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 崢
近代警察教育的兩大基本類型及其對華影響
施崢
(浙江警察學院 社會科學部,浙江 杭州 310053)
近代警察制度發(fā)端于19世紀的西歐。英、美、法、德、奧、意、日等較早確立近代警察制度的國家先后發(fā)展了各具特色的警察教育訓練模式,大致可分為大陸型和海洋型兩大基本類型。日歐美等先行國家的辦學經(jīng)驗為中國近代警察教育的創(chuàng)建和發(fā)展提供了借鑒,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中國警政建設的近代化步伐,但也留下了鮮明的時代烙印。
近代;警察教育;類型;中國;影響
在古代漢語中,“警“、“察“二字早已出現(xiàn),起初是分開使用的,如《周禮》:“正歲則以法警戒群吏“,《左傳》:“軍衛(wèi)不,警也“,《后漢書》:“罷關徼之警“;《論語》:“察其所安“,《孟子》:“明足以察秋毫之末“等等。后來出現(xiàn)了二字連用的“警察“一詞,例如,唐初顏師古在注《漢書》時,即有“密令警察不欲宣露也“之語;《金史·百官志》中記載了“掌平理獄訟、警察別部“[1]的警巡院。然而,如今為人們所熟知的“警察“一詞卻是日本傳來的外來語。19世紀70年代,日本政府派往歐洲考察近代警察制度的川路利良等人,在引進西方近代警察制度的時候,將法文“police“用日語中的漢字譯作“警察“,20多年后該名詞伴隨著近代警察制度被介紹到中國。
與“警察“一詞相似,起步較晚的中國近代警察及其教育從誕生之日起,就受到來自日本與歐美國家廣泛而深刻的影響??疾爝@些國家近代警察教育的發(fā)展歷程及其基本類型,有助于加深對中國近代警察教育的認識。
近代職業(yè)警察制度首先在歐洲建立。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根據(jù)制憲會議決定,開始創(chuàng)建資產階級共和國的警察行政制度。到1801年拿破侖第一次執(zhí)政時期,在中央設置了警察總局,并在城鄉(xiāng)建立了龐大的警察組織系統(tǒng)。英國也在1829年根據(jù)內政大臣羅伯特·比爾(Robert Peel)提出的《大倫敦警察法》,建立了大倫敦警察系統(tǒng),開創(chuàng)了身著統(tǒng)一制服的公開巡邏勤務制度,以后逐漸向地方郡縣推廣[2]。此后,美、德、奧、意、日等國紛紛仿效英國或法國的模式建立了各自的近代警察制度。各國警察逐漸擺脫了以往有實無名的狀態(tài),從軍隊、行政機關、司法機關中獨立出來,成為一支人數(shù)眾多的,綜合軍事、行政與刑事多重功能的治安力量。
對于肩負維護社會治安秩序重任的新興職業(yè)警察來說,具備履行職務所需的相關知識和技能是十分必要的,這就離不開適當?shù)慕逃陀柧?,羅伯特·比爾在組建大倫敦警察時提出的12條原則中就包含了先培訓、后上崗的內容。初步實現(xiàn)職業(yè)化的警察在預防、偵查犯罪和維持社會公共秩序方面的能力逐漸獲得了社會的認可,但是對于本身尚處于摸索嘗試階段的近代各國警察而言,19世紀的警察教育訓練總體來說是低水平的,還沒有什么人把警察當作專業(yè)人士看待。各地對新警的所謂訓練僅僅是一些軍事操練,警察所具備的知識和技能則更多地依賴于實踐。正如當時英國警界的一句諺語所說的,“警察教育上最良的教師是實際“(The Practice is the best teacher)[3]184。在當時的警察界乃至全社會看來,所謂優(yōu)良警察,不過是能夠讀懂一本警律,穿著一套警服,體格強健,能使用武器而已[4]365。較低的職業(yè)門檻和教育訓練水平直接影響了警察的整體素質,當時社會上一般人士是不肯當警察的。就連羅伯特·比爾本人也曾公開宣稱:“紳士們,例如少尉以上軍銜的軍官……不適于干這種低下的工作。“[5]在美國,能力低下的警察被人們蔑稱為跑不了步的“平腳底“(Flat foot)[6]1-2。這些都在公眾心目中造成一種警察屬于低級職業(yè)的成見,妨礙了優(yōu)秀人才的吸收和保留。