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冬晨
淺談如何提高農(nóng)村初中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欒冬晨
閱讀教學在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提高英語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但許多學生特別是鄉(xiāng)鎮(zhèn)中學的學生,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學習英語卻事倍功半。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fā)學生的英語閱讀興趣,鼓勵學生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生質疑探究的精神,同時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閱讀能力。
初中英語;閱讀能力;對策
閱讀是英語學習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是英語教學的重點,也是提高學生理解及應用能力的有效途徑。近幾年來,英語中考日益注重對閱讀能力的考察,閱讀成績將直接影響英語成績的高低,因而如何提高閱讀能力也變得尤為重要。然而筆者所任教的學校為農(nóng)村鄉(xiāng)鎮(zhèn)中學,學生英語底子薄,詞匯量匱乏,語法知識薄弱,在對閱讀理解的學習上存在很多困難,學習成績十分不理想。下面,筆者就農(nóng)村初中英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提高閱讀能力的對策談幾點看法。
農(nóng)村教育一直是教育鏈條中的短板,其教育條件和師資水平在總體上低于城鎮(zhèn)學校,學生沒有濃厚的英語學習氛圍,很多學生英語基礎為零,閱讀能力較為低下。出現(xiàn)這一現(xiàn)狀的原因如下:
(一)教學方式簡單傳統(tǒng)
閱讀可以為學生提供有效的語言信息,有助于學生拓展視野,增強語言的交際能力。在農(nóng)村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雖然教師想提升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但限于平時教學時間有限,教師缺少專業(yè)培訓等原因,不能夠很好地把握閱讀教學,因而教師普遍沿用“學單詞—朗讀課文—做習題”的傳統(tǒng)教學,不免有些流于形式。英語閱讀教學都以重點詞匯和句型的講解翻譯為主,造成學生把大量時間集中在單詞和語法句型的學習上,忽視了對閱讀的整體把握。學生表面上把教材內容學透徹了,但卻沒有真正實現(xiàn)英語閱讀教學的多元目標,同時也影響了學生對閱讀材料深層內涵和情感信息的理解。
許多教師在設計閱讀skimming的環(huán)節(jié)中,通常給學生3~4分鐘的閱讀時間,然后歸納文章的主要內容,很多學生短時間內難以理解文章內容,很難完成任務。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先圈出數(shù)字、時間等關鍵提示詞,構建自己的思維導圖,然后一步步填充擴展,從而逐漸滲透文章,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二)學生缺乏閱讀技巧
閱讀應該是一個具有創(chuàng)造性、目的性和主動性的學習過程。掌握一定的閱讀技巧是提高閱讀能力的有效措施。學生在閱讀中應該始終保持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注重對閱讀內容清晰、正確的理解。但是,因為很多教師不注重對學生進行閱讀技巧的有效指導,導致學生閱讀文章時不會采用恰當?shù)姆绞饺カ@取有效信息,以致不能對閱讀內容進行全面的、準確的判斷與推理。例如,很多學生在閱讀時采用出聲閱讀的方式。有些學生不能確定文章的主旨,不能推測生詞的含義,甚至每句話都需要翻譯為漢語才能理解,這種不良的閱讀習慣嚴重地影響了閱讀效率,并且不利于學生對閱讀材料的全局把握。學生只有掌握了必要的閱讀方法,才能在學習中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閱讀有效性差
農(nóng)村地區(qū)師資力量有限,有些英語教師并非英語專業(yè)出身,部分教師對教學要求偏低,認為學生能讀懂、做對題就完成了教學目的,學生閱讀興趣越來越小,成績越來越差。要打破這種狀況,教師就應該遵循新課改的要求,打破常規(guī),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英語閱讀運用能力為主,避免讓學生的思路停留在凌亂冗雜的知識點上,以培養(yǎng)學生駕馭閱讀和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在日常課堂訓練和考試中,有些學生需要花費10分鐘甚至更多的時間才能讀完一篇文章,效率不高且準確性低,學生“填鴨式”地被動接受知識,很難體會閱讀文學之美。因此,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要輔以不同層次的訓練,因材施教。在閱讀訓練課中輔以短效的閱讀訓練,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完成一定量的閱讀材料,同時輔以定量的課后閱讀,在練習中注重質和量的積累,從而提高閱讀的有效性。
(一)培養(yǎng)一定的閱讀技巧
1.指導學生歸納文章大意
閱讀是應用已有的語言知識和背景知識,從文字材料中獲取各種信息和新知識的重要途徑(賈遂芝 2006),學會歸納文章大意是閱讀理解的基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找出所給閱讀材料的主體段落,從而對文章大意有了粗淺的了解;二是引導學生找出某一段的中心句,提高學生提煉文章大意的能力;三是學會抓住關鍵詞,如高頻詞、中心詞、時間等關鍵詞;四是抓住文章的時間順序和空間順序,強調文章邏輯的連貫性和完整性。
2.提高閱讀速度
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時摒棄雜念,全神貫注,通過對上下文的通讀并理解來猜測生詞的含義,要求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完成閱讀,提高閱讀的時效性和準確率。學生應學會技巧性地抓關鍵詞、主旨句,捕捉文段大意,理解文章主題,擴大文字閱讀的最大限量,盡量避免當讀到生詞或長難句時,反復回讀或重新讀取。
(二)擴大詞匯量和閱讀量
英語詞匯量的大小直接決定了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因而教師一定要注重學生對詞匯的積累和擴展。筆者不提倡機械重復地背單詞,語言是一項技能,只有運用時才能更好地掌握其精髓。在語境中去積累和強化詞匯記憶,反而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shopping這一模塊的訓練中,可以引導學生把有關clothes的單詞串聯(lián)在一起,學生可以扮演賣家和顧客,進行情境表演,在具體的語境中可以更直觀地運用所學。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閱讀量越大,學生對單詞就會越熟悉,就越容易從英語的角度領會閱讀內容。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應避免字字斟酌,句句推敲,只要在規(guī)定時間內能夠抓住文章主旨,準確捕捉到重要細節(jié)即可。培養(yǎng)閱讀能力,僅靠課堂教學是難以實現(xiàn)的,教師還要指導學生有效補充課外閱讀資料。在閱讀材料的選擇上,教師可以多元化地拓展學生的國際視野,以對英語國家的風情介紹,引導學生進行美文欣賞、英文歌演唱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從而促進閱讀理解能力的提高。
