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威
學習是一杯咖啡。
小時候我們喝的是三合一速溶咖啡,口味香濃適宜。
然而到了高中,我們手中只有一杯清咖、一小包糖、一小杯奶。想感受到香濃,你要用自己的方法來調配。
筆記的意義,在于你做筆記的同時進行的思考和記憶。你寫下來,不只是為了寫下來,更是在寫的過程中對知識的理解和消化。
筆記,是一個可以貫穿高中的詞語。對我而言,筆記一定要做到精致。
比如,筆記本我一定會選自己喜歡的,因為在喜歡的本子上做筆記會更認真也更有動力,仿佛是用筆記錄生活的美。同時,我要求自己做筆記時不分心,因為一旦分心,筆記便會凌亂。慢慢地我意識到,靜下心來做筆記的效果,就是使筆記在腦海里的印象更加深刻。
有時我還會做兩遍筆記,那是在大量知識快速涌來、連篩選的時間都沒有的情況下。
化學競賽培訓時,由于我對大學教材很陌生,教授給予的信息量又很大, 我便在上課時盡可能快地記下他講的、幻燈片上放的,不去管字跡是否潦草。課后回到寢室,我仔細研讀筆記,找到大學教材中對應的知識內容,去思考去理解,同時做第二遍筆記。在這個過程中,我對知識點的印象更深刻,知識體系也更完整了。
現(xiàn)在高考后流行賣筆記,很多人覺得看學霸的筆記省時省力效果好。但是我想強調的是,筆記的意義,在于你做筆記的同時進行的思考和記憶。你寫下來,不只是為了寫下來,更是在寫的過程中對知識的理解和消化。一旦遇到不理解的點,不是說直接跳過或先抄著以后再看,而是應該自己努力去理解。實在不行,做好記號,尋求老師的幫助。這樣的筆記做得才有意義。倘若只是寫下文字,或者看別人寫下的文字,那效果可能不及自己用心做筆記的十分之一。
于是我不斷和自己交流,在班級最吵鬧的午睡時間前半段閉目養(yǎng)神的時候,在晚上睡前休息時,我回顧、反思自己做過的關于學習的事,試圖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習慣、變化和不足,然后相應地作出改變。
在高二上學期,我遭遇學習低谷,成績徘徊于比期望低許多的位次。我及時改變自己,早上5:30起床,在教室里大聲早讀,晚上學到教室最后幾個走。堅持著,我的成績也逐漸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高三上學期,因為競賽一直持續(xù)到期中結束,我錯過了半學期的復習,再次遭遇學習低谷。那時的我心里很急很浮躁,一邊想跟上節(jié)奏,一邊想比別人更用功點,補起前面半個學期落下的,整個人處于一種被牽著走的狀態(tài)。
我開始5點起床,下課強迫自己學習,買了“五三”“天利38套”來做,但并未見效,仿佛我的努力只是在防止成績繼續(xù)下滑。我試過和老師談心,盡可能多地問老師問題。我獲益匪淺,但成績仍未見起色。
某一天我突然意識到,我這么做其實是過度依賴老師,好像我在掉入泥潭時拼命想抓住一根稻草。我恍然大悟,明白一個人要奔跑,只有靠自己,領你起跑的人不會陪你跑完全程,也不會領你跑出世界紀錄。于是我不斷和自己交流,在班級最吵鬧的午睡時間前半段閉目養(yǎng)神的時候,在晚上睡前休息時,我回顧、反思自己做過的關于學習的事,試圖從中發(fā)現(xiàn)自己的習慣、變化和不足,然后相應地作出改變。
比如,發(fā)現(xiàn)自己在喧鬧的環(huán)境中做作業(yè)的效率極差,我便選擇在不可避免的喧鬧時放下筆,和同學聊聊天、打打鬧鬧,放松身心。而在安靜的時候我以平靜的心態(tài),集中精神以最高效率完成作業(yè)。
一段時間下來,我又重新獲得了自信和從容。
認真補缺?知道分數(shù)之后連試卷都不想看,還查漏補缺?于是便進入一個惡性循環(huán)。
也許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平時學習不夠認真,到了考試臨近,就會想:把這次考試作為對自己的檢驗吧,看看自己的漏洞在哪兒,然后在考后認真補缺。結果考試成績一出來,還不錯,那么運氣反而使自己錯過了彌補缺漏的機會。高三上學期的我也陷入過這樣的困境,認真補缺?知道分數(shù)之后連試卷都不想看,還查漏補缺?于是便進入一個惡性循環(huán)。
所以說,“學習重在平時”不是一句空話,認真學,及時鞏固基礎,保持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在考前適當復習,考試自然能發(fā)揮應有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