19世紀末20世紀初,日益激化的經(jīng)濟和社會矛盾對警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們強烈呼吁建設更加高質、高效的警察隊伍,而科學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教育的普及也為警察的專業(yè)化建設提供了可能。在美國的帶動下,各國紛紛以強化內部專業(yè)分工,提高招募標準,加強教育訓練等手段,掀起了警察專業(yè)化運動的浪潮。英、美、法、德、奧、意、日等國在相互學習借鑒的基礎上,針對本國警政發(fā)展水平和實際需要,強化和發(fā)展了各具特色的警察教育訓練模式,并不斷引進科學技術和教育發(fā)展的最新成果,在招生考試、學科建設、課程設置、教學形式和管理體制等方面有所創(chuàng)新,積累了較為豐富的經(jīng)驗。這些都為中國等后發(fā)型國家的警察制度及其教育近代化提供了有益的借鑒。
由于歷史淵源、政治法律制度、民族傳統(tǒng)及警務觀念等的差異,各國的近代警察制度呈現(xiàn)出不同的特點,這些特點在警察教育方面也有所體現(xiàn)。根據(jù)各國在警察教育方面的基本特征,以及警察學界關于近代警察的分類學說,可以將其粗略地劃分為大陸型和海洋型兩種基本類型。
大陸型警察制度以法國為肇始,后傳入德國、奧地利、意大利、日本等國家,因屬于歐洲大陸法系國家而得名。大陸型警察制度采用集權形式,有全國統(tǒng)一的組織系統(tǒng),中央政府有權指揮監(jiān)督地方警察機構,并行使任免、遷調等人事管理權。全國的警察經(jīng)費由中央統(tǒng)一編制預算,警察教育也納入中央的統(tǒng)一管理,并由國庫負擔教育經(jīng)費。在中央集權的管理體制下,警察教育的體系相對完整,中央與地方分工負責,警官教育與警士教育相互銜接,新警教育與在職培訓并舉,培養(yǎng)目標、教育內容和形式等也比較一致;但也有不利的一面,就是相對忽視了地方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揮。這種制度下的警察的基本職能在于維護專制的或高度中央集權的政治統(tǒng)治,其職責龐雜,權力較大,并重視強制手段的運用。因此,警察的武裝特點受到當局的高度重視,軍事化程度很高,招募新警時更傾向于以轉業(yè)軍人為對象,在警察教育中亦十分重視軍事素質和服從命令、守紀觀念的養(yǎng)成,不強調服務精神的培養(yǎng)。此外,這些國家大都還有一支強大的隸屬于軍隊系統(tǒng)的憲兵,作為警察力量的補充,這進一步加重了警察教育的軍事化色彩。警察所轄業(yè)務除維持社會公共秩序外,還包括一般行政工作,并以執(zhí)行法令為勤務的重要內容。反映在教育內容上,就是在重視實習訓練的同時,尤其注重法律知識的灌輸,并較為重視課程體系和專業(yè)設置。德、奧、日等國可視為大陸型警察教育的代表。
海洋型警察制度起源于英國,后移植到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因這些國家均屬海洋法系國家且具有被海洋環(huán)抱的地理特點而得名。海洋型警察制度采用分權形式的組織結構,全國沒有一元化的警察組織系統(tǒng),中央與地方在人事和財政等方面各自獨立,中央政府對地方采取輔導、協(xié)調、合作的辦法,很少直接指揮。在這種組織系統(tǒng)下,一般沒有全國統(tǒng)一的警察教育體系,以地方自辦警察教育為主要形式。對地方警察管理權的尊重,使警察教育帶有明顯的地方色彩,各自為政的現(xiàn)象十分普遍,一方面造成警察教育缺乏整齊的規(guī)劃和統(tǒng)一的標準,顯得不夠規(guī)范和系統(tǒng);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各地因地制宜地開展警察教育訓練,在符合當?shù)貙嶋H需要的同時還能有較為大膽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這種制度下的警察的基本職能在于保護公民個人及地方社區(qū)的安全并提供服務,警察權力受到諸多限制,要求警察盡量尊重公民的權利,并避免使用強制手段。因此,在警察教育方面以培養(yǎng)“公仆“為目標,反對警察軍人化,更傾向于從平民中挑選優(yōu)秀的青年,給以警察勤務的訓練,尤其注重業(yè)務技能的培訓和實踐經(jīng)驗的獲得。教育訓練中雖然也包含了軍事訓練的內容,但其主要目的在于養(yǎng)成警察強健的體魄和良好的儀態(tài)。警察的業(yè)務以維持社會公共秩序、保護公民生命財產安全、預防危害等為主要內容,消防、衛(wèi)生、建筑等工作不歸警察管轄,這在一定程度上也縮小了警察教育內容的范圍。就近代警察教育的特征而言,自治色彩更鮮明的美國堪稱海洋型國家的代表。