(三)激發(fā)興趣,創(chuàng)設課堂情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是學習的強大動力。只有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中,成為課堂的小主人,英語閱讀課堂才會活力四射。在課堂教學中,學生興趣越濃厚,課堂效果就越好。教學情境可以幫助學生快速積極地投入教學活動中,從而讓學生產(chǎn)生主動學習的意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教師可根據(jù)學生和課堂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對于簡短的文章,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在情境中去感悟學習。教師要摒棄“填鴨式”的呆板教學,運用PPT、白板等多元化的媒體手段服務于教學,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在文章講解前,教師可以適當介紹一些與文章相關的文化背景和當下流行的話題,將實際生活和閱讀聯(lián)系到一起,讓學生感受到英語閱讀的親切性和趣味性。同時,可以在課前播放勵志的英文歌曲或微電影片段,盡情地感受英語的魅力,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進入本課的學習。同時,對于一些通俗有趣的閱讀材料,根據(jù)圖片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去復述文章,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展示。學生在組內討論和復述的過程中,對文章的內涵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還能夠增強記憶力和口語表達能力。筆者所在的班級經(jīng)過半學期的課文復述練習,學生的閱讀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四)引導學生課前預習,提升自我閱讀能力
課前預習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好的預習是新授課成功的基礎。通過預習,學生可以對新課的重難點做到心中有數(shù),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對于無法解答的疑難問題,教師應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這樣使學生聽課的針對性更強,注意力更專注。同時,也可以使教師更有效地解決教學的重難點和易錯點。筆者所在的學校采取導學案、問題導學的方式來幫助學生自主完成預習。導學案上將出示本課的學習目標、重點和難點,同時將新單詞和重點短語羅列出來,并在相應的位置上提出問題,由學生自主歸納基礎句型的結構及運用。第二天新課的預習檢測環(huán)節(jié)應以小組或個人的形式進行展示,教師進行適當點撥,加以強調。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實踐,大部分學生已經(jīng)漸漸養(yǎng)成了課前預習的好習慣,學生以小組的方式在課前預習熟讀新單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閱讀的難度,節(jié)省了教師的講解時間,加強了學生的綜合訓練能力,提高了課堂的學習效率。
(五)小組合作討論,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新課改要求在英語高效課堂的構建過程中,創(chuàng)建“以自由自主,交流合作”為理念的學習方式(教育部2011),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由教師的“教”轉變成學生的“學”,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把課堂歸還給學生,滿足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的探索需求,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從而提升學生語言的綜合素養(yǎng)。小組合作在這一要求下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充分把英語的學習與自身學習有效地結合到一起。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鼓勵學生敢于質疑,敢于打破常規(guī)。對于重點和難點,教師完全可以放手,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共同探究,討論合作。教師應明確各小組的學習任務,把文章劃分成幾個模塊,每個小組負責一個模塊的學習。各小組先劃出段落的重點短語,選出基礎句子和較難的長句子,進行翻譯和歸納總結。實踐證明,開啟小組合作學習后,學生對英語閱讀不再逃避膽怯,而是充滿了自信和探究精神,更加積極地加入到英語學習的隊伍中。由于學生在小組展示環(huán)節(jié)出色地完成了教學目標,從而學生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在這種激勵下逐漸養(yǎng)成科學的學習習慣,教學效率得到了最大化的實現(xiàn)。
由此可見,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一項漸進的工程,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要提高英語閱讀能力,就要以學生為主體,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閱讀技巧的訓練,閱讀前有效的導入,以此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潛能,然后采用問題導學模式,并在閱讀后訓練鞏固,同時擴大課外閱讀量,拓展國際視野。只有這樣,才能形成系統(tǒng)有效的閱讀教學,從而真正提高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
引用文獻
賈遂芝.2006.試論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J].太原大學教育學院學報,(1).
教育部.2011.英語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作者信息:117104,遼寧本溪,遼寧省本溪市本溪滿族自治縣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