜歡去學習,才能發(fā)揮出教學的意思、體現出教學的特性。
王永海,教師,現居山東濱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