當然,以上兩種類型的劃分只是一個粗線條的勾勒,在各種主客觀因素的作用下,不同國家的警察教育在培養(yǎng)目標、管理方式、辦學重點和學科建設等方面均有各自的特點。一戰(zhàn)以后,受到政治體制變化、教育普及和世界警察專業(yè)化運動的影響,各國在警察教育訓練方面也做出了許多調整和改革,海洋型國家開始建立中央層面的警察教育機構,而大陸型國家也有重視地方特色的趨向,科學技術的大量涌入和新警受教育程度的不斷提高,也促使警察教育內容和形式向更高層次提升。這些都給摸索中的中國近代警察教育提供了更多的參照物。
另外,作為兩大基本警察類型代表的英國和法國,盡管是最早建立近代警察制度的國家,對警察教育卻并不十分重視,并未給前來考察的國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事實上,兩國警察教育在其近代警察制度確立后一個多世紀的時間里,基本停留在低水平的崗前職業(yè)培訓層面,無法提供更高層次的教育和訓練。英國早在1839年就在大倫敦警察廳設立了預備警察班,但預備警察在這里只能受到3個月的軍事教育,“其他學識毫無所得,除絕對服從命令外,對于街上的普通勤務,亦有力不勝任、難于應付之感“[4]303。過度注重警察姿態(tài)訓練的作風竟一直延續(xù)了90年之久,直到1934年大倫敦警察學院成立后才有所改善。法國的警察教育也不發(fā)達,僅以1883年成立的巴黎警察實習學校為唯一的機關。20世紀30年代,前往考察的中國警察學者李士珍等人對該校評價不高,認為該校“設備極簡單“,外賓參觀時“教官雖喝立正口令,但學警多不能作嚴正之姿態(tài)“[4]245。直至1943年里昂圣西爾高級警長學校建立,法國才有了專門培養(yǎng)警長或中高級警官的警察學校[7]。相比之下,日本、德國、奧地利、美國等國的警察教育起步雖晚,卻在不同的方面獲得了更為引人注目的成就,最終成為中國學習和效仿的對象。
(一)大陸型警察教育:從日本模式的移植到歐洲經(jīng)驗的導入。日本的近代警察制度是參照法、德等大陸型警察國家的體系建立的,警察教育分為中央和地方兩級。中央僅設1所警察教育機構,主要負責警官教育。早在1884年,內務大臣山縣有朋即以“內治的良窳全在警察的優(yōu)劣“為由,建議設立警察官練習所。該所聘請德國人亨威廉氏(Wilhelm Holhn)為總教官兼政府警察顧問,教授德國警察法、體操、消防等,另外還開設刑法、治罪法、警察法、衛(wèi)生行政法等課程[3]247-248。警察官練習所的創(chuàng)辦使日本成為世界上最早重視并開展警官教育的國家之一。地方警察教育機構主要負責警士教育,既包括對初任巡查的崗前培訓,也包括為提高現(xiàn)任巡查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各種訓練和講習。日本最早的警士教育機關由東京警視廳于1879年7月創(chuàng)設,其后各府縣相繼設立,但名稱各異,或稱警察練習所,或稱巡查教習所[8]。日本近代警察教育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對警察教育高度重視,警察教育的創(chuàng)辦與警政建設幾乎同步進行;二是非常重視學習與借鑒,通過出洋考察、聘請外國教習、派遣留學生等手段不斷學習西方國家的先進警務知識和經(jīng)驗;三是受德國等大陸型警察國家的影響,日本早期的警察多從軍人中選取,警察教育中軍事化色彩十分明顯。日本近代警察教育的許多做法,不久之后被移植到中國。
受日本影響,清末在創(chuàng)辦近代警政之初,就對警察教育寄予相當?shù)年P注。1901年,清政府聘請日本人川島浪速為監(jiān)督,開辦了中國最早的警察教育機構——京師警務學堂。該學堂在川島浪速的全權操控下,大量聘請日本教習,學堂的教學與管理基本移植了日本的做法,甚至連學堂使用的口號和禮節(jié)也完全是日本式的。1902年袁世凱在保定和天津開辦警務學堂時,也聘請了數(shù)名日本人擔任總教習和教習。京師和直隸還先后派出大批警政官員東渡日本考察警政建設和警察教育并積極組織赴日留學,其積極態(tài)度也帶動了各地聘請日本教習、派遣警務留學和考察熱潮的興起。這些留學和考察人員在親歷或觀摩日本警察教育之后,或上書警察主管部門力陳警察教育之重要,或將在日本所學警察講義翻譯編輯后帶回中國,也有不少人直接投身于各級警察教育機關,對地方警察教育的發(fā)展貢獻良多。此外,諸如甘肅、黑龍江、陜西等一些暫無能力聘請日本教習或派員出洋留學的地方,則通過派員前往京、津兩地學習,或請調該處畢業(yè)生、購買警察教科書等途徑,間接地吸收了日本警察教育的內容。對日本近代警察教育辦學經(jīng)驗的積極借鑒,使處于起步階段的中國近代警察教育在形式和內容上均初具規(guī)模。1908年民政部《各省巡警學堂章程》的頒布,明確了各省于省城辦理警官教育,于各府、州、縣辦理警士教育的指導方針,在制度層面初步勾勒了全國警察教育系統(tǒng)的雛形。
進入民國以后,隨著國人對西方國家的了解與日俱增,強調中央集權、整體素質較高的歐洲大陸型警察教育逐漸受到有關人士的關注和追捧,中國近代警察教育開始從對日本模式的單一模仿和急功近利中掙脫出來,將學習的目光投向歐洲。
德國是較早重視警察教育的國家。據(jù)稱,普魯士國王曾于1854年4月28日校閱柏林警察、視察警察教練所,并大加贊賞;次年即親自制作了一種問答體的警察教科書,頒賜警界[3]191。德國的警官教育機構種類繁多,設有警官學校、刑事警察學校、警察體育學校、警察交通技術學校等,旨在為培養(yǎng)警官的綜合素質提供較為全面的保障。警士教育方面首重紀律觀念的培養(yǎng),致力于養(yǎng)成學警的良好習慣,如守紀律、守秩序、守時間、態(tài)度和藹及注重清潔等。奧地利的警察教育則以設備優(yōu)良、組織嚴密、教育計劃和課程設置完整著稱。尤其是維也納警察學校,因“設備完備,為各國冠“[4]137,成為各國爭相考察和仿效的對象。德、奧等國高質量的警察教育曾給當時到訪的中國人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另一方面,德、奧等國刑事技術的發(fā)展,在促進刑事偵查水平提高的同時,也對警察教育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進入20世紀以后,兩國警察局紛紛建立指紋鑒定中心,隨著指紋鑒定技術的不斷成熟和廣泛運用,與此相關的刑事技術和刑事偵查課程也被引入警察教育的課程體系之中。
1917年2月,北京政府內務參照“泰西成規(guī)“成立北京警官高等學校[9]。該校最初僅設3年制正科,后又效法歐洲,設置了電氣、建筑、警犬、指紋四種技術專科。受德、意、奧等國的影響,警官高等學校各科的招生對象主要為法政、警察、陸軍類學校畢業(yè)生,其課程設置也繼承和發(fā)揚了歐洲大陸型警察教育的務實原則,強調文武兼修、理論與實務并重。此外,為適應治安管理和行業(yè)建設的需要,北京政府還借鑒歐洲警察專業(yè)分工的經(jīng)驗,陸續(xù)建立和發(fā)展了消防警察、鐵路警察、水上警察、礦業(yè)警察等專業(yè)警察隊伍,并開展了相應的警察教育和訓練。與清末地方各自為政的混亂局面相比,北京政府對警察教育的控制能力明顯增強。一方面,中央力排眾議,態(tài)度堅決地獨掌警官教育大權,將警察管理人才的教育訓練集中在中央警察教育機關;另一方面,在賦予地方警察主管機關警士教育權的同時,內務部通過《招募巡警條例》、《招募巡警大綱》和《教練巡警大綱》等一系列法規(guī)和政令的下達,規(guī)范了地方警察招募和訓練的標準,推動了警士教育的普及。歐洲大陸型警察教育模式的導入,構建了民國時期警察教育的基本框架;刑事技術的引進和專業(yè)警察教育的開展,對警察內部分工意識的強化及其專業(yè)化程度的提高也起到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二)海洋型警察教育:美國警察專業(yè)化運動的影響。正在中國積極學習日本和德奧等歐洲大陸型警察教育模式之際,美國警察快速躋身世界先進之列,并掀起了警察專業(yè)化運動的浪潮。受英國的影響,美國早期對警察教育訓練并不重視,大多數(shù)城市的警察只是隨便招募而來,而且毫無職業(yè)上的訓練,新警員在得到一枚警徽、一套制服及一根警棍后,就正式上崗值勤了。進入20世紀以后,為解決人員素質低下等問題,美國一些地方警察管理層的有識之士開始重視并推行警察教育的正規(guī)化和常規(guī)化建設。享有“科學警察局長“之名的奧古斯特·沃爾默(August Vollmer)在擔任加州伯克利市警察局局長期間,率先使用了一套包括智力、體力和心理測試在內的嚴格的標準來錄用新警員,并于1908年創(chuàng)辦了美國警察史上第一所警察訓練學校[6]26-34。在伯克利市警察局的影響下,許多地方警察局相繼建立了正規(guī)的警察學校。另外,沃爾默很早就頗具遠見地提出了警察人員應該接受高等教育的思想,從在校大學生中錄用了許多業(yè)余警察的同時,還鼓勵屬下的警官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進修,并率先于1916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夏令班開設了警察行政學課程[10]。此后,美國各地大學紛紛開設警察課程,甚至開始授予相關學位。進入20年代以后,測謊儀、汽車和車載無線電話等科技成果在警務實踐中的應用以及犯罪學研究的開展,很快使美國的警察教育在科技化和專業(yè)化方面獨樹一幟。
20世紀30年代,酆裕坤、余秀豪等一批最早接觸美國警察教育理念的留美學生陸續(xù)回國,任職于警政部門和警察教育機構,他們極力宣傳推廣其導師沃爾默的警察專業(yè)化理念,更利用職務之便,大力移植沃爾默開創(chuàng)的伯克利警察模式。他們不僅將測謊儀等當時最先進的刑事技術設備引進警察學校的教學與實踐之中,對當時刑事技術教學水平的提高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而且還把注重專業(yè)分工的人才培養(yǎng)觀念導入警察高等教育機構,開展了設系教學的嘗試??谷諔?zhàn)爭爆發(fā)后,中美關系日益密切,美國警察專業(yè)化運動的影響進一步擴大。受此影響,南京國民政府大量引進西方國家先進管理經(jīng)驗,增加投入,強化了對各級各類警察人員的教育訓練,頒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規(guī),在中央和地方分別設置了不同層次的警察教育機構,形成了一整套與警察組織機構相對應的警察教育體系;警察機關內部的職責分工日趨專業(yè)和具體,刑事警察、外事警察、司法警察、消防警察、駐衛(wèi)警察、稅務警察、鹽務警察、礦業(yè)警察、漁業(yè)警察、森林警察、鐵路警察、交通警察、公路警察、航空警察、政務警察和衛(wèi)生警察等的教育訓練也陸續(xù)開展起來。由此,南京國民政府時期的警察教育在整體上保留大陸型警察教育特征的同時,又增添了海洋型警察教育模式的部分特點,除科技化、專業(yè)化水平的提高外,30年代前期浙江省警官學校的異軍突起也是地方積極辦理警官教育的一次成功嘗試。
綜上,中國警察近代教育在經(jīng)歷了最初的單一模仿與盲目照搬之后,逐漸走向多元化借鑒的發(fā)展道路,從而兼具大陸型和海洋型兩種警察教育的特點。對先行國家經(jīng)驗的學習和借鑒,在客觀上幫助生存環(huán)境并不理想的中國警察教育少走彎路,在較短的時間里跟上時代的步伐。然而,在肯定中國近代警察教育虛心求教的勇氣和決心的同時,也應看到國人在急功近利思想驅使下創(chuàng)新精神的缺失。從事警察教育和研究的人們常常無視中國的國情、警情和學生的認知能力,對留學和考察所見津津樂道,幾乎是言必稱日、歐、美。正如老舍在《我這一輩子》中譏諷的那樣:“另一種是年輕的小伙子們,講的都是洋事,什么東洋巡警怎么樣,什么法國違警律如何,仿佛我們都是洋鬼子。這種講法有個好處,就是他們信口開河瞎扯,我們一邊打盹一邊聽著,誰也不準知道東洋和法國是什么樣兒,可不就隨他的便說吧。我滿可以編一套美國的事講給大家聽,可惜我不是教官罷了。這群年輕的小人兒們真懂外國事兒不懂,無從知道;反正我準知道他們一點中國事兒也不曉得?!埃?1]這種帶有鮮明時代烙印的現(xiàn)象成為中國近代警察教育的歷史局限之一,幾乎貫穿中國近代警察教育始終。
[1]脫脫.金史:卷57,志第38,百官3[M].北京:中華書局,1975:1313.
[2]Clive Emsley.The English Police:A Political and Social Histo?ry[M].London:Longman Press,1991:24-26.
[3]申聽禪.警察改善與教育[M].南京:軍用圖書社,1932.
[4]李士珍.現(xiàn)代各國警察[M].南京:拔提書店,1937.
[5]菲利蒲·約翰·斯特德.英國警察[M].何家弘,劉剛,譯.北京:群眾出版社,1990:35-36.
[6]余秀豪.美國模范警察制度[M].上海:中華書局,1937.
[7]王彥吉,楊鳴.中外刑事警察教育訓練比較研究[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2:122.
[8]李英.日本警察制度[M].上海:商務印書館,1936:63.
[9]兼署內務總長范源濂呈大總統(tǒng)擬辦警官高等學校培養(yǎng)警察全材繕具章程請核示文[Z].北京市檔案館藏:警高二十五年夏季學員畢業(yè)紀念冊,1936:1-2.
[10]馬亞雄.世界警察導論[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3:24.
[11]老舍.月牙兒[M]//老舍.我這一輩子.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1:19.
On the Two Models of Modern Police Education and Their Impact on China
Shi Zheng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Zhejiang Police College,Hangzhou 310053,Zhejiang)
The modern police system was initiated in the Western Europe in the 19th century.Po?lic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models of respective features were developed one after another in the U.K.,the U.S.A.,F(xiàn)rance,Germany,Austria,Italy and Japan where modern police systems had been estab?lished earlier than others.The police systems in such countries can be briefly classified into two cate?gories:centralized and decentralized police systems.The development of police education in the pioneer?ing counties of Japan,Europe and North America inspired China in the initi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modern police education,and to a certain degree,faciliate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ization of po?lice authority in China,though distinctive stigma of the era was also stamped on it.
Modern Times;Police Education;Models;China;Impact
10.13853/j.cnki.issn.1672-3708.2015.01.016
2014-11-03
施崢(1976-),女,浙江杭州人,講師,博士,從事警察教育史研